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详细研究断裂-盖层空间匹配关系对油气垂向输导的影响,利用盖层断接厚度即盖层厚度与油源断裂断距之差对南堡1-5区馆三段火山岩盖层控制油气垂向运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得到本地区在中浅层油气系统中的油源断裂分为2类,分别为仅沟通沙一段-东三段源岩的断裂和沟通沙三段与沙一段-东三段源岩的断裂,断接厚度决定了盖层上、下储层中油气的富集程度,当断接厚度大于130~160 m时,油气不能穿越盖层在下部东一段富集,而当断接厚度小于130 ~ 160 m时,油气大部分穿越盖层继续向上运移在馆陶组上段富集成藏.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中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和沿砂体侧向运移机制及所需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利用模拟实验结果确定出的断裂填充物排替压力和砂体排替压力的相对大小,建立一套断-砂配置中油气运移方向的判别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南堡凹陷5个典型区块7条输导断裂与东营组53个砂层配置中油气是沿断裂垂向运移还是沿砂体侧向运移的判别中。结果表明:东营组53个砂层中有35个砂层的排替压力小于断裂填充物的排替压力,油气沿砂层侧向运移,油气钻探为油层或油水同层;有18个砂层的排替压力大于断裂填充物的排替压力,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油气钻探为水层或干层,这一研究结果与目前油气钻探所揭示的油气分布相吻合;该方法用于判别断-砂配置中油气是沿断裂垂向运移还是沿砂体侧向运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断裂附近的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有利部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将油源断裂填充物相对较少的部位和油源断裂断层面凸面脊分布二者叠合,建立了一套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有利部位的综合预测方法。应用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苏德尔特地区南一段3条油源断裂共发育5个输导油气有利部位,其中,F1油源断裂发育4个输导油气的有利部位,F2油源断裂仅发育1个有利部位,F3油源断裂不发育输导油气有利部位。这些油源断裂输导油气的有利部位处或附近有利于南一段油气聚集成藏,与目前苏德尔特地区南一段已发现油气分布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对未确知聚类方法进行优化,并将其应用于巷道围岩松动圈厚度的预测之中.结合巷道矿压显现特点和松动圈支护理论,选取巷道埋深、巷道跨度、围岩强度、围岩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巷道掘进断面积5个主要影响因素作为松动圈厚度的判别指标.利用17组实测数据确定松动圈厚度的分类模式和各判别指标的单指标测度函数以及指标权重,给出了松动圈厚度预测值的计算公式.基于预测对象的多指标综合测度,通过未确知测度距离判断预测对象松动圈所属的分类等级,结合各分类模式下样本松动圈厚度的均值计算松动圈厚度的预测值.经计算检验,该方法预测样本集松动圈厚度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13%,而用神经网络方法和支持向量机方法预测该样本集松动圈厚度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3.61%和10.17%.为进一步检验该方法的可靠度,将其应用于马路坪矿某巷道松动圈的预测中并将预测值与实测值做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得出的预测值和实测值基本吻合.可见该方法是可靠实用的,可以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GM(1,1)模型的趋势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灰色理论中GM(1,1)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测方法(趋势预测),再将其应用到组合预测中,运用遗传算法调整组合预测权系数从而得到最优解。通过实例证明,该方法是正确的,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快速傅里叶方法原理改进了Parker和Oldenburg提出的重力数据二维及三维的正反演方法,通过对一组模型使用改进前及之后的两种方法进行验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三维重力异常正演计算及三维深度反演计算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将该方法应用于漠河盆地的基底深度反演中,并综合前人论文资料及先验信息,将漠河盆地划分为四个构造单元。并通过详细分析,预测了漠河盆地的油气远景区。  相似文献   

