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月1日,法国和英国的驻埃及大使以及美国负责近东、南亚和北非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乔治·艾伦和美国驻埃及大使先后访问了埃及总理纳赛尔。艾伦自己说,他从华盛顿跑到开罗只是作一次“匆忙的旅行”,但是实际上,据合众社透露,他是被美国国务院作为“高级的解决困难的能手”派去埃及,“作最后的努力来使得埃及取消”最近和捷克斯洛伐克签订的以棉花大米等货物换取军火的换货协定的。美联社透露,埃及政府领袖认为艾伦之行意味着对埃及“提出最后通碟”,而英法大使的访问纳赛尔,是为了配合艾伦的行动来“加强抗议的声音”。为什么美国政府忽然这样警慌,并且无耻地联合英法对埃及施加粗暴的压力呢?据说是因为纳赛尔在9月27日宣布的埃及向捷克斯洛伐克购买军火的协定,破坏了中东的“均势”、“共同安全”和和平。美国“纽约时报”甚  相似文献   

2.
1月28日孟加拉国发生全国性大罢工。今天是澳大利亚200周年纪念日。北约华约全欧常规军备谈判昨日在维也纳复会。 27日李登辉任台湾省国民党代理主席。西德总理科尔昨今访问捷克斯洛伐克。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向联合国提出中东和平新建议,要求6个月内在以色列占领区停止一切形式的暴力和镇压活动。 28日首次预防艾滋病世界卫生部长会议26日至今在伦敦举行,通过了伦敦宣言。瓦尔德海姆与调查其二战历史问题的国际委员会成员对话。2月8日,该调查委员会向奥地利总理正式递交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今年2月我应邀访问了捷克斯洛伐克。阔别多年,旧地重游,自然有许多感受。而感受最深的则是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热爱和平,热情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维护和平——人民的热望我漫步在美丽的布拉格,老场广场上那一群群悠然觅食的鸽子,商店橱窗上那一幅幅印有捷克诗人奈兹伐尔《和平之歌》诗句的招贴画,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布拉格公众舆论调查研究所副所长赫斯曼对我说,战争与和平问题一直是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无论是访问新闻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关,也无论是同官方或民间人士交谈,和平总是我们要讨论的话题。在布拉格西北郊参观著名的利迪策  相似文献   

4.
捷河沦亡影响巨大慕尼黑协定墨迹未干,德国就在1939年3月中旬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这个行动震动全欧,影响巨大。捷克斯洛伐克是中欧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1937年,产煤2,700余万吨,生铁170万吨,钢230万吨,汽车14,000辆。1938年8月到1939年9月之间,斯科达兵工厂的军火产量,几乎与同期英国各兵  相似文献   

5.
戴维营协议给埃及带来了和平,给阿以冲突带来了政治解决的曙光。以此为开端,中东和平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蹒跚前进。在当今世界和平潮流的巨大冲击下,中东出现了新的形势。十年前的9月18日,口着巨大的风险,顶着沉重的压力,当时的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在美  相似文献   

6.
在复国时期崛起;筹措军火有功;又有治理经济业绩;在中东和平进程中与拉宾并驾齐驱……  相似文献   

7.
1月26日瑞典首相卡尔松宣布政府进行部分改组。 27日捷克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分别宜布两年内各裁军1.2万人和1万人。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在马德里提出中东和平新建议。2月1日,以色列总理沙米尔提出用自治换取撤军,遭巴解组织拒绝。南非宣布开始从纳米比亚撤军。 28日墨西哥外长费尔南德·索拉纳·莫拉莱斯24日至今访问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尼加拉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人,只要稍稍了解一下捷克斯洛伐克在它生存的四十年中所遭受的命运,就一定会了解,对捷克斯洛伐克来说,保证它的安全是多么重要。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与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的同盟,结果使捷克斯洛伐克人民遭到了希特勒的侵略。试问,谁又愿意再尝这种惨痛的经验呢? 因此,今天捷克斯洛伐克依靠着另一种真正的、铜墙铁壁般的保证,来确保自己的安全,即依靠与苏联和所有共同建设着社会主义,捍卫着和平的国家的友谊。这一同盟的基础是十五年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于1943年12月签订的捷苏条约。这一条约的伟大力量并不仅仅在于是两国代表签订的外  相似文献   

9.
由波兰“人民论坛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新德意志报”和捷克斯洛伐克“红色权利报”联合举办的第九届华沙—柏林—布拉格国际和平自行车比赛已在今年5月2日至15日举行。今年比赛的规模比以前几年为大,有二十四个国家的一百四十四名自行车运动员参加。他们来自欧洲、亚洲和非洲,代表英国、印度、埃及、意大利和法国等。光是采访这次比赛新闻的各国  相似文献   

10.
1984年美苏关系的特点是,僵持紧张,但又想略微缓和。关系的紧张,首先在于军备竞赛有增无已。1983年美苏先后停止中程和战略核武器会谈后,美国在欧洲开始部署新型导弹,已部署四十多枚。苏联也采取了措施,如部署了陆基远程巡航导弹,在民主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部署了相当数量的战役战术导弹等。更重要的是,双方都在加紧研制核防御系统(反卫星武器、反弹道导弹武器、航天飞机、空间站)。其次在于地区争夺依然激烈,双方各有得失。苏联在中东较为得手,正积极拉拢中东温和派国家,鼓吹召开有苏联参加的解决中东问题的国际会议。美国正利用约旦和埃及复交后的新形  相似文献   

