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四川大头茶种子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种子雨、种子库和幼苗库几方面调查了四川大头茶种子种群的动态规律及种子种群对群落的贡献.结果表明,四川大头茶种子种群仅存在于当年7月至翌年3月,于8月初达到年高峰值;四川大头茶土壤种子库属于Thompson和Grime定义的第Ⅲ类型,野外条件下大头茶种子寿命不超过1年;种子种群对不同群落的贡献有极显著的差异,即大头茶纯林内仅有1.79%有活力的大头茶种子萌发并定居,而马尾松、大头茶混交林内相应则有4.08%(仅指研究末期).  相似文献   

2.
通过人工控制4种磷肥浓度0g/kg(P0),1g/kg(P1),2g/kg(P2)、4g/kg(P3),研究探讨磷资源有效性对5年生四川大头茶功苗构件生长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磷肥浓度强烈影响了四川大头茶幼苗茎高、叶数、叶面积和叶大小生长动态;随着磷肥浓度的增加,叶片现存数,叶面积显著增加,地上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也逐渐增加,并以叶,中根和细根的生物量增加程度最为突出;主分量分析反映了P3与P0的四川大头茶幼苗生长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并反映了构件特征之间具有极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模拟酸雨对四川大头茶幼苗的生理生态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强度模拟酸雨对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四川大头茶幼苗的生理生态影响.结果表明:轻度模拟酸雨胁迫对其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及3种保护酶活性均无明显影响,但随着模拟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细胞膜相对透性增加,MDA含量显著增加,酶活性受到明显抑制.即在酸雨胁迫下,常绿阔叶林幼苗的生理生态功能被削弱.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重庆北碚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中4种群落的4种土壤酶活性的分布特征、季节动态及其与四川大头茶(Gordoniaacuminata)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土壤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即A(腐殖质层)>B(沉积层)>C(母质层).4种土壤酶活性之间,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②A,B两层的4种土壤酶活性均以含四川大头茶的群落最高.在不含四川大头茶的群落中,以常绿阔叶林高;在含四川大头茶的群落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常绿阔叶林高,转化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以四川大头茶重要值高的群落高;③土壤酶活性(A层)的季节变化规律很明显,但不同的酶类,其变化规律不同,这与四川大头茶的两个落叶高峰和环境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5.
胡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适应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设置不同的胡杨种子萌发基质和对胡杨幼苗进行不同的水分处理,研究种子萌发对基质的要求及不同水分处理下幼苗的生长状况.结果显示:在水分冗足情况下,种子在不同基质上的萌发率均达到97%,干旱胁迫下的幼苗较水分充足的幼苗叶色深绿,肉质化强,真叶出现较快;干旱胁迫下的幼苗根粗壮,侧根出现较快,且侧根数目多.第一侧根多出现在浅位(0.2~0.6cm).这表明干旱胁迫促使胡杨幼苗形态结构元善。  相似文献   

