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与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62年库恩(TKuhn)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范式”一词后,许多学科都借用这一概念来描述学科的历史发展,并试图寻求未来学科发展的走向。教育学也是如此,《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主编、瑞士教育学家胡森指出,教育研究在本世纪经历了两种范式间的冲突,“一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适合于用数学工具来分析的、经验的、量化的观察。研究的任务在于确立因果关系,并作出解释。另一种范式是从人文学科推衍出来的,所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以及理解的方法”。①胡森对教育研究历史的考察,只是从本世纪初教育学作为一门经验科学为…  相似文献   

2.
朱煜 《洛阳师专学报》1999,18(1):105-108
从本世纪80年代末产生的历史教育学,与历史教学法相比,不仅是名称的改变,而在于学科内涵的拓展,是教育科学属下的历史教育理论形态。它以历史教育为特定的研究对象,综合历史学科和教育学科的理论,来自教育实践并直接指导教育实践。建构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需运用哲学、教育科学、历史学以及系统论等多种研究方法。哲学方法是基础,教育学原理为核心,着重展现历史教育自身的特殊规律。历史教育学一般包括四方面内容;(1)研究“为什么教和学”;(2)研究教和学什么”;(3)研究“怎样教和学”;(4)研究“由什么人教”。作为师范院校的一门课程,师范院校的历史系科,可开设一门《历史教育学概论》必修课程,同时有选择地开设几门选修课,如“历史教材研究”、“历史教育心理学”、“历史课堂教学艺术”、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估”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教育学元科学研究已成为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戍部分。理论界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性质、逻辑起点以及学科体系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是教育理论体系构建急需系统化、科学化的客观需要,山反映出教育实践的发展迫切需要范型理论指导的强烈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有关这些问题的研究论文越来越多,研究成果却远未尽人意.就连直接关系到教育学能否成为一门科学的教育学研究对象,至今仍“犹抱琵琶半遮面”。教育学理论体系的系统化以及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更是“山重水复疑无路”.透视这种现状…  相似文献   

4.
评文学研究的“语言论转向”成立[编者按]学科教育学是以学校的学科教育实践为基础,研究学科教育的本质、目标、内容、方法的一门科学。学科教育学主要的研究领域有三个:(1)原理性、哲学性研究,主要探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关键性与统一性;(2)学科...  相似文献   

5.
自教育学诞生开始,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就是教育研究领域的两个基本范式。但概观教育学发展历史,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长期对峙,这既表现在认识论、方法论上,又表现在具体的操作技术上;但两种研究范式各有利弊,且恰好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因而两种研究范式间的整合是必然。本文重点归纳和分析了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的优缺点,并总结了两种研究范式在民族教育研究中的整合途径,进而服务于民族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6.
全球史观作为一种伴随全球化出现的研究世界历史的新观点,自其出现以来便得到了迅速关注,它的学科观念直接或间接渗透到包括比较教育学在内的研究领域,使得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发展由于新生命力的注入而焕然一新。它与全球化脚步的推进水乳交融,与比较教育学学科的推进过程密切相关;其在迅速发展中所拥有的学科积淀,为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基础和立足点;它的自身发展还推动了比较教育学学科内容、视角和研究范式发展的深化。  相似文献   

7.
略论教育学的名称、对象及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623年培根在他出版的论文《论学术的价值和发展》中,把教育作为单独的一门科学提出来以后,紧随着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问世,教育学就以其独立的姿态,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立足于科学之林了。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三百多年后的今天,真正的《教育学》却仍然...  相似文献   

8.
旅游教育属于职业技术性质的教育,旅游教育是研究旅游教育现象、规律、模式、内容、方法等的门新兴科学。旅游学现已发展为独立的学科,旅游教育学仍划入“文科.外语类”已不适应需要,应为旅游类的新学科。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视角中发展范式的新内涵 “范式(paradigm)”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科学家托马斯·库恩在其1962年的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并做出系统阐述的。一般而言,范式是指一种观念、理论和规律。英国学者玛格丽特·玛斯特曼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将“范式”概括为哲学、社会学和人工三种类型的范式。笔者认为,生态文明的发展范式主要是指在生态文明的理念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导向及应该遵循的规律及其路径。  相似文献   

10.
科技的挑战,使世界将目光聚焦于教育,教育学学科地位愈来愈重要。为适应新形势要求,《教育学》课程改革已刻不容缓。实现从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的转型;建构科学的教育学理论框架;运用科学方法与手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教育学》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是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育学专家杨道麟博士的《语文教育学新论》分为上、中、下三篇,按语文教育“原理→技术→应用”的三级体系布局,共十四章,以“语文教育学的神圣使命”为绪论和“语文教师的继续教育”为余论。该书既“学而兼术”又“知行统一”,是一部熔语文教育哲学、语文教育伦理学、语文教育美学于一炉的层楼更上的适应全球化语文教育改革趋势的锐意创新的论著。这在当代崛起的语文教育学学科建筑群中,又矗立了一座风格独特的理论大厦。作者扬弃“一语一文论”的旧语文观,声援“一语双文论”的新语文观,因而具有历史的深度、现实的广度、理论的高度、实践的力度、论述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据有人统计:中国有八十多万所学校,上百万校长。他们辛勤奉献,各建功勋,受到社会的尊敬。我常想:有几多校长在繁忙操劳、日理万机之中,注意积累经验,上升到理论思维,进行理性研究,并进而开拓一门新的学科领域——校长学?毫无疑问,校长是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实行家,校长是一种事业、一种职业;同时,校长又是一门学问、一门专业。过去,人们习惯于把它放在教育学之中,作为教育学的一部分;当历史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时代对教育事业的战略要求,新的形势呼唤着校长领导水平的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13.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8(11):F0002-F0002,F0003
1课程简介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交互机制和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从学科范畴来看,它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从学科作用来看,它集理论性和应用性为一体;从学科特点来看,它体现了科学性与人文性的互补。  相似文献   

