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7 毫秒
1.
1999年5月6日。沈阳迎宾馆国际会议厅。沈阳市科技振兴奖颁奖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发言席上一位年轻人侃侃而谈,质朴中流露着睿智,沉稳中显现着锋芒,你也许不会想到,他就是我国纳米科学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卢柯博士。提起卢柯,人们马上会联想到4个字“年轻有为”。的确,今年34岁的卢柯,现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快速凝固非平衡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带在他头顶的桂冠数不胜数———1998年12月在澳大利亚召开的国际亚稳及纳米材料年会,年仅33岁的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卢柯…  相似文献   

2.
在2003年中科院新增选的院士中,37岁的卢柯研究员成为中科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院士之一.一个这么年轻的科学工作者就获得如此高的荣誉,在一般人看来多少有点儿不可思议,而在卢柯工作的金属所,很多人却觉得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2003年11月24日,2003年中科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37岁的卢柯成为改革开放以后当选的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而且,值得骄傲的是,纳米专家卢柯更是地地道道在国内成长进步的。20世纪90年代,一个新的词汇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所涵盖的意思既时尚又神秘,它就是纳米。其实,关于纳米的真正意义,对于我们外行人来说,还是一个极其模糊的概念。“纳米”是英文namometer的译名,是一种度量单位,一纳米即一米的十亿分之一。纳米结构通常是指尺寸在100纳米以下的微小结构,纳米技术则是一种在0.1至100纳米尺度范围内,用单个  相似文献   

4.
我国材料科学界最年轻的院士——卢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作为中国纳米材料领域学术带头人之一,他负责组建了我国第一个以学科命名的国家实验室,并在纳米材料研究中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研究成果,在世界上引起广泛关注。他在国际学术刊  相似文献   

5.
在1998年12月6日~12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1998年国际亚稳及纳米材料年会(ISMANAM)上,经该年会常务委员会评选,将本年度ISMANAM金质奖章授予英国牛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B.Cantor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卢柯博士,以奖励他们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杰出贡献。亚稳及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21世纪新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它的发展将极大地推动信息工业、能源工业及生物技术的发展。国际亚稳及纳米材料年会是世界各国亚稳及纳米材…  相似文献   

6.
李黎 《创新科技》2007,(3):27-29
卢柯博士在纳米材料及相关亚稳材料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发展的利用非晶完全晶化制备全致密纳米材料的新方法已成为当今国际纳米材料的三种主要制备方法之一。他发现了纳米金属铜的室温超塑延展性,被国际权威科学家认为是该领域的一次突破,他领导的青年研究小组被国际纳米材料界公认为世界六大研究小组之一。他们的工作,已成为国际材料科学界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7.
<正>刘海方:2019年,习近平主席就“一带一路”建设作出了新的擘画:从“大写意”到“工笔画”,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对中非合作而言,这一思路转变得到了具体的体现。从2015年“十大合作计划”,到2018年“八大行动”,再到如今的“九项工程”,中非合作的行动举措越来越细化,也越来越具备“工笔画”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郭伟平教授     
1954年11月出生,内蒙扎兰屯人,中共党员。1978年7月毕业于齐齐哈尔师范学院数学系。1981年9月至1982年7月,在北京人学进修,主要学习“泛函分析”与“非线性分析”;1984年9月至1985年7月,参加了由教育部委托,复旦大学主办的“全国泛函分析帅资培训班”,学习“泛函分析”、“测度论”、“算子半群”、“算子代数”、“谱理论”、“广义函数论”、“线性拓扑空间”及“调和分析”等课程,获结业证书;1990年9月至1990年12月,在张石生教授指导下担任四川大学国内访问学者,主要研究应用非线性分析。1997年9月荣获黑龙江省教育委员会授…  相似文献   

9.
潘慧 《广东科技》2011,20(5):1-F0002
光阴如梭,又迎来了新的一年。沐浴着2011年的春晖,伫立在从“十一五”跨入“十二五”的新起点上,盘点2010年广东省的科技大事,回顾“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前瞻“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别有一番“新”意  相似文献   

10.
1958年IBM704成为第一台人机大战的计算机,名为“思考”,每秒可以走200步。1973年国际象棋软件4.0倍开发出来,这是未来程序的基础。1983年BELLEAT&T开发了国际象棋硬件,达到了大师水平。1987年“深思”首次以每秒钟75万步的速度露面。1988年“深思”击败了丹麦特级大师拉森。1989年“深思”已经有6台信息处理器,每秒可以算200万步,与卡斯帕罗夫对阵,“深思”以0比2输。1990年“深思”第二代产生。1993年“深思”第二代击败了丹麦国家队,击败了世界优秀女棋手小波尔加。1995年“深蓝”更新程序,新的集成电路可以让其每秒走出300…  相似文献   

