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网格系统中存在的负载平衡问题,利用物理学中的场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场的网格动态负载平衡机制.该机制利用节点远程势作为负载平衡时节点选择的标准,优先选择综合性能最好的节点进行负载迁移.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算法后的系统负载平衡指数较低,响应时间较短.同时,算法考虑了节点间的通信关系,适应性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2.
在网格应用中使用工作流技术,并采用动态调度算法来调度网格服务可以更好地适应网格运行环境的动态性。给出了网格工作流的层次结构和基于工作流的网格服务动态调度算法D-DAG,实验结果表明D-DAG比传统的调度方法具有较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树型动态负载平衡架构,提出了一种静于静电力学的动态负载平衡机制的任务调度方法.根据当前网格负载状态,将节点抽象成电子,每次将任务从相互引力最大的重载节点开始迁移,以减小通信开销和数据迁移延迟.仿真结果显示这一模型较原树型结构负载平衡模型提高了紧耦合应用程序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交通流预测从理论研究到投入实际应用,需要满足大规模路网交通流预测对计算资源的需求,同时能以较低的代价使用这些资源,网格技术提供了这种可能性。但是网格是一个动态共享的环境,负载失衡会使得交通流预测的实时性无法得到保障。由于路网交通流预测任务是由一组不断被执行的相互独立任务组成的。提出了一种结合网格节点动态负载信息与任务执行时间反馈的自适应网格负载平衡算法,根据系统负载变化来分配任务到各个主机,同时根据各个节点上任务执行时间的差距来调节各个节点的负载。并且在此算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大规模路网的交通流预测网格系统,验证了算法在实际运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RMI的集中式并行动态负载平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并行算法中常用的动态负载平衡技术,并分析了RMI的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RMI的集中式并行动态负载平衡算法.该算法最大的特点是不需要保存结点的负载信息,可有效地减少各节点之间通信和同步所需的时间,同时结合了RMI的运行机制和JAVA的线程机制,由子结点根据自己的负载情况动态地推动任务的划分和分配,可以在多结点的并行搜索计算中获得较高的加速比和效率.通过在33个结点的并行机上的试验,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网格中的资源都是动态的,传统的静态任务调度算法不能适应网格的动态特性。通过对资源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状态进行预测,可以提高调度算法的性能。文中提出了一种用动态聚合进行调度的算法。首先对处理器的负载进行取样,然后根据网格任务的执行时间,对处理器的取样值进行动态聚合,再利用AR(p)模型进行预测,最后利用预测到的值作为参数对网格任务进行调度,把网格任务分配给每个处理器,使得每个处理器完成子任务的时间都相同,从而使得整个任务的执行时间最短。实验表明,这种算法能很好地适应处理器负载高度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根据集中式和分布式动态负载平衡调度方式的优点,提出一种动态负载平衡双层调度模型(DLBDSM),并在Petri网上进行建模。该模型将分布式系统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任务调度组,调度组由1个调度服务器和3个工作站组成,组内采用集中式调度,组间采用分布式调度,顶层子系统和底层子系统分别.由每个任务调度组的调度服务器和工作站组成。与现有的动态负载平衡调度模型对比,DLBDSM模型具有易实现、易管理和实时性等优点,并能有效地减少任务迁移所带来的系统开销。  相似文献   

8.
