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秋天和冬天这样的干燥季节,手碰到金属门手柄,常常会有一个小火花从金属手柄跳到你手上;早上起来梳理头发,总是出现“怒发冲冠”的景象;晚上在黑暗的屋子里面脱衣服,经常会看到蓝色的小火花闪来闪去等等。这都是一些比较常见的静电放电现象,但是最近福州却有一名女士因为身上带有静电,不仅烧坏了遥控器,还能给手机充电,让人瞠目结舌!人体静电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21,(5):70-71
1955年3月21日,中国第一次发现3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节甲类鱼化石.那么,你可知道,为什么要研究古生物? 很多人或许都曾经好奇过:人从哪里来?人是古猿变来的吗?恐龙真的灭绝了吗?最大的恐龙有多重?过去真的有过海怪吗?翼龙是天上飞的恐龙吗?鸟类是从恐龙演化而来的吗?猛犸象生活的时期是不是真的很冷?远古的地球上还生活了哪些动物和植物?它们又是如何一步步演化成今天的生物的?古生物学能够回答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任天 《科学大观园》2013,(18):37-38
难以实现的死而复生或技术在现代社会许多人将战胜疾病的梦想寄托于科技的进步,如果现阶段无法治愈的疾病,就希望自己能穿越到未来进行治疗。如何能让自己抵达未来?有人想出了一招,冷冻!在科幻小说中,通过低温冷冻技术保存人体,并通过未来的医学技术复活,是个屡见不鲜的桥段。但在现实生活中,冷冻技术是否真的能让人很好地保存到未来医学足够发达的那一天吗?人体保存技术的过程当某个人被宣布死亡的时候,收到通知的人体冷冻保存公司会派遣一个反应团队,确保这个人的血液继续在体内流动时,将遗体被冷藏在冰块中,并注射多种化学物质,以减少血液凝结以及大脑所受到的损伤。此后在遗体运到人体冷冻公  相似文献   

4.
<正>“三亲”并非社会意义上的,而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是指一个爸爸和两个妈妈与孩子有生物遗传关系。那么,“三亲婴儿”真的能从源头上阻断母系遗传病吗?据媒体前段时间的报道,在监管环境中、线粒体捐赠治疗(MDT)背景下,英国首批体内含有三人DNA遗传信息的“三亲婴儿”已经诞生。“三亲”并非社会意义上的,而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是指一个爸爸和两个妈妈与孩子有生物遗传关系。那么,“三亲婴儿”真的能从源头上阻断母系遗传病吗?辅助生殖的线粒体捐赠治疗技术又该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们习惯把“婚姻”唤为“城堡”,但很多时候它更似“人的个体”,有时候固若金汤,有时候却脆弱得一阵风也能使它崩塌。这是一个极具人性化的堡垒,如人体般常常要经受各种考验,要战胜大大小小的病毒。那么你知道婚姻中有哪些病毒吗?这些病毒究竟能给婚姻带来多大的伤害?会有致命的危机吗?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4,(17):24-25
<正>自从知道自己腹中开始孕育一个小生命的那一刻起,准妈妈就把全部的爱倾注在胎宝宝身上。准妈妈虽然不能看见胎宝宝,但还是时时刻刻关注他的一切:他健康吗?他在做什么呢?其实,在漫长的280天中,胎宝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睡觉。但在醒着的时候,他可是一个精力充沛、调皮好动的小家伙,拥有你想像不到的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到处游走、打哈欠、玩弄脐带、吸手指、甚至是啃自己的小脚丫……1、遨游羊水中在还不能称为"胎儿"时,他们就开始在妈妈的子宫内四处游  相似文献   

7.
正一边是新闻中"量子"相关的科研成果,一边是市场上触手可及的"量子"生活用品,听起来高大上的"量子"好像一夜间就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但这些日用品真如宣传的那么神奇吗?市场上各种与"量子"有关的"高科技产品"——量子能量水、量子鞋垫、量子袜、量子空气净化器,到抽象的量子医学、量子保健、量子能量植入等,这些"量子+"概念的产品,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大忽悠呢?  相似文献   

8.
<正>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一些人——出门就迷路,完全没有方向感,指路时候也只记得建筑物。那么,"路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回家的路怎么走?听见这个问题,估计很多人都会发笑:回家的路还能找不到吗?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真的"找不着北",不是忘了自己的车停在什么地方,就是不知左右方向,更甚者找不着回家的路。这些异于常人的表现并非是他们的大脑有认知  相似文献   

9.
<正>网上有人说“每天一个西红柿,7天白成一道光”“一颗西红柿,白一个夏天”……真的是这样吗?西红柿真有这么神吗?西红柿炒鸡蛋、西红柿炖牛腩、凉拌西红柿……西红柿在厨房里真是太百搭了,做菜的时候顺手切个西红柿扔进去,就能让菜品别有一番风味。如果忙得没时间做菜,还可以直接生吃,简单快手,酸甜可口。  相似文献   

10.
赵江 《科学大观园》2003,(11):48-49
重要提示:Nero 6存在严重错误,会自行清空硬盘分区。这是因为,Nero会设置一个专用的临时目录存放刻录文件。如果用户把临时目录设为其他目录或者例如“C:”,那么该目录或者整个C盘分区的文件就会在几秒钟之内被删空。当然,这之前用户会收到一个提示,大意是“目标文件夹非空,你愿意清空它吗?”若选择了“是”,你就大难临头了!  相似文献   