11.
2003年“神五”飞天;2004年刘翔夺冠;到了2005年,令亿万国人为之疯狂的“头牌”,恐怕就是“超级女声”四个字了。“超女”不仅风靡大江南北、创造了万人空巷的收视神话,  相似文献   

12.
官皓 《广东科技》2011,20(5):62-63
从2000年到2010年,广东省专业镇走过了“从无到有”的十年,走过了“从散到聚”的十年,走过了“从增长到创新”的十年。为此,本刊于2010年10月特别策划了“十年‘镇’兴路”专刊,深度报道了专业镇十周年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专业镇十年发展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2011年,我们再度将目光聚焦到专业镇……  相似文献   

13.
盐工学人     
李玉寿教授,1948年生,江苏泰州人,中共党员。1982年1月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建筑材料及制品专业,获工学学士;毕业后一直在盐城工专和盐城工学院任教,1995年晋升为副教授,2007年晋升为教授。李玉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软土地基加固、工业废弃物利用等。李玉寿教授先后主讲了“混凝土制品工艺学”、“建筑涂料”、“建筑材料与试验”、“建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混凝土工程”、等多门课程,主编了“材料制备技术”实验教材,承担了“材料制备技术”实验课程、“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验…  相似文献   

14.
1996年9月,北京大学被批准成为我国第一批实施“211工程”的院校,正式启动了“211工程”“九五”建设项目。2003年9月,北京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正式批复立项建设。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2月16日,日本“宙斯盾”导弹驱逐舰“雾岛”号在欢呼和抗议的双重声浪中驶离横须贺海军基地,以“协助美国反恐”之名开赴印度洋,一贯以政治“怪招”出奇制胜的小泉政府又一次吸引了世人关注的目光。第二个拥有“宙斯盾”舰的国家“宙斯盾”原本是希腊神话中的主神宙斯拥有的一面雕有女妖头像的防身盾牌,谁见了它就会变成石头。美国海军1970年开始研制“宙斯盾”系统,1983年研制成功,其全称为“全自动作战指挥与武器控制系统”。1993年5月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计划(TMD)”出台,“宙斯盾”系统发展成海基拦截系统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6.
“蚁力神”拿牌后,受到了“产品质量”、“非法集资”等问题的质疑。然而“蚁力神”拿牌后并没有积极的开展直销业务,“蚁力神”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呢?“蚁力神”成立于1999年3月30日,这家以“委托养殖”起家的公司,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创造了一个“蚂蚁王国”的神话!“蚁力神”原始资金的快速积累引起太多关注和争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长沙大学学报》2012,26(5):2-F0002
长沙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于2005年开始组建,先后被遴选为学校“十一五”和“十二五”重点学科。2011年被遴选为湖南省高等学校“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经过七年的发展与建设,学科方向得到进一步凝练,形成了“鱼类品质与调控研究”、“鱼类营养与调控研究”和“植物代谢与调控研究”等三个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稳定学科方向。经过七年发展,学科团队逐步壮大,学科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了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学术水平较高,创新能力较强,以及职称、  相似文献   

18.
张励  张安琪 《世界知识》2023,(19):26-27
<正>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迎来取得辉煌成就的十年节点,也迎来前往下一个“金色十年”的起点。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犹如两条纽带,连接着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各国,在各方坚持不懈的推动下,“一带一路”倡议为不确定的世界贡献了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新发展方案。  相似文献   

19.
《华东科技》2005,(1):70-71
2004年初,“长丰”董事会经过慎重考虑,任命洪斌为“长丰”的新“掌门人”。从1996年开始,洪斌先后在多家知名电子企业担任生产部经理,2001年7月起进入“长丰”担任副总经理,主管生产。如果说在“长丰”工作的三年,与”长丰”逐渐形成的深厚感情赋予洪斌改变现状的责任.那么在多年专业工作所积累的生产、管理经验则更多的充实了洪斌改变现状的“底气”。临危受命,接管风雨飘摇中的“长丰”,洪斌很清楚自己将要面对什么?  相似文献   

20.
“文革”中两种力量的较量,从未在制约个人权威的层面上展开过,1959年“庐山会议”是个人权威与民主力量间的一次生死决战,前者胜利了,后者失败了,1962年“七千人大会”,历史为制约个人权威提供了唯一的一次机遇,对无限膨胀的个人权威失去制约是酿成“文革”劫难的直接原因,以“法治”取代“人治”,逐步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时代的呼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