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牛淮田 《河南科技》2022,(16):121-127
电子游戏“换皮”行为的出现和泛滥,严重破坏了我国电子游戏行业的秩序,对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产生负面影响。维护原创游戏开发者的著作权,打击“换皮”侵权类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本研究基于司法实践与《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具体条文,从电子游戏分类的角度,借鉴“洗稿”侵权认定中常用的“抽象观察法”“接触+实质性相似”等方法,讨论如何认定游戏换皮侵权,为打击国内电子游戏产业“换皮”行为提供新视角、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具有一定时长的Vlog可构成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电影作品、电视剧作品之外的视听作品。治理侵权是Vlog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方法】通过分析梳理Vlog侵权泛滥的原因,揭示侵权治理之途径。【结果】当前Vlog产业发展中存在民众普遍缺乏知识产权观念、Vlog独创性认定困难、网络平台逃避责任、短视频算法窘境和著作权法存在盲区等问题。【结论】治理Vlog侵权需要提高全民著作权保护意识、强化平台注意义务和监管、优化算法营造正向短视频环境、明确Vlog独创性认定标准、完善“避风港”规则、转变司法理念等多措并举。  相似文献   

3.
孙洁 《河南科技》2024,(5):122-125
【目的】解决短视频配音中的侵权纠纷问题。【方法】通过梳理相关案件,结合著作权法的相关法律法规等,对短视频配音在著作权上的独创性和合理使用进行分析。【结果】相关案例的判决结果表明,短视频配音的独创性结论和短视频独创性判定一致,高原创性的配音作品可被认为是合理使用。【结论】认定短视频配音作品满足的独创性标准在于“独创性”的有无,而不该上升到“艺术性”;短视频配音作品的合理使用,关键在于获得许可和增强作品独创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有效遏制商标恶意注册,明确“不以使用为目的的恶意商标注册”的释义、适用要件、考虑因素、适用情形和审查审理标准。【方法】通过实证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定量与定性结合法等方法分析恶意注册近似商标的检测与规制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阐明恶意注册近似商标的理论基础和请求权基础、明确恶意注册近似商标的认定标准。【结果】恶意注册近似商标规制中存在使用意图的忽略、认定标准不明确、违法成本较低、注册商标异议程序复杂、在先使用人权利保障力度不够等问题。【结论】可通过优化注册商标异议程序、引入意图使用考察制度、明确恶意注册近似商标认定标准、加重侵权责任等对现存问题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田蔚然 《河南科技》2023,(2):131-134
【目的】解释《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第1项法律内涵,厘清与商品名称、包装、装潢有关的反不正当竞争行为构成要件,为形成统一认定标准提供建议。【方法】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案例,比较新旧法律条文,参考《关于不正当竞争的解释》,进一步阐释相关使用行为构成要素。【结果】《反不正当竞争法》虽明确了对未注册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的保护边界,但司法界对相关要素的认定存在不同观点,实践中存在同案不同判的情境,立法中缺乏对使用行为合法边界的标准释义。【结论】应结合地域要素、时间要素等进行多角度判断《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第1项中“有一定影响”要素,划定商业标识范畴,并自一般公众视角厘清“实际混淆”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演绎作品行使版权是可版权性与行使版权或有“侵权性”的统一,克服或有“侵权性”是著作权领域值得研究的课题。【方法】借鉴专利法中的开放许可制度,著作权法应构建引入开放许可制度。【结果】著作权开放许可制度主要由著作权开放许可的公告(要约)与获得(承诺)范式、开放许可声明撤回及其不溯及既往在先给予开放许可的效力构成,但许可费标准应以著作权价值为基础合理确定。【结论】基于演绎作品,开放许可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侵权性”、降低谈判成本,使权利行使有了可期待的最高费用标准。  相似文献   

7.
王世奇 《河南科技》2023,(17):100-104
【目的】通过分析区块链技术在版权领域广泛应用而产生的“链上侵权”“无视法定许可、合理使用”等灰色地带,探究法律应如何回应。【方法】调查当前国内区块链版权行业现状,分析区块链与版权领域灰色地带的成因。【结果】区块链平台存在审查流程不规范,智能合约的法律性质不清晰等问题。【结论】可从行业规范的角度统一区块链平台的登记程序和标准入手,完善相关法规,明晰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的边界,强化区块链技术服务提供者的义务。  相似文献   

