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小型电磁继电器衔铁系统抗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类小型电磁继电器衔铁-触头簧片结构建立刚体-弹簧-阻尼分段线性力学模型,给出了振动响应的解析式,并以JZX-10M结构参数编程计算,较全面地研究了继电器在释放(危险)状态下衔铁运动规律,具体探讨了产生抖动的可能性及影响因素,产品振动试验和结构改型实践说明了该工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柔性机械手动力学建模方法计算复杂和精度难以控制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弹簧和刚体的单杆柔性机械手模型的动力学建模方法.该方法通过简化杆件,将杆件分解为若干由弹簧连接的刚体,引入弹簧的弹性势能代替杆件实际变形产生的弹性势能,代入拉格朗日方程建立柔性机械手动力学模型.基于该动力学模型完成机械手末端运动轨迹及机械手运动角度、角速度的计算机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应用二阶假定模态法建立的机械手动力学模型得到的结果比较,验证了新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动力分析的刚体—界面元与有限元耦合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刚体-界面元、有限元与半无限元相耦合的算法,研究了挡水结构系统的动力特性及在地震激励下的动力响应,对于结构的主要部分用刚体-界面元离散,对结构的迎水面部分用有限元离散,在两种单元的交换面上设置了过渡单元,采用有限元和半元限元相结合模拟了水体的宽广性,文中导出了相关公式,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数值算例结果与有关文献比较,证实了提供方法和编程序的正确性,并说明该方法具有简便,工作量少和计算精度高  相似文献   

4.
拱坝坝肩整体稳定可靠度分析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刚体极限平均理论为基础,首次建立了拱坝坝肩整体稳定可靠度分析数学模型,导出了全概率方法分析其可靠度的计算公式,编写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结合某拱坝实例对两岸坝肩岩体作了较详细的可靠度计算与分析,得到一些有实际意义的成果,实际计算,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合理,计算结果可靠,是对拱坝坝肩整体稳定可靠度分析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动力分析的刚体-界面元与有限元耦合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刚体-界面元、有限元与半无限元相耦合的算法,研究了挡水结构系统的动力特性及在地震激励下的动力响应。对于结构的主要部分用刚体-界面元离散,对结构的迎水面部分用有限元离散,在两种单元的交接面上设置了过渡单元,采用有限元和半无限元相结合模拟了水体的宽广性。文中导出了相关公式,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数值算例结果与有关文献比较,证实了提供方法和编制程序的正确性,并说明该方法具有简便,工作量少和计算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将刚体力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介绍了对刚体的物理运动进行实时模拟的方法和步骤.通过Vector类封装的与向量运算相关的成员函数和操作符,对顶点对顶点、顶点对边这两种接触类型的碰撞侦测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运用动量及动量矩定理计算了碰撞刚体间的实际冲量公式,建立了刚体碰撞响应模型,从而实现对2D刚体碰撞的实时模拟.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坝变形的灰色回归-时序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逐步回归分析理论及时间序列分析理论等多种理论和分析方法,提出了混凝土坝变形的灰色回归-时序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影响混凝土坝变形的因素众多,具有一定的灰以度的特点;并充分提取了对混凝土坝变形产生的有用信息,结合工程实例计算,并与其它模型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是有效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圆柱螺旋拉压弹簧多种失效模式的可靠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弹簧实际可能的四种失效模式,建立了弹簧的多种失效模式的数学模型,其中考虑到了模式相关问题。实例计算与弹簧的常规设计计算比较说明,应用该可靠性计算数学模型对弹簧进行设计计算更趋于科学和实际。  相似文献   

9.
高拱坝坝肩岩体动力稳定性分析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拱坝坝肩岩体动力稳定性分析是高拱坝抗震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从高拱坝的抗震设防标准及动力稳定安全判定准则、坝肩岩体的结构和动力特性、坝肩岩体动力稳定性分析的刚体极限平衡法、离散元法、刚体弹簧元法、拉格朗日不连续变形分析方法、数值流形方法等方面对高拱坝建设实践的需要,应对高拱坝坝基岩体动力稳定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风暴状态下自升式平台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风暴状态下的自升式平台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用于分析平台结构的非线性动力模型。该模型采用改进的Newwave模型描述随机波浪,借助非线性弹簧模拟平台结构的桩-土之间的相互作用,综合考虑了影响平台结构动力响应的动力敏感性、非线性以及波浪载荷的随机性因素;同时以波面极值出现前后的若干载荷循环作用下的结构响应结果作为对平台结构响应的估计,大大节省了计算时间。建立了简化的三维有限元结构模型。通过具体实例分析,给出了使用该模型进行风暴状态下自升式平台动力响应的计算步骤,并对分别采用非线性弹簧模型和传统的铰接模型时的平台结构动力响应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风暴状态下自升式平台甲板位移响应极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使用该模型进行自升式平台动力响应分析时,能够兼顾模型复杂程度和计算效率,这为今后进行自升式平台结构动力可靠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印度柯依那重力坝进行了随机地震反应分析.首先用一非平稳的随机过程来模拟1967年12月11日地震时的地面运动加速度,并提出了一个基于有限单元法的重力坝地震可靠度分析方法,计算结果对坝体裂缝的成因可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多种阻尼因素作用系统的参数识别问题,应用模糊数学中"相对海明距离"这一概念,对系统的阻尼参数进行模糊识别,并根据印度柯依那坝模型试验测得的数据,识别了该坝模型的阻尼参数.  相似文献   

