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种复杂适应系统仿真的Agent混合结构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复杂适应系统的Agent建模方法以及系统仿真框架,提出了一种复杂适应系统仿真的Agent混合结构模型,在该模型中构造了基于知识的协调控制器,通过它来协调慎思式过程和反应式过程.最后,结合跨流域调水管理这一复杂过程,对跨流域调水管理复杂适应系统仿真的Agent结构模型的应用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2.
该文针对目前国内外的焦炉自动加热研究现状及JN-80的实际情况,在对焦炉自动加热这一复杂系统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基于多智能体Agent建模和仿真方法对焦炉自动加热复杂系统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并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和工艺模型利用SWARM平台进行了仿真运算.结果表明:本文所建模型准确,节能3%左右;焦炭质量稳定而且有所提高,炉温平均波动小于4℃,安定系数均在0.95以上.  相似文献   

3.
该文针对目前国内外的焦炉自动加热研究现状及JN-80的实际情况,在对焦炉自动加热这一复杂系统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基于多智能体Agent建模和仿真方法对焦炉自动加热复杂系统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并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和工艺模型利用SWARM平台进行了仿真运算.结果表明本文所建模型准确,节能3%左右;焦炭质量稳定而且有所提高,炉温平均波动小于4℃,安定系数均在0.95以上.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Agent和多Agent系统的结构模型后,根据反生化恐怖应急指控大型复杂分布式信息处理系统的特点,结合多Agent系统的结构模型,提出了系统的一种实现框架,并对当前几个典型的Agent开发平台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了利用ZEUS平台开发反生化恐怖多Agent应急指控系统的实现思路,并对系统实现中的系统运行逻辑、Agent通信机制和Agent协作机制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指挥Agent的具体的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5.
以复杂系统观点,基于HLA(High Level Architecture)仿真标准,采用复杂系统的多Agent仿真研究方法,设计出中医药多Agent仿真体系结构;以"血瘀证候辩证"邦元主体(Federate Agent)结构为例,提出了基本智能仿真主体(邦元主体)的基础——中医药智能模型;在中医八纲辨证,脏腑辩证等理论和中医各派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汲取四诊智能Agent的临床信息和微观生化基因信息,采用智能模型与算法,设计了证候机制、方剂配伍、施治协作等联邦主体;同时通过通讯Agent和运行支撑环境RTI(Run-Time Infrasturcture)建立了系统控制结构;并进一步提出了该仿真体系的复杂性研究的协调机制及智能优化功能;最后,以不同样本下专家诊断结果和仿真系统诊断结果相比较,验证了系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结合生态学集合种群动态理论模型、逃命共存机制假说,采用复杂性科学研究中广泛采用的多主体(Multi—Agent)建模技术,建立了系统动力学与多主体系统动态混合模型;从系统仿真和理论生态学的角度,以太白山桦-冷杉混交林为例对复杂森林生态系统进行模拟,探讨了物种共存与生物多样性实现的机制;对复杂性科学与生态学的融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大型复杂系统是21世纪的核心技术之一,而军用复杂系统是各发达国家优先考虑的发展对象。在此背景下,简述了Agent的组成和原理,并对Agent用于军用复杂系统的建模过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给出了复杂系统仿真模型和仿真结果,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Agent和多Agent系统的结构模型后,根据反生化恐怖应急指控大型复杂分布式信息处理系统的特点,结合多Agent系统的结构模型,提出了系统的一种实现框架,并对当前几个典型的Agent开发平台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了利用ZEUS平台开发反生化恐怖多Agent应急指控系统的实现思路,并对系统实现中的系统运行逻辑、Agent通信机制和Agent协作机制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指挥Agent的具体的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SCADA系统的并行化、智能化,提出了一种基于多Agent技术的实现方法。该方法通过对SCADA功能模块的封装,形成了具有学习能力、推理能力、交互能力的任务Agent模型。利用系统Agent的管理功能,实现了多Agent共同协作,完成较为复杂的操作。最后,利用开操作票为例说明多Agent的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
供应链配送系统的多主体Petri网模型的建模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供应链配送渠道系统中各相关实体的动态行为和协调机制.结合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提出一种新的高级Petri网方法:基于Agent的遗传分层有色Petri网(AGHCPN),采用AGHCPN方法建立供应链配送系统适应性主体的执行层模型,实现对适应性主体自治性、动态性以及自适应性等特性的描述.通过建立供应链配送系统的多主体动态模型,为进一步的仿真编程工作奠定基础,达到对供应链多主体配送系统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青藏铁路工程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青藏铁路冻土区段高寒生态系统主要分布类型及其变化背景,利用对青藏公路工程的类比调查数据,研究了不同高寒生态系统对工程扰动的抗干扰能力和受损后的自然恢复能力,以及不同生态系统与冻土环境的相互关系。综合考虑干扰场地土壤环境,冻土条件以及不同生态系统对干扰的抵抗与恢复能力等要素,提出了评价青藏铁路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干扰度方法和定量评价模型,基于未来不同气候演变情境及其与人类工程活动耦合下冻土环境变化及其对高寒生态系统的影响。结合青藏铁路施工方案,定量评价了青藏铁路工程对高寒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严重干扰施工地带对高寒草甸草地只有中等程度影响,影响区高寒草地植被覆盖度将维持在50%以上,高寒草原区重工程扰动地带除了局部有明显影响外,大部分地区只有中等至轻度影响,而中度与轻度工程扰动区域,工程对高寒生态系统的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之服务功能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体现在3个方面,即生态功能、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生态功能为系统所固有,是系统维持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功能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生改变的触发点;生活功能主要取决于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的平衡关系和管理状况,体现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充分理解和把握“三生功能”之间的互作关系,对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维系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环境劣化原因诊断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描述了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情况和生态环境退化现状,从系统物流平衡,环境气候变迁,以及人类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该地区生态环境劣变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放牧畜牧业是该地区的主要土地利用形式,家畜是生态系统中植被的主要控制者,系统内物流(以N为例)的出入失调和季节性的草-畜供求失衡是引起草地生态系统迅速退化的主要因素,而其它因素(如气候变化,垦荒,挖药材等)对系统的劣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增加向系统内的物质投入,调整四季放牧的自然畜牧业生产方式,积极引种入牧,缓解草地春季敏感期放牧压力等,是治理和维护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Liang  TianGang  Feng  QiSheng  Cao  JianJun  Xie  HongJie  Lin  HuiLong  Zhao  Jun  Ren  JiZhou 《科学通报(英文版)》2012,57(11):1298-1310
