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温州市牛桥底河为研究对象,对河道疏浚前、中、后底泥中理化指标、重金属含量进行跟踪分析,并应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元素Cd、Cr、Cu、Zn、Mn、Ni、Pb、Hg、As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牛桥底河底泥疏浚工程实施后,表层底泥的TP、TOC和重金属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疏浚后1到3个月内底泥重金属含量最低.虽然疏浚工程可以暂时地显著削减河道中污染物的总量,但其对河道水质和底泥的改善效果仅能维持3~9个月.两种评价方法均表明疏浚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牛桥底河底泥的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
苏州河底泥疏浚对围隔中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底泥疏浚的围隔试验,对疏浚前后水质状况、浮游生物、微生物数量以及水体对生物的毒性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疏浚使水质有所改善,水体中重金属浓度基本处于稳定;对微生物的数量没有太大的不良影响,且可以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疏浚后水体的生物毒性降低,表现在疏浚后河水对发光细菌的毒性降低,试验动物死亡率下降,肝体比下降,精子异常发生率下降.因此,苏州河合理的底泥疏浚有利于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疏浚对苏州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在1999年10月~2001年7月,对苏州河上游黄渡和华漕两个断面底泥疏浚前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黄渡和华漕两个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均以软体动物和寡毛类为主,疏浚前黄渡软体动物为6种,寡毛类为3种.水蛭1种,华漕软体动物为1种,寡毛类为4种,疏浚以后两个断面的种类数增加,黄渡增加1种,华漕增加了4种,华漕恢复的迹象叫明显;疏浚后两个断面的生物量和密度均低于疏浚前,但在疏浚后,的一年内,密度呈持续上升趋势.疏浚后华漕的多样性指数一直高于疏浚前同期,黄渡在疏浚半年后逐渐恢复并且超过疏浚前水平.说明苏州河上游底泥疏浚有利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苏州河底泥及河水生物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发光细菌、鱼类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亚急性毒性试验检测了苏州河底泥及河水的生物毒性。结果表明:苏州河各河段底泥和河水对淡水发光细菌青海弧菌Q67 (Vibrio qinghaiensis Q67)呈现出程度不等的急性毒性,其中市区河段毒性高于市郊河段,夏季毒性高于冬季,底泥毒性高于河水;野外现场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苏州河市区河段(长寿路桥和浙江路桥河段)水体对卿鱼具有较明显的急性毒性作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北新径河段底泥浸出液存在一定的急性毒性;大鼠亚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北新径河段底泥浸出液和河水可能对动物存在肝毒性.上述结果提示,目前苏州河尤其是市区河段水体总体上不利于生物生存。  相似文献   

5.
新型复合絮凝剂对疏浚底泥脱水和重金属固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实际工程条件, 在实验室考察3种化学调节剂(聚合硫酸铁(PFS)、聚丙烯酰胺(PAM)和一种自配的复合絮凝剂(S003))对实际污染河流底泥的脱水效果。结果表明, 使用PFS和PAM处理后, 泥饼含水率分别为60.22%和64.77%; 用S003处理后, 泥饼的含水率为52.67%; 与PFS和PAM相比, S003处理的脱水速度更快, 具有更好的除浊效果。S003优良的脱水效果主要是由于其含有的无机成分的骨架作用和有机成分的桥接作用, 使底泥形成多孔结构的大絮体, 加快底泥沉降速度, 提高了底泥过滤性能。此外, 受污染的疏浚底泥经S003固化后, 固化体中Cr, Cu, Zn, Ni, Pb和Cd的浸出浓度分别减少55.8%, 92.1%, 89.2%, 61.4%, 34.2%和56.3%。研究结果表明, S003对底泥具有高效的脱水作用和重金属良好的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6.
城市河道底泥疏浚深度对氮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苏州市古城区南园河底泥柱状样,研究了不同疏浚深度下,底泥中营养物氮和磷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层位底泥样中氮的质量分数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底泥中TOC的质量分数及释放量对总氮的累积与释放有较大影响;底泥中氮和磷的释放量与疏浚深度有关,当疏浚深度为5 cm或15 cm时,从泥水界面向水中扩散的氮和磷的通量均较小.  相似文献   

