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慧 《甘肃科技》2023,(2):90-94
探讨追踪护理模式对肿瘤患者就医决策延迟中的作用和效果。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接诊住院治疗的224名新发确诊肿瘤患者,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就医决策延迟的原因,实施追踪护理模式。主要采用电话随访、一对一微信视屏沟通、建微信群、做直播进行健康教育、开展健友座谈会和面对面访谈、进行心理干预等方法。改变可控因素,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改变对待疾病的态度和信念、给予社会家庭的大力支持、提高健康素养知识。及时有效的追踪护理对处于犹豫期的肿瘤患者可以提高就医依存性,减少就医延迟,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促进作用,通过护理人员的关心和关注,健康知识的传播,还可以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看病难"是群众对就诊感到不方便、不及时、不满意的心理感受.与全国其他省市不同,北京市的"看病难"主要体现在大医院.目前医疗行业与公众之间仍然存在较为突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医疗机构对患者就医行为缺乏合理的引导,使患者就医选择中存在许  相似文献   

3.
医疗资源可达性与居民就医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资源配置与居民就医行为分别反映了医疗系统的供给和需求两个侧面,相关研究对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医疗资源的供需结构性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地理学长期关注医疗资源的可达性,但对于就医行为的关注有所不足;而医疗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空间视角相对缺乏。本研究对地理学和医疗卫生领域已有的医疗资源可达性和就医行为研究进行了梳理,构建了“空间-就医-健康”研究框架,以人文地理与城市规划的学科理论为基础,将行为主义、可达性模型、就医行为决策模型等方法论相结合,从微观个体的视角出发,试图探讨医疗资源可达性、就医行为、健康3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精神专科门诊患者及家属就诊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门诊患者及家属就诊需求,提高门诊服务质量。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调查2010年7月门诊患者及家属235例,内容包括医疗、护理服务、连续服务、健康教育、心理社会需求和就医环境等,共20个条目。结果患者组与家属组比较,除需求第8项和需求第19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的需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组按性别、年龄、住址比较,各需求均无差异,按文化程度初中以下与高中以上比较,需求第13、14、17、18、20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的需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加强连续服务,重视健康教育及关注患者心理,满足门诊患者及家属多层次需求。  相似文献   

5.
浅谈手术治疗小儿包茎的心理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包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有增多倾向。因包皮感染,排尿困难而就医者逐年增多,但因患儿年龄较小,多数患儿不合作,因此,门诊保守治疗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往往需要做包皮环切术方能达到治愈目的。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是很重要的,对于小儿患者心理护理就尤为重要。我们针对患儿的不同心态有地放矢地进行了心理护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患儿心理:患儿由于年龄及疾病的因素,对医院这一特殊环境及陌生的医护人员都存在着一种恐惧心理,对于一些必要的检查患儿从未经历,往往很害怕,表现为哭闹、不合作。年龄稍长一些的孩子…  相似文献   

6.
介绍"瑞金医院移动助医APP"的建设背景,分析了APP功能的实现,使患者通过APP可以顺利完成预约挂号、挂号付费、候诊、预约检查、报告查询等医疗服务,并总结了该APP系统在改善门诊就医流程、缓解服务窗口压力、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疾病谱的改变,人们的就医观念及就医时的需求心理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不仅要求就诊时得到疾病的治疗,更希望得到相关知识的指导。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各级医院已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而且健康教育本身也是一种增进人类健康的基本方法。为满足病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根据门急诊输液病人的特点,我们尝试采取了贯穿于整个输液全程式的健康教育措施,效果较好,现将应用方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通过收集2019年3月1日—2021年2月28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线下门诊,包括特需门诊、正高门诊、副高门诊和普通门诊的就医患者人数,同时收集2020年3月1日—2021年2月28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互联网线上医疗就医患者人数,研究分析互联网线上医疗服务对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线下门诊工作量的作用,比较研究第一阶段(2019年3月1日—2020年2月28日)和第二阶段(2020年3月1日—2021年2月28日)心血管内科线下门诊中4个类别门诊就诊人数的变化。结果发现与互联网线上医疗开始前的第一阶段相比,第二阶段心血管内科门诊就医总人数和普通门诊就医人数明显减少,而特需门诊、正高门诊和副高门诊就医人数明显增加。研究表明互联网线上医疗的开设有助于增加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门诊的就医患者人数。  相似文献   

9.
《上海信息化》2008,(2):92-92
上海市社会保障卡服务中心等日前发布《社会保障卡扩大申领通告》。通告指出,根据《上海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上海市户籍参保居民凭社保卡(包括学籍管理卡)就医结算,同时,社保卡还可作为其他应用服务(如0-6岁婴幼儿保健等)的凭证。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终端等新的信息技术在医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智慧门诊基于这些新技术对传统门诊进行更迭与升级,以病人健康为中心,以满足需求、提高质量、改善就医体验为出发点,弥补了现有门诊架构的缺点,整合门诊流程,提高患者就医的效率,使整个门诊就医流程智能化、便捷化、高效化、精准化。  相似文献   