Vegetation classification mode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tudying the response of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In this paper, we study changes in global Potential Natural Vegetation (PNV) distributions using the Comprehensive Sequenti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CSCS) approach, a technique that combine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Results indicate that on a global scale there are good agreements among maps produced by the CSCS method and the globally well-accepted Holdridge Life Zone (HLZ) and BIOME4 PNV models. The potential vegetation simulated by the CSCS approach has 6 major latitudinal zone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2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In mountainous areas it has obvious altitudin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due to topographic effects. The distribution extent for different PNV classes at various periods ha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t had a decreasing trend for the tundra and alpine steppe, desert, sub-tropical forest and tropical forest categories, and an increasing trend for the temperate forest and grassland vegetation categories. The simulation of global CSCS-based PNV classes helps to understand climate-vegetation relationships and reveals the dynamics of potential vegetation distributions induced by global changes. Compared with existing statistical and equilibrium models, the CSCS approach provides similar mapping results for global PNV and has the advantage of improved simulation of grassland classes.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6-2008年MODIS植被指数和同期野外调查数据,建立草地地上部分干物质产量遥感监测模型.根据七种草地类型多年平均根冠比对2006-2008年甘南草地生物量(地上+地下部分)进行了估算,比较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模拟效果,绘制了甘南草地生物量空间分布图,分析了不同地区、海拔高度和草地类型的草地生物量特征,探讨了甘南地区草地生物量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2006-2008年甘南草地生物量分别为3.784×1013,3.527×1013,3.26×1013g,其空间分布具有白西向东逐渐减少的趋势;在没有消除噪音的情况下,用月作为时间尺度的模拟效果较好;甘南草地生物量在3000~4000m处的产量最高,占草地总产量的84.69%;2006-2008年甘南草地生物量呈减少趋势,年均减少速率为97.91 g/(m2·a).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近10 年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2000, 2005和2010年3期生态系统类型数据为基础, 采用生态系统转移矩阵、动态度等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近10年的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 近10年屏障区内生态系统结构较为稳定, 以草地生态系统为主, 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9%; 2) 生态用地与非生态用地均有增加或减少, 其中湿地增加2660.9 km2, 草地减少1377.5 km2, 城镇面积增加224.6 km2, 农田面积减少163.4 km2, 荒漠减少1388.5 km2; 3) 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城镇、农田类型变化速率明显高于湿地等生态用地, 2000-2010年城镇面积以2.88% 的年平均增长率迅速增加, 农田面积以0.64%的年均速率持续减少, 而湿地年均增长率仅为0.44%; 4) 生态系统类型整体转移量较小, 仅为整个研究区的0.5%, 其中草地→湿地、荒漠→湿地的转移量最大, 两个转移方向的总转移比例达到69%; 5)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的共同驱动因素, 其中气候变化是引起湿地面积增加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口与GDP的急速增长导致城镇不断扩张, 其深层次原因是工矿业的发展, 载畜量增加是引起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但生态保护工程对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草地退化原因分析及其恢复治理的科技支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描述了内蒙古草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生态环境退化现状。从系统物流平衡、环境气候变化 ,以及人类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该地区生态环境劣变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 ,放牧畜牧业是该地区的主要土地利用形式 ,家畜是生态系统中植被的主要控制者 ,系统内物流的出入失调和季节性的草—畜供求失衡是引起草地生态系统迅速退化的主要因素。而其它因素(如气候变化、垦荒、挖药材等 )对系统的劣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作者指出 ,健全科研和推广体系 ,加大科学技术普及力度 ,增加向系统内的物质投入 ,调整四季放牧的自然畜牧业生产方式 ,积极引种入牧 ,缓解草地春季敏感期放牧压力等 ,是治理和维护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地理信息与生态遥感解译技术,对2013至2018年陇东黄土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系统结构较为简单,主要以森林-灌丛、草地、农田3种Ⅰ级生态系统和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灌丛、温性草原、草丛、旱地5种Ⅱ级生态系统为主;研究期内各类生态系统面积变化率、综合动态度和景...  相似文献   

19.
川西北若尔盖草地位于长江黄河的水源区,但是近几十年来在外界干扰作用下.草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本文对若尔盖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退化驱动力、土壤养分的分配、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野生动物的活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研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今后对若尔盖草地生态系统应该加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运用GIS软件,分析红寺堡灌区1996,2000,2006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并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996—2010年间红寺堡灌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较大,主要土地类型为牧草地、耕地和沙地、荒地,从以牧草地为主变为以耕地为主,牧草地减少和耕地增加的幅度最大,城镇村建设用地和林地次之,水域最小。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呈增加的趋势,从1996年的24956.31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26663.71万元,其中耕地和林地面积的增加起主要作用,加上水域,三者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的贡献为84.59%。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分布变化也与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紧密相关,直观地反映了从灌区开发前到灌区建设初见成效后的土地利用变化,表明红寺堡灌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加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