13.
基于黏弹性材料的广义流变模型,推导出一种广义阻尼模型及相应的结构动力学方程,分别选用指数函数和高斯函数为广义阻尼模型的卷积核函数,采用Newmark直接积分法计算了Koyna大坝的地震响应,分析了松弛参数、时间积分步长对大坝地震响应的影响,比较了广义阻尼模型和黏滞阻尼模型情况下大坝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广义阻尼模型的响应峰值均大于黏滞阻尼模型的响应峰值;松弛参数越大,广义阻尼的响应峰值越接近黏滞阻尼的响应峰值;指数模型对数值积分时间步长的要求高于高斯模型。  相似文献   

14.
以结构初始弹性振型为基向量,将地震荷载向量展开为振型荷载的组合。以Koyna重力坝为例,采用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和非线性时程分析法,计算各振型荷载引起的大坝非线性响应。取地震加速度峰值为0.5g,给出了Koyna、El Centro实测地震波和1种人工地震波作用下大坝前5阶振型荷载引起的坝顶位移响应。结果表明,非线性情况下,坝顶位移响应依然由与荷载分布相同的振型分量主导,重力坝振型响应具有弱耦合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施工条件的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度应力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龙滩大坝实际施工条件,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大坝浇筑和运行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并与大坝原型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挡水和泄水坝段最高温度发生在二级配碾压混凝土和变态混凝土区,总体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基本一致,绝大多数位置的温度和应力满足设计要求,局部位置略有超标,主要为施工中层厚偏大、浇筑温度偏高引起,但仍然满足安全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新疆克孜尔坝址设定地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疆克孜尔坝址为研究对象,综合确定性和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优点,依据最大贡献和构造一致原则,提出了基于有效峰值加速度(EPA)的设定地震方法,给出了新疆克孜尔坝址100a超越概率为2%的设定地震参数——震级、震中距和反应谱.该设定地震反应谱介于一致概率反应谱和规范标准反应谱之间,克服了一致概率反应谱和规范标准反应谱的不足,证实了设定地震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以水布垭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为研究对象,采用考虑残余体积应变与残余剪应变的计算模型进行整体永久变形分析,得出了动力变形量及其分布特点,以及永久变形对高面板堆石坝防渗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高坝上部面板与垫层间的动位移存在相位差,使面板动应力在上部产生明显的变化,需要给予重视;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在0.1g峰值加速度地震作用下产生的永久变形,对于300m级高的混凝土堆石坝结构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动力响应分析对高层建筑的安全设计是不可缺少的.针对高层建筑的受力特点,运用结构分析软件ETABS和振型分解法,对双塔楼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方程进行了分析,对振型和振型参与系数的选取进行了探讨,并对计算模型的选取进行了讨论.在检验结构的抗震性能的同时也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高层建筑结构振型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固体潮信号是地球自转在月球和太阳作用下产生的混合复杂信号,其中包含大量的谐波分量,而实际重力固体潮信号中包含了丰富的地震前兆信息.该文提出一个重力固体潮信号的正交分解模型,通过将重力固体潮信号谐波分量,分解在两个正交的方向上,以提取独立的谐波分量:半日波信号、日波信号、长周期波信号.在重力固体潮地震前兆信息分析中引入ICA算法,结合ICA的自身的特点进行算法优化,对重力固体潮信号中包含的三类谐波进行提取.通过对重力固体潮信号中包含的长周期波的分析,研究长周期波的时序变化特征,从中读取其包含的震颤异常波从而提取地震前兆信息.通过对云南地区的实际震例分析表明,长周期波在地震前后的确存在异常变化特征量,此类异常变化常出现在地震前和地震后大约30 d左右.得到的时序特征量的变化容易观察,对于地震前兆信息的分析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20.
崔立鲁  周甜  张诚  邹正波  李盼  宋哲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8):11434-11441
利用重力恢复与气候实验(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lorer, GRACE)卫星时变重力场数据获取尼泊尔地震震源区周缘震前震后重力变化。根据地震发生前后震源区及周边重力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探求地震孕震机制及地表物质迁移情况,详细分析了震前5年和震后2年年际变化和季度变化,并提取了5个重力变化显著的特征点和震中点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正负重力变化信号以震中为中心呈现出明显的出四象限分布特征,同时地震通常发生在重力变化的零值线处。通过对5个特征点及震中点重力变化时间序列的分析发现:每个点在震后1-2个月内均出现了较大的跃迁现象,其振幅有所不同,这可能是震后地球内部物质均衡调整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