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班玛旦周 《科技信息》2011,(22):I0344-I0344
公路扩建施工中,新、老路拼接好坏直接影响扩建工程质量,本文就拼接施工中出现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唐智海 《科技信息》2010,(32):330-330
公路扩建施工中,新、老路拼接好坏直接影响扩建工程质量,本文就拼接施工申出现问题进行分析、井提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作者根据在广陵服务区建设期间,从事道路场地工程试验的实际情况,针对小型工程试验的特点,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各种原材料和混合料配合比试验和现场检测等方面,介绍了做好小型工程试验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根据城市高架道路匝道布局包含匝道数量、匝道间距和匝道选型的问题特征 ,在研究高架道路影响域确定方法与影响域交通需求推算方法的基础上 ,运用交通网络设计思想 ,将备选匝道作为网络设计的备选路段 ,建立了匝道布局问题的双层规划模型 ,针对模型是约束区域非凸的 0 - 1规划问题的特点 ,设计了求解模型的遗传算法 ,并给出算例 .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外部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设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服务区的环境设计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设计中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问题,如缺乏整体性、与环境结合不够紧密等.从服务区功能特性出发,阐述了服务区环境设计的功能定位,并结合实例论述了环境与建筑的结合,以及服务区用地与原有环境之间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霍亚军  郑格侠 《科技信息》2009,(31):I0309-I0309
老路改造中,新老路结合的处理是工程施工的难点和要点。由于新老路之间的结合部存在着道路施工时间上的差异,导致了地基因固结程度不同和路基因压缩程度不同而产生的新老路堤沉降差异,进而导致结合部路面出现裂缝、破损、高差、行车不舒适等现象,影响公路安全并造成服务水平的降低。此外,软土地基上新老公路的拼接还可能引起路堤的失稳和滑坡。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现有匝道连续分流间距规定未考虑匝道设计速度及车辆换道紧急程度,导致匝道设计速度较高时相邻出口间距不足车辆紧急换道的问题,开展匝道连续分流间距研究。首先,基于车辆运行特征并考虑换道安全性,将驾驶人在匝道连续分流区的操作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减速过程、标志认读过程、等待过程和换道过程。其次,基于实测车辆运行轨迹,提出了考虑换道紧急程度的sigmoid换道轨迹模型,并通过拟合优度检验证明了该模型对匝道连续分流区的适用性。最后,分析了间距模型中参数的取值,提出了匝道连续分流最小间距推荐值。结果表明:sigmoid换道模型对于匝道中车辆左换道和右换道的拟合优度分别可达97.83%和96.63%,拟合精度较高,能够准确描述匝道连续分流区的换道行为。提出的间距计算模型符合车辆行驶特点,与轨迹吻合度高;当匝道设计速度在小于60 km/h和大于60 km/h时,匝道连续分流最小间距分别受主线设计速度和匝道设计速度控制,设计速度较高的匝道所需间距明显更长。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和《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JTG/T D21—2014)中规定值相比,当匝道设计速度小于60 k...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已建高速公路服务区存在的问题,从服务区设计理念、服务区设计两大方面进行探讨分析,提出了部分改进设计的具体思路和措施,可为服务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快速路匝道间距设计是路线设计的重要内容,匝道间距大小和匝道数量对快速路交通流有决定性的影响。当城市快速路处于不间断大交通流量时,车流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波动现象。根据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的这一特点,应用车流波理论,分析了上下匝道间合流区和分流区的车流波特点,进一步建立了出口-入口组合型匝道间距比例数学模型。认为快速路匝道设计不但要考虑间距大小,相邻匝道作为一个整体,还应研究相互之间的影响。实例表明,当匝道间距比例不能满足数学模型时,快速路容易发生交通拥堵,服务水平较低,抗干扰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0.
张沛 《科技信息》2010,(21):J0289-J0289,J0299
连霍高速公路在不阻断交通的情况下实现由双向四车道向双向八车道扩宽,介绍路面工程中的病害调查、老路铣刨路面底基层(基层)、沥青路面拼接施工的工序、工艺和过程。  相似文献   

