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New advances in pollination biology and the studies in China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Pollination biology is the study of the various biological features in relation to the event of pollen transfer. It is one of the central concerns of plant reproductive ecology and evolutionary biology. In this paper, we attempt to introduce the main advances and some new interests in pollination biology and make a brief review of the research work that has been done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We also give some insights into the study that we intend to carry out in this field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2.
拟南芥是一种重要的模式植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生物学研究.基于基因表达谱和序列信息构建了预测拟南芥基因调控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支持向量机和夹克刀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拟南芥基因调控关系的预测工作中有很好的表现.利用计算方法预测拟南芥基因转录调控关系可为实验室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杀虫植物苦皮藤中的有效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卫矛科植物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 Max.)是我国著名的杀虫植物,自1980年以来,我国对这一杀虫植物从化学和生物学的角度进行了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本文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药研究所在苦皮藤有效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5.
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近况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2002~2004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主要捕捞鱼种的生物学资料和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对东海区近3 a季节间的资源密度、渔业生物学性状以及历年来的渔获群落结构组成、单位捕捞力量渔获量动态比较,分析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近况.结果表明:虽然近几年东海区海洋渔业捕捞产量维持在历史高水平,但主要是依赖于超高的捕捞力量、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使群体资源得到暂时的养护等措施.主要经济鱼种的亲鱼量年间变化不大且处于相对缺乏的状态,渔获物小型化、利用资源主体以当龄鱼为主、单位捕捞力量渔获量下降等过度捕捞现象十分明显,资源基础相当脆弱,渔业资源衰退之势仍在加剧.秋季调查资源密度的年间波动取决于补充量水平,其水平的高低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离体保存技术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新品种选育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介绍了利用组培技术和低温生物技术对不同植物组织器官进行组织培养保存、超低温保存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并提出了有待继续研究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表型整合是生物形态、生理和功能之间以及三者之内特征的相关性。表型整合的进化是生物进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是植物遗传、生理和进化生物学研究的模式植物,但目前采用现代比较方法,将拟南芥形态与生理功能特征相结合研究表型整合较少。本研究选取了石河子(新疆)、青河(新疆)、浙江、美国(哥伦比亚)等拟南芥四个种群,以及新疆境内小拟南芥(Arabidopsis pumila)、南芥(Arabis auriculata)和庭荠(Alyssum desertorum)等拟南芥近远缘种作为实验材料,在同一环境下,研究形态、光合生理、生活史等特征,以及表型整合特征在种内和种间的分化特点。结果表明:石河子种群与另外三种种群之间的单个特征差异明显,各种群在两两特征之间相关格局分化较大。共同主成分分析(CPCA—Comm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发现石河子、青河、浙江三种中国种群的整合格局相同,而美国种群与其它三个拟南芥种群间的共同主成分相对较少;物种整合格局的分化与系统关系的远近有较大的关系,同时也与自然选择压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8.
拟南芥信号传递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拟南芥发育过程中一些调控基因表达的信号是如何传递的。广泛查阅近期有关发育生物学方面的文章,综述了拟南介信号传递的过程。发现植物体有许多与动物相同的信号传递途径,如磷酸化级联途径。在拟南芥中Raf1激酶,蛋白激酶(MEK)、蛋白激酶激酶(MAPK)都与信号转导直接有关。另外发现磷酸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卷须蛋白(CLV1)的自动磷酸化。植物信号转导途径类似于动物,通过磷酸化作用传递各种信号,来保持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和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 (L.) Sweet)是近年来在华南地区造成严重入侵危害的2种恶性杂草.该文综述了它们与入侵性相关的生理生态特征以及化感作用.同时,根据2种植物在入侵机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和展望了后续研究中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染色体易位的发现开始,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植物染色体易位的研究进展。主要叙述了应用易位原理来进行育种研究以及其所取得的成果,从而说明易位不仅是一种染色体畸变现象,而且可作为一种研究手段,在对遗传学理论、生物进化、诱变育种等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Soltis PS  Soltis DE  Chase MW 《Nature》1999,402(6760):402-404
Comparative biology requires a firm phylogenetic foundation to uncover and understand patterns of diversification and evaluate hypotheses of the processes responsible for these patterns. In the angiosperms, studies of diversification in floral form, stamen organization, reproductive biology, photosynthetic pathway, nitrogen-fixing symbioses and life histories have relied on either explicit or implied phylogenetic trees. Furthermore, to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of specific genes and gene families, evaluate the extent of conservation of plant genomes and make proper sense of the huge volume of molecular genetic data available for model organisms such as Arabidopsis, Antirrhinum, maize, rice and wheat, a phylogenetic perspective is necessary. Here we report the results of parsimony analyses of DNA sequences of the plastid genes rbcL and atpB and the nuclear 18S rDNA for 560 species of angiosperms and seven non-flowering seed plants and show a well-resolved and well-supported phylogenetic tree for the angiosperms for use in comparative biology.  相似文献   

12.
