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苏轼继承和发展了韩愈和欧阳修的审美思想和文道观,形成了标新领异的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的审美观、文道两本的审美主张、外求豪放,内求淡泊的审美理想和“率意”、“传神”的审美风格。苏轼在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的美学追求中,建构了多维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杨恺 《广东科技》2002,(9):32-32
为纪念人类第一次环境会议30周年和世界环境大会召开一周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中国书画艺术相结合,更好地传播环境保护的理念和意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宣传教育中心与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广州市粤首实业有限公司于7月21日至8月6日在广州市“广东画院”共同举办了“全国环保书画邀请展”。展览邀请了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的专业画家、书画爱好音和部分党、政、军机关领导干部,为本次展览创作了300亲幅精美书画。  相似文献   

3.
辛晶 《奇闻怪事》2009,(12):6-7
“留白”,是中国书画艺术中的一种表现手法。书画中的留白,让人觉得妙趣横生,达到“意无穷”之境界。而作为一门综合艺术,课堂教学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留白。教师也可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留白”的艺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4.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23(4):I0006-I0007
汪洲,2008年被世界艺术家联合会授予“世界陶瓷艺术大师”称号,副教授,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江西省五四青年奖章”、“江西省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获得者。1976年8月出生于安徽祁门,1997年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进修结业,任教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江西省工艺美院艺术系。现为辽宁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景德镇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景德镇市珠山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景德镇市昌江区政协常委、沈阳理工大学辽金陶瓷艺术研究中心景德镇教学基地副主任。  相似文献   

5.
宋代闺阁绣兴盛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闺阁绣”是北宋后期出现的一种具有不同艺术取向、水平更高、更具代表性的刺绣形式。它由名门闺秀创制,以摹绘名人书画为主,特点是设色丰富、针线细密,融会书画神韵。宋代“闺阁绣”之发达,一是由于当时朝廷奖励提倡,二是士人画与民间艺术交融之故,三是教育的完善、民众整体艺术素质的提高和文化享乐氛围的形成等因素造就的。  相似文献   

6.
试论艺术形式语言和结构图式中白描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绘画形式“白描”是线的艺术,以线描为艺术语言塑造形象,也就是纯以线造型。结构图式中的“白描”着重于线的质量,这种独立完美的艺术形式,已极尽传情达意之功能,它有充实的内涵和丰富的表现力,以天地万物写胸中意气,无怪乎不少画家舍弃了色彩。这正与中国书法有相似之处。也就是“书画同源”具体体现的共同目标,对“意境”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汉民族的“莲”有着独特的内涵:自《诗经》以来的诗词书画中频繁出现“莲”;佛儒道三教不约而同地赏识“莲”;在人们的婚丧嫁娶包括日常生活中也常会有“莲”的身影。汉民族的莲是爱情、故乡情、艺术美和宗教美的代言物。  相似文献   

8.
郭苏 《科技潮》2007,(5):60-60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轻轻漂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江南才女、工艺美术师唐朝红说:“是和平盛世给了我们追求艺术的机会。”北漂记者、书画创作的爱好者周  相似文献   

9.
袁燮文艺观的形成源于其心学思想。在文艺审美旨趣上,他推崇浑然天成之美境。为达到此种境界,袁燮提出“有契于心”的创作理念,并延伸出书以传心与画以写心的艺术命题。而且“有契于心”也是袁燮的鉴赏理念,他认为观者之于书画重点应在体悟省察作者之道心,从而使自己之本心有所感发。因此,他十分重视文艺创作主体之心性修养,认为这是使文艺作品“有契于心”的根源,也是诗书画是否具有宝藏价值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苏轼丰富的书画理论思想中,“寓意而不留意”的书画思想尤为引人注目。苏轼认为对于书画只能“寓意”而非“留意”。因为“寓意”可以寄托情思,其乐无穷,真正发挥书画的“悦人”功用;而“留意”就会爱不释手,执著沉迷,给主体带来消极的影响。故而对于书画应该采取一种“悦”而不“执”的欣赏态度。这种思维方式,蕴涵着禅门“于相而离相”、“住而不住”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松”这个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学中象征君子坚贞不屈、高洁孤直的品性,在陈铁民先生的《王维集校注》中提到,王维诗作中“松”意象有46处之多,王维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君子喻”的传统,而更多的是将禅宗思想融入到自己的诗歌中.王维受禅宗影响深远,他的诗不论是写松之本体、写松的特殊含义,或是以松来烘托人物、环境,都体现出一种禅趣,透露出一丝禅机,特别是他诗中那些和松连用的“松鹤”、“松月”、“松风”、“松琴”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清幽空寂的禅境,给人以禅思,这些共同构建了王维独具特色的山水禅诗.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咏史诗可以归纳为感史诗、述史诗和议史诗这三种主要类型,各自有其不同的历史阐释方式。感史诗更多依赖直观感悟的方式去理解历史、咏叹历史,侧重对历史的整体渲染和直觉判断;述史诗主要以一种克制隐忍的目光来捕捉历史、剪辑历史,委婉地传达诗人的复杂历史情绪;议史诗主要以理性思辨的方式来剖析历史、解读历史,惯于对具体的历史细节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反思。这三种咏史诗的历史阐释方式彼此相互纠结缠绕,体现出中国传统文人对于历史的复杂情绪和在历史观念上的矛盾与思想冲突,即在历史认知观上的"历史可知观"和"历史不可知观"的矛盾、在历史范畴观上的"历史有限观"和"历史无穷观"的争议、在历史本质观上的"史理本质观"和"史情本质观"的分歧。  相似文献   

