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拉索”记录到来自伽马暴GRB 221009A高达10万亿电子伏特以上的伽马光子,在人类长达60年的伽马暴研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宇宙中的背景光并不一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厚’,光在宇宙中的速度并不是恒定在299,792.458千米/秒,它有可能更快,也有可能更慢。”近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简称“拉索”)正式发布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暴的高能伽马辐射精确能谱,该成果揭示出宇宙背景光在红外波段强度低于预期,同时也检验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天文学家将“蟹状星云”看成是宇宙中最稳定的高能辐射源之一。一直以来“蟹状星云”的辐射都非常稳定,以至于天文学家将其作为一种标准来测量宇宙其他能量源的辐射。1054年,人类酋‘次对这个6500光年外的超新星爆炸残留进行了观测记载。但不久前科学家们通过两架太空望远镜观测到“蟹状星云”正在猛烈爆发伽马射线,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震惊不己。  相似文献   

3.
日本宇宙航天机构所属的伊卡鲁斯飞船搭载的一台仪器名为"伽马射线暴偏振器"对宇宙中的伽马射线暴进行观测,借助这台仪器获得的数据,一个日本科学家小组获得了迄今有关伽马射线暴的最精确的测量结果.这些宇宙大爆发发出的光子帮助科学家们限定他们的万物模型——即可以将自然界所有的力囊括其中的大一统理论.日本大阪大学科学家藤间谦二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项结果为量子论给出了一个基本的限定,这将会是一个梦幻般的理论,它将有望最终统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论."  相似文献   

4.
天文学家将"蟹状星云"看成是宇宙中最稳定的高能辐射源之一.一直以来"蟹状星云"的辐射都非常稳定,以至于天文学家将其作为一种标准来测量宇宙其他能量源的辐射.1054年,人类首次对这个6500光年外的超新星爆炸残留进行了观测记载.但不久前科学家们通过两架太空望远镜观测到"蟹状星云"正在猛烈爆发伽马射线,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震惊不已.意大利航天局伽屿射线轻型探测器望远镜观测到"蟹状星云"的伽马射线强度自2010年9月19日起突然提高2到3倍,呈现猛烈爆发现象.  相似文献   

5.
<正>伽马射线暴是宇宙中最剧烈的爆炸,由濒死的巨恒星坍缩爆炸所形成。自20世纪60年代末首次被发现以来,就令天文学家着迷不已。而今,科学家成功抓拍到了伽马射线暴的详细过程。这场剧烈爆炸在几秒内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太阳100亿年释放的能量总和。据记录此次射线暴的团队称,它的亮度即使在相隔100亿  相似文献   

6.
美国科学家最近报道,美宇航局的“雨燕”天文卫星观测到了距地球130亿光年处恒星爆炸发出的伽马射线。这是迄今人类观测到的最远也是最古老的恒星爆炸现象。“雨燕”是美宇航局一颗观测宇宙伽马射线和紫外线源的天文卫星,今  相似文献   

7.
正时域天文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暂现源和剧烈爆发天体,它们也是宇宙中壮观而神秘的自然现象。暂现源是指在短时间内出现,然后很快消失的天体。剧烈爆发天体则是指亮度在短时间内突然出现数量级式增长的天体。这两种天文现象主要源自两类天体物理过程。一是天体自身的突变过程,比如恒星的塌缩、黑洞或中子星之间的并合,典型天体为超新星、伽马射线暴等。另一类产生于极端物理环境,比如黑洞和中子星周围的超强引力场及磁场,典型天体为X射线双星、活动星系  相似文献   

8.
<正>学家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费米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开展了观测认为,银河系中央的伽马射线爆发可能是脉冲星的产物。脉冲星体积比太阳大30倍,是坍缩后的远古恒星残留的密度极高、快速旋转的内核部分。科学家曾猜测,这一信号或为暗物质存在的迹象,但此次的发现对这一理论提出了调整。暗物质是物质的一种形态,占宇宙中全部物质的85%,目前还未被探测到。包括斯坦福大学SLAF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内的世界各地天体物理学家组成研究  相似文献   

9.
生命的界限     
距离银河系中心1万光年的范围内,因为频繁的伽马射线爆发,都很难有生命存在,因此生命更有可能出现在星系的边缘(地球就位于银河系的边缘,距离银河系的中心大约有2.7万光年的距离).美籍意大利裔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在1950年曾经提出了一个著名问题,后来被人们称为“费米悖论”,问题的大意是,考虑到宇宙惊人的年龄(大约为137亿年)和数目众多的星系,宇宙中早就应该遍布着生命现象,那么为什么人类至今也没有发现在地球之外的任何生命形式?  相似文献   

10.
暗物质的本质是当前物理学和天文学面临的最重大的前沿问题之一,探测暗物质粒子也是世界各国竞争异常激烈的科技热点。我国发射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其主要科学目标即通过精确观测高能宇宙射线电子和伽马射线来间接探测暗物质粒子,并且开展天体物理研究。利用"悟空"号的数据,我们得到了对宇宙射线电子和质子能谱的最为精确的测量,揭示出一些之前未曾发现或者明确的能谱新结构,为限制暗物质粒子属性和理解宇宙射线起源提供了重要数据。本文综述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设计、运行和数据分析进展,并重点介绍了其对电子和质子能谱的测量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从2017年9月初太阳活动区爆发了X级耀斑后,太阳便开始稳定地产生耀斑。这是目前所处周期中记录到的最强的一次耀斑爆发——强度达到了X9.3级,尽管听上去有点吓人,但科学家称这是恒星的正常现象,无需担忧。太阳耀斑是在太阳磁场活动期过后爆发的强烈辐射,尽管地球大气层可挡住大部分有害射线,但辐射仍会干扰GPS、无线电和通信信号,在靠近极地的地  相似文献   

