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河南博物院馆藏的雕漆器、漆器、木雕、和竹器共36件为实验材料,对其霉变斑点进行取样,将菌悬液通过涂布平板及浇注平板的方法对采集的95个样品进行了霉菌的分离,获得纯菌种后通过观察霉菌形态特征、显微观察菌丝及产孢结构以及18 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鉴定曲霉属(Aspergillus)、脉孢菌属(Neurospor...  相似文献   

2.
柿饼霉变微生物的鉴定及防霉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起柿饼霉变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鉴定,确定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根霉属(Rhizopus)、毛霉属(Mucor)和镰刀菌属(Fusarium)共5个属为主要霉变微生物;对柿饼霉变发生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湿度、柿饼含水量是引起柿饼发霉的重要条件.熏硫量15 g/m3、熏硫20 min或熏硫量20 g/m3、熏硫10 min,添加防腐剂山梨酸钾、苯甲酸和苯甲酸钠以及采用真空包装具有一定的防止柿饼霉变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无菌操作从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博物馆所展览3种大型海洋动物填充干制标本霉变表面采样,涂布培养,分离纯化后得到6株霉菌(标记为D1、D2、D3、D4、D5和D6)。经形态学和ITS序列鉴定,6株霉菌分别为聚多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 D1(GenBank登录号:MG799216)、日本曲霉A. japonicas D2 (MG799217)、棘孢曲霉A. aculeatus D3 (MG799218)、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 D4 (MG799219)、黄曲霉A. flavus D5 (MG799220)和青霉菌P. hispanicum D6 (MG799221)。采用滤纸片法,检测多菌灵、克霉唑、苯甲酸钠、尼泊金乙酯4种不同防霉剂对这6株霉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多菌灵、克霉唑对6株霉菌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多菌灵对青霉属的抑制效果较强,对D4和D6的最佳抑制浓度为550 mg/L,对D1、D2、D3、D6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均为0.2~0.4 mg/L,对D4的MIC值为0.4~0.6 mg/L,对D5的MIC值则为1.6~2.0 mg/L。克霉唑对曲霉属的菌株抑制效果略强于青霉属的菌株,对D1、D2、D3和D5的最佳抑制浓度分别为15 000、4 000、4 000和15 000 mg/L,且同一浓度对6株霉菌的抑制效果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为选择或开发针对保护大型海洋生物剥制标本的防霉制剂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4.
报告了稻谷霉的污染现状 ,对湖南省 42个粮库的稻谷进行了采样调查 ,主要毒霉菌属曲霉属、青霉属、毛霉属的检出率平均为 90 .4% ,76.5% ,52 .1 % ,平均含菌量为 2 .76× 1 0 4 个/g ,曲霉中主要带霉菌黄曲霉、杂色曲霉、构巢曲霉的检出率为 64.3%、33.7%、1 3.0 %。发现霉菌污染率与储藏时间无显著相关性 ,而与储藏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仓储稻谷霉菌污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稻谷霉菌的污染现状。对湖南省 42个粮库的 42个稻谷样品进行采样调查 ,主要霉菌属曲霉属、青霉属、毛霉属的检出率平均为 90 .4%、76 .5 %、5 2 .1% ,平均含菌量为 2 .75× 10 4 个 /克 ,曲霉中主要带毒菌黄曲霉、杂色曲霉、构巢曲霉的检出率为 6 4.3%、33.7%、13.0 % ,发现霉菌污染率与储藏时间无显著相关性 ,而与储藏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从淤泥中筛选、分离纯化,得到了一株高产果胶酶的青霉菌株,编号为L5.根据培养特征、形态特征和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将L5菌株鉴定为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该菌株在28℃,pH 6.0,摇床转速160 r/min条件下培养70 h,其果胶酶活性可达39 940 U.mL-1.min-1.  相似文献   

7.
三国吴简蚀斑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普通细菌和真菌培养基,从湖南长沙简牍博物馆收藏的一批走马楼出土的三国时期吴国竹简腐蚀浸泡液中分离得到8株细菌和1株霉菌的纯培养。结合培养特征、形态特征、基于细菌16SrDNA和真菌18SrDNA和ITS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8株细菌分别划归为4个纲(α-Proteobacteria,β-Proteobacteria,γ-Proteobacteria和Bacilli)的7个属(Bacillus,Acinetobacter,Staphylococcus,Pandoraea,Novosphingobium,Cupriavidus和Comamonas);霉菌属于Aspergillus。  相似文献   

