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蛙类趣谈     
蛙是我们星球上古老的居民。远在许多动物出现之前,它就来到了这个世界。起初,蛙的祖先都生活在水中,以水为家。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一些蛙逐渐踏上了陆地,成了陆上居民,有的甚至在树上安了家。今天,世界上有近3000种蛙类,蛙家族的成员遍布全球的各个角落。在这个千姿百态的大家族里,既有20多  相似文献   

2.
在本刊一九七五年第一期,我们介绍了蛙类的一些生物学常识和保护青蛙的一般措施。但是,我国幅员广大,蚌类资源丰富,全国有一百多种。有些蛙类广布于全国,有些只分布于北方或南方,另一些则局限于某一地区,成为该地区的特有种。不同种的蛙,其生活习性不尽相同,所以各地区在保护青蛙时,必须根据当地主要蛙种的生活习性,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从1955年夏季起,我们进行了对北方狭口蛙(Kaloula borealis Barbour)饲养的实验。这个工作可以说是李汝祺和他的同事在30年代所开始的工作的继续。1930年刘承钊和李汝祺曾对青蛙与狭口蛙在变态中消化系统的变化作了观察。1934年李汝祺开始注意到狭口蛙的个体发育过程非常迅速,从受精卵到成体只需要21天左右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美国青蛙是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大型食用蛙新品种。由于美国青蛙个体肥大,其肉质细嫩鲜美可口,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深受人们的膳食喜爱,从而推动了养蛙业的蓬勃发展。美国青蛙受精孵化期不太长,管理工作也不太复杂,但是孵化期间如管理措施不当,疏忽大意就会造成孵化率不高,大大减少蝌蚪数量,对养殖损失很大。为了保证养蛙业健康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特向广大养殖朋友介绍一种网  相似文献   

5.
能杀蛇的蛙     
人们知道,青蛙是蛇的食物,但可能不知道,也有能够致蛇于死地的蛙。在我国湖南省的武陵山区,有一种岩棒蛙,个儿大,腿粗,皮上长有肉刺。当遭到蛇的袭击时,岩棒蛙便猛地一跃,用两只前脚死死箍住蛇的要害处——"七寸"部  相似文献   

6.
青蛙比赛     
从前,有一只青蛙组织了一场攀爬比赛,比赛的终点是一个非常高的塔顶。一大群青蛙围着铁塔看比赛,给它们加油。比赛开始了,老实说,群蛙中没有谁相信这些小小的青蛙会到达塔顶,它们都在议论 :“这太难了!它们肯定到不了塔顶!”“它们绝不可能成功的,塔太高了!”听到这些,一只接一只的青蛙开始泄气了,除了那些情绪高涨的几只还在往上爬。群蛙继续喊着:“这太难了!!没有谁能爬上顶的!”越来越多的青蛙累坏了,退出了比赛。但,有一只却还在越爬越高,一点没有放弃的意思。最后,其他所有的青蛙都退出了比赛,除了一只,它费了很大的劲,终于成为惟一的…  相似文献   

7.
《科技知识动漫》2008,(5):10-10
现今世界上大多数青蛙都是以蜗牛、蚊虫等小动物为食。美国和英国科学家根据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发现的一种巨型青蛙化石的研究发现,这种蛙类专门把小恐龙当美餐。它们体型巨大,像一个被挤扁的沙滩球,身披重甲、有着锋利的牙齿,可能是一种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大蛙类。  相似文献   

8.
海豚是所有水生动物中速度最快的动物,时速历公里。它不但具有流体力学体形的优越条件,而且还具有特殊的皮肤构造——双层结构。这些很柔软的皮,相互滑动,吸收动物群在水中移动时产生的旋涡。根据这一生理特点,科学家想出了用双层橡胶作鱼雷和潜艇的外壳。在这两层胶之间,流动着一种以硅酮为基础的液体。这样,穿上了这种“海豚”皮的潜艇前进阻力减小了一半。青蛙有一双凸起的大眼睛,对动的物体能明察秋毫,但对静的物体却“视而不见”。这不是缺陷,正是蛙眼的长处。蛙眼有4种感觉细胞,即4个检测器分别负责辨认。青蛙看东西,光显…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知道,一些两栖动物的卵有毒,这可以保护它们不受其他动物袭击。例如,甘蔗蟾蜍的卵中含有一种类固醇毒素,叫蟾蜍二烯羟酸内酯。然而,作为毒性最强的一种两栖动物,草莓箭毒蛙的受精卵中却并没有毒素。那么,它们的蝌蚪是如何保护自己的呢?最近,美国约翰卡罗尔大学(John Carroll University)的拉夫·沙皮里托(Ralp h Saporito)和他的同事们揭开了这个谜底。草莓箭毒蛙是中美洲的一种有毒青蛙。它们自身无法合成毒索,只能从它们所吃的小虫子、蚂蚁和其他节肢动物中获取,并将这些食物中的生物碱储存在皮肤的腺体中。在产卵的季节,雌蛙会将蝌蚪孵化在叶子中的小水洼里,每天用自己未受精的卵喂养它们,直到几星期后,蝌蚪变成青蛙为止。  相似文献   