6.
四川大头茶低温半致死温度与对低温的适应性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利用电导法,测定了四川大头茶叶片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并与其生境中之温度变化相比较,结果表明,四川大头茶对生长地低温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薇甘菊种群幼苗结构和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3个群落中的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种群幼苗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3个薇甘菊种群的幼苗具有相似的年龄结构 ,均是高龄苗多于低龄苗。种群 1有比种群 2和种群 3更多的高个体。 3个种群幼苗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叶的生物量最大 ,而根和茎所占比例在各种群间则稍有不同。薇甘菊幼苗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较低 ,死亡集中在 3- 5月幼苗生长较快的季节 ,揭示这其间的某些环境条件极可能是其生存的限制因子 ,或这段时期是幼苗对环境条件最敏感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来自不同地理种源和不同演替群落的四川大头茶(Gordoniaacuminata(Pritz)Chang)8个居群112株个体各50枚种子的10项形态指标,同时测定了各居群所在群落的4项环境指标;然后,通过主成分分析、主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数量分析方法研究了各形态指标和各环境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来自不同演替群落的四川大头茶居群间存在着极明显的种子形态分化,来自相同演替群落的居群间存在着极大的种子形态相似性;环境因子在四川大头茶居群种子形态分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不同的环境因子在不同居群的种子形态分化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群落演替类型对四川大头茶种子形态分化起非常重要作用的同时,地理种源却对该物种的种子形态分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三峡库区两种阔叶树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灯台树(Bothrocaryum controversum)幼苗在旷地、林窗和林下三种不同的自然光环境梯度的生长和形态特性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结果显示,在3种不同光环境下生长两年的香樟和灯台树幼苗,株高、基径、地上部分生物量、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等绝对生长指标均表现出旷地>林窗>林下,且旷地植株与林下植株均差异显著;在形态可塑性方面,香樟幼苗的根冠比均表现为在不同光环境下差异不显著(p>0.05),灯台树幼苗则表现为旷地植株显著高于林窗和林下植株(p<0.05),表明旷地的灯台树幼苗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光抑制;两物种细长指数和叶面积比随环境光强减小而增大,而总叶面积和展开叶片数均随环境光强的减小而减小;香樟和灯台树的净同化率和相对生长速率都表现出旷地和林窗植株显著大于林下植株(p<0.05),但两物种间这两个指标在不同光环境中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说明香樟和灯台树幼苗均在光资源充足的旷地环境下生物量积累最多,但幼苗的适当遮荫能有效地避免光抑制,从而有利于植株更好地生长.  相似文献   

10.
光强对秋茄幼苗的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不同光强环境中秋茄幼苗的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弱光生境下,秋茄幼苗的高生长增加,抽条着生叶数和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有所提高,但抽条基径变细,比叶重下降,说明秋茄幼苗的横向生长成弱,叶片变薄.随着光环境水平的下降,秋茄幼苗的相对生长率降低,净光合作用量下降.弱光生境降低了秋茄幼苗地下部根的相对生长,使整株植物的干物质生产有所下降.弱光生境中秋茄幼苗的最大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较低.在同一光生境中,10盐度降低了秋茄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但对光饱和点影响不大.弱光生境可以缓和盐度对秋茄幼苗净光合速率的抑制.  相似文献   