12.
正大约在10年前,天文学家首次探测到一种罕见、短暂的宇宙射电波爆发。这种神秘能量爆发的来源、特点、本质等一直令天文学家们迷惑不解。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外星生命试图联系我们的一种信号。近日,天文学家终于定位到这种信号的来源,它来自30亿光年外的一个矮星系一一御夫座星系。天文学家在近期探测到了来自该星系的6次射电暴。尽管这些每次持续只有数毫秒时间的无线电波来源尚未可知,但有人推测,这些神秘的能量爆发  相似文献   

13.
<正>形象而言,“暴汗服”就是给身体裹上一层“保鲜膜”,阻碍散热以加速出汗。不过,所谓通过“暴汗”实现轻松减肥,却不似想象中美好。早在2019年,网信部门就针对“穿暴汗服能小运动量快速有效减肥”的说法再三辟谣,时隔三年“暴汗服”经过加工包装后再次火爆。目前市面上的“暴汗服”多以健身装备甚至减肥用品的身份出现,并未将产品适用范围限制在某些特殊人群,可能给消费者带来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4.
晴朗的夜晚人们遥望星空,那些亮晶晶的小星星看起来没有什么个性,它们存在的唯一证明只是它们的明亮。然而还有不发出亮光的星体,它们的意义更为重大。美国宇航局曾经发射了高能的天文观测系统,研究太空中看不见的光线。在发回的x射线宇宙照片中,最惊人的一幕是那些从前认为“消失”了的星体依旧放出强烈的字宙射线,远甚于太阳这样的恒星体。这征明了长久以来一个怪异的设想:宇宙中存在着看不见的“黑洞”。  相似文献   

15.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从与一个倒扣的碗相类似的大爆炸之初,到最终的"大撕裂假说",最新的普朗克望远镜测量数据正在改变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就在欧洲空间局(ESA)公布由普朗克望远镜获取的迄今最详尽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地图的前夜,美国密歇根大学科学家德雷根·亨特表示:"明天将是宇宙学家们的新生之日,这将是一场盛宴,而我们将会逐个品尝这些大餐。"然而,有时候所带来的礼物并不那么讨人喜欢——的确,此次普朗克望远镜给出的观测结果中有一些异常之处让人感到困惑,这就是一种被宇宙学家们称作"邪恶轴心"的大尺度宇宙结构现象。这份最新宇宙地图于3月21日对外公布,其数据是由欧空局的普朗克空间望远镜获取的,其精确纪录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的温度差  相似文献   

16.
宇宙尺度的再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宇宙的尺度既是天文学的一项研究课题,又是哲学领域里的一个重要概念。60年代以来,近代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十分迅速,大大开拓了人类对宇宙认识的眼界。与此同时,新的发现又迫使天文学家和哲学家必须对宇宙的概念重新判断和认识。在这些新发现中,与宇宙学关系最密切的是类星体和3°K微波背景辐射。这两个问题无论从观测上还是从理论上都可以称作是当代天体物理学中最热门而又难度最大的研究课题。目前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一,争论很大。但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的“苗头”或“突破”却非常值得我们从哲学角度去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磁星是一类周期性爆发剧烈辐射的致密星体,它是恒星死亡后留下的残骸,其中一些是宇宙中最极端的天体。近日,利用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空间望远镜和其他数颗卫星开展的一项观测结果显示,磁星可能要比原先设想中的更加多样化,并且在数量上也更为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费米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不久前观察到仙女座中心出现了一处神秘信号,或为暗物质存在的证据。这一信号与此前在银河系中心观测到的伽马射线信号十分相似。尽管信号来源目前还无法确认,但天文学家认为,该信号可能来源于暗物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指出,费米望远镜观测到的伽马射线分布十分特殊,因为它们并  相似文献   

19.
正研究认为,古怪的宇宙闪光也许来自先进的外星文明,它们用这种方法为星际宇宙飞船提速。天文学家于2007年首次探测到了这些短暂而亮度极高的闪光,将其命名为"快速无线电爆发"现象(简称FRBs),至今已记录了20起类似事件。快速无线电爆发现象似乎来自数十亿光年之外的遥远星系,但具体来源始终是个未解之谜。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理论学家阿维·勒伊布指出,"快速无线电爆发现象持续时间很短,且亮度极高,我们尚未找到可能的自然来源。"  相似文献   

20.
正如想一窥宇宙中最古老的光,只需要调节老式电视机,让它偏离频道就行:屏幕上那些跳动闪烁的小雪花,就是被宇宙光子无休止地轰击的结果,这些光子诞生于大概138亿年前。它们在空间中向着四面八方均匀运动。这些平均温度为2.7开的光子构成了弥漫在整个宇宙中的辐射,被称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这些光子的年代久远,因此CMB二维图人们被称为宇宙的"婴儿照",它为我们开启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