11.
六月十一日至十五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在布拉格举行了第十次代表大会.来自全国各地和各个建设战线的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优秀儿女和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们,听取和讨论了大会的报告,选出了新的领导机构.这次代表大会是在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大踏步胜利前进的情况下举行  相似文献   

12.
今年五月九日,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将要盛大地欢庆他们从德国法西斯压迫下解放出来的第十周年。一九四五年的这一天,强大的苏联军队以突击进军拯救了布拉格和捷克斯洛伐克整个国家,为捷克斯洛伐克各族人民夺回了自由。当时,反法西斯的捷克斯洛伐克人民起义者和全体人民含着快乐的泪水欢迎自己的兄弟和解放者——苏联军队,对他们说来,苏军的胜利打开了建立独立和幸福生活的道路。这过去的十年,就是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获得巨大的成就的十年;也就是使他们的祖国成为日益富强繁荣的国家的十年。回顾十年来的进程,人们肯定地认为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所已经得到的伟大成绩是与从一九四五年开始建立和逐渐巩固起来的新的社会制度分不开的。在新的社会制度下,过去一直被  相似文献   

13.
哈桑二世与佩雷斯7月会晤的余波未平,穆巴拉克与佩雷斯又于9月11日—12日在埃及海滨城亚历山大举行了两天会晤。人们看到了埃及和以色列的这两位首脑在海边官邸蒂恩角宫微笑着握手的照片,读到了他们单独用英语会谈的报道。会晤气氛倒也不错,而讨论的议题却是严峻的,即埃以双边关系正常化、中东和平进程和巴勒斯坦问题。会谈结果是,双方决定在关系正常化方面采取行动;在中东和平进程问题  相似文献   

14.
3月11-13日,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在美国作了为期5天的访问。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敦促美国发挥积极作用,采取新步骤,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一是争取美国增加对埃及的经济和军事援助。这也就是他和美国总统里根、国务卿舒尔茨、国防部长温伯格、财政部长贝克等人进行会谈的主题。访问的结果表明,在中东和平进程上,里根没有接受穆巴拉克的建议,而在增加援助上,美国未能满足埃及的要求。尽管如此,穆巴拉克说,他对会谈“没有感到失望”,认为会谈还是“非常富有建设性,非常有益的”。穆巴拉克总统这次访美是他第五次访美。埃及对这次访美是十分重视并作了充分准备的。在穆巴拉克访美以前,埃及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埃及与多数  相似文献   

15.
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由以捷克族为主的捷克共和国和以斯洛伐克族为主的斯洛伐克共和国组成。斯洛伐克位于联邦东部,面积约4.9万平方公里,占全联邦的38.3%;人口约517万,占全联邦的33.3%。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同属于斯拉夫人,语言、文化比较接近,在数百年历史中,遭遇亦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16.
八月中旬,在捷克斯洛伐克访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歌舞团到捷克斯浴伐克的斯洛伐克地区,作了两星期的巡回演出,受到斯洛伐克人民的热情欢迎和体贴入微的招待.歌舞团此次在斯洛伐克人民庆祝他们英勇的反纳粹起义的十周年的时候到达斯洛伐克,不但给他们表演了优秀的艺术节目,从而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东欧剧变后,原来的捷克斯洛伐克解体为两个国家:捷克和斯洛伐克。我曾经在我国驻捷克斯洛伐克使馆工作,虽然那时的事已时过境迁,但就像陈年的老酒格外香醇,往事越品越有滋味。我这里要讲的就是一位当年捷克的一位老人、中国的老朋友赫尔曼。1949年,中国和  相似文献   

18.
苏伊士运河事件以来在英法侵略埃及失败以后,中东地区的反殖民主义力量和殖民主义势力之间的斗争,已经进入了一个更为复杂、尖锐的阶段。从反殖民主义力量这方面来说,以埃及、叙利亚这两个坚持和平中立政策的国家为首的中东各国的人民,更加坚决地展开了争取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苏伊士运河事件,使得中东人民进一步看穿了帝国主义者的凶恶面目,同时也看清了帝国主义者在日前国际局势下的无能为力。埃及人民在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支持下对侵略者的英勇抵抗,大大加强了中东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信心。他们也从这里面认识到了谁是他们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可以信赖的真正的  相似文献   

19.
唐永胜 《世界知识》2011,(18):68-68
5月19日,奥巴马发表中东政策演讲,推出“中东新政”,在突尼斯、埃及等国实施扶持计划,鼓励中东北非的民众通过“和平方式”推翻“专制政权”,把推动这一地区的“政治改革”确定为美国中东政策的“最优先议程”。  相似文献   

20.
问: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于1997年12月18日~25日先后访问了黎巴嫩、叙利亚、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埃及,请您介绍一下钱外长出访中东的原因、意义及中国在中东和平进程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答:钱副总理兼外长1997年12月下旬对中东五国的访问具有重要意义,访问期间,与有关各方领导人就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也就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了看法。在中东问题上,我们认为,目前这种僵持局面持续下去,不仅对阿以双方无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