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清敏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7,15(1):74-79
螟蛉子是闽台地区家族制度中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螟蛉子的地位不断发生变化:早期的螟蛉子由于其扰乱了家族纯洁的血缘关系而倍受排斥,但由于现实功利的影响,螟蛉子的地位逐渐上升,最终取得了与亲生儿子相同的地位。从族谱的相关记载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2.
3.
稻纵卷叶螟迁飞现象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纵卷叶螟CnaghalocrocismedinalisGuenee自70年代以来上升为海南省水稻三大害虫之一.海南省澄迈县一年发生9代:第2、4、6、9代为本地虫源本地繁殖代;第5、7代为大部分外地虫源迁入代;第3、8代为本地虫源大部分迁出代.广东省阳春县一年发生7代:第1、4、6代为本地虫源,本地繁殖代;第2、5代为大部分外地虫源迁入代;第3、7代为本地虫源大部分迁出代.每当水稻正处在分蘖期迁入的世代为害较为严重.往往引起突发性猖獗为害;而迁出代则意外地为害轻微. 相似文献
4.
滞育和非滞育棉铃虫脑的组织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滞育和非滞育棉铃虫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脑的形态组织学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非滞育脑的神经纤维体发达,神经分泌细胞中的核较大,且细胞质中除了有线粒体外,还有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及游离的核糖体;而滞育脑的神经纤维体相对固缩、不发达,神经分泌细胞中核较小,细胞质中含有线粒体、光滑内质网和特有的脂滴,不具粗面内质网.这些证据表明滞育棉铃虫的脑活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针对人工繁育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过程中出现的小蜂滞育现象,对其滞育诱导的光周期反应及敏感光照虫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沈阳地区的白蛾周氏啮小蜂属长日照型昆虫,以老熟幼虫进入滞育状态,但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诱导滞育的临界光周期不同,在18℃时诱导滞育的临界光周期处于13L∶11D和14L∶10D之间;在21℃和24℃时诱导滞育的临界光周期变短,处于12L∶12D和13L∶11D之间。白蛾周氏啮小蜂滞育诱导的敏感光照虫态为幼虫期,且以幼虫的后期最为敏感,但整个幼虫期接受短光照对滞育的形成更为有利。通过观察白蛾周氏啮小蜂滞育后在18℃,21℃,24℃和30℃的恒温条件下的发育历期,由最小二乘法计算出白蛾周氏啮小蜂老熟幼虫滞育后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4.60±0.31℃和209.38±8.72日.度。这些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种蜂长期保存技术和指导商品蜂生产,正确把握放蜂时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7.
8.
利用同源模建的方法构建了家蚕滞育性生物钟蛋白EsteraseA4的三维结构,并对其二级结构及活性部位进行了分析,根据三维结构及分子表面的静电势与疏水性分布的分析,酶活性主要来自于二硫键和糖基位,它们的作用机理分别为疏水性相互作用及静电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光周期不变的情况下,使光周期中的暗时相与温度周期中的冷时相相同步时,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ee')(Lepidoptera:Pyralidae)的滞育率就高;而当光周期中的暗时相与温度周期中的温时相相同步时,不足育的发生率就低。 相似文献
10.
<正>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泛指稻螟蛉、棉铃虫、菜粉蝶等多种鳞翅目昆虫的幼虫。蜾赢,一类昆虫的通称,属于昆虫纲、膜翅目、胡蜂总科。蜾赢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为蜾赢的幼虫的食料。古人错认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而把螟蛉或螟蛉子作为养子的代称。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等。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从广义上来讲,捕食包括以 相似文献
11.
在试验室条件下观察了中华革蜱、长角血蜱在不同光周期及温度下各虫态发育历期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光周期对这2种硬蜱卵孵化期、幼虫和若虫吸血期、蜕化期无显著影响.2种硬蜱的卵、幼虫及若虫期均无滞育现象.摄食前长日照处理,可诱导中华革蜱雌虫发生饱食过程延迟的滞育.其光周期反应属短日照反应型.长角血蜱在不同处理下均无滞育发生.温度对这2种硬蜱雌虫的发育有一定影响.在非滞育状态下,恒温处理的雌虫吸血期、产卵前期及产卵期一般较变温处理的雌虫时间短. 相似文献
12.
