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篇综合外信息素的研究近况的文章,它比较全面介绍人的嗅觉、动物对气味的感受与化学物质的关系,进而对化学通讯理论进行扼要说明。是一篇材料比较丰富的综合性文章。对于研究生物信息素和化学通讯的人来说,不失为一篇好的参考文章,或许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探索人类信息素的机关报进展刘庆奎编译信息素(Pheromone)一词是1959年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卡尔松(Karlson)和鲁塞尔(Luscher)两人首先提出的,它是动物向其体外分泌的一种外激素,它可被其同类所接收,并可引发接受者出现行为和发育反应...  相似文献   

3.
美国研究人员最近指出,他们已经证实长期以来深信不疑的观点——即动物通过身体气味选择配偶和辨别后代。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腋窝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动物(包括人类)能够检测出信息素,对于感觉神经来说,信息素尽管没有芳香的味道,但是能够被嗅到。人类的这种气味产生于腋下。纽约康奈尔大学的马蒂厄和约翰斯顿对大鼠进行了试验,观察它们是否仅通过嗅觉就能识别出自己的“家庭”成员。他们把刚出生的大鼠在它们的气味感觉能力形成前把它们放在不相关的窝棚里饲养。这些大鼠所嗅过的气味只是与它们没有直接关系的“养母”和它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揭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能通过无色无味的信息素(也称外激素或费洛蒙)嗅出异性。信息素是传递性信息的化合物。在动物世界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5.
杨晖  孟祥雪  于黎  靳伟  张鑫  张亚平 《科学通报》2010,55(10):849-856
生物对外界环境中化学物质信号的识别和感知对其生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大多数哺乳动物具有两条嗅觉通路, 主要嗅觉系统(MOS)用来感受普通嗅觉信号, 而犁鼻器系统(VNS)则从异常灵敏的程度来识别小范围内特异性的化学感应信号-信息素(pheromone). 信息素是一类在同种内个体间传递的物质, 可引发群体内与个体交流和生殖相关的一系列生理和行为变化. 本文综述了对哺乳动物犁鼻器信息素感知及犁鼻器系统特异(VNS-specific)基因的分子进化研究进展, 这些基因包括信息素受体家族V1R和V2R以及离子通道TRPC2,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哺乳动物信息素感知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信息素是动物进行社会交流的重要媒介,它是否同样影响着人类的行为尚无定论.人类所具有的高度适应性的社会行为模式、驳杂多变的外分泌物、以及部分退化的嗅觉解剖结构,使得对人类信息素的行为效应、物质组成以至神经机制的探索充满了希望与挑战.现有的证据提示人体的气味在多个方面表现出类似信息素的效应,包括触发固有行为、调节内分泌水平、传递社会信息、诱发情绪起伏甚至认知变化等等.其中,两种类固醇物质雄甾二烯酮和雌甾四烯被视为"准人类性信息素",二者依据接收者的性别和性取向而选择性地传递性信息、调节情绪与注意,并对下丘脑产生特异性激活.这些发现深化了对人类化学信号与人际交流的认识,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铺垫.  相似文献   

7.
正在大多数人眼里,谈化学物质让人色变,尤其是人造化学品,它们似乎就是危险的化身。据统计,合成化学品消耗大国——美国迄今已经合成了8万多种商业用途的化学品,其中许多未经足够完备的安全测试就被释放到了环境中。对于这些渗透到世界每个角落的合成化学物质,我们应该感到担忧和恐惧吗?  相似文献   

8.
在“阿波罗”计划成功登月40年之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试图于2020年再次登月的计划正处于摇摆之中。奥巴马总统上台后,任命了一个专家小组以重新评估美国的载人航天计划,即用“战神”火箭取替原有的航天飞机。6月17日,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前总裁领导的10人专家小组在华盛顿召开了首次公众会议。到8月份,专家小组将就修改或者支持“星座”计划提出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味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觉,是生物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能,是物理能量或化学物质刺激到生物体的某一通常叫“感受器”的部位后,对生物所产生的映象和(或)反应.一般将视、听和触觉称为物理感;将嗅、味和其他一些化学感(包括粘膜、皮肤或触角等,对刺激性物质,诸如有毒气体的感受)称为化学感.目前,人们对视听感受器的原理,以及色彩音响的理化属性,均有较好的研究成果,已能预测大多  相似文献   

10.
据美国《今日科学》网站报道,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对海洋哺乳动物体内有毒污染物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但结果令人担忧。生活于太平洋中的抹香鲸体内累积了大量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即便是那些生活在人们认为尚未受到污染的太平洋中部的抹香鲸也难于幸免。由于海洋是地球水域的集中地,这个研究结果就表明全球的水域环境已经受到有机污染物的严重破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害很大这些调查结果表明,人类对海洋的污染是触目惊心的。人类生活的各种污染物、垃圾和化学物质,尤其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已经把人类最大的环境——海洋深深地污染了,使得海水…  相似文献   

11.
人类目前正日益增多地消耗各种原生材料,并同时转化出大量废弃物及污染品毒化着地球生态环境。若站在地球外另一审视高度观测人类经济活动因果关系的话,很可能会得出人类直接将原生材料转变成废弃物这样的结论。事实上,周世纪中美国、欧洲、日本等工业化国家城市居民所消耗材料的规模远比以往年代要显增。发达国家自lop年以来对金属、玻璃、木材、水泥及化学物质的消耗正处于史无前例的猛增程度。仅就美国一个国家而论,截至目前为止其耗用材料数量就上升了18倍,这项统计数据是由美国地质调查学会提供的。人们不难见到,现代制造业已将…  相似文献   