11.
运用同工酶电泳技术,测定了来自不同地理种源和不同演替群落的四川大头茶(Gordonia acuminata(pritz)Chang)8个居群112株个体功能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细胞色素氧化酶(CYT)的同工酶谱带,并进行编码;然后采用Rogers-Tanimoto结合系的组平均法(UPGMA)对各酶谱带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来自不同演替群落的四川大头茶居群及个体间存在着极明显的同工酶变异和遗传分化,来自相同演替群落的居群及个体间存在着极大的同工酶谱相似性和遗传相似性;环境因子在四川大头茶居群遗传分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不同的环境因子在不同居群的同工酶谱和遗传分化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群落演替类型对四川大头茶的同工酶谱和遗传分化起着重要作用的同时,地理种源却对该物种的同工酶谱和遗传分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来自不同地理种源及演替群落的四川大头茶8个居群112株个体各50枚种子的10项形态指标,然后用主分量分析法,主因子分析法,系统聚类法特等数量分析方法研究了四川大头茶种子在个体水平上的形态分化。结果表明,四川大头茶种子形态在个体水平上,不论是居群间还是居群内均有一定程度的分化;种子形态分化的规律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不同群落类型居群间分化,不同地理种源居群间分化,同一地理种源的居群间分化,同一居群内不同小居群间个体分化,小居群内个体间分化,造成形态差异规律的原因与四川大头茶的分布特征,土壤因素及气候因子均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缙云山风灾迹地生态恢复过程中的群落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缙云山风灾迹地森林群落在11年恢复过程中的幼苗动态、群落结构、植物物种组成以及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恢复的前2年,马尾松、大头茶的幼苗占绝对优势,其次是川灰木、小叶栲的幼苗,其他树种的幼苗较少;恢复后的8年,川灰木、小叶栲和其他树种的幼苗增加,马尾松和大头茶的幼苗养活;恢复后的第11年,川灰木、小叶栲和其他常绿阔叶树种的幼苗占优势,林下无马尾松幼苗,大头茶的幼苗也较少。(2)群落的垂直结构日益明显,群落的水平结构指标盖度、密度和胸面积都有大幅度增加。(3)群落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增加,生态优势度降低,群落向着复杂化、多样化的常绿阔叶林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演替阶段中四川大头茶1龄叶、2龄叶和1龄幼苗的水分含量时间动态。发现在整个研究期间(1994年4月至1995年3月),所有演替阶段中四川大头茶1龄叶的含水量高于2龄叶,。从1994年5月至1995年3月,1龄幼苗的含水量比1龄叶高,但在1994年4月却比1龄叶低。从1994年4月到12月,叶和幼苗的含水量会逐渐近降,但1龄叶在1995年3月由于气温回升和生理活动加强升高其含水量,演替阶段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亚美16号黄瓜为实验材料,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配方营养液中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的差异,筛选出适合的水培营养液。结果表明,不同营养液中黄瓜种子的最终萌发率和发芽势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配方1和配方2溶液中黄瓜种子的发芽指数相对较高,且对照中的发芽指数显著高于配方3和配方4溶液(P0.05),对照和配方2营养液中黄瓜种子的活力指数显著高于配方1、配方3和配方4(P0.05)。对照处理中黄瓜幼苗的根长最大,其后依次为配方2、配方1、配方3和配方4,且对照与配方2营养液以及配方2和配方1营养液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配方1和配方3营养液中黄瓜幼苗的苗高显著高于对照、配方2和配方4(P0.05);配方3溶液中黄瓜幼苗的单株鲜重最高(448.23±5.66mg),其后依次为配方1、配方4、配方2和对照,且配方3处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可见,配方2和配方1溶液相对较适合于黄瓜水培中的种子萌发,而配方3和配方1溶液相对较适合于其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6.
四川大头茶种子萌发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光照、贮藏条件、pH和土壤类型对四川大头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大头茶种子萌发对光的依赖性不强;其萌发最适pH范围为5.5~6.0;沙藏(5℃)可以有效地延长种子寿命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干旱胁迫下冷季型草坪草草地早熟禾幼苗几种抗旱性指标。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期间,早熟禾幼苗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均先升后降,与对照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当土壤含水量大于17.9%时,MDA的含量均高于对照,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当土壤含水量小于17.9%时,MDA的含量显著上升,与对照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膜结构遭到破坏,抗逆性显著下降,为草地早熟禾幼苗抗旱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18.
蔬菜幼苗在温室中或温床中以及其它保护地中,经常发生幼苗成片死亡,甚至全床枯死的现象。死苗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大类:一是由微生物病原侵染造成的,二是由环境因素所引起的。 由生物病原侵染引起幼苗死亡最常见的是一种叫幼苗猝倒病,它是由一种叫瓜果  相似文献   

19.
桫椤群落种群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2×2 联列表,应用方差分析、χ2 测试、Ochiai 指数、Dice 指数和Jaccard 指数等系列技术,测定了四川省荣县金花乡桫椤自然保护区桫椤群落15 个主要种群间的联结性,并以半矩阵和星座图表达测定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桫椤群落种间联结较复杂,种间显著的正联结存在于水红木与球序鹅掌柴、水红木与野漆树、球序鹅掌柴与野漆树间;显著的负联结存在于球序鹅掌柴与野鸦椿、球序鹅掌柴与四川大头茶、水红木与野鸦椿、水红木与四川大头茶之间.桫椤与其它主要树种间联结性较低.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重庆北碚缙云山生态系统中4种群落的4种土壤酶活性的分布特征,季节动态及其与四川大头茶(Gordoniaacminata)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即A(腐殖质层)〉B(沉积层)〉C(母质层),4种土壤酶活性之间,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2)A,B两层的4种土壤酶活性的均以含四川大头茶的群落最高,在不含四川大头茶的群落中,以常绿阔叶林高,在含四川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