8.
甜菜渣转化成单细胞蛋白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篩选出 S_(28)(拟青霉属 Paecilomyces SP)和 S_(u6)(米曲霉 Aspergillus Oryzae)两株能强烈分解甜菜渣中果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真菌。能把它们与酵母茵混合,以甜菜渣为原料,30℃固体培养三天,培养物蛋白质含量达28~34%,粗纤维降解率45%左右,果胶降解率80~90%,反刍动物的体外消化率由21.5%增加到50%。  相似文献   

9.
采用稀释涂布法从青藏高原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杀蝗虫活性真菌D3-19.通过形态学观察以及ITS序列的分析,初步将D3-19鉴定为曲霉属日本曲霉(Aspergillus japonicas).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日本曲霉D3-19发酵液和孢子均有杀东亚飞蝗活性.其中,真菌发酵液对东亚飞蝗校正死亡率为:96h(86.67%),144h(100%).与此同时,真菌孢子悬液对东亚飞蝗的LC50(致死中浓度)为3.42×105孢子/mL.研究结果表明,3×108孢子/mL的D3-19孢子悬液对不同年龄阶段东亚飞蝗均有致死效果.其LT50(半致死时间)值分别为:羽化成虫(155h),四至五龄成虫(104.8h),三龄幼虫(54.6h),二龄幼虫(30.6h).  相似文献   

10.
汾酒大曲中红曲霉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汾酒大曲中的红心曲、后火曲、清茬曲等样品中的红曲霉进行了分离鉴定.从后火曲和红心曲中分别分离到两株红曲霉,编号为N1和N2,经培养特征观察、个体形态特征观察,以及生物学特性分析和生理生化试验等,将两株红曲霉初步鉴定为红曲霉属(Monascus)中的红色红曲霉(Monascus ruber).  相似文献   

11.
实验动物细菌鉴别用血清的制备及标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制备并标化16种实验动物相关病原菌鉴别诊断血清。方法将16种标准菌株灭活,制成适宜浓度的免疫用细菌菌液,分别经耳缘静脉和背部皮下多点注射32只SPF家兔,获得相应抗血清,经吸收去除非特异性凝集,制成特异性诊断血清。结果以玻片法和定量凝集法进行敏感性及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抗血清只与相应的免疫用细菌形成特异性的凝集颗粒,抗血清凝集效价≥1∶1 280。结论所制备的抗血清特异性强、效价高,为实验动物细菌学检测提供了有效的血清学鉴别诊断试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分离获得的产碱性脂肪酶的5株菌进行复筛,对产酶量大的一株菌F12进行鉴定,确定该菌株为凝结芽胞杆菌(BacillusCoagulans)。此菌产碱性脂肪酶的最适条件是:黄豆饼粉2.5,玉米浆1.5,可溶性淀粉0.5,K2HP40.5,NaNO30.5,起始pH9.0,培养温度28~30℃,培养周期22~26h。  相似文献   

13.
凤仙白粉病的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凤仙白粉病菌使凤仙花科植物叶片出现白色病斑.对河南商丘地区的凤仙白粉病菌进行了致病性分析、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该病原菌分生孢子椭圆形或桶形,大小为22~28μm×16~21 μm.分生孢子梗直立,圆柱形,简单不分枝,包含1个足细胞,1~3个远基细胞,3~6个排列成链的桶形分生孢子,大小为112~180 μm×9~1...  相似文献   

14.
一株产菌核青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到73株青霉,从中筛选出能够产生菌核的Q1菌株.通过菌落形态和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初步将Q1菌株鉴定到青霉属汤姆青霉系(Penicillium thomil series).实验结果表明Q1菌株形成菌核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6.5,麦芽汁培养基为最适培养基.供试的4种无机盐中,K_2HPO_4的单因子效应最好,说明K_2HPO_4对于Q1菌株的茼核形成有重要作用.培养基的碳氮源对Q1菌株的菌核生物量有较大影响,麦芽糖是最好的碳源,酵母膏是最好的氮源.培养基的含碳量保持在20 g/L,含氮量保持在0.24 g/L~0.48 g/L时,对Q1菌株菌核形成有利.  相似文献   

