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据北京市工商局企业改制中心初步统计,自1998年中心成立到2001年历时3年的时间里,北京市高校中完成改制的校办企业为四、五十家,仅占全市高校校办企业应改制数量的十分之一.另据报道,全国校企改制的情况也大体如此.专家们感叹道:局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
根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所编《中国高等学校校办产业统计报告》显示,2004年,湖南理工学院校办产业收入总额在全国高校校办产业收入排名中位列第87。至此,该校自1998年以来已连续7年位列全国高校百强阵营。湖南理工学院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其办学优势就在  相似文献   

3.
2001年度全国普通高校校办产业统计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校办企业概况 2001年度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校办产业统计工作的有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75所普通高校的5039个企业,其中科技型企业1 993个,占全部上报企业的39.55%;其他类型企业3046个,占上报企业的60.45%.从经营性质来看,从事工业生产的企业为1 830个,占36.32%;从事商贸的企业746个,占14.80%;从事其它经营方式的企业2463个,占48.88%.从投资性质来看,学校独资企业4227个,占企业总数的83.89%;国内联营企业718个,占14.25%;外资合营企业94个,占1.86%.从对企业隶属管理关系上看,由学校管理的企业为4059个,占80.55%;由校内院、系、所管理的企业980个,占19.45%.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科技产业有较快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高校科技产业发展迅速,成绩卓,引起了社会上甚至国外的关注与瞩目。进入新世纪后,从2001年开始,以国务院批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校规范校办企业的管理体制试点为标志,高校校办产业进入了一个规范发展的新时期,经过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高校校办产业又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新春 《科技信息》2011,(34):447-447
高校校办企业的创办和发展在高校产学研紧密结合和满足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高校校办企业必须通过明确校办企业产权关系、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等有效途径,才能提高高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与质量,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校办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学校究竟要不要办企业?校办企业对学校的意义有多大?关系如何?校办企业如何参与市场竞争?我们认为学校究竟要不要办校办产业.应用事实说话。  相似文献   

7.
一、教育部直属高校校办产业概况 2004年度教育部直属71所高等学校(其中中央财经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未上报数据)的1695个企业参加了2004年度全国高校校办产业统计工作。其中科技型企业1025个,占直属高校上报企业数的60.47%:其他类型企业670个,占上报企业的39.53%。从经营性质来看从事工业生产的企业为786个占46.37%从事商贸的企业171个占10.09%。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直属高校校办企业概况 2002年度教育部直属71所[其中中央财经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石油大学(北京)未上报数据]高等学校的1754个企业,参加了全国高校校办产业统计工作.其中科技型企业(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未填报科技型企业)922个,占直属高校上报企业数的52.57%;其他类型企业832个,占上报企业数的47.43%.经营性质情况见图1,投资性质情况见图2.  相似文献   

9.
浅谈高校校办企业的发展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校办企业得到了较快较好发展,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起步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校校办企业暴露出诸多与新体制不相适应的弊端,严重制约着校办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此.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多次强调要进一步规范高校校办企业的管理体制.对现有的校办企业,通过授予国有资产管理权等方式,理明产权关系.建立合理的校办企业投入撤出机制.今后高校投资经营活动应主要围绕转化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原则上不得投资经营非科技企业。这为确保高校校办企业持续健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的统计资料显示,从1998~2003年,我国高校科技产业的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上缴税金、上缴学校费用均呈现大幅度增长趋势。5年间,高校科技企业销售年均增长为25.3%,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蓬勃发展的高校校办产业令人欢欣鼓舞,但如何才能保持这种蓬勃发展的态势呢?  相似文献   

11.
校企改制的目标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校办企业产权改制的目的不是甩包袱,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高校充分发挥校办企业功能,具有长期根本利益的再创造。其终极目标是为了满足社会对高校推动科技和社会进步的渴望和期待。  相似文献   

12.
校办产业在我国经济建设,特别是发展科技产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校办产业要求得到稳定、高效、持续的发展,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坚持以人为本,选拔好产业带头人,组织好产业骨干队伍,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高校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济制度。但要将此制度引入高校,并在高校企业中建立,却并非易事。本从提高对高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认识、摸索校办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经验,掌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运作技巧三方面对高校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辉 《科技资讯》2007,(20):235-235
当前,许多高校校办企业管理混乱,本文就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校办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对校办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归纳,从产权关系、媳部管理、学校对校企的监控等方面分析了校办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提出从明晰产权关系、事企分开、科学管理等方面着手防止校办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从第一个校办企业的挂牌到今天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两岁的生日,复旦产业的发展风风雨雨经历了四十多个春秋。  相似文献   

17.
校办企业概况 2002年度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校办产业统计工作的有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1534所普通高校的5047个企业,其中科技型企业2216个,占全部上报企业的43.91%;其他类型企业2831个,占上报企业的56.09%。其经营性质情况见图1,投资性质情况见图2。从对企业隶属管理关系  相似文献   

18.
高校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是其社会化的必然逻辑,产权改造是高校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核心。从高校、校办企业和企业员工三个利益主体出发,分别有三种法律关系正在发生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校校办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同时我国的校办产业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这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太多地借鉴国外的经验。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努力,中国高校逐渐找到了适合校办企业产权管理的从单一产权模式过渡到现在企业制度下的多股份制管理模式。本文初步探析了现在企业制度下的高校校办产业产权管理的重要性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矿业大学科技产业集团成立于2000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92年的校办企业管理办公室.是代表学校对校办企业进行管理、监督、服务和指导的专门机构。目前科技产业集团拥有企业25家,其中全资企业11家,控参股企业8家.院(处)企业6家。产业涉及机电设备、精细化工、表面技术、发行印务、岩土工程、爆破工程、新型建材、信息技术、建筑设计等多个行业,2005年的销售收入达近两亿元人民币。截至2005年底.校办企业累计向学校上交3655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