14.
有人认为:“在师范院校最不受欢迎的就是教育学了。”(引自《教育研究》1989年6月号)有的学生反映:“教育学的教学最不符合教育学的要求”。是否算得上“最”,当然可以研究,但教育学这门课不易上,似乎是已有定论的了。这在客观上是教师职业远未为社会所“羡慕”,故教育  相似文献   

15.
教育人类学作为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形成于20世纪中叶。教育人类学有不同的流派。以美、英为代表的“文化一教育人类学”强调经验研究,注重田野工作和民族志撰写。在我国,教育人类学与民族教育学有密切的关系,但两者在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上有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主要来源于作为其学科母体的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区别。与综合运用各学科的方法对少数民族教育进行研究的民族教育学不同,教育人类学并不局限于少数民族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也更注重田野工作等传统人类学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范梅南教授是“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范梅南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所提出的“智慧教育学”思想。智慧教育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关心教育学,它要求教师像父母那样给予学生无限的爱,这种教育理想对教师是一种鼓励和鞭策。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实证主义研究范式肇始于美国发起的以数据和证据为基础的教育实证研究运动,进而在全球形成教育实证研究浪潮。教育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借鉴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强调提出教育假设,看重研究设计,采用量化统计或数学模型方式处理教育经验和材料,从而获得具有解释和预测功能的教育科学理论。对教育研究而言,教育实证主义研究范式正抛弃对“教育乌托邦”的描绘,转而将直接观察和实验的教育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教育规律作为主要目的,以因果推断作为主要研究方法,旨在推动教育学科建立统一、普遍、以因果规律为基础的知识结构。教育学科学化需要教育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但教育研究者应当警惕对教育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赋魅,避免对教育研究范式和教育实证研究的狭隘理解。首先,要认识到教育研究范式的丰富性。教育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不是教育研究的唯一范式。倘若单一应用因果推断方法,忽略人的自由意志与情感态度,将复杂教育现象和问题简单化,极易导致教育意义与价值研究的式微。教育研究应当根据不同性质的问题,选用与之相适切的研究范式。其次,以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丰富教育实证研究的内涵。在实证主义风靡的时代,实证研究往往被等同于定量研究,实证主义构筑起教育...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1月7—8日,一个以“心理、脑与教育”(MBE)为议题的研讨会,在梵蒂冈隆重召开。此次研讨会探讨了教育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这些挑战涉及诸如脑发育、神经可塑性、发展心理学、语言学习、阅读、学习与发展的动态模型。正是这样一个汇聚了世界各国认知神经学科学家、神经生物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的研讨会的召开,预示着一门以“心理、脑与教育”跨学科的“超学科”(TD)的诞生,即神经教育学(也有称教育神经科学)。神经科学的蓬勃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繁荣以及这些研究领域之间的跨学科交流与合作,将使我们更好的理解学习、认知、情感和意识。许多科学家和教育家都认识到我们正在逐步推进一条整合心理、脑与教育的新途径。这种信心的高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源自于认知科学、神经生物学和教育学及相关学科在过去20年中取得的长足的进步。正如M.巴特罗(2004)认为的:“全球的数字化环境是承前启后的新现象。”这个机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全新的画卷——在心理、脑与教育这一新兴学科领域中,我们能够促进不同国籍、不同种族及不同宗教信仰的科学家、教师及学生的合作。A.巴特罗等编著的《受教育的脑——神经教育学的诞生》一书,详实全面的揭示了以整合心理、脑与教育为己任的神经教育学的全貌。  相似文献   

19.
创造学简介     
创造学是研究人类创造能力、创造发明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新兴学科。创造学涉及哲学、逻辑学、美学、心理学、人才学、教育学、科学学、管理学、脑科学、体育科学、思维科学和科学技术史等,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美国创造工程学家奥斯本被公认是创造学的创始人,其代表作为1941年发表的《思考的方法》一书。创造学主要包括:以基础理论为主的创造科学;以教育培养、开发、造就创造人才为主,并提供相应理论依据的创造科学;以及研究创造发明的技术方法的创造工程三个方面。创造力的探索、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创造性”人才的探讨是创造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印发的《四川科技馆展品设置方案》吸取了许多兄弟省市科技馆的经验,已有了很好的基础。但是,这一方案在“创新”方面尚需集思广益。科技馆的展品从内容看,大多属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它们的应用都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科学、技术、社会”(STS)三是不可分割的,理应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下面,从多学科的视角,从科学技术本身,以及科学学、技术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对“四川科技馆展品设置方案”提出一个“创新建议”,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