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又在国内部分地区出现.10月17日以来,国内出现多点散发本土疫情,呈快速发展态势,一周之内已波及11个省份.如何更好地提高疫情防控成效,成为各界关注热点.在10月23日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创新药论坛上,多位专家表示寻找新冠肺炎的有效用药,是当前医药研发领域的主要发力点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迅速席卷全球.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到目前已造成2亿多人确诊感染,夺去了400余万人的生命.面对这样一场大规模传染病流行,全球医药卫生领域紧急行动起来,在疫情防控、疫苗研发、临床治疗等领域投入了巨大资源,试图在疫苗和临床治疗药物的研发上取得突破,以求尽快遏制疫情快速传播势头,从根本上战胜病毒.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20,(7):12-19
正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40万例。在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新冠肺炎疫情的迅速恶化给各国带来的挑战前所未有。与此同时,美国疫情向全境蔓延,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国家紧急状态",以应对美国新冠肺炎疫情。截至3月26日,全球超过60个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23,(11):36-39
<正>每当全球发生一次大地震或大地震链时,常有关于地球是否进入了地震活跃期的争论,在《全球地震目录》中,从公元1510年起,全球就进入了地震活跃期,且一直持续至今。自2023年1月1日到2023年5月10日,全球共发生地震390次,4级以上197次,6级以上49次,7级以上10次。此外,日本鹿儿岛县的樱岛昭和火山口接连发生两次喷发,印度尼西亚最活跃的火山之一默拉皮火山于3月11日也开始喷发。  相似文献   

4.
<正>虽然新冠疫情并未完全结束,但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已经很小,现在到了认真总结疫情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的时候。新冠疫情给全球造成的灾难性影响不可估量,学生特别是大学生无疑是受到较大影响的一个群体。本文所说的大学生,特指疫情期间的在校大学生以及疫情期间及之后的毕业生。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21,(4):12-19
2020年初,伴随着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九省通衢"武汉按下了"暂停键". 时至今日,武汉已回归正常生活秩序,而全球疫情此起彼伏,依然牵动着每一个人神经. 在这场与疫情殊死较量中,中国医务工作者铸就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必将助力我们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一路向前.  相似文献   

6.
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到2030年,全球气温可能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摄氏度,但森林或有助于遏制这场气候危机. 一项新分析发现,自19世纪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碳约为3000亿吨,如果在全球增加近10亿公顷森林,就能将其中的2/3“吸走”.这也是科学家首次对全球森林恢复目标的可行性进行的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7.
正国际疫情形势严峻,中国在新冠肺炎的药物疫苗科研攻关上,有哪些成果可供国际社会参考?新冠肺炎的可诊、可治、可防,有赖于检测试剂、药物和疫苗的科研攻关,这方面有何最新进展?国际疫情形势严峻,中国疫情防控的哪些做法可供国际社会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2020年是自然辩证法创始人恩格斯诞辰200周年,新年伊始,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疫情在国内外迅速蔓延,全球各界人士都在为抗击新冠肺炎贡献自己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新冠肺炎重大疫情的防控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探究和反思。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关于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自然辩证  相似文献   

9.
高烧的地球     
<正>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数据,过去4年的年全球平均气温均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而北极的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北极海冰的大量融化正在影响北半球北极以外地区的天气模式。英国气象局发布预测,2019年至2023年可能  相似文献   

10.
一份由国际非政府组织"全球碳计划"主导、多国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范围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7%.该组织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们乘汽车和飞机旅行减少,在疫情结束后预计排放量会回升. 报告已于日前发表在德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杂志上.  相似文献   

11.
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能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斌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3,15(5):36-46,35
90年开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发布了一项极为重要的报告,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确认如下两点: ·自然温室效应确实使地球比其他时期更暖; ·人类活动排放的结果导致空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稳定上升。虽然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存在着若干不确定性,科学界尚有争议,但是IPCC概括的两点结论,无疑是当代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对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在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能源利用和森林砍伐。能源利用又胜过森林破坏。为此,世界能源面临着新的课题:如何接受气候变化的挑战,在全球变化中构建能源新的发展战略。作为能源消费和排放的世界大国,中国遭遇到相同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正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和全球造成了巨大冲击,与此相关的动植物疫情(例如2018-2019年爆发的非洲猪瘟等)也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此,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农业哲学专业委员会、农业高校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专业委员会决定共同举办"动植物疫情与科学·文明"研讨会,邀请学界同仁共同探讨动植物疫情与科技发展、生产方式、文明模式等的相互关系,研究控制动植物疫情的现实路径。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欢迎学界同仁参会。  相似文献   