在介绍动态负载平衡算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Agent的负载平衡算法DMAL,定义了节点机可能的4种状态,并讨论了DMAL算法的实现规则;描述了基于DMAL算法的任务调度模型;讨论了DMAL算法中任务的分类问题、任务的迁移粒度问题、负载迁移的触发时机问题;为了增强在负载平衡时处理节点间的通信能力,引入了多Agent技术,并为异构分布式处理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DMAL算法的负载平衡框架结构;最后通过实验仿真,比较了DMAL算法、现有的负载平衡算法以及不作负载平衡的运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基于DMAL算法的分布式处理系统工作在不同负载和应用问题数据规模的情况下,在任务的处理时间、丢弃率和平均响应比方面都显示出良好的性能,从而验证了该算法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基于网格的动态服务组合模型与算法.首先检查需求语义形成服务的功能候选图;然后应用服务选择算法形成优化组合模型;最终选择理想的服务组合,并用实验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和算法为用户提供了满意的服务功能.服务组合可聚合独立的、可重用组件,提供面向用户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将Web服务技术引入网格研究领域,有助于解决网格研究所面临的应用集成、资源共享、系统互操作和标准化等问题.本文在网格协议体系结构和开放网格服务架构(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OGSA)的基础之上,将探讨网格系统与web服务的结合.首先讨论了网格功能模型,基于OGSA框架提出了Web服务的网格层次体系结构,并将Web服务工作流引入到网格任务描述中,给出一种Web服务与网格技术相融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分布式系统的性能,设计了能根据节点当前任务负载强度和调度能力,动态地改变集群的逻辑控制结构的2层负载均衡算法.算法把系统中的节点分成多个簇,每个簇有1个调度节点和若干个工作节点,簇内工作节点形成算法的第1层,执行用户提交的任务;簇间的调度节点形成算法的第2层,调度节点间通过相互协作,均衡簇间的负载.算法可以通过分裂簇增加调度节点的方式来提高系统的调度能力;通过合并簇增加工作节点的方式来提高系统的执行能力.对于不同类型任务,算法能根据任务到达流的速度调整逻辑控制结构,从而提高CPU利用率.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能提高系统性能,而且经过调整后的系统会进入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负荷均衡数学模型,提出了以配电线路负荷均衡为目标的供电恢复软件的设计方法.该软件从配电自动化、配电网生产管理等自动化系统获取配电网运行数据和参数数据,通过在线计算故障关联区域的负荷均衡,提供供电恢复方案.将该故障恢复软件应用于KH-8000P主站系统,可使计算得到的供电恢复方案在主站系统的人机界面上显示,为调度人员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的负载均衡算法中难以探测节点终端的实际负载,导致难以有效地满足负载均衡集群系统实时需求.通过分析集群系统中的资源管理优化技术和负载均衡调度算法,对集群系统的模型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集群系统的负载均衡算法,该算法较好地解决了集群的资源调度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OGSA的网格信息服务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格信息服务系统是网格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网格技术和Web服务融合为开放的网格服务架构(OGSA),原有的网格信息服务系统需要重新构建.本文从分析传统的网格信息服务系统MDS,R-GMA和Hawkeye入手,研究了最新开放的网格体系结构的规范,构建了一种具有森林结构的基于OGSA的网格信息服务系统模型OGIS,描述了主要模块的功能和实现方法,探讨了基于OGSA的网格信息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5.
聚类算法是数据挖掘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至今为止人们已经提出了许多适用于大规模的、高维的数据库的聚类算法.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是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研究方向,文中以DBSCAN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密度的网格动态聚类算法.新算法将网格的原理运用到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中,并采用了动态的参数法,能自动根据数据的分布情况进行必要的参数更改,有效减少DBSCAN对初始参数的敏感度,从而提高了聚类的效率和效果,降低了算法I/O的开销.算法不仅能挖掘出各种形状的聚类,并能准确的挖掘出数据集中突出的聚类.  相似文献   

16.
对数字化校园的总体结构进行了介绍,简述了门户系统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着重分析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门户服务负载均衡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负载平衡是集群计算机并行计算的核心问题。在研究了多种非实时并行系统负载平衡算法后,根据实时集群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任务分配表的负载平衡算法,并对算法的设计思想和实现作了阐述。并对此算法的实时性作了大量测试,结果表明其负载平衡延时基本满足二次曲线特征,故此算法的实时性是较优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云中心的服务器端在高并发情况下各节点的负载失衡问题,在对负载均衡技术Nginx自带的负载均衡策略和主流的负载均衡策略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动态调节权重的负载均衡策略.该策略基于加权轮询策略进行改进,同时考虑服务器的本身硬件性能与工作时的负载情况,设计了静态权值和动态权值的计算方法,将两者结合得到节点最终权值.静态权值主要考虑了各服务器的硬件性能情况,动态权值的计算则是收集各后端服务器节点工作时的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网络性能情况及磁盘I/O等性能情况,由此,动态地调节各后端服务器节点权重.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原加权轮询算法,该算法在高并发情况下的响应时间和实际并发数等方面表现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IP地址或者主机名称定位企业网格服务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DNS的企业网格服务定位算法。方法DNS的相关协议以及网格服务的查找更新原理。结果构造了一种基于DNS的网格服务定位器,并给出了该定位器的实现算法及实验结果。结论该算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提供了一种透明、简便的方式定位网格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