12.
黄励岗 《科学通报》1986,31(11):868-868
在一些分类文献中,我国玉米螟的优势种一直被误定为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H(?)bner)],此种螟虫的性信息素结构已有报道。七十年代中我国南北各地科技工作者合成了欧洲玉米螟性信息素,均未诱到我国玉米螟雄虫。因此,玉米螟性信息素的研究引起了我国及美国科学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至少在陆地上,人没有毛这种独特现象是显而易见的。所有动物或是有鳞,或是有甲壳,或是有羽毛、毛、刺,或是有河马与象那样厚厚的角质化皮肤。没有毛和羽毛的光滑皮肤,能预防干枯的皮肤(不同于蛤蟆和鲵),这在生物学上无疑是一种特别重要的区别,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也是一种特别重要的区别。然而,我们也多少知道,到目前为止。人类学中的这一特征并没有被真正看成是智人形成中的重要方面。这样的疏忽,看来首先是因为作为要求严格的科学的古人类学,其基础是有凭有据的证明——化石、制作工具的对象、精确确定的古人类遗址的地层时期。光滑的皮肤,甚至是一般的皮肤,都没有留下直接的痕迹。读者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个正确的问题:为什么要谈光滑的皮肤?同人类起源问题完全无关的工作使我们产生了这个想法。我们不是人类学家,通过研究皮肤的电性质和光化学性质、皮肤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使我们得出结论:皮肤是重要的进化标志。这也意味着,光滑皮肤的形成对人类起源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已知的人与动物的生物学区别中,三个不可缺少的特征是:直立行走,活动自如的手和发达的大脑。我们认为还应该加上第四个特征,即第二信号系统——光滑皮肤的出现。必须综合地研究这整个四重奏团,尽力在时间上安排这些特征出现的顺序。我们的课题是再现人类起源的场面而不破坏经典的三位一体的严整概念,在现有概念的基础上,补充在我们看来至少是重要的第四个区别。为此要利用象医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和心理学这样一些其他学科中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1980年以来,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肿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的戈洛(Gallo)等人,从一例蕈样真菌病病人(C.R.)和一例皮肤型T细胞白血病(Sezary综合征)病人(M.B.)的淋巴结和外周血液中分离出淋巴细胞,在体外建立了HUT102、CTCL-3和CTCL-2等细胞株,经形态学和免疫学等方法证明为成熟的T  相似文献   

15.
我们和古人已不同 犹他大学的古人类专家亨利·哈彭丁教授和其他几所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研究特定人群的基因变异,包括中国人、日本人、非洲约鲁巴人和北欧人等.  相似文献   

16.
正嗅球是大脑前部的结构,通常被认为对嗅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在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例外的情况——少数具有全部正常嗅觉的妇女却似乎缺少嗅球。每1万人中就有1人缺乏嗅球。之前以为,没有嗅球就意味着没有嗅觉。研究人员偶然遇到了一名与众不同的29岁女性:尽管她没有嗅球,但对她进行的每项测试都表明,她确实具有很好的分辨异味的能力。研究人员扩大了调查范围,结果发现了更多这样的女性,但完全没有这样  相似文献   

17.
孕妇最大的忧虑莫过于将来婴儿诞生后是否为缺陷儿。男女更为关注的莫过于他们的生育能力如何。日常生活中,由于疏忽大意而接触化学品,有可能造成婴儿残缺或生育不能。近年来,人们对这种可能性愈感不安。此等情绪和意识在普及报刊的文章标题如:“毒化的美国”以及反应在我们日常生活词汇中的一整套新名称中得以反映,这些名称有:毒性废物,橙色药剂,氧基喹啉盐,和多氯联二苯(PCBs)。环境中的某些毒性废物已经影响了人类生育,造成了婴儿缺陷。本文着重讨论的是一些化工品、环境中某些化学物质(空气污染以及未认真处理而沾污土壤、水域和食物链的工业废物)以及受污染而变质  相似文献   

18.
正专家表示,在未来的10年中,人工智能的兴起将使大多数人的生活变得更好。但是许多专家也担心,人工智能的进步会对人类的意义、对提高生产力和行使自由意志的意义等方面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数字生活正在增强人类的能力,但也扰乱了人类世代未变的活动。代码驱动的系统已经通过信息和连通性传播到世界上一半以上的居民,提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一位老人学专家四月七日在联合国说:“人类的遗传天然寿命大约是一百一十年。美国国家老人学院(设于马里兰州的贝斯达)主任罗拔·华拉博士说:“据我们所知,自人类历史开始以来,这种情况从未有过任何改变。”  相似文献   

20.
郑巍 《自然与人》2014,(4):22-25
昆虫或蠕动,或爬行,或飞翔。如今,它们也激发了创新灵感,无论设计机器人还是显示屏都离不开它们。当面临两条通向食物来源的路径时,一只蚂蚁也许不知道哪条为最佳,但蚁群却能快速解决难题:单个蚂蚁留下一种所谓信息素的化学物质痕迹,从而标记从蚁巢到美食的来回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