7.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的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全局搜索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并利用优化后的BP网络建立预测模型对经济指标进行预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传统BP神经网络本身所存在的局部最小值和训练速度慢等不足,能够较好应用于定量经济指标预测,有效提高了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数据分布不均匀且因素多而容易造成预测不精确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由粗到精与特征筛选的精确回归预测方法.首先,由于数据分布不均匀且预测区间大,直接预测难以精确地拟合,提出一种由粗到精的预测方法,并使用决策树进行粗分类,预测目标所在的子区间,然后在子区间内实现精确的回归预测.其次,如果数据量少且特征因素多会引起过拟合,而且部分冗余特征会影响模型的预测精度,因此,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筛选的回归预测方法以提高预测精度.在大学生的英语成绩与其人格因素数据集上进行相关实验,结果证明了由粗到精和特征筛选方法与传统回归模型相比精度更高且稳定性更好.通过提出的人格因素与英语成绩回归预测模型,可以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弥补学生人格因素中的短板,提升学生的自身竞争能力,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的英语教育.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生物分析技术广泛用于疾病检测、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开发更高效、更灵敏的生物分析方法成为了研究热点。在探索不同材料性能的过程中,硫化铋(Bi2S3)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得到了高度开发。Bi2S3作为铋基材料之一,具有对人体无害,光电性能优良,易与其他材料复合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分析领域。综述了Bi2S3的特点和不同形貌Bi2S3的制备方法,并详细阐述了Bi2S3复合材料在不同类型的生物分析方法中的应用。总结了Bi2S3复合材料的优点以及在生物分析领域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Li Ni_(1/3)Co_(1/3)Mn_(1/3)O_2更加方便的合成过程,研究了草酸、氢氧化物的共沉淀法,通过XRD表征了不同煅烧温度下材料结构,并探讨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锂离子不能与过渡金属离子通过草酸共沉淀,须进行二次添加,在850℃煅烧温度下具有最佳的层状结构.充放电性能测试(2.5~4.3 V,70 m A·g~(-1))表明该温度下制备的材料具有最高的初始容量(143.4 m Ah·g~(-1))和较好的循环性能.用草酸盐、碳酸盐、氢氧化物前驱体均能制备出结构良好的正极材料,草酸沉淀法制备的材料容量与氢氧化物沉淀法相当,但容量保持率更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供多条电子传输通道,增加窄禁带半导体和有机半导体的负载量,采用一步水热法,在FTO基底上制备了由纳米管和纳米线组装而成的枝状TiO2;通过化学浴沉积法,在枝状TiO2上成功地制备了窄禁带半导体Sb2S3;利用SEM,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瞬态光电流,稳态荧光光谱及J-V曲线等手段,对样品形貌、晶型、吸光性能和光电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探究Sb2S3沉积时间对电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稀疏的枝状TiO2阵列垂直于FTO导电玻璃生长,为电荷传输提供了有利条件;Sb2S3的加入,加强了电极材料对可见光的吸收,提高了光电流强度及荧光猝灭强度,有利于光生载流子的产生和转移;由枝状TiO2/Sb2S3(3 h)/P3HT/PEDOT∶PSS/Au构成的杂化太阳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达到了1.10%,是未沉积Sb2S3的杂化太阳电池能量转换效率的10倍。在多级结构TiO2上沉积Sb2S3,有利于提高电极材料对可见光的吸收,加强光生载流子的传输能力,拓宽光谱响应范围,提高光电性能,对于解决单纯TiO2电极吸收强度较弱和光谱响应范围较窄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Ca的掺杂对LiNi1/3Co1/3Mn1/3O2材料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以草酸为沉淀剂,以不同含量Ca对LiNi1/3Co1/3Mn1/3O2进行掺杂改性,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对产品进行表征,探讨了不同Ca含量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大量Ca掺杂生成明显CaO杂相,而少量Ca掺杂则能顺利进入材料晶格之中.