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翻译是人类最早从事的智力活动之一,但是对“翻译到底是什么”这个本质的问题人们至今也没达成共识。实际上,译学上的许多重大问题,如翻译的标准问题、直译或意译的问题、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的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为对翻译本质认识的不同。笔者在拜读过一篇篇高论后,认识到对翻译本质的讨论集中起来涉及两点,一是翻译是一种怎样的活动,二是翻译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活动;前者讨论翻译的定义,后者涉及翻译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相似文献   

2.
矛盾这个范畴,平时是既指关系又指事物的,它其实是不妥的,并引起混乱。如果加以区分,那么,矛盾指关系、内在的关系;而事物指状态、外部联系。前者也可称本质或本质的矛盾,后者相应称之为现象或现象的矛盾。“一分为二”属于关系范畴,是本质的矛盾,而“一分为三”属于事物范畴,是现象的矛盾。内在矛盾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现象上呈现不同的状态,它是“一分为三”或“一分为多”的。  相似文献   

3.
一、略论情感底本质情感是一种错综复杂的心理现象。关于这种心理现象底本质,目前在心理学方面还缺乏一个明确概括而合乎科学事实的界说。捷普洛夫在他所著的心理学课本内曾给情感下了一个定义,他认为情感就是一个人对于自己所认识的或所操做的事物所持的态度底体验;这里所指的事物,既可能是周围世界的物体和现象,也可能是其他的人们和他们的行为,还可能是自己本身以及自己的工作和行为;总之,一个人对于当前一定的事物所持的态度底体验,“就叫做情感或情绪”。捷普洛夫关于情感的这个定义是目前在心理学方面比较令人满意因而比较广泛地被人采用着的定义,他的这个定义无疑地是具有很大的科学性的。我们从这个定义一方面可以看到情感和情绪是一个人由于一定的事物底影响而在主观方面所发生的一种体验,也就是说,情感和情绪也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另一方面可以看到情感是和一个人对于一定的事物所持的态度密切地联系着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不同的人们对于同  相似文献   

4.
1、对概念的理解1.1 概念的定义逻辑学或哲学范畴的“概念”,通常定义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某事物的本质属性是指该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有的、基本的性质。按照这种定义,概念反映了认识已经达到的水平,正如列宁指出的:“自然科学的成果是概念”。从教育心理学上讲,“概念”这一术语包含的范围要广范得多。它可以描述为:由语言、文字等符号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关键属性。所谓关键属性,是指能够标志此事物与彼事  相似文献   

5.
从歌谣观念到歌谣的定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事物的定义是对该事物本质特征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关于事物的观念则是指该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两者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属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范围,但两者又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是:定义是对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任何科学的入门,都是由对其定义的认识开始的。定义是该学科理论体系的精髓和基础,它是在对该学科对象的观念进行扬弃、升华的基础上被创造出来的。建立《歌谣学》,首先要创造关于歌谣的定义,而歌谣定义的创造又要由对歌谣观念的探讨入手。  相似文献   

6.
和谐这个概念有许多含义,如美、优雅、简单、整齐、对称、有序、规律等等。它的定义可简述如下:“……指事物和现象的各种因素中协调一致。和谐的本质是杂多的统一、对立的统一、多样的统一,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普遍规律。”一般来说,“和谐”是一个美学上常用的范畴,“美即和谐”是美学领域一个重要的学派。但从科学史上看,“和谐”对自然科学发展却有微妙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转喻是一种认知机制,是用最突显、最容易记忆和理解的事物来代替与之相关或由该事物联想到的另一事物。省力是人类的基本需求。“经济性”是人类行为遵循的基本原则。而为了满足交际的“经济性”,人们通常选择简单的、易于理解的事物,来转指与之相关联的、抽象的、难于表达的事物。这正是转喻工作机制的核心思想。转喻与人类心理认知机制的紧密联系使其反映和实现人类思维的“经济性”需要。  相似文献   

8.
“本质”,在哲学上是同“现象”对举的范畴,指的是事物的根本属性,是事物自身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内在联系,它是由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构成的。关于教育本质的分析理应从教育的构成要素中去寻找。如陈桂生先生所说:“就教育的发生来说,教育对象是教育存在的首要前提。在不存在受教育者的场合,教育对象无用文之地……受教育者应是教育的主人。”对于教育的考察,须从人的立场开始。  相似文献   

