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科技资讯     
《河南科技》2023,(13):1-5
<正>3D打印无金属柔性胶状电极问世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领导的国际团队开发出一种不含金属的、类似果冻的材料,它像生物组织一样柔软和坚韧,同时可像传统金属一样导电。这种材料可制成打印墨水,有朝一日或成为功能性凝胶基电极,且具有生物组织的外观和手感。相关研究成果于2023年6月15日在《自然·材料》杂志上发表。研究人员表示,胶状电极有可能取代金属来刺激神经,并与心脏、大脑和身体其他器官连接。  相似文献   

2.
科技资讯     
《河南科技》2023,(19):1-4
<正>衍射门控超高速测绘相机面世速度达每秒480万帧成本降低九成科技日报2023年9月18日报道,要捕捉快速运动的清晰图像,比如落下的水滴或分子相互作用,需每秒可采集数百万张图像的超快相机,这种相机非常昂贵。在最新发表于《光学》杂志的一篇论文中,加拿大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相机,能以更便宜的方式来实现超快成像,适用于实时监测药物输送、自动驾驶的高速激光雷达系统等多种应用。  相似文献   

3.
科技资讯     
《河南科技》2023,(10):1-5
<正>超冷带电原子组成同类最大二维晶体科技日报2023年4月26日报道,奥地利科学家将105个带电钙原子冷却到极低温度,使其排列成二维晶体,得到了迄今最大的同类二维晶体,这一新晶体可用于研究量子材料或构建量子计算机。相关研究于2023年4月28日刊发在《PRX量子》杂志。  相似文献   

4.
科技资讯     
《河南科技》2023,(11):1-4
<正>单元素二维拓扑绝缘体锗烯面世科技日报2023年5月17日报道,荷兰科学家研制出首个由单元素组成的二维(2D)拓扑绝缘体锗烯,其仅由锗原子组成,还具有在“开”和“关”状态之间切换的独特能力,这一点类似晶体管,有望催生更节能的电子产品。2023年5月12日,相关研究刊发于《物理评论快报》杂志。为制造这种令人兴奋的材料,研究人员将锗和铂熔化在一起,当混合物冷却时,锗铂合金顶部的一薄层锗原子排列成蜂窝状晶格,这个二维原子层被称为锗烯(Germanene)。  相似文献   

5.
科技资讯     
《河南科技》2023,(6):1-4
<正>科学家首次观察到量子隧穿效应科技日报2023年3月1日报道,在经典物理世界中,从一座大山的这边穿到那边,只能消耗体力翻山越岭。但在量子物理世界里,有一种“穿墙术”存在,这就是量子隧穿效应。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物理学家首次在实验中观察到了这种效应,这是有史以来观察到的最慢的带电粒子反应。相关研究论文2023年3月1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6.
科技资讯     
《河南科技》2023,(7):1-5
<正>粒子对撞机内首次探测到中微子据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官网2023年3月20日报道称,该校物理学家主导的“前向搜索实验”(FASER)首次探测到粒子对撞机产生的中微子,此前该团队曾观察到6个中微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此次新发现有望加深科学家对中微子的理解,还有助揭示行进较长距离与地球发生碰撞的宇宙中微子,为管窥遥远宇宙打开一扇窗。  相似文献   

7.
科技资讯     
《河南科技》2023,(23):1-3
<正>具有千个晶体管的二维半导体问世2023年11月13日,据最新一期《自然·电子学》报道,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硫化钼的内存处理器,专门用于数据处理中的基本运算之一:向量矩阵乘法。这种操作在数字信号处理和人工智能模型的实现中无处不在,其效率的提高可为整个信息通信行业节约大量能源。  相似文献   

8.
科技资讯     
《河南科技》2023,(24):1-3
<正>速度和精确性均超越人类AI仅用17天独自创作41种新材料《自然》2023年11月30日发表了两项重磅研究:最新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平台GNoME(材料探索图形网络),已可以自行发现和合成新无机化合物,包括发现了超220万个稳定结构、17天便独自创作41种新材料,其速度和精确性均远超人类。  相似文献   

9.
科技资讯     
《河南科技》2023,(20):1-4
<正>全球首次!中国团队获得深海原位固体可燃冰样品2023年9月2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团队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套深海沉积物(可燃冰)保压保温取样/存储装备搭载“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深潜器完成海试任务。本次海试实现了深海原位压力温度的固体可燃冰样本主动保压保温获取,实现全球零的突破,有望破解可燃冰资源原位勘探开发难题,同时也为深海原位保压保温科研与工程提供了全新的仪器装备。  相似文献   

10.
科技资讯     
《河南科技》2023,(9):1-5
<正>迄今最小最快纳米激子晶体管问世科技日报2023年4月17日报道,漫威的人气角色蚁人如何从他小小的身体中产生如此强大的能量?秘密在于他衣服上的晶体管可放大微弱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理。但以传统方式放大电信号的晶体管会损失热能并限制信号传输速度,从而降低性能。韩国浦项科技大学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家信息技术、机械学与光学研究型大学共同开发出一种纳米激子晶体管,其使用基于异质结构的半导体中的层内和层间激子,克服了现有晶体管的局限性。该研究于2023年3月1日发表在国际纳米研究领域权威期刊ACS Nano杂志上。  相似文献   

