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岛棉ERF族转录因子EREB6基因克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电子克隆,同源扩增和RACE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从海岛棉中克隆出了一条新基因,命名为EREB6,它包含一个669 bp长的开放阅读框,预期编码222个氨基酸长的蛋白质.序列分析发现预期蛋白含有一段核定位信号序列,GFP融合蛋白瞬时表达实验证明该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含有一个保守的ERF域,属于ERF族;同源分析表明该转录因子...  相似文献   

2.
基于小波变换及四元树矢量量化的图象数据压缩算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小波变换在时域和频域具有良好的局部化性能,因而在图象压缩编码中得到广泛应用.矢量量化则因为其压缩比大,原理和算法相对简单,成为图象压缩的又一重要方法.采用小波变换与四元树矢量量化相结合对二维图象进行编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压缩比及PSNR.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多秘钥通讯密码叫做幂余多参数码,它利用幂余函数f(x)=(axk)(mod m)的积来编制。文章阐述了这种通讯密码的数学原理及编制方法,并给以评价。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小波包变换在声音编码中的应用,通过利用小波包变换在时域和频域都具有良好局部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中低码率混合域声音编码算法。这是一种可调码率算法,它根据输入信号段的特性来进行变换和编码,使得编码过程可以同时在时域、频域以及从时域向频域过渡的任一时频域中进行,从而使编码算法不仅在量化编码阶段,而且在变换阶段就对输入信号具有自适应性。其编码效果比在单一固定时频域中进行变换与编码有较大改善,有助于和高码率的声音编码算法相接轨。  相似文献   

5.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象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波变换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信号处理、图象处理、量子场论、地震勘探、语音识别与合成、音乐、雷达、CT成相、机器视觉、机械故障诊断与监控以及数字电视等科技领域,又由于它具有时域和频域具有良好的局部化性能,因而在图象压缩编码中得到普遍应用。本文就是在此前提下,对小波变换的原理及离散小波变换算法结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小波理论应用于图象处理的基本思路,并通过对三维医学图像有效编码的具体描述,例证了小波变换在图象处理技术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运动方案设计中设计目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功能分类以利于功能编码的基础上,对功能和机构的编码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套功能和机构编码方法,同时,建立了功能元目录和包括机构评价指标体系的机构解目录,为基于设计目录的运动方案设计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MPEG-4视频编码是MPEG-4标准的核心内容,具有基于内容的交互功能、数据压缩编码功能和通用存取功能,其特点是从基于像素的传统编码向基于对象和内容的现代编码的转变,包括基于VOP的视频编码、形状编码、运动信息编码、纹理编码与分级编码。  相似文献   

8.
基于免疫算法的光组播最少网络编码链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最少网络编码链路数目有利于控制光网络的复杂性,并获得最大网络吞吐量.提出一种基于免疫算法解决最少网络编码链路问题的算法,修正了反映个体优秀程度的适应度函数以保护次优备选网络编码链路不被淘汰,增加了一个反映网络编码链路概率的个体浓度函数以确保备选编码链路的多样性,同时,算法通过对选中的编码链路采用精英保留策略简化免疫过程...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对近似重复视频进行检索和定位,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对编辑相似度的检索和定位算法.算法包括基于局部特征的视频编码和基于相对编辑相似度的在线检索和定位两部分.基于局部特征的视频编码首先提取数据库视频的关键帧,然后在关键帧中提取Root-SIFT特征描述符并应用层次K-Means聚类算法构建词典,之后将关键帧量化至词袋模型的单词并编码.基于相对编辑相似度的在线检索和定位首先对查询视频进行编码,然后应用相对编辑相似度算法,筛选近似重复视频并对近似重复片段进行定位.实验结果表明,LD算法比Yeh等提出的算法在平均F1评价准则上效果要高8.55%,并且NDCR降低为原来的29%,效果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10.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作为一种新兴的分布式网络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改变世界的十大革新技术之一。定位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实现传感器节点自定位是提供监测目标位置信息的必要条件。而实现高效、可靠、准确的节点定位对目标跟踪具有重要意义。不幸的是,环境噪声使得节点的定位精度降低。基于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核方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实验表明,在WSN中通过采用卡尔曼滤波的核方法定位算法,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随机噪声对节点定位精度的影响,有效的降低了系统定位误差,实现一定程度的抗干扰。  相似文献   

