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利用连续浓度变更法测定配合物组成的同时,可进一步应用单曲线法或两曲线法(即双曲线法)求算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而对于稳定的配合物,两曲线法求算稳定常数要更为准确些。自1958年Majumdar提出此法以来,两曲线法的应用还仅限于配合比为1:1的配合物,对于组成为MR。中n≥3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的求算,报道还极为鲜见。计算机在单曲线法求算配合物稳定常数方面的报道早已问世,但在应用于两曲线法求算配合物稳定常数方面,还未见有文章发表。本文根据两曲线法求算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原理,以测定邻二氮非铁的稳定常数为例,设计了一套采用BASIC语言编制的通用程序,以利用微机求算组成为MR_n中n≥3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曲线拟合法用于挤扩支盘桩单桩极限承载力预估的适应性,将双曲线法、调整双曲线法、二次趋势预测法、指数曲线法及灰色GM(1,1)预测法5种预估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的试桩Q-s数据拟合计算中。结果表明,双曲线法计算结果有时偏差较大;指数曲线法、灰色GM(1,1)预测法及调整双曲线法的计算结果较为一致,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且偏于安全,这三种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供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某海上风电场开展的单桩水平受荷特性现场试验,研究了深厚软黏土中2.4. m 大直径钢管桩荷载-位移响应、桩身挠度及桩身弯矩规律;探讨了m法、 API 规范法和双曲线型p-y曲线在软黏土地基中的适用性,并建立数值模型对不同直径单桩基础的水平承载力贡献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API 规范法与双曲线型p-y曲线在浅层土中p-y曲线初始刚度与桩周土抗力偏大,双曲线型p-y曲线在一定深度下能够较好地预测土反力随位移的变化关系,m法与双曲线型p-y曲线计算得出的水平位移较实测值偏小,结果偏向不安全, API 规范法计算结果相比实测值较大,计算结果较为保守;随着桩径增大,单桩基础的侧摩阻力和基底抗力对水平承载力贡献也会随之增大,双曲线型p-y曲线会严重低估单桩的水平承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实例分析对比了电极挤压机型咀曲线的几种设计方法--圆弧法、样条插值法、二次曲线法和双曲线法,分析表明变换坐标的双曲线法优于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5.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四个npdt和dt的铜(Ⅱ)和镍(Ⅱ)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过程,讨论了pH值对npdt的铜(Ⅱ)、镍(Ⅱ)配合物的CV曲线的影响,并测定了两种铜(Ⅱ)配合物在电极表面的异相电子转移反应速率常数,二者的速率常数相近。  相似文献   

6.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四个npdt和dt的铜(Ⅱ)和镍(Ⅱ)事合物在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过程,讨论了PH值对npdt的铜(Ⅱ)、镍(Ⅱ)配合物的CV曲线的影响,并测定了两种铜(Ⅱ)配合物在电极表面的异相电子转移反应速率常数,二者的速率常数相近。  相似文献   

7.
铈氨基酸配合物的UV和CV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紫外光谱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几种Ce^4 离子氨基酸配合物。结果表明几种氨基酸均能在pH为6的弱酸性条件下与Ce^4 形成配合物,不同的配体与Ce^4 形成的配合物的还原电位均比Ce^4 的更负。配体与Ce^4 的配比不同,形成配合物循环伏安曲线和紫外光谱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分光光度减色法及其在配合物摩尔比测定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应用光度减色法测定配合物中摩尔比的三种方法——计算法、斜率比法及斜率-截距法,并成功地应用于Cu~(2+)-PIF(洋茉莉基荧光酮)配合物的摩尔比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基于郑州地区单桩静荷载测试曲线Q-s的特点,引入双曲线模型(普通双曲线模型、修正双曲线模型)、完整指数曲线模型与生长曲线模型(MMF模型、Gompertz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分别获得各模型的拟合方程式,并对拟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郑州地区不同类型的单桩静载荷试验数据,MMF模型的拟合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双曲线模型、修正双曲线模型、完整指数曲线模型和Gompertz模型,且可用于预测该地区的单桩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0.
电位溶出分析法(P.S.A)可间接测定配合物稳定常数,本文根据这一方法原理,首次采用双通道FIA传递系统以及自制的静止电极壁喷式(wall-jet)流通池,分别用流动注射-电位溶出分析法(FIPSA)和P.S.A法测定了5种Re-EDTA配合物稳定常数,并导出了一组FIPSA法间接测定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公式。结果表明,间接P.S.A法测定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方法适宜于稀土配合物的研究,而对于FIPSA法,由于快速流体条件下,置换配合反应的不完全性及可精确控制其反应程度,使其能测定K_(MIy)与K_(MIy)相近的K_(MIy),优于P.S.A法。  相似文献   