10.
《创新科技》2005,(11):56
我们生活的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在地球诞生至今的漫长岁月里,地球气候一直处于冷暖交替的变迁之中,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种也经历了5次大灭绝。亿万年后,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又会是哪些生物生活在这个星球上呢?美国“探索频道”组织国际权威的气象学家、地质学家、生物学家、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相当惊人的解答。  相似文献   

11.
洞穴是这个星球上人类探险活动最晚涉及的地方。即便在今天,我们对于自己脚下四通。八达的洞穴也是知之甚少,只有为数不多的探险者才有勇气和机会深入其中,一睹这些埋藏在地下的奇境……神秘的"蓝洞"在某些静谧的近海洋面上,会突然出现一汪深蓝色韵圆形水域,从高空看,仿佛是大海的瞳孔,从  相似文献   

12.
虫虫危机     
目前,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生物,恐怕一时难以说清楚。有人估计,地球上自从出现生命以来,可能共产生过25亿种生物,而如今地球上大约只有200万种生物,其中绝大部分是昆虫之类的无脊椎动物。我们常说,昆虫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无处不在,但事实并非如此。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许多昆虫正在消失,它们正面临着一场虫虫危机。  相似文献   

13.
由于长期大量施用农药,毒杀了大量农作物害虫的天敌,尤其是生活在稻田里的蛙及其卵和蝌蚪受害更大,这是造成近年来田间蛙类数量日益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保护青蛙,充分发挥青蛙的治虫作用,有必要进行各种农药对蛙及其卵和蝌蚪毒杀作用的探讨为改进施药方法,掌握适当用药量提供依据。我们在室内做了一些试验,现将初步结果列表于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龙卷风、飓风和暴风雪似乎并不足以让我们惊奇,自然的力量时不时地以一些真实而奇怪的气候现象令我们大为震惊。◇鱼雨和蛙雨◇世界各地不断出现有关鱼雨和蛙雨的报道:一些小动物,例如鱼、青蛙和蛇偶尔会出人意料地从空中落下,有时候是在离水域数英里远的地方。在海洋上方急速旋转的海上龙卷风可能会把水以及水里的一些东西带进云层中,强风携带着卷进来的东西长途穿行,然后一股脑儿地将它们倾倒在毫无准备的人或建筑物上。  相似文献   

15.
向动物学习     
青蛙的眼睛和鲸鱼的背青蛙的眼睛只对运动的细小物体——昆虫有反应。军事工程师和航天工程师根据蛙眼的光学原理,研制成功一种雷达系统,它比普通的雷达能更精确地探测高速运行的飞机、导弹等飞行物;苍蝇的一双复眼告诉人们,物体可以在不同的平面上成像,科学家们根据这个原理研制出了多屏显示器。当代核潜艇能够长时间潜航于冰海深水之下,但若在冰下发射导弹,则必须破冰上浮,这就碰到了力学上的难题。潜艇专家从鲸鱼每隔20~60分钟,就要浮出水面呼吸(称为“喷潮”)一次的行为中得到启示,于是在潜艇顶部做了加强材料力度和外形仿鲸背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不少科学家本世纪以来把寻找人类第二故乡的努力聚集在地球之外的星球上。几十年来,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离人类移民外星球这个目标,几乎是遥遥无期。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另一些独辟蹊径的科学家却把人类的第二故乡选择在占地球表面70%的大海。他们不是要把海洋改造成适宜人类生存的绿洲,而是设想把人类改造成能适应海洋生态环境的全新人类——两栖人类。持这种想法的科学家认为,从生物圈的逻辑看,海洋里既有高山、大河、森林、矿藏,更有从微生物到高  相似文献   

17.
美国青蛙由我国有关部门于1987年从美国引进,经过三年多的试养和驯化,已在广东、湖南、浙江、上海等地饲养成功,并开始向商品蛙发展。美国青蛙具有其它蛙类所不具备的优异特性。 1.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高。蛙卵孵化后经过5~6个月饲养,个体重量可达250~300克,经过8~10个月饲养达到450~500克,最重可达600克。美国青蛙肉质比  相似文献   

18.
梦想世界可以消灭核武器,梦想电灯可以更加经久耐用,梦想自行车的销量可以超过小汽车.梦想人类可以活得更加长久……梦想也许正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变成现实。 核武器从1986年的69480(件)降到了目前的49910(件),常规武器的交易也随之减少了63%。 节能灯泡的销量从1992年的1.32亿只增加到了今天的2.5  相似文献   

19.
青蛙是生物学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动物,关于它的生物学知识,一般说来是很完备的,可是在它的血液组织学方面不太清楚,因而在组织学的教学中发生一些疑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进行了这个工作。 关于蛙的血液组织学工作,早在1899年Ecker-Gaupp总结了前人的关于蛙类(Rana temporaria,Rana esculenta,Rana fusca等)的血液组织学工作,随后有H.  相似文献   

20.
生命的存在是我们这个星球的奇迹,也是区别其他星球的重要特征。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宝贵财富,为我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包括我们人类所共享。自从人类出现以来,我们就一直在为认识我们周围的生物多样性而努力。根据2003年的一项估计,我们地球上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