11.
郑建爱 《甘肃科技》2012,28(21):149-150
探讨了术前心理干预对心脏手术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对83例择期心脏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术前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分别进行评分,记录患者人手术室后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择期心脏手术患者存在心理异常,实施有效地术前心理干预,对手术顺利进行和预防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郭小荣  尹晶晶  马雅楠 《甘肃科技》2014,30(21):137-139
加强对骨伤科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骨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加重视健康教育在骨科临床中的作用。针对不同类型的290例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功能制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心理反应、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功能锻炼计划的依从性、并发症及功能康复情况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人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心理活动以及对功能锻炼知识的掌握与操作过程的依从性方面,健康教育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健康教育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功能康复上与对照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且有效地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消除患者恐惧、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健康教育对于骨伤科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的健康模式是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分析并总结癌症患者心理问题,并探讨其心理护理措施,达到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方法]通过对住院癌症患者心理进行临床观察,总结出其存在的心理问题,运用心理护理技巧对癌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结果]有针对性的、分阶段的心理护理方案可减轻患者心理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结论]良好的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配合抗癌综合治疗,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以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研所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GIS等数据,分析两家医院的医疗服务空间范围,探究就医者在就诊医院和出行方式选择方面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了解儿童就医行为、合理配置儿童医疗资源及优化儿童就医模式等提供参考。研究发现:从地理区位比较,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研所的医疗服务空间范围存在明显差异;综合来看,本地就医者来自城区的数量较多,外地就医者来自华北地区的较多,存在明显的地理空间邻近性;儿童就医医院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出行因素和医疗机构因素,其中,在京出行方式中的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以及就诊科室中的口腔科、泌尿科、普外科、神经科和心脏内科是影响儿童就医医院选择的显著性因素;儿童就医出行方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其中,年龄和是否在北京常住、家庭收入和汽车拥有量是影响儿童就医出行方式选择的显著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刘西常  孙甜甜 《科技信息》2009,(24):I0324-I0324
由于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人们健康需求普遍提高、健康影响因素多元化等原因,医学模式已经由单一的生物学模式,转变为多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传统单一生物医学模式造成了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影响深远,“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医学必须回归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老年居家护理实践的效果.方法:根据医院部署结合指导性文件,制定疫情下的居家护理服务流程及应急预案;对护士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及防护的培训;加强心理干预;为居家老年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以及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居家防护指导.结果:2020-1-19至2020-2-7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延续护理服务部为45例居家老年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0%,服务项目包括留置/更换胃管、留置/更换尿管、吸痰护理、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维护及静脉采血共服务53例次.专职延续护士身体状况良好,未出现不良情绪.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更多居家老年患者有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居家护理模式在特殊疫情下更能发挥其优势,不但能满足老年居家患者的就医需求,而且能有效缓解医疗机构疫情防控负担,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保障老年居家患者及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在疫情防控中起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方法】将图论中的拓扑排序的模型和算法应用到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结果】在线性时间复杂度O(|V|+|E|)内,可为门诊患者相关医技检查提供精准预约和流程排序优化的服务信息。在比较精准预约和流程优化实施前后的效果时,选取了一定时间段内200例患者的数据,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为100例。对照组采用以前的医技检查流程,观察组采用的是就诊精准预约和流程排序优化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在医技检查流程中所花费的时间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论】采用精准预约和流程排序优化方法后,使得医院和患者双方的流程更加合理优化,提高了患者对医技检查次序清楚的程度,有序的就诊流程改善了患者群体就医的满意度,也有助于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患者极易出现不良情绪和心理障碍,影响其转归和预后。中医认为情志为病是肿瘤发生的原因之一,心理康复是临床工作中需重点关注的环节。以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常规心理干预与常规心理干预结合中医综合康复(八段锦、芳香疗法)对患者住院前后情绪、睡眠、心理健康及肿瘤免疫功能的影响,评定指标包括:蒙哥马利抑郁评分(MADR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分、外周血CD4+、CD8+、CD4+CD25+T淋巴细胞计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显示,综合康复组出院时的MADRS下降程度、CD4+CD25+T细胞计数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SAS及PSQI升高程度小于对照组,PSSS的提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外周血TNF-α的降低程度小于对照组。说明中医综合康复策略有利于改善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焦虑、睡眠质量、社会支持感受能力以及抗肿瘤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截瘫患者心理状况及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对30例截瘫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采用适当的指导方法,及时、科学地给予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并对护理工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通过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对策,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反应,改变了他们消极的心态,使之能做到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结论对截瘫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为其营造良好的氛围,可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73例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观察、分析,发现该类患者由于心理素质、性格、敏感性、耐受性和对疾病认识的差异,可将患者心理状态归纳为:否认与焦虑心态;悲哀与易怒心态;抑郁与弧独心态;协议期与依赖心态;绝望与平衡心态等五大类,并分别进行心理护理。对促进病情缓解,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平稳度过生命最后阶段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