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文课程设置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文课程的设置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应遵循人文课程内容与美术专业相关联的原则;基础性与工具性原则;既博且约,以博为主,而后有所选择的原则;人文知识修养与人文精神培养并重的原则.建议设置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术鉴赏写作、中国风俗文化与民间美术、艺术概论、古代汉语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名著选读、西方文艺名著选读、文学名作选读等9门必修或指定选修课,另外以模块的方式有方向性地设置若干门任意选修课.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高专选修课人文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就高职高专选修课实施人文教育的课程设置中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原则、课程内容与结构以及实施保障机制等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开设人文素质课程是提高旅游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西方历史与文化"课程为例,根据课程设置的目的、课程目标,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背景,探讨旅游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内容设置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人文素养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美术作为艺术的一门分支,是人类文化的精神产物,具有物质性、造型性、空间性等特点。在高中进行美术教学,教师不仅要把握美术的特点,还要学会怎样利用合理的方式让生活在现代文明的学生懂得去欣赏美术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计算机分布式计算技术”这门新技术选修课的特点和教学方法的探讨和总结,提出了如何开设计算机新技术选修课的一些指导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美术鉴赏课是高校为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艺术修养而开设的一门公共艺术选修课,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强化学生美育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以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美术鉴赏课程的内涵为出发点,分析了高校美术鉴赏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当前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方法论学习的目的、方法论的筛选原则、课堂教学内容安排及组织示范进行阐释和探索,希冀能给"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这门新课程一些有建设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人文美术教育,具有促进社会进步、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及综合素质等重要功能。其发展与改革的目标是应当思考的问题。人文美术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国民,关注人文精神,辐射文化价值;应当加强课程的统整、重视学习过程、改善学习方法,体现多元开放、既内敛又扩展的美术文化品格。强化美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已成为世界各国美术教育改革的主导趋势。针对我国国情研究美术素质教育的发展战略及实施框架,这对全面发挥美术教育的功能以及培养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文化素质等,具有极为主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史课程是历史与社会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当代史》等主干课程,以及《中国历史籍选读》、《中国传统文化》等基础课程。围绕人类文明进程这一发展线索,系统地讲授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和重大问题,要求课程内容结构合理、重点突出、与现实紧密结合,突出历史的延续性,把握古为今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袁洪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5):228-229
恩施自治州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美术文化资源和人文自然资源。由于历史、经济、政治和地理等多方面的原因,恩施自治州少数民族美术文化呈弱势状态。保护、传承恩施自治州少数民族美术文化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发展恩施自治州少数民族美术文化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中外美术史课是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的必修课。了解中外美术的发展演变史况,了解不同风格艺术流派,提高艺术修养及审美鉴赏能力等是中外美术史课的主要教学任务。要真正完成这些任务或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必须在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进行研究与反思。文章就“以史带画”和“以画带史”两种不同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行探讨,力求找到一条提高美术史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文论失语症"与后殖民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论失语症”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基本上在借且西方的话语说话,离开了西立的话语,中国的学者就不会说话了,中国的文论长期处于表达,沟通,解读的“失语”的提高,其所遵循的依据是西方化的逻辑,它与来自西方的后殖民主义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艺术设计的创新教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对艺术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当前形势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使命。艺术设计教育应该在注重历史文化传承和实际应用的同时,特别注重设计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科掌人文知识作为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当代教育与设计实践,建构科掌可行的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4.
儒、佛、道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丰子恺的文化人格和和艺术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正是这些因素使丰子恺成为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个具有某种典型性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5.
弗雷泽广阔的全球视野和贯通古今的知识贮备为以比较研究为特色的新人文学开辟出路径,沿着这一路径,中国学者将中国的学问传统与文化人类学的知识全球化视野相联结,逐渐走向了文学研究与人类学视野相结合的跨学科方向——文学人类学。中国文学人类学在历经十余年的开拓与发展中,逐渐形成中国文学人类学独特的文化观(文学观),也就是将口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众多无文字民族的多元活态文学提升到大传统的地位,用多重证据法来实现具体研究操作与理论建构的统一性。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凸显了人类学转向后的学术范式革新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孔成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6):146-149
在国人忙于研究西方“现代主义“设计模式时,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已悄然形成了注重历史文化内涵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走中国民族特色的“现代主义“设计是当前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融入传统元素的教学是首当其冲的任务.抓住眼下的教育改革的机遇,在艺术设计教育中把传统艺术史论课程、传统装饰基础课程、基础设计课程以及专业设计课程等整个课程体系中融入传统元素教学.由教师引导和教育学生明确设计的方向,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一代设计师.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1月著名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在英国逝世,2002年贡氏遗作《对原始性的偏爱》出版,也成为其艺术史研究的盖棺定论之作。在这本书中,贡布里希通过对儿童及未受正规学院教育学生绘画的研究,总结了一种可称作"原始的"艺术图式,其特征可归纳为两点,即"最低限度模式"及"基线模式"。通过对它们的研究,为之后研究贡布里希对现代艺术的否定态度提供了最基础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畅  姜蕾 《镇江高专学报》2010,23(1):105-108
来自人才市场的信息表明:人文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秘书人才更受企事业单位的重视。在高职高专院校文秘专业设置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有重要作用。教师必须以素质教育的"内化观"来改革教学模式,将丰富悠久的中国文化中蕴含的精神财富纳入学生的价值体系,成为其人格的组成部分,达到"行之于心,应之于手"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国学宗师章太炎作为现代中国著名的革命党人、古文经学家,以其精深广博的学问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影响了一代学术界。他在近40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育思想,培养了一大批一流的学者。文章由章太炎一生中的教育实践经历入手,浅析其国粹主义教育思想和教学相长的师生相处之道,对他的教育思想和师道理念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人文课程体系是以“明人伦”、教化天下为课程目标 ,以倡导人文精神的儒家经学课程为主体 ,射、御、律、算等艺能学科为两翼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它起源于西周的“六艺” ,奠基于孔子的“六经”。主体课程确立于西汉 ,结构体系形成于唐代。经宋元明清的发展 ,逐渐丰满和完善。在两千年的古代教育史中它始终发挥着服务政治、关怀人生的现实价值 ,但终因知识体系和思想的局限而成为近代教育改革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