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国家治理体系当中,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是三个相互结合的有机整体。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则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改革内容。政府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在现代“治理”理念下具有独特的中国语境,要从政党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公民治理的整体关系中把握政府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村民小组是村级治理结构的基层组织,是典型的"熟人社会",它的治理有别于"半熟人社会"的行政村,更不同于乡镇的治理.村民小组的治理状况会直接影响到村级治理,进而影响到乡镇的治理,最终会影响到整个乡村社会的治理状况.因此,村民小组治理是乡村治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的大学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应是有着多元化治理主体、网络化治理结构、理性化治理制度、民主化与法治化治理方式以及市场化治理手段的涵盖大学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的系统制度安排。美国是当今世界科技最为发达的国家,其州立大学的科技创新之所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与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有着直接关系。美国州立大学科技创新治理经验为:在先进治理理念指导下,实现了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结构的网络化、治理制度的规范化和理性化以及治理手段的法治化和市场化等。地方高水平大学是我国科技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借鉴美国州立大学的科技创新治理经验,构建现代化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和谐治理强调的是治理主体、治理过程及治理结果的和谐。其既是千百年来人们孜孜追求的理想治理境界,更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而要实现和谐治理,就需要在治理理念、治理行为、治理机制、治理关系等方面实行变革。  相似文献   

5.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属于治理理论中的治理术范畴。治理术包括政府理性、"如何"执政和政府的"艺术"三个方面,其核心是法治理性和善治理性。因此,国家治理能力就是在国家治理体系框架下,治理主体以法治思维和善治思维运用治理机制和治理工具实现治理目标的能力。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关键点,在于政府行使国家权力时,慎用专断性权力并善用建制性权力。这是中国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刘哲 《山西科技》2007,(3):87-88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国企改制的重要目标,一个现代企业的兴衰成败,首先决定于公司治理,其次才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董事会治理是国企改制中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文章对国企改制中完善公司治理和董事会治理进行了简要探讨,并对改制实务中完善公司治理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防科技工业治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必由之路.从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对象和治理机制等方面构建国防科技工业治理的体系框架,认为推进国防科技工业治理现代化,必须兼顾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从顶层设计上强化党对国防科技工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升国防科技工业治理的制度供给能力,完善国防科技工业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形成"党政军研商"各类主体融合治理的合力.  相似文献   

8.
印克沙 《创新科技》2015,(12):70-72
IT治理是信息系统建设快速发展的产物,同时IT治理也是信息化建设监管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IT治理的现状及必要性,并从对IT治理的认识出发,结合对IT治理的时间,对我国开展IT治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的重点是"现代化",而不是"治理"和"管理"的区别。"管理"和"治理"不是对立的,在学术研究中是两种相近的范式。"国家治理"和"国家统治"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前者表现为工具理性,后者表现为价值理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现代化的要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和发展的过程与状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顺应我国现代化发展趋势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0.
公司财务治理是近几年在国内流行起来的一个研究视点,这是公司治理理论深入探索的体现,也是企业制度改革实践的需要。笔者认为财务治理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它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管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财务治理理论对于我国公司治理理论,特别是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构建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全球治理是全球化过程中生成的概念,国家在全球治理中担当着任何组织或个人都无法替代的角色。为达到善治的目标,法治始终是全球治理一以贯之的原则,其中,"软法"治理在全球治理的实践中地位举足轻重,可以说,全球治理主要是软法的治理。在强调平等和参与的软法引领下的全球治理视野之下考察中国法治的软性发展,对我国法治国家的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王星 《科技信息》2007,(3):204-204
由于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关键与核心,因此,完善公司治理首先要从财务治理入手。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正式使用"社会治理"这一概念,这标志着党和政府社会建设理念进一步走向现代化。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平台,公民参与是社区治理的本质要求,是社区健康发展的"加速器",也是我国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基于此,东明县城关街道办事处把社区治理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项目,探索如何构建公民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式,为着力建立现代社区治理体系和构建良性社会生态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治理作为政治学上的概念,已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领域.将市场治理看成是社会治理的一部分,把经济法纳入社会治理的理论框架,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肯定公共利益存在的应当性与之于治理的前提性,是治理结构构建的基础.基于公共利益的社会治理领域,利用经济法的最佳市场治理策略便是合作,而法治则构成了规范整个合作的保障.通过合作,不仅可以达到多赢的合作治理结果,而且能够有效实现实质正义这一经济法的最终市场治理策略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全球视角来看,科技治理的是基于国际研发合作以及贸易这两方面的诉求产生.从国内视角来看,科技治理是源于国家使命地方化的以及地方利益区域化的诉求产生.根据不同的诉求,国际科技治理可以分为基于研发的科技治理模式与基于贸易的科技治理模式2种;国内科技治理可以分为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纵向科技治理模式、地方间政府横向科技治理模式以及...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现代化首先要解决的是治理现代化,高等教育现代化必然绕不过高等教育治理问题。溯源高等教育治理问题,发现国内外高等教育治理研究的取向不同。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的核心是理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的关系,厘清治理与管理、领导、共治等概念,弄清高等学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把握高等学校自主办学与政府管理之间的关系。以总体论和三点论为新视角,探究高等教育内部治理问题,明确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外还应存在综合权力或者监督与制约的第三种权力。通过对《高等教育法》高校办学自主权相关条款的剖析,找到解决外部治理问题的关键是做到管办评分离。  相似文献   

17.
乡村德治即以德治村,它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形成高尚治理人格,使乡村治理行为和治理过程符合乡村善治的治理模式。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需要重塑以人为本的乡村治理目标价值,重视乡贤文化,壮大乡村德治主体,夯实乡村德治的内生基础,使乡村治理符合善治的伦理要求,从而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法治化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作用,是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一些确定性的原则,保证国家治理在这个体系内有目标、有规范、有底线、有秩序地进行。法治化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作用,是提供一种"法治精神"。法治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体同构、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法治化寓于治理现代化当中,治理现代化通过法治化加以体现。依法治国中的"法"应该做一抽象的新解释:依照"法治"来治理国家,即国家治理的"法治化"。在保障"确定预期"的条件下,"自由"在当下,应该成为法治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9.
薪酬制度是协调股东与管理层的利益、使之密切关联的关键要素,其根本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机制。金融危机背景下,各国的高管限薪令,其本质是对行政型治理与经济型治理的"相机而动"。欧美国家的限薪,凸现了纯经济型治理的负效应和成熟的行政型治理的强化。当前,中国的公司治理体系尚处于摇摆状态,应通过长效的制度建设不断强化薪酬透明度并建立高管考核的市场化机制,推进治理体系的成熟。  相似文献   

20.
数字政府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政府治理数字化变革,是治理理念、流程管控与运行机制的全程性革新,其本质是以数字化改革来支撑治理体系的改革,其目的在于实现“公共服务的便民化”“社会治理的精准化”“经济决策的科学化”。数字政府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建设,要注意其技术、管理、服务、安全、法治等五个向度。当前急需从提升数字领导力、建立多元共治的协同治理格局、提升数据安全治理能力等三个方面提升政府数字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