11.
在卷积编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DCT域遥感影像半脆弱水印算法.将交织技术引入卷积编码中,以提高卷积编码的检错能力,从而保证半脆弱水印实现对恶意篡改的检测跟踪.该算法提取遥感影像8×8直流量化系数奇偶性作为半脆弱水印信息,借助交织卷积编码实现篡改检测定位,并通过DCT中低频抖动调制来平衡不可见性及边缘信息误差之间的矛盾.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遥感影像半脆弱水印算法不仅具有良好的不可见性、鲁棒性和篡改检测定位能力,而且引入误差对遥感影像属性及应用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2.
VINS-Mono算法应用于轮式机器人时,由于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加速度计信噪比较小,观测尺度不准确,会出现定位精度下降。对此,提出了一种融合单目相机、惯性测量单元和编码器的改进算法。在VINS-Mono初始化和后端优化的目标函数中,增加编码器测量残差项,直接融合由编码器数据计算的速度,增强尺度的可观性,降低定位累积误差,提高了定位精度。另外,针对车轮打滑造成编码器速度测量不准的问题,利用IMU角速度计测量值计算打滑因子,自适应调整编码器残差项在目标函数中的权重及其鲁棒核函数的阈值,减小车轮打滑对定位结果的影响。在两轮移动机器人上的实验表明,改进算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定位精度比VINS-Mono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3.
QPSK 数字化解调相位模糊校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Q-1900维特比译码器同步状态监测功能,提出了一种校正QPSK全数字相干解调的八种数据输出状态的新方法。对四相差分编译码的校正能力作出了理论上的分析。实验结果证明,这种方法具有四相差分编译码无法达到的校正八种数据输出状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基于误差扩散的二值化编码算法,此算法在进行二值化误差扩散的同时加入给定的编码,即用变化的阈值代替固定的阈值,使单纯的二值化算法具有嵌入编码的能力,并能有效地、可靠地嵌入和提取编码.经过对样图进行具体的算法实施,其嵌入编码都能被正确无误地提取出来.结果表明该算法是可行、有效的,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小波变换用于图像压缩时,小波基的一些性质对编码的效果有很大影响。分析了小波基的特性对图像编码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选择适合图像编码应用的双正交小波基的方法。研究了小波基评价标准,并通过实验,对图像压缩中小波基的选择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针对超高频UHF (Ultra High Frequency)射频识别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移动机器人自定位的RFID自适应功率调节方法.在粒子滤波算法中,采用马氏距离作为粒子权重的评价函数,避免了粒子分离问题;同时,给出了粒子滤波定位性能的评价指标,并依此动态调节RF(Radio Frequency)功率,来适应当前局部环境中标签的分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定位精度较高且一致性较好,同时优化了系统能耗.  相似文献   

17.
运用随机控制理论与方法 ,提出并研究了一类带Gauss白噪声的随机信号传递系统的数学建模与优化问题 .对在这类信号下的可容许编码函数与译码函数进行了最佳运算与优化分析 ,得到了该状态下的两个最佳控制数学模型 ;给出了此类随机信号传递系统的最佳编码与最佳译码的建立方法 ,为进一步提高该类信号传递系统的效率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数学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将定位功能融入到节点中,设计并实施了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传感器网络节点.该节点具有内置定位引擎,通过获取节点间的接收信号强度,转换成相应的距离信息.当获取3个以上已知节点坐标后,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给节点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节点定位精度3 m,可以满足一般传感器网络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的三维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运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构建三维节点定位模型,再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核函数参数和规则化参数寻优。然后,根据若干虚拟节点定位的预测位置与实际位置的均方差构造粒子群算法适应度函数,通过有限次建模参数迭代寻优获得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全局最优参数。最后,返回回归模型中进行定位计算,实现节点定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与最小二乘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定位方法相比,可以提高节点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20.
Biosynthesis of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in Escherichia coli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P Charnay  M Gervais  A Louise  F Galibert  P Tiollais 《Nature》1980,286(5776):893-895
Hepatitis B is a widespread viral disease. In the absence of cell cultures capable of propagating the virus (HBV) an efficient vaccine has been prepared from viral envelopes isolated from the plasma of chronic carriers. The major polypeptide of the envelope is one of molecular weight 25,000 which carries the surface antigen (HBsAg). Therefore, the biosynthesis of this polypeptide in Escherichia coli may offer an alternative procedure to produce HbsAg free from human proteins. Recently, the HBV genome has been cloned in E.coli. Determination of its primary structure allowed the localization of the gene (called gene S) coding for HBsAg and the synthesis of the core antigen in E.coli has been reported. We have constructed a derivative of bacteriophage lambda carrying a fusion between the beta-galactosidase gene (lacZ) and the HBsAg coding sequence (lambdalacHBs-1). Infection of E.coli with lambdalacHBs-1 leads to the biosynthesis of a polypeptide of molecular weitht 138,000 carrying antigenic determinants of HBV surface antig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