13.
<正>危险源和风险源探查是科学开展应急救援的基础性工作,到目前为止,基本已在全国进行了一轮普查,为风险防范和灾后救援提供了重要参考数据。2023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十五周年,也是第十五个全国防灾减灾日。过去十五年,中国在抗震防灾方面做了哪些新探索?在汶川地震十五周年前夕,记者采访了曾深度参与汶川救灾工作的专家高孟潭。高孟潭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特聘专家,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高端智库专家,  相似文献   

14.
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一年,疫苗为人类战胜病毒带来了希望.然而,全球疫苗分配不公问题日渐突出,"疫苗民族主义"和富国"自我优先"等做法正在不同国家和群体间造成"免疫鸿沟",对全球构建抗疫统一防线的努力造成冲击.  相似文献   

15.
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位73岁的女院士率先提出武汉"封城",并毫不犹豫地奔向战"疫"第一线。李兰娟被刷屏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位73岁的女院士率先提出武汉"封城",并毫不犹豫地奔向战"疫"第一线。眼下,她正和她的团队在疫情一线不停奔波。这也是她2003年与非典、2013年与H7N9作搏斗后,又一次奔赴战"疫"最前线。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应该为哪些最重要的趋势做好准备?以下就是每个人在2023年最应该关注的十大颠覆性科技趋势。人工智能无处不在——2023年,人工智能将在企业界成为现实。无代码的人工智能,以及其简单的拖放界面,将使任何企业都能利用其力量创造更智能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已经在零售市场看到了这种趋势,例如提供个性化造型服务的服装零售公司Stitch Fix,已经在使用人工智能算法向客户推荐最符合他们尺寸和品位的服装。  相似文献   

17.
正疫情期间,全球污染和碳排放出现了明显下降,但疫情带来的停滞,并非减少排放的正常手段。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不断恶化,各国也采取了各种更严厉的防疫措施,包括强制人们在家隔离,将疫情隔离列入法案,明确禁止国民去聚集场所,杜绝不必要的出行,为了防止境外输入很多国家更是关闭了国际机场。对抗疫情,"隔离"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但是,人类虽然隔离了,地球上的动植物还在正常生活。人类因为疫情隔离在家,活动大幅度  相似文献   

18.
<正>回首过往,我国科研人员勇攀高峰,创下一个又一个新纪录。展望未来,追逐前沿、崇尚创新的他们将收获更多惊喜!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2023年已悄然过去。这一年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值得铭记的精彩时刻:墨子巡天望远镜开启巡天观测,“首秀”邂逅仙女座星系;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成功完成,脑机接口未来已来……回首过往,我国科研人员勇攀高峰,创下一个又一个新纪录。展望未来,追逐前沿、崇尚创新的他们将收获更多惊喜!  相似文献   

19.
面对“信息爆炸”的现状,作为个人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对繁多的信息进行评估呢?哪些信息是有价值的?哪些知识能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问题的提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在200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从2002年过去的3年中全球新生产出的信息量比历史上积累的信息总量翻了一番。2003年一年,中国大陆新出图书近20万种。2003年出版的报纸杂志有多少,估计连卖报纸杂志的大妈也说不清楚。要问你全球有多少个网站,大概没有人能说出一个明确的数字。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信息的数量对每一个个体来说都是无限的。“信息虽发…  相似文献   

20.
<正>又到毕业入职季,一大批小白菜鸟即将涌入职场。作为资深HRD,每批职场新人中,总有一些菜鸟,白培养、走偏门,不堪重用。作为"老油条",告诫职场新人不做这六件事:1、不要贪恋油水职场新人没等进场,就肯定听别人说过:哪些部门油水大,哪些岗位是肥缺,哪些专业提拔快。好像到了"清水衙门"就输在了起跑线。职场新人,还是要以全面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