7.
植物修复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排污河道污染问题,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玉米、印度芥菜、超积累油菜、紫花苜蓿在施用不同配比的排污河道疏浚底泥上对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的修复情况及超积累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底泥配比的增加,植物发芽率的抑止程度也增加;适应底泥中高浓度复合污染的植物,底泥施用能促进其生长,提高植物体内的叶绿素含量.植物体内积累的重金属Zn、Pb、Cd以生长在底泥与土壤比为2:1的印度芥菜为最大,分别为1 521 mg/kg、453 mg/kg和11.7 mg/kg;Cu、Ni积累量以生长于底泥中的玉米为最大,分别为128 mg/kg和89.1 mg/kg.在本实验条件下,底泥中有机物以种植玉米的底泥为最大,为76.89%.通过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配套的能谱分析发现,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聚集存在;经X荧光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确证了配合体之间及重金属和配合体相互形成架桥而聚集成团,形成重金属结合物积累在植物体内,且在植物根部发现积累了Cu的有机氯化物.种植前后底泥的X射线衍射对比表明,种植后重金属的晶格结构和存在形态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太湖水污染防治管理工作的经验,以太湖底泥疏浚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了基于生态理念的疏浚思路,给出了合理的建议,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江西省乐安河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自上游至下游共布设11个采样点位,分别采集底泥沉积物对Cu、Zn、Pb、Cd、Cr、As以及Ni等7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受采矿的影响,乐安河中下游沉积物Gu含量较高,S6~S11地累积指数为重度以上污染;其余重金属含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差异性,各种重金属地累积指数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自上游向下游污染程度逐渐加重的趋势,Gu无疑是变化最明显的,其次为Zn。野外原位连续暴露10 d,底栖螺组织内TCh E、MDA、GSH、SOD以及MT含量(活性)均表现出上升趋势,且中游上升幅度高于下游;连续暴露20 d后,MT含量与TCh E活性中游有所下降,下游仍在上升,GSH活性与MDA含量呈下降趋势,SOD活性无明显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5种标志物的胁迫因子组合上有很大差异,且连续暴露10 d与20 d的5种标志物对IBR值贡献率有明显的不同。本文研究成果揭示了乐安河沉积物重金属对底栖生物的生境胁迫机制,为乐安河水生态修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河河口河道的持续淤积,不仅使尾闾河段河床抬高,向海中不断延伸,而且对其上河段造成不利反馈影响,引起溯源淤积,必须加以治理。通过分析河口河段存在问题和以往挖河疏浚效果,提出挖河疏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挖河具体位置、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1.
渭河宝鸡段水环境质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原有分析的基础上,用模糊综合评价与加权平均相结合的方法,对2002年渭河宝鸡段各监测断面的水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各控制断面,除常兴桥水质处于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ZB1-1999)Ⅲ级与Ⅳ级之间外,其它各监测断面水质均超过Ⅳ级标准,其中虢镇桥、卧龙寺及蔡家坡断面水质接近V级标准.被评价的6个段面水质优劣依次为林家村(对照段面)最好,常兴桥段面次之,胜利桥、卧龙寺、虢镇桥和蔡家坡段面较差.在参与评价的污染因子中,各段面均以氨氮污染最严重,石油类次之.此外林家村段面的亚硝酸盐氮,卧龙寺、蔡家坡和常兴桥段面的化学需氧量,常兴桥段面的生化需氧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对经过整治后的沙河的不同河段的水质状况进行采样监测,按照水环境质量标准并对照整治前的状况,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现阶段沙河不同河段的水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沙河水质较整治前有明显改善,上游水质达II~III类水域标准,满足饮用水源要求,下游水质达III~IV类水域标准,满足娱乐、景观、灌溉用水要求.  相似文献   

13.
秦淮河水质改善现场调水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究不同水闸调度方案对秦淮河水质改善的效果,进行了洪水期、丰水期调度、枯水期调度和降雨初期雨水污染调度等典型时段调水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调控闸泵可对秦淮河水质产生积极效果,上游来水、引水的质量和调度时段对于调度效果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渭河宝鸡段水质现状评价及污染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1998~2002年渭河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渭河宝鸡段水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渭河在流经宝鸡市区胜利桥和卧龙寺断面时污染较重,主要污染物为氨态氮、化学需氧量(CODcr)、石油类和悬浮物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福州市两水源地水质的浑浊度、化学需氧量、氨氮、凯氏氮、粪性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等主要指标现状调查 ,分析闽江北港水源水质变化原因 ,提出了保护水源水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2004年1至5月对贵阳市南明河三江口至水口寺水质研究的基础上,选择5个断面于2004年10月、2005年1月和5月按平水期、枯水期和丰水期对南明河的底栖动物再次进行了监测,2005年5月对底泥汞进行了测定。共获底栖动物17种,底泥汞含量在0.18~1.18 mg/kg之间。污水生物指数法和生物学指数法对南明河的水质评价为中污染-重污染。底泥单因子汞评价表明,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底泥土壤级别为2~3级。  相似文献   

17.
佛山水道汾江河水质现状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2005年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对佛山水道汾江河四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现状进行监测分析,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汾江河水质现状进行评价,阐明了汾江河水质污染特点、主要污染物及水质污染时空变化趋势,为汾江河的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张家港市区感潮入河口及出河口水系水流和水质进行了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一套参数稳定的感潮河道工程调度模型,同时对合理利用潮汐资源,将相对封闭静止的内河河网变为开放型河网,并充分利用和扩大河流的自净和稀释能力的工程调度实施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城市水系循环可以有效地改善河道水质,维持良好的河系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三期对南明河贵阳市区三江口至水口寺河段12个断面的调查,共获底栖动物31种,其中污染指示种有17种,软体动物在种类上占优势,环节动物在数量上占优势。采用指示生物法、污水生物指数法和生物学指数法(BPI)对河段的水质评价为中污染一重污染,其中中、下游河段污染严重。表明南明河的水质尚差,水质改善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