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著名美国史专家黄安年教授编著的《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是一本难得的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好书。
本书所涉主题——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是跨太平洋联系的中国-美洲关系的重要篇章,这无论是在中美、中加人民的友谊史上还是在美洲新大陆的开发史上,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相似文献
2.
3.
印度自独立以来就致力于成为世界大国。为了一圆大国梦,印度政府采取了一些列重大攀措,综合国力有了明显加强,也增强在地区以及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但是大国的崛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印度能否正确认识大国概念。其发展战略是否符合国情国力以及能否有效利用有利的世界形势直接关系到其大国进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崛起可能是21世纪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事件。像历史上的大国崛起一样,国力不断上升的中国也面临着各种震荡与冲击。要应对这些挑战、真正实现和平的崛起,恐怕不能仅仅凭着良好的愿望,也不能完全靠摸着石头过河。深入了解自身弱点、吸取历史教训,对今天的中国来说显得既必要又紧迫。 相似文献
5.
解读美国新版《国家反恐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反恐战略的新变化,配合其全球战略的转向,反映出美国将战略重点转向国内经济建设、应对新兴大国崛起等更紧迫的挑战,最终服务于其自身实力和影响力的重塑。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崛起是19、20世纪世界史上的大事,它的崛起经历和所走过的道路对当代其他大国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地理位置和地缘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美国崛起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当代中国发展需要着力把握的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短篇小说《深山恋》中两位男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指出了导致他们婚姻悲剧的深层原因和小说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8.
旨在提高美国创新能力并导致“美国竞争力法案”出台的美国科学院研究报告《在风暴形成前崛起》于2007年上半年正式公开出版。针对该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和剖析,以期能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参考和椿鉴。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最初的十年里,国际政治舞台,尤其是亚洲政治舞台最引人瞩目的大事件之一当属仍在进程中的印度崛起。这十年里,印度不但成功实现了由次大陆国家向亚太国家的华丽变身,而且,在这一强劲发展的过程中,印度, 相似文献
10.
作为联结刑事立法和刑法适用桥梁的刑法解释,是实现正义和刑法目的的重要途径.发挥宏观指引作用的正义理念与起中观规制作用的法益的契合点是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均衡原则.刑法解释者应当心怀正义,围绕法益这一核心概念,在罪刑法定与罪刑均衡两大原则的制约下,目光往返于生活事实和刑法规范之间,充分运用各种刑法解释方法,从定罪与量刑方面对刑法条文做出最合理而圆满的解释,从而保护法益,促成刑法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作为联结刑事立法和刑法适用桥梁的刑法解释,是实现正义和刑法目的的重要途径。发挥宏观指引作用的正义理念与起中观规制作用的法益的契合点是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均衡原则。刑法解释者应当心怀正义,围绕法益这一核心概念,在罪刑法定与罪刑均衡两大原则的制约下,目光往返于生活事实和刑法规范之间,充分运用各种刑法解释方法,从定罪与量刑方面对刑法条文做出最合理而圆满的解释,从而保护法益,促成刑法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人类学以其“以人为本”的学科性质对人类回溯自身的认识历程有特殊意义。在其诞生一百多年间,都是西方的人类学家们对原始简单社会的异文化进行研究。中国学者费孝通力挽狂澜,着力于自己民族的人类学研究,由此拨转了国界人类学的大方向,开拓了人类学中国乡村学派,此后这一研究脉络不断丰富。《乡村人类学》一书的出版即是作为中国乡村学派出现和崛起的记录和见证。 相似文献
13.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沃格尔近著《日本名列第一——对美国的教训》(Ezra F.Vogel,Japan asNo.1——Lessons for America),引起美日等国广大读者的兴趣和议论,成为一本畅销书。新加坡政府甚至把它列为部长和高级官员的必读书。美国往往觉得自己是“世界第一”。沃格尔对此提出警告说:日本在许多方面超过了美国,美国应当从中吸取教训,不要再骄傲自满了,要及早对付日本的“挑战”。沃格尔一开始就从几个方面把美日作了对比: 日本面积相当于美国的一个州,人口为美国的一半,资源缺乏,工业原料和粮食依靠进口。但是战后三十多年来,日本取得了很快的发展。1952年日本国 相似文献
14.
费城会议及会后在各种公开场合的辩论与美国宪法相伴相生,而《联邦党人文集》即是这场大辩论的产物.虽然这部宪法也许仍过于保守,但这种保守恰是辩论双方在坚守原则之基础上互相妥协的体现.通过《联邦党人文集》,我们能感受到那场辩论伴随着美国宪法的诞生,而实质上那场辩论是建立在共识之基础上,也铸造出美国宪法与众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费城会议及会后在各种公开场合的辩论与美国宪法相伴相生,而《联邦党人文集》即是这场大辩论的产物。虽然这部宪法也许仍过于保守,但这种保守恰是辩论双方在坚守原则之基础上互相妥协的体现。通过《联邦党人文集》,我们能感受到那场辩论伴随着美国宪法的诞生,而实质上那场辩论是建立在共识之基础上,也铸造出美国宪法与众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美国金融危机让华尔街甚至到全球的人们都陷入恐慌之中,现在的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已经放慢,美国每三个经济学家中有两个都认为美国正处于金融危机中。经济学界和金融界普遍认定全球性的经济下滑周期已经来临。近来,美国议会通过了最新的大规模金融救市方案,这让全球的人为之振奋,所有的人都在希望这场危机能够早日结束。 相似文献
17.
作为西方思想学术基本概念之一的"个人主义"和其他不少概念一样,在进入汉语语境后,其意义发生嬗变,既有对异质文化的误读,也有政治意识形态的曲解.本文通过对史蒂文·卢克斯<个人主义>的解读,疏理了"个人主义"的语义史和基本概念,以及"个人主义"的四个基本单元(人的尊严、自主、隐私和自我发展)诸观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立新教授认为美国的核心价值观是自由主义,然而,他却忽略了美国自由主义的根子在于清教思想。自由主义是清教在世俗层面的表达。清教作为内在、本质的部分,提供了自由主义价值上和道德上的源泉,并且规正和限制了自由主义,防止其腐化,这是美国信条的基本因素。立新教授从包罗万象的美国思想中求取出“自由”的中心,却把清教思想的内核丢弃了。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一批批中国历史学者奔赴美国学习。时光荏苒,当初青涩的留学生大多已在学术上打开一片天地。功成名就的背后,却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甘苦。王希、姚平主编《在美国发现历史——留美历史学人反思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中,31位当初在美国立身扎根的学者们或叙或议,讲述那一代在美国的中国历史人的种种经历。这部回忆录集的作者们虽然个人经历千差万别、研究方向迥异,但让笔者印象深刻共鸣阵阵的是感怀恩师的那些篇章。这些学者每每谈起当年导师对自己的扶助与关怀,感激、感动、感慨之情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20.
多数人去电影院,也只为做黄梁一梦,主人公的陀螺似倒非倒,观众自可随他“庄生梦蝶”。美国人取得在世俗世界无可争议的大国地位后,多余的力量投向了两个未知领域:外太空和内心世界。大众的眼球被这两个领域轮番吸引,于是在《阿凡达》火了大半年后,新上映的《盗梦空间》再掀高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