8.
丰雷激 《河南科技》2023,(10):124-127
【目的】探寻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知识产权保护的路径,推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方法】对辽宁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下的创新型探索进行分析。【结果】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在当今时代下具有发展和保护并行的趋势,但在保护上仍然存在理论逻辑冲突等法律保护问题与局限性。【结论】针对保护的困境问题,分析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自身特性,对存在问题的内在逻辑与局限性进行分析,提出明确权利主体、细化法律衔接等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知识产权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9.
巩守泽 《河南科技》2023,(3):132-136
【目的】通过分析NFT数字作品的著作权法律性质,为我国数字版权法律理论发展及司法审判实践提供建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梳理NFT数字作品及交易的法律性质,总结数字版权适用发行权的学界争议,并对“NFT侵权第一案”进行案例研究。【结果】现行版权法难以涵盖与应对NFT数字作品引发的难题与冲击,简单套用信息网络传播权容易引发理论分歧。【结论】我国数字版权法律应当及时摒弃“发行权仅适用于有形载体”的思维定式,在符合相应条件的基础上,NFT数字作品应当适用发行权及其权利穷竭原则。  相似文献   

10.
石悦萱 《河南科技》2023,(11):115-120
【目的】随着人工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机器学习算法的逐渐成熟,人工智能生成成果与人类创作作品在外观上并无差别,通过对“独创性”这一核心要素进行剖析,积极应对人工智能生成成果可否获得作品资格认定并受到著作权保护的难题。【方法】比较分析作者权体系和版权体系国家独创性标准的理论基础及司法实践,为我国独创性判断标准的选择提供思路。【结果】在当前传统人格理论不断受到冲击的背景下,应当采取独创性客观标准。【结论】基于对人工智能创作效率和我国著作权体系建设的考量,适当提高客观标准的创作高度,更有助于人工智能产业长期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朱景文 《河南科技》2024,(3):120-125
【目的】在我国当前专利制度下,专利权的效力状态与专利权侵权分别由专利行政部门与法院进行判断。法院无法在专利侵权诉讼中对专利权效力作出实质性的判断,使得当事人利益受到损害,应在制度上进行完善。【方法】通过援引《专利法》第20条第1款并对该一般条款的构成要件进行具体化,使得当事人能够直接在专利侵权诉讼中提出专利权滥用抗辩,从而创设出专利无效制度的必要例外。【结果】在尊重当前专利权效力审查制度的前提下,应允许通过创设必要例外的方式对专利双轨制进行一定的突破,以实现专利制度促进科技创新的目的。【结论】权利滥用抗辩在专利侵权诉讼上的适用,应以专利权存在且符合法定无效事由、客观上越出专利权界限、无法适用现有技术抗辩作为要件。  相似文献   

12.
正【阅读提示】判断相关美术作品是否构成实质性相似时,是否只能采用整体比对的方法,而不能进行拆分进而比对其局部特征?使用摩托车惯用车型款式称呼在什么情况下构成对相关商标权的侵害?【裁判要旨】判断美术作品是否构成实质性相似时,一般情况下应当关注其整体形象,但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当原告美术作品的绝大部分并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时候,更应当将图形拆分以关注比较其局部特征。摩托车行业内使用一些惯用车  相似文献   

13.
张璇 《河南科技》2024,(2):132-135
【目的】通过对GUI外观设计专利侵权案件的对比分析,找出GUI外观设计专利制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完善建议。【方法】通过分析相关案件,梳理司法审判中GUI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侵权判定规则。【结果】由于GUI外观设计的特殊性,可以通过细化侵权判断的主体、简化“产品”对GUI外观设计的限制、引入间接侵权规则等方式扩大对GUI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结论】随着科技发展,GUI外观设计未来会有更多形式呈现,因此需要在立法及司法中对GUI外观设计保护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国著作权网络侵权案件中适用“通知-删除”规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以促进网络著作权的保护。【方法】从“中国裁判文书网”筛选相关51个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对“通知-删除”规则在这些案件中的适用情况进行整理、总结。【结果】尽管“通知-删除”规则是处理著作权网络侵权问题的主要规则,但仍然存在适用主体标准不清、有效通知要件不明、必要措施限度不清和对重复侵权适用不灵等问题。【结论】我国可以通过以“服务和控制”为基础确定适用主体、从“形式和实质”两方面明确有效通知、以“目的和限度”为基础设定必要措施和鼓励以“自愿”为基础的过滤措施等方面来完善“通知-删除”规则。  相似文献   

