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胃食管反流病(GERD)十分常见,它是一种病理生理基础可涉及多个领域、学科的疾病。对GERD与哮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医院内肺炎、反流性咽喉炎、慢性咳嗽、不明原因胸痛、肺纤维化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GERD)治疗中,以中医内科治疗进行的疗效.方法:选择110例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时间下,于本院就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随机法下,分为常规西医组、联合中医组,每组各55例.常规西医组以西药进行治疗,中医内科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症状进行中医治疗.记录中医证候积分,并比较,通过...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酸性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的豚鼠模型,用于研究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并发的呼吸系统疾病。方法豚鼠持续灌酸或蒸馏水16天后,测其食管下段粘膜的pH值,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并研取食管、气管和肺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模型组豚鼠食管下段粘膜的pH值明显降低,BALF的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EOS)显著升高(P<0.01),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食管、气管和肺组织上皮增生,炎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结论胃内容物反流能造成豚鼠食管、气管粘膜和肺组织的损伤,可研究GERD并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和该病的病理生理情况,该制模方法成活率高、简单易操作。  相似文献   

5.
探究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药论治临床效果。师承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科汪龙德教授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门诊诊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中,使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治疗患者中,加入中医药治疗,4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之后,根据检查数据,发现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3%;观察组有效率为9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食管反流病采用中医药论治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能够提高其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科的常见疾病,常伴发一系列症状,从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GERD病人症状反复,常因对疾病的认识不足而产生过度紧张,甚至焦虑的情绪,从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对胃食管反流伴发焦虑病因病机的探讨,研究二者发病的相关性,并从疏肝健脾的角度探讨其治疗的理论依据,拓展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7.
经 X射线钡餐造影 ,分析小儿胃食管反流的机理 ,并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金雪  史平 《科技资讯》2013,(11):247-247
本文针对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诱因,在查询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旨在引起大家的重视,关注老年人健康。  相似文献   

9.
Stretta射频治疗以食管外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胃镜下Stretta射频治疗以食管外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的近、中期疗效.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4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Stretta射频治疗的336例以食管外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治疗后随访分析患者的症状缓解率、症状评分和并发症等.结果显示:2例病人在全麻插管下进行,其余都在深度镇静下进行,平均耗时(39.0±5.0) min.术后并发症非常轻微,包括短暂的胸骨后疼痛、轻度发烧、恶心呕吐、短暂吞咽梗阻感等,未出现穿孔、黏膜大片撕脱、大出血、死亡等.共320例(95.2%)患者得到了至少2 a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36.2月.其中102例(31.9%)症状基本消失,138例(43.1%)症状明显缓解,66例(20.6%)症状部分缓解,14例(4.4%)无效,治疗后症状评分明显下降.23例(7.2%)症状有不同程度复发,其中3例行再次射频治疗,6例改行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手术.结果表明:胃镜下Stretta射频治疗是治疗以食管外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为了研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关系。方法:分别对61例DU和25例正常人(HI)进行了24h食管pH值监测,DU组为再分为有反流症状组16例和无反流症状组45例。结果:DU组18例酸瓣流计分大于DeMeester正常标准,占29.5%,显著高于HI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有反流症状组16例全部酸反流计分大于DeMeester正常标准,占10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药师对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患者的教育模式及其效果评价。方法药师设计《GERD患者教育参考手册》,发放给GERD患者,根据患者对疾病及相关知识认知的评估,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并贯穿于患者治疗全程。结果 GERD患者教育前(0周)评分为3.27±1.79,经药师教育后,在治疗2周、4周、8周的评分分别为9.93±2.84、15.28±2.99、17.71±2.73,均高于教育前,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药师对患者的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及相关知识的认知,增加治疗的依从性,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分析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血浆代谢物成分,探索潜在的发病机制及评价芪石升降归元饮的临床疗效.选取60例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GERD患者及12例健康志愿者,将GERD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各30例.中药组给予芪石升降归元饮治疗,西药组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疗程为28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改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的效果.方法选取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疏肝和胃方水煎剂,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证型分布情况和反流类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积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反胃、泛酸、胸痛积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具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胃灼热症状积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反胃、泛酸、胸痛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疏肝和胃方可有效改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效果优于奥美拉唑.  相似文献   

15.
狄宝山  魏孔萍 《甘肃科技》2011,27(2):133-135
评价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的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等数据库,收集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胃底折叠术与传统的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对比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 Handbook5.0.2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利用RevMan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纳入5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胃底折叠术与传统的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在进行胃底折叠术时间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抗分泌物药物、术中转到开放性手术、术后吞咽困难、气胸、术中并发症、裂孔切开的时间、从切开到完全缝合的时间、总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总费用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前研究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的胃底折叠术并不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最佳治疗方案,它不能减少术后抗分泌物药物、术中转到开放性手术、术后吞咽困难、气胸和总的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不能缩短裂孔切开的时间、从切开到完全缝合的时间、总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总费用,但确延长了胃底折叠术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正> 最近研究强调甲氰咪胍对食管反流的治疗作用。尽管在内窥镜中食管炎仍然存在,然而甲氰咪胍却能改善胸前烧灼感临床症状。本文研究目的是试验甲氰咪胍预防粘膜改变的能力,实验用 Lambert 大鼠食管反流模型试验。材料和方法:用50只体重300—500克雄性大鼠,在全身麻醉下,Ⅰ组:27只鼠作食管与胃交界处切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方案治疗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2009年在兰州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该院)住院的早产儿胃食管反流45例,分为甲、乙、丙3组,每组各15例。甲组采用口服吗叮啉混悬液治疗,乙组采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丙组采用十二指肠管管饲+吗叮啉治疗。比较3种方案对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疗效。结果丙组的疗效最好,甲组与乙组的疗效相似。结论:十二指肠管管饲+吗叮啉治疗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了解单纯胰液反流对食管粘膜的损伤作用。方法运用全胃切除+食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胆管空肠吻合术制作单纯胰液食管反流,并于不同时间分批取得食管标本进行组织形态学研究。结果实验组均出现程度不等的反流性食管炎,病变以食管下段为重,随病程延长加重,组织学表现为炎症、糜烂溃疡、上皮高度增生及出现化生柱状上皮。结论胰液能造成明显食管粘膜损伤,可能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及并发症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泰胃美针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4例,男10例,女24例,平均年龄46.7岁;方法为每天早晨泰胃美800mg加入5%葡萄糖盐水500ml静脉滴注,另外每天下午6时口服一次泰胃美片剂800mg,4周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治疗前后记录,同时复查胃镜,了解食管炎的变化,其结果:显效23例(67.6%),有效9例(26.5%),无效例2例(5.9%)。机制主要是抑制了胃酸的分泌,提高PH值,减少胃酸对食管粘膜的损害,使食管粘膜恢复正常而达到临床疗效,此方法安全有效,无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