15.
好氧堆肥中高温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性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规模化好氧堆肥的高温阶段筛选获得6株具有较高纤维素降解能力的高温菌。这些菌株的生长速率、温度稳定性以及纤维素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它们能在45~65℃的温度下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50~60℃;在普通细菌培养基和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唯一碳源的限制性培养基上均能够快速启动并旺盛生长,分别在培养14h和36h左右达到最大活菌数。纤维素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获得的菌株均具有较高的 Cx 酶活和滤纸崩解能力,能够在2~3d内快速启动滤纸条崩解,并显著降低滤纸条中纤维素含量。  相似文献   

16.
不同蛋白源饲料对方斑东风螺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 Link)是我国东南沿海主要的腹足类经济动物之一,近年来,方斑东风螺的人工养殖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选用鱼粉(Fish meal:FM) 、豆粕(Soybean meal:SBM) 、菜籽粕(Rapeseed meal:RM)、啤酒酵母(Beer yeast:BY)为原料设计6种不同蛋白源组合的饲料,在水温25~28℃,盐度26~28的条件下,对初始体质量为(2.95±0.28) g,壳长为(2.06±0.10) cm的方斑东方螺进行为期75 d的生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组中,以Diet 5(FM1+SBM1+RM1)相对增量率最高,且显著高于Diet 1(FM)(p<0.05),但与其它各实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转化率(Feed conversion ratio)变化趋势与相对增量率类似.Diet 1 和Diet 5两组的相对增长率显著高于其它各实验组(p<0.05).蛋白质利用率方面,Diet 1 和Diet 2(FM1+SBM1) 显著低于其它各实验组(p<0.05).各实验组间的成活率并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日粮中各种蛋白源以适当比例混合使用才能获得最佳的生长表现及饲养效益,即Diet 5中鱼粉、豆粕、菜籽粕1:1:1(质量比)的比例组合为方斑东风螺较优蛋白源.该研究的开展对今后研制经济高效的方斑东风螺配合饲料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长期施用有机磷农药的土壤中,以三唑磷为唯一碳源和能源,采用逐渐加量的驯化方式,分离纯化到2株对三唑磷有较好降解能力的细菌,命名为TAP-W和TAP-R。其中TAP-W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能够在30℃~40℃范围内和pH6.0~9.0范围内良好生长,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pH为7.0。TAP-W菌在含0.1%三唑磷的无机盐培养基中(三唑磷浓度400mg/L)振荡培养72h后,对三唑磷降解率最高,达到65.9%。根据TAP-W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其为假单胞菌属(Pseudonmonas)细菌。  相似文献   

18.
西双版纳橡胶,胡椒,咖啡根际真菌及细菌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西双版纳橡胶、胡椒、咖啡根际土壤中的真菌和细菌。从橡胶土样得真菌11属48株,其中青霉属(Peniciitilliunm)29株,占绝对优势;细菌14属61株,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35株,占绝对优势。从胡椒土样得真菌10属25株,其中青霉属6株,为优势菌之一;细菌9属61株,芽孢杆菌42株,居绝对优势。从咖啡上样得真菌5属23株,仍以青霉属居绝对优势,占17株;细菌12属64株,芽孢杆菌有35株,为优势菌。在初步探讨了三种经济作物根际真菌及细菌区系的组成、数量及优势种群的基础上,还分析了这些微生物在根际土壤中的作用及部分真菌病害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黄、渤海、辽宁近海地区海洋微生物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 1 2个地区 1 2 8个定位点及 5种海洋生物有机体的样品进行分离检测 ,共分离得到1 1 1 1 8株放线菌、560 8株海洋细菌、50 8株海洋真菌。鉴定结果表明 :海洋放线菌中以链霉菌属为主 ,占海洋放线菌总数的 95% ;海洋细菌中以弧菌属为主 ,占海洋细菌总数的 90 %以上 ;海洋真菌中以青霉菌属为主 ,占海洋真菌总数的 70 %以上。在有关样品中多株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对病原真菌、病原细菌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与杀灭作用 ;多株有抗癌、抗辐射、提高免疫力功能的生理活性物质 ;有的能产生蛋白酶或 EPA。  相似文献   

20.
以3种水稻白叶枯病菌和3个抗、感水稻为样品,研究了水稻-白叶枯病菌互作中过氧化氢酶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接种15d的水稻CAT无活性,CAT同工酶电泳也未显示酶带,对照组CAT则显示活性;在NB培养基中生长的白叶枯病菌显示CAT活性;用水稻酶解液培养了3种病原菌,菌体显示CAT活性,抗、感水稻对白叶枯病菌的影响不同,抗病水稻使病原菌CAT活性降低,感病水稻使CAT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