11.
在互通立交匝道平曲线内侧设置护栏,减小了匝道视距横净距,导致运行车辆停车视距不够,威胁行车安全,应将护栏视为视线遮挡物,并进行运行车辆的停车视距检验。可通过匝道视距横净距的计算方法,由已知的横净距,计算出汽车行驶轨迹半径;根据匝道设计速度、实际横净距、停车视距等,计算出匝道在不同设计速度条件下满足视距要求的临界圆曲线半径,并按一般地区对应的停车视距计算确定匝道横净距。已建成的互通立交,若匝道平曲线半径未达到临界值要求,应采取加宽硬路肩、外移护栏等视距改善措施,加宽横净距,或将行驶速度按低一级的设计速度进行合理限制,以提高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迂回式立交匝道内行驶速度变化模式以及特征,通过开展实车路试获取了自然驾驶状态下的车辆运行数据,使用mobileye 630采集了33名驾驶员在4条迂回式立交匝道的连续行驶速度,分析了迂回式匝道的速度变化模式、分位值特性以及不同性别、不同风格驾驶员之间行驶速度的差异性,明确了迂回式匝道的速度特征。结果表明:(1)小客车在迂回式匝道的行驶速度变化模式表现为入弯减速、稳定行驶、出弯加速三个阶段,运行速度的离散性随着道路曲率半径增大而增大;(2)速度最低点分布在整个圆曲线段,减速长度与减速终点距离成正相关关系;(3)男性驾驶员在小半径匝道的行驶速度明显高于女性驾驶员;驾驶风格对行驶速度的影响与迂回式匝道线形组合有关;(4)行驶速度值随着匝道半径增大而增加。研究结果可以为匝道几何线形设计和交通运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速公路服务区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融合的需求,以实现高速公路用户获得优质特色服务、高速公路管理者获取收益和地方经济获得发展为目标,研究了开放式服务区功能定位方法。通过分析开放式服务区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关系,将开放式服务区基本拓展功能划分为交通服务、产业服务和人文服务3种基本类型;应用因子分析法从路网系统、区域经济社会和人文环境3个方面构建了服务区功能定位的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高速公路开放式服务区功能定位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开放式服务区通过完善区域交通系统和对区域经济的集聚,影响城镇空间结构、土地利用和产业布局;影响开放式服务区功能定位的主要因素包括服务区影响区居民收入、人口数量、旅游辐射度等9个方面;由于区域条件、路网条件和交通条件的差异性,开放式服务区的功能定位可以不同。研究成果在四川省成都—德阳—南部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定位中得到应用,并可为高速公路开放式服务区的选址、功能定位及设计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高速公路出口事故发生的关键诱因,依托美国佛罗里达州24条高速公路上405个出口匝道的历史事故和道路交通数据,验证了出口匝道事故服从于对数正态分布.以匝道交通量、匝道长度和设计一致性(分别以平均半径、曲率变化率、运行速度差和运行速度变化率度量)为解释变量,以2004—2006年间事故数为因变量,建立了4个泊松对数正态事故预测模型,其中以速度变化率表征设计一致性的事故预测模型具有最好的拟合度.基于最优拟合度模型的弹性分析表明,运行速度变化率及匝道长度为关键因素;基于安全考虑,出口匝道速度变化率宜控制在20%以内,出口匝道极限最小长度不宜小于200 m,一般最小长度不宜小于400 m.  相似文献   

15.
快速路系统中,出入口匝道作为不开分割的一部分,对快速路的运行效果具有很大影响,一旦出入口匝道产生拥堵,将直接影响快速路的安全性。因此本文主要首先分析出入口匝道的位置设计、长度和出口匝道下游的交通状态对快速路运行状态的影响,建立基于出入口匝道的快速路运行状态模型,并分析交通运行状态与交通安全之间的联系,建立基于拥堵程度的快速路安全性模型。基于以上两个模型,实现基于出入口匝道的快速路安全性模型,并通过模拟验证,分析出入口匝道对快速路安全性的影响程度,最终得出结论:受出入口匝道车流汇入汇出的产生延误将会大大降低快速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我国高速公路服务设施设计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设计中的选址、定标高等问题进行了阐述,重点是在对已建服务区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服务区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旧路改建工程的特点分析归纳出旧路改建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同于新建工程的共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在老路改造工程设计中,应首先对老路线形进行全面认真的调查,根据公路改造标准,结合老路平、纵、横断面现状及路面结构强度,综合进行路线线形设计。  相似文献   

18.
徐静 《工程与建设》2005,19(3):177-178
文章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选址、设计、造价控制以及经营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服务区造价高、占用资源多,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对于控制建设成本、提供完善的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快速路系统中,出入口匝道作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快速路的运行效果具有很大影响。一旦出入口匝道产生拥堵,将直接影响快速路的安全性。因此首先分析出入口匝道的位置设计、长度和出口匝道下游的交通状态对快速路运行状态的影响,建立基于出入口匝道的快速路运行状态模型;并分析交通运行状态与交通安全之间的联系,建立基于拥堵程度的快速路安全性模型。基于以上两个模型,实现基于出入口匝道的快速路安全性模型;并通过模拟验证,分析出入口匝道对快速路安全性的影响程度,最终得出结论:受出入口匝道车流汇入、汇出的产生延误,将会大大降低快速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李远广  袁广银 《甘肃科技》2012,28(18):122-125
针对甘肃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和气候条件,借鉴城市建筑的节能措施和方法,从服务区建筑的规划选址、建筑单体设计、建筑材料的选用、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对甘肃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的节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