Hayama R  Yokoi S  Tamaki S  Yano M  Shimamoto K 《Nature》2003,422(6933):719-722
The photoperiodic control of flower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of plants because i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successful reproduction. Although the molecular genetic analysis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a long-day (LD) plant, has provided models to explain the control of flowering time in this species, very little is known about its molecular mechanisms for short-day (SD) plants. Here we show how the photoperiodic control of flowering is regulated in rice, a SD plant. Overexpression of OsGI, an orthologue of the Arabidopsis GIGANTEA (GI) gene in transgenic rice, caused late flowering under both SD and LD conditions. Expression of the rice orthologue of the Arabidopsis CONSTANS (CO) gene was increased in the transgenic rice, whereas expression of the rice orthologue of FLOWERING LOCUS T (FT) was suppressed.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ree key regulatory genes for the photoperiodic control of flowering are conserved between Arabidopsis, a LD plant, and rice, a SD plant, but regulation of the FT gene by CO was reversed, resulting in the suppression of flowering in rice under L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3.
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已成为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廓清我国特有濒危植物醉翁榆(Ulmus gaussenii)与相近榆属植物的系统地位,用分子标记ITS和atpB-rbcL手段分析醉翁榆与其他榆属相关种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24种榆属植物atpB-rbcL扩增片段长度为735~834 bp,G+C的含量在29.3%~31.6%之间,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偏差;基于ITS(包括5.8 s)扩增片段,醉翁榆与黑榆系的毛果旱榆、栓枝春榆以及榆系中的大果榆、脱皮榆(U.lamellosa)相近;基于atpB-rbcL扩增片段,醉翁榆与榆系中的大果榆、脱皮榆以及明陵榆的关系比较近,两种标记都表现出醉翁榆与黑榆系中变种毛果旱榆、栓枝春榆的关系比较近;atpB-rbcL的NJ和Bayesian树完全支持榆属组下的分类以及榆属系统的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斑蝥及其药理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斑蝥的种类、分布、生物学特性,报道近年来我国在斑蝥素的药理作用、提取测定方法以及斑蝥养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5.
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实验动物种类有很多种,包括两栖纲、鸟纲和哺乳纲等,其中以哺乳纲中的啮齿目、兔形目、食肉目、偶蹄目和灵长目为主.我国地域辽阔,动物种类繁多,为了科学地保护和利用我国实验动物特种资源,进一步开发实验动物遗传资源,我们对全国实验动物特种资源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有关文献,对我国主要实验动物资源情况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6.
竹子发育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人们利用竹子资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 000年以前,但直到18世纪后期人们才真正认识到竹子是禾本科植物中一个特殊的类群。现代植物分类的奠基人林奈在《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一书中,还只是将全世界的竹子归为芦竹属的一个种Arundo arbor,直到1789年,竹子才从芦竹属(Arundo)独立出来,成立了簕竹属(Bambusa)。自竹类被认识到有别于其他禾本科植物至今,有关竹子的形态学、解剖学、系统分类学、生理学、生态学、细胞学、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报道,但对竹类植物各个器官的发生、发育和衰老过程尚缺乏系统的研究。笔者对竹类植物的根、地下茎、竹秆、竹叶和生殖器官发育生物学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分析了目前竹子发育生物学领域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建议竹子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应关注细胞分裂、分化和形态建成的全过程,明确整个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而揭示植物发育全过程每个环节的信号转导途径和基因调控网络。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包括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植物组织、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概况;DNA分子标记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等,并提出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包括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植物组织、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概况;DNA分子标记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等,并提出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孙沂杉 《山东科学》2003,16(4):8-13
把体细胞胚胎发生现象看作开展生物学理论研究的良好模型,介绍了运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与技术进行研究的成果,特别是体细胞胚胎发生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杜鹃花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杜鹃花孢粉学、繁育系统及传粉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提出杜鹃花属植物繁殖生物学未来的研究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探讨杜鹃花属孢粉学线形结构的花粉呈现的进化意义;(2)在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研究不同地点的相同物种和不同物种繁育系统,分析杜鹃花繁育系统多样性的相关因子,了解传粉系统及传粉昆虫的多样性,揭示杜鹃花属的传粉者特点;(3)选取合适的基因片段,重建杜鹃花属的系统,通过系统树找出可能是杂交起源的种类,纠正经典分类学在杜鹃花属系统位置构建方面的偏差;(4)对比不同杂交群体的繁殖生物学特性,找出传粉昆虫对不同亲本和杂交个体施加选择压力的差别,明确在物种的杂交形成过程中传粉昆虫对生殖隔离的选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