13.
“气韵非师”是中国传统美术理论的精髓,它影响了中国绘画几千年,并在当前及以后的艺术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理解其意义不但能让我们更加深人的理解中国文化、理解中国画深层艺术修养的重要性,更为我们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指明了方法。六法中深层修养层面的首法虽“非师”,但可以后天培养,其他形式方面的五法则可“师”,可以“师”的部分一定要学习和钻研,不但要外“师造化”,而且要内“师古人”,这样才能中得心源,才能使中国画的发展走上继承、发展、创新的正确发展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14.
题款书法有其自身的诗性品质 ,即诗情 ,主要表现为 :一、诗性文字创造的意境 ,二、线条墨象的空间造型 ,三、诗情与画境的相融相发。题款书法画意 :一、以题跋助画势 ,二、题款书法与画的映带 ,三、题款弥补画之不足 ,四、题款阐述画理 ,点醒画中笔法  相似文献   

15.
《诗经·小雅》部分诗篇是因周礼而作,是周礼的文化产物。以周礼为背景对这些诗篇加以对照考查,可以揭示诗篇创作的本义、本事,从中窥视《诗》与礼的关系,纠正一些关于这些诗篇的误解。"养老乞言"礼是周礼中的重要礼节,是周天子为父兄辈而设的一种"乞善言"的礼仪;与之相应,《诗经·小雅》中《鹿鸣》《常棣》《伐木》等诗篇是诗人据"养老乞言"礼而作。  相似文献   

16.
副词“真”、“很”、“太”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三者在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还是存在许多差异。文章从语义内涵、组合能力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湖笔因"湖颖之技甲天下"而闻名于世,"批注法"是湖笔制作工艺的核心。湖笔"批柱法"有其独特的工艺特征,其与湖派"批注法"同中有异。湖笔"批柱法"有清晰的发展脉落,对于中国书画的发展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潘岳、陆机比较批评历史上,王夫之的批评颇具特色。他许以潘岳为“俗”:从创作内容、创作目的、主体诗气、艺术表现形式等俱是如此。他还认为陆机的诗歌创作以与弟陆云“俱入洛”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创作符合王夫之标举的雅的规范,且体现了“晋宋风味”这种诗美,而后期创作与潘岳一样,体现着俗。由此可知王夫之的潘、陆比较批评乃是早期陆机与潘岳的比较,批评的结果乃是雅、俗之别。如此鸿沟批评在潘、陆比较批评史上为第一次。如此批评也体现着王夫之诗学思想的某些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闻一多的意义是由他在中国新诗史上的起点位置决定的,这就决定了后来的诗人和诗学者必然不同程度地经历“回到闻一多”的过程。从根本上说,闻一多这位辩证处理古今中外诗学关系的诗人本身也经历了一个“回到闻一多”的过程,这具体体现在他的诗歌转向方面。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如何在英译中更好体现毛泽东诗词的特点。指出毛泽东诗词多用动词,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飞”字,从而形成毛泽东诗词的“飞动之美”。于飞动之外,毛泽东诗词另有一种沉思之美。提出对于毛泽东诗词当中的“飞”字,英译文应注意表现出其动态、力度、气势、形象,以传达出毛泽东诗词所蕴涵的气势与气魄。同时,对于毛诗当中表沉思的诗句,则应注意选用表示阴柔的或沉思性的单词或短语,这样才能如实传译毛泽东诗词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