15.
熊欣仪 《河南科技》2024,(5):112-116
【目的】未经权利人许可进行网络游戏直播的行为是否构成合理使用尚存在较大争议,对其标准的确定有利于平衡各方市场主体间的利益,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方法】通过“四要素”检测法和我国《著作权法》第24条的一般性条款加以判断不同类型游戏直播中的合理使用。【结果】在《著作权法》穷尽式列举的权利限制情形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的情况下,法院在必要时根据“四要素”检测法中的相关因素进行认定。【结论】“转换性使用”的判断与“游戏直播市场”的界定尤为关键,论证时辅以法经济学理论以及反垄断视角检验。  相似文献   

16.
王瑾娴 《河南科技》2023,(14):124-128
【目的】结合域外立法,分析局部外观设计的权利范围、侵权判定主体、相似性判断标准,为局部外观专利侵权判定规则的完善建言献策。【方法】以外观设计侵权判定的构成要件为检视对象,结合局部外观设计的特点,逐一与构成要件比对,进一步考察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规则在局部外观设计上的适配性。同时对部分具有典型价值的域外立法进行分析。【结果】解除“相同或者近似产品”的限制,重塑“一般消费者”定义并调整适用现有权利保护范围,或许是一种满足局部外观设计侵权判定实践需求的有效方法。【结论】局部外观设计制度这一新生客体的引入将会对外观专利司法救济产生重要影响,但是目前尚未达成相对统一的裁判标准,需要灵活调整局部外观设计的权利范围、侵权判定主体、相似性判断标准,建立具有一定实用性和合理性的判断规则。  相似文献   

17.
李阁  任爽 《河南科技》2024,(3):132-136
【目的】针对不同类别的公知常识(教科书、工具书和惯用手段),进行准确认定和使用的条件分别进行探讨,为“公知常识”认定规则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推理总结方法对不同类别的公知常识的认定和使用进行验证。【结果】创造性判断过程中,引用公知常识的频率很高。因此,公知常识的准确认定是对于统一判断标准、化解矛盾,达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推动发明创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结论】在判断某一手段是否为公知常识时,应同时考虑技术领域,解决的技术问题和被广泛知晓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东村仁 《河南科技》2024,(3):111-119
【目的】构建著作权开放许可制度是权利人深化作品再利用,演绎、汇编作品创作与传播行为去“侵权性”原罪,化解著作权集体管理的局限性,解决许可传播效率矛盾和我国开放许可实践的需要。【方法】借鉴专利开放许可制度,构建具有著作权特色的开放许可制度。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与著作权开放许可制度是并行且不同的两套开放许可系统。建立在著作权人放弃财产权基础上的CC协议是著作权开放许可的极端形式。包括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在内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和CC协议都不能代替著作权开放许可制度。【结果】借鉴专利开放许可制度构建以保护著作权人财产权为特征的不同于CC协议、集体管理、延伸性集体管理的著作权开放许可制度将是我国著作权法本土化改革的创举,也是完善著作权许可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实现以著作权价值为导向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目标,切实提高著作权保护水平。【结论】我国在构建著作权开放许可制度的同时,还应构建国内作品强制许可制度,以完善的著作权许可制度体系,打开作品使用授权方便之门,以惩罚性赔偿关闭侵权之门,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刘菲  崔丽 《河南科技》2023,(2):24-30
【目目的的】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众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也在逐渐增多。其中,环境敏感性设施屡遭附近居民的抗议,从而引发邻避行为,为了化解此行为而进行仿真研究。【方法】邻避行为具有利益主体多元化、因果关系复杂化、行为演变动态化等系统性特征,本研究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以建设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引起的邻避行为为例,剖析不同影响因素下公民、政府和媒体的相互作用及行为演化过程。【结果】仿真结果与事件发展趋势较为一致,符合现实情况,模型模拟有效。【结论】邻避设施的选址和媒体新闻发布速度对公民抵抗情绪的影响显著,政府开拓公民利益诉求渠道,并加快响应时间,能有效缓和邻避行为程度。  相似文献   

20.
马兴鸣 《河南科技》2023,(8):131-134
【目的】分析非正常专利申请认定对企业进行专利布局的影响。【方法】从企业的视角出发,结合常用的专利布局手段与方法,结合非正常专利申请认定的标准进行分析,并对照两个非正常认定案例,分析企业在具体专利布局时的应对之策。【结果】非正常专利申请认定对于企业的专利布局具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希望通过大量专利实现高密度布局的策略。【结论】部分专利布局策略不再适用于当前环境,并且对专利撰写与布局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