11.
一说到《千手观音》那绝对是家喻户晓,因为这是2005年春节晚会上最具有轰动效应的节目了,很多人都在感慨,这样一台精美绝伦的精彩表演,居然是一群聋哑人表演出来的,这实在是让人觉得太惊奇了。大家可以想一下,一个健全的舞蹈演员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之后,才能达到登台表演。而这些根本听不到声音的表演者,他们又是怎样从无声的世界中被训练出来,并走入这艺术的殿堂呢? 2005年春节刚过,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就接到了一个又一个的演出邀请,所有的邀请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节目就是《千手观音》。《千手观音》是著名的舞  相似文献   

12.
正胃不舒服?吃点这个养养胃吧。先别急着吃,你的胃还真不一定消化得了它们。胃不舒服的时候,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是"吃点啥养胃"。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养胃"和"食物"两个关键词,你能搜出大约有8520000条"答案"。养胃食物真的能拯救你受伤的胃吗?让我们现在就揭开真相,并教你几招护好脆弱的胃。传说中的养胃食物,其实……在养胃食物的搜索结果中,白粥、牛奶、苏打饼干出现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正走红网络的自然火锅发热包对人体健康有害;好吃到让人停不下来的火锅竟然是因为加入了罂粟壳;吃完火锅衣服味道越重就说明火锅里添加剂越多……这些是真的吗?虽然关于"久煮的火锅汤会致癌"的谣言早已糊弄不了我们,但是又有一些新的关于火锅的谣言,让"火锅控"们在大快朵颐的同时也心生疑虑。比如,走红网络的自然火锅发热包对人体健康有害;好吃到让人停不下来的火锅竟然是因为加人了罂粟壳;吃完火锅衣服味道越重就说明火锅里添加剂越  相似文献   

14.
很多成功抗癌的患者都提到了"运动",运动真的能抗癌吗?近日,一篇发布于《体育运动医学与科学》的研究证实,这是真的. 运动不仅能改善整体健康,还会释放出一种减缓癌细胞生长的"秘密武器",给身体内创造一个"抑癌环境".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让10名前列腺癌患者(平均年龄73岁)进行为期12周的运动干预,患者每周累计300...  相似文献   

15.
术子:还生我的气吗?我总是喜欢叫你术子。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的名字和我最喜欢的数学有一个字发音相同,而且在小学的时候,数学就叫做算术。也许你真的是生我的气了,然而你知道为什么我陪你的时间在定义域里变成了一列减函数了吗?我是有原因的。我们都高三了,面临着即将到来的各种新的排列组合。我是多么想继续和你呆在同一个集合里无穷下去,我多么希望我们的爱情是一条射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而不是一根只有高中三年那么丁点儿长的线段。  相似文献   

16.
不论是对宗教、药物,还是对别的什么事物的信念,都会改变我们的情绪状态!如果能把握我们自身能力的自信,那么信念将成为一种良性循环,成为对自我实现成功的一种神奇力量—— 十分诱人的生物心理学之谜 客观上讲,信念从未移动过一座大山,但是它能产生某些戏剧性的效果.看看马德琳·里桑的例子吧.1858年,当她在洛尔德斯的水里沐浴前,她已经瘫痪了24年,然而,根据记录,她恢复了行动能力.还有在20世纪50年代,数十名心脏病人获得了被称为“内部乳房结扎”手术的帮助——其效果与患者所相信的一模一样.甚至还有这样的例子:一些停经女性错误地坚信自己已经怀孕,结果她们的腹部真的鼓了起来,并且开始泌乳.同样神秘的事件还有瘫痪者坚信自己的四肢仍可正常行动,尽管事实就活生生地摆在他们眼前.  相似文献   

17.
正让人欲罢不能的珍珠奶茶,"珍珠"居然是有毒的;乙烯利不仅能催熟蔬果,而且会导致小孩性早熟;肉放在冰箱超过3个月,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长期睡眠不足,人体的基因就会发生改变……这些消息可信吗?5月,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网传消息让人在炎热的天气里不禁阵阵发寒,平日里不知道吃下了多少毒药,有多少个基因已经发生了改变,孩子会不会比同龄人早熟……不用担心,我们请专家给你一颗定心丸。  相似文献   

18.
过去两三个星期,股市涨升不断。那天和几个朋友聚餐,有人开心地说:"住的套房快能解套了!"而也有人说:"我运气还不错,前一波没有太大影响,这一波反倒有不少斩获。"另一位男性友人则接过话茬:"我就没这个命,我的运气一直超烂,该赚的时候赚不到,该赔的时候通通跑不掉。"他叹了口气,"真羡慕那些运气好的人!"许多人都相信,生活需要一些运气。幸运不幸运,难道真的只是天注定吗?  相似文献   

19.
音乐能影响人的心情和思维活动,甚至还可以用来治病。可是,当音量过大、拍节紧张、持续时间过长,便成了有害于人体健康的噪声了。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生活在现实和历史双重的巨大差距里,可以说我们都是病人,也可以说我们全体健康,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两种极端里。而在日常的生活表象下,这个病了的社会为何会让我们如此焦虑?这40年来中国人的心理变化就像社会的变化那样天翻地覆。当社会面目全非之后,我们还能认识自己吗?我想,没有一个人在心理上是完全健康的,起码不可能一生都健康,心理医生也不会例外。事实上,我们人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