9.
“质”和“本质”都是唯物辩证法中重要的基本范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提出这样的问题:“质”和“本质”是不是一样的?如果一样,为什么要有两个范畴?如果不同,它们的区别又表现在哪里?关于这一点,教科书中的叙述给人们的印象是模糊的。例如对事物的“质”,教科书是这样论述的: “质是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并使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种内在规定性。”“质变就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关于“本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提的现实对等是指文学作品中原文中的第二现实和译文中的第三现实的对等,并从文学翻译的本质出发,提出了实现“功能对等”的条件——“现实对等”,同时从语用学观点的角度讨论了作者意图与“意义对等”、“风格对等”和“现实对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纵观翻译史,翻译标准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时至今日,翻译标准问题仍处于“百家争鸣”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中西方传统翻译标准概括而言即“四个Y”标准:“诣”“易”“一”“依”,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翻译质量评估的“三个有利于”原则,在指导翻译理论与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函数概念是数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笔者想就教学函数概念时应注意的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供教学参考。一、突出定义的主要矛盾,揭示概念中的本质属性列宁曾指出:“概念来之本质,而本质来之存在” (《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的最基本的思维形式。所谓定义,就是通过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规律,来阐明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函数的定义正是这样。大家都知道,旧教材的函数定义是:“在研究某一问题的过程中,存在着互相联系着的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变量x在其允许值范围内,每取一个确定的值,变量y都依确定  相似文献   

13.
也谈"翻译"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定义是对翻译活动的概括。准确地界定“翻译”定义的内涵和外延对于翻译学科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现有的一些翻译定义进行了纵横比较和分析,结合目前翻译学科的发展趋势,对翻译定义进行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4.
别称是利用一个人们所熟悉的个别事物来说明解释另一个别事物,给予后者一个新称谓的修辞方式。这一修辞新格与比喻有相通之处:二者都要通过类似联想构建,都是在特定的情景中借助人们的已知来说明未知,二者在修辞方式的变化也有相似之。二者的区别是:别称中的两项事物必须是本质相同的同类事物,而比喻中的两项事物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别称中的两项事物都只能是个别事物,而比喻中的两项事物则不受此限。明辨别称与比喻的同异,就可以避免辞格应用与辩析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15.
孟智斌 《大自然》2009,(2):18-21
媒介生物中的“媒介”一词,是指让原本没有关系的两者产生某种关系的事物。细菌多生活在肮脏的地方,正常人一般不会接触到,但苍蝇喜欢到这些地方寻找食物,身上会沾满细菌,并到处飞。一旦落到人们吃的、用的物品上,它们身上携带的细菌便会随之落下,使人接触到。如果是致病的细菌,则很可能导致人们生病。细菌与人之间所发生的“疾病”关系,是由苍蝇携带的细菌引起的,苍蝇即是我们所说的“媒介生物”。由此,“媒介生物”简言之就是传播疾病的生物。有时为突出其“传播疾病”的含义,则用“病媒生物”一词。  相似文献   

16.
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幽默定义”不是揭示概念的正面内涵,而是从某一侧面暗示事物的实质特征,进而委婉含蓄表达对事物的态度与感情。“幽默定义”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成为一种喜闻乐见的幽默形式。  相似文献   

17.
《老子》“浴神不死”所在为其通行本第6章。其中,作为喻体的“牝”是具有空间、母性特征的事物,与之对应的比喻本体“浴”也应当具有这种特征。它的本义是指“江海”,引申为“虚空”。“浴”是该章主语,“神”、“不死”是修饰词,是对它的描述。该章节论述了道体虚空的本质与作用,传统解读有误,需要修订。  相似文献   

18.
情感通常是指人们对周围事物、对于自身以及对于自己活动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情感激励”就是教育者以这种态度和体验对被教育者进行诱导激励,从而达到增强教育效果的一种教育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品牌是哲学     
任立 《科技智囊》2009,(4):I0028-I0029
任何事物达到一定境界时,都可归结为一种哲学。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也就是探究事物真理、本质和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具体到某一行业、某一事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就是要探究和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建立有效的方法论,就是要掌握和运用该事物的运动发展规律,以此为人们创造更大的、更自由发展的空间和幸福以及价值。  相似文献   

20.
习语是英文“idiom”一词的翻译,是人们通过长时同地使用语言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句子,结构固定,是一个独立的,受制于所使用的语境的语言单位。本文对教学中的习语翻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