11.
电位溶出分析法可间接测定配合物稳定常数。本文根据这一方法原理,首次采用双通道FIA系统以及自制的静止电极壁喷式流池,分别用流动注射一电位溶出分析法和P.S.A法测定了5种Re-EDTA配合物稳定常数,并导出了一组FIPSA法间接测定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公式。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利用荷载传递的双曲线模型计算单桩荷载-位移曲线的方法.该方法将桩划分为若干计算桩段,充分利用工程地质资料可以较好地计算出单桩荷载-位移曲线,并求得单桩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3.
全螺旋灌注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的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6根全螺旋灌注桩的实测桩顶载荷-桩顶沉降(Q-s)曲线,用双曲线法预测全螺旋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极限加载范围内,用双曲线法能较好地预测全螺旋灌注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拟合曲线与实测的曲线比较吻合且预测的结果偏于安全,预测结果的偏差与地层情况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N,N,N‘-N’-四正丁基辛二酰胺与硝酸铀酰配合物在氮气气氛下的TG-DTGM-曲线;并用差热-色谱在线联用技术对该配合物分别在气和空气气氛下的热分解行为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对各具体分解步骤逸出气体的成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最后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处理热分解数据,获得了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5.
以芦丁和硫酸铁为原料在40℃和pH弱酸性条件下合成芦丁合铁配合物,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和差热分析法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Fe(Rutin)2·5H20;通过UV和IR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在416nm处有最大吸收,在620.94cm-1处出现Fe-0键的特征吸收峰;运用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制,并计算出键合常数为67.57mL/mg。实验结果表明,芦丁合铁与DNA以嵌入模式结合。  相似文献   

16.
李可群 《甘肃科技》2011,27(9):67-68,138
提出了一种直接解析含有二种或三种配离子配合物吸收曲线的简便方法。该法的原理和计算简单,无需编程且能给出配离子吸收曲线相关参数的准确值。  相似文献   

17.
在单试样三曲线关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单试样测定断裂韧度阻力曲线的分析方法和步骤,编制了计算机应用程序。该方法反映裂纹试样的宏观断裂过程,与标准多试样法的测定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8.
报导用连续变化度法在非水溶剂DMF溶液中测定一种瓣合成的配体,N,N’-bis(8-quinolyl)malonamide和4种过渡金属离子Cu^2+、Zn^2+、Co^2+、Ci^2+所形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按共对数值的大小排列有如下顺序:Cu^2+(5.62)〉Zn^2+(4.03)〉Ni^2+(3.82)〉Co^2+(3.79),配合物的配位比为1:1。实验表明,它们的稳定性较之在水体系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半微量相平衡方法研究了Gd(NO_3)_3·3H_2O─18C6─CH_3CN三元体系在20℃的溶解度,并测定了体系在20℃各饱和溶液的折光率。结果表明,该体系中仅有一种化学计量的配合物生成,溶解度曲线与配合物Gd(NO_3)_3·18C6·3H_2O的固相相对应,该配合物存在的相区较大,排除了其它组成配合物存在的可能性,为在乙腈中合成该配合物合理选择盐、醚比提供了依据。另外,试验考察了相平衡过程中水的行为,分离出了固态配合物,利用化学分析、IR、TG、DTG研究了该固态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相似文献   

20.
铜与氨基酸配合反应的滴定量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滴定量热法分别测定了铜离子与六种氨基酸配合物在298.15 K下配位反应的热效应.计算了一级配合反应产物和二级配合反应产物的稳定常数及配位反应热焓,并由此推出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和熵变.讨论了铜离子和氨基酸的结构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