11.
科技资讯     
《河南科技》2023,(8):1-4
<正>液体形式存在的压电材料首现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化学家首次在液体中观察到了压电效应。研究团队指出,液体压电材料比固体压电材料更环保,有望在多个领域“大显身手”。相关研究刊发于2023年第11期《物理化学快报》杂志。到目前为止,所有压电材料都是固体。这种材料之所以被称为压电材料,是因为它们具有正常情况下保持电荷,在承受压力时释放电荷的特性。这些固体压电材料目前被广泛用于声呐设备、吉他拾音器和手机扬声器等产品中。在最新研究中,密歇根州立大学化学家伊克巴勒·侯赛因等人发现了迄今第一种在室温下以液体形式存在的压电材料。  相似文献   

12.
科技资讯     
《河南科技》2024,(4):1-3
<正>新型芯片开启光速AI计算之门科技日报2月17日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工程师开发了一种新型芯片,它使用光而不是电来执行训练人工智能(AI)所必需的复杂数学运算。该芯片有可能从根本上加快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同时还可降低能源消耗。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光子学》上。  相似文献   

13.
科技资讯     
《河南科技》2024,(5):1-3
<正>新型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能效创纪录科技日报2024年2月28日报道,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第一太阳能欧洲技术中心科学家携手,研制出一款新型铜铟镓硒(CIGS)太阳能电池,其能源转换效率高达23.64%,创下同类太阳能电池能效新纪录。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能源》杂志。  相似文献   

14.
科技资讯     
《河南科技》2024,(3):1-3
<正>最重原子精确测量首次完成据德国耶拿·弗里德里希·席勒大学官网1月25日报道,包括该校科学家在内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首次对已知最重的高度离子化原子类氦铀进行了超精确X射线光谱测量。他们成功在最重原子核的超强库仑场中,解开并分别测试了单电子双环和双电子的量子电动力学效应。这项研究有助揭示一个长久以来的秘密:在物质最内部,是什么将世界紧密维系在一起。相关论文发表于1月2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  相似文献   

15.
科技资讯     
《河南科技》2023,(4):1-4
<正>英国科学家首次造出全新形式中密度无定形冰有助揭示水在低温下的行为科技日报2023年2月6日报道,英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利用极冷钢珠,首次制造出一种名为“中密度无定形冰”的全新形式的冰,其没有整齐有序的晶体结构,密度与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有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水在低温下的行为。此前人们已知有高密度和低密度这两种类型的无定形冰,科学家认为,  相似文献   

16.
科技资讯     
《河南科技》2023,(1):1-6
<正>世界最大断面组合式矩形盾构顶管机成功下线2023年1月6日,世界最大断面组合式矩形盾构顶管机“中铁1179号”在郑州中铁装备国家TBM产业化中心下线,这是我国在矩形顶管技术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该设备将用于深圳地铁12号线沙三站地铁车站的建设,对促进地铁车站建设工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科技资讯     
《河南科技》2023,(15):1-4
<正>新型无辐射磁粉成像扫描仪面世科技日报2023年7月30日报道,在一项最新研究中,德国物理学家和医生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便携式扫描仪,可借助新的无辐射成像技术——磁粉成像,可视化人体内的动态过程,例如血流情况。科学家们表示,这是迈向无辐射干预的重要一步。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科学报告》杂志。  相似文献   

18.
科技资讯     
《河南科技》2023,(3):1-4
<正>史上最短电子脉冲问世德国科学家捕捉到一个破纪录的最短电子脉冲——仅有53 as(1 as为10~18 s)。其速度之快足以让更精确的电子显微镜在原子水平上捕捉清晰、静止的图像,而不是模糊的图像。它还可以加快计算机芯片的数据传输速度。相关论文2023年1月25日发表于《自然》。  相似文献   

19.
科技资讯     
《河南科技》2023,(5):1-4
<正>首个固态电化学热晶体管问世日本科学家开发出首个固态电化学热晶体管,其能用电来管理热。新问世的固态热晶体管的效率可与目前广泛使用的液态热晶体管相媲美,且更稳定。相关研究刊发于2023年2月21日出版的《先进功能材料》杂志。现代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热。过去10年,使用电来管理热量的概念得到验证,催生了电化学热晶体管器件,这种器件可通过电信号控制热流,但目前广泛使用的液态热晶体管存在一个严重的缺陷:任何泄漏都会导致设备停止工作。  相似文献   

20.
科技资讯     
《河南科技》2024,(1):1-5
<正>新技术将太赫兹波放大3万多倍有望推动6G通信变革科技日报2023年12月26日报道,韩国蔚山国立科技大学与美国田纳西大学、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新技术,成功优化了专门用于6G通信的太赫兹(THz)纳米谐振器,将太赫兹电磁波放大3万倍以上。这一突破有望为6G通信频率的商业化带来变革。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纳米快报》杂志。以前,即使利用超级计算机处理,设计太赫兹纳米谐振器也很耗时。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个人计算机,通过集成基于物理理论模型的人工智能(AI)学习,提高了太赫兹纳米谐振器的效率,并通过一系列太赫兹电磁波传输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