柴永山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14-15
能否将黑稻的有益性状转移到普通稻上,改善普通稻的品质和产量提高千粒重,是本项研究的出发点和期待达到的目的。现将研究情况的进展报告如下: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选用3个黑稻品种和11个普通稻品种,采用3种组配方式配制21个杂交组合。杂交于温室内进行,收获F_0及亲本种子,第二年将F_0种子栽植于田间,调查亲本及F_1代植株叶色、种皮色、有效分蘖数、株高、穗长、穗茎长、穗粒数及干粒重等性状。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海洋浮游桡足类滞育及其生理生态学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厦门大学海洋学系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滞育卵的形态与孵化、桡足类的季节演替以及桡足类滞育的生理生态学3个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华稻蝗卵子发生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直翅目蝗总科中华稻蝗[Oxya chinesis(Thunberg)]卵子发生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及阶段划分,成虫期卵子发生可分为卵母细胞分化、卵母细胞营养及卵母细胞卵黄形成3个时期,并且可划分为8个阶段:第l阶段,卵母细胞位于卵原区,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第2阶段,卵母细胞增大,滤泡上皮细胞开始出现;第3阶段,滤泡上皮细胞呈扁平状排列为一层包围在卵母细胞外,卵室内有空隙;第4阶段,滤泡上皮细胞呈立方形,卵室内无空隙,胚泡向卵质周缘移动;第5阶段,卵母细胞体积增大,滤泡上皮细胞长柱状,细胞间开始出现空位;第6阶段,卵母细胞胞质周缘有泡状小体出现并有卵黄颗粒积累;第7阶段,卵母细胞胞质内充满了染色较深的卵黄球,卵黄物质逐渐被卵黄膜包被,胚泡膜消失;第8阶段,卵黄积累完成,滤泡上皮细胞分泌卵壳蛋白凝聚固化而成为卵壳。 相似文献
15.
16.
以二倍体普通栽培稻(Oryza sativa,2n=2x=24)为母本,以非洲栽培稻(Oryza globerrima,2n=2x=24)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配组。研究结果表明,二倍体普通栽培稻与非洲栽培稻杂交表现出一定的可交配性,但结实率很低(0.32%~1.97%)。对其杂交结实的胚胎学观察发现,非洲栽培稻的花粉能在二倍体普通栽培稻的柱头上萌发,萌发率仅为0.18%~0.56%,花粉管在花柱内的伸长速度比较慢,发生的受精频率比较低。以同源四倍体水稻(Oryza sativa,2n=4x=48)为母本,以非洲栽培稻为父本杂交配组。研究结果表明,两间比较容易杂交,其结实率达到5.70%~8.86%。观察其胚胎学表现,非洲栽培稻的花粉在同源四倍体水稻的柱头上萌发频率高达12.81%~14.56%,花粉管在柱头内伸长速度较快,发生的受精频率比较高。利用同源四倍体水稻为桥梁,更容易将非洲栽培稻的遗传物质引入普通栽培稻。 相似文献
17.
18.
运用差异显示PCR(DD-PCR)方法分析棉铃虫滞育解除蛹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得到了56个差异片段.通过RT-PCR和Real-time PCR的方法,鉴定了滞育解除过程中有3个基因表达量在下调,有4个基因表达量在上调.这7个差异表达基因中有3个和已知的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FKBP12,esr16和NADH dehydrogenase 1 alpha subcomplex subunit 6.这些差异基因为今后研究滞育解除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滞育产生的时间延迟对蜱虫种群动力学模型的影响.方法 分析正平衡点的存在性,并利用中心流形定理和规范形理论,研究分岔周期解的方向和稳定性.结果 给出了滞育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模型出现Hopf分岔的分岔条件、周期解及其性质.结论 通过实验仿真验证了理论分岔值与数值模拟结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滞育是昆虫能够在不利环境条件下生存主要依赖的生理机制之一.滞育终止是滞育过程的特殊阶段,理解滞育终止的调控机制对于农业生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报道了滞育终止过程会受到许多环境和遗传因子调控,但相关研究的概括总结并不多.本文首先介绍了环境因子对滞育结束的影响,即低温或冷却有助于温带地区昆虫滞育的解除.光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