随着Ca掺入,晶体类型不变,但c轴略收缩,形成更紧密的结构. 充放电显示Ca在低倍率(2.5~4.3 V,0.5 C)时,能一定程度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但在高倍率(2.5~4.3 V,5 C)时,能明显提高容量和循环性能.充放电曲线同时显示未掺杂的材料高倍率下极化严重,放电平台严重降低;而Ca掺杂的材料极化状况则不明显,说明Ca掺杂能抑制极化并提高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莫里青断陷构造、沉积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系统分析,总结出西北缘走滑断裂带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勘探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西北缘断裂成盆期为一条高角度的走滑张性断裂,新近系受挤压应力作用发生反转,形成了内部发育众多具走滑性质的次级逆冲断层、挤压褶皱、花状等构造的西北缘走滑逆冲断裂带;宏观来看西北缘断裂经历了早期走滑拉张和晚期走滑挤压2个演化阶段;西北缘走滑断裂对油气勘探具重要意义:深大断裂通过提供大坡度构造环境、有效物源及保存条件为湖泊水下扇有效储集体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且水下扇中扇辫状水道微相上的油气产能较高;断裂带内部形成断褶皱等构造圈闭、具有挤压性质的逆冲断层封堵油气等因素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效圈闭条件;各条件有效配置使得研究区西北缘走滑断裂带成为较有利的油气富集区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刻蚀Ti_3AlC_2前驱体制得少层Ti_3C_2T_x(DL-Ti_3C_2T_x),以二甲基亚砜为反应溶剂采用溶剂热法控制氧化DL-Ti_3C_2T_x制备了TiO_2/DL-Ti_3C_2T_x复合材料。借助XRD、SEM、TEM、Raman等对相关样品的物相结构及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通过罗丹明B的光降解实验评价了所制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DL-Ti_3C_2T_x片层的表面形成了均匀致密的锐钛矿型TiO_2纳米颗粒,通过控制溶剂热温度能够调控复合材料中DL-Ti_3C_2T_x和TiO_2的相对含量,并且当溶剂热温度为100℃时,所制TiO_2/DL-Ti_3C_2T_x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乘子交替方向法(ADMM)算法,基于松弛技术和预测-校正框架,将松弛算子引入子问题x和对偶变量λ,使得每次迭代的步长大于1,从而提高了算法的收敛性,并在变分不等式的框架下证明了该算法的收敛性。此外,数值实验中通过图像去模糊问题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并基于多组对照实验,综合考虑收敛效率和图像质量,选取适当的收敛准则。  相似文献   

16.
采用较为普及的GC- MSD结合TPDE方法研究了KNO3在沸石上热分解的产物分布从K2CO3 / KL的 TPDE 入手,首先证明了GC- MSD 方法的可靠性和重复性;通过负载 5, 10和 30 wt. - %KNO3 的KL沸石上 KNO3热分解产物的辨认和分析,推断 KNO3在沸石上的分解大致可分为 2 个阶段:第一阶段在 600℃ 以下发生, 主要产生N2O 和NO 及 N2 ;第二阶段的主要产物是NO2,发生在 600 ℃以上的高温区. 通过剖析分解第一阶段产物中 N2 和 NO 之比,发现产生较多的 N2, 进而推断KNO3 在KL沸石分解会产生较多的钾氧化物而促成强碱位的形成.结果表明, 沸石与负载的 KNO3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KNO3 分解、 乃至形成超强碱新材料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氟化铵-乙二醇体系中,采用阳极氧化法在铁基体上制备Fe_2O_3纳米管阵列,然后以氟钛酸铵为钛源,利用水热法在Fe_2O_3纳米管阵列上负载TiO_2纳米片,制得Fe_2O_3/TiO_2复合纳米管阵列,利用SEM、EDS、XRD、TEM、UV-Vis等手段,对所制Fe_2O_3/TiO_2纳米管阵列的表面形貌、物相结构及光催化性能进行表征,并分析Fe_2O_3/TiO_2纳米结构对亚甲基蓝的可见光降解能力。结果表明,Fe_2O_3/TiO_2复合纳米管阵列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响应;NH_4F浓度为0.4%、水热反应3h制备的Fe_2O_3/TiO_2复合结构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性能,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