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3 毫秒
1.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他的小说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震惊文坛。从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角度等叙事学角度来看,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交汇中鲁迅小说的叙事模式是接受新知与转化传统并重的。  相似文献   

2.
鲁迅小说《故乡》和《社戏》所确立的中国现代小说的"归乡叙事"传统,不仅成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叙事模式之一,而且还内含了"风景"的不同审美范畴。由此,中国现当代作家在对鲁迅"归乡叙事"传统接续的同时,也于"风景"中寄予了不同的审美理想、文化理想。其中,徐则臣、李云雷、甫跃辉等"新生代"作家在新世纪的背景下对鲁迅"归乡叙事"模式与"风景"进行了改写,在接续鲁迅的"归乡叙事"传统的同时呈现出"风景"在小说中日渐消失的现实。  相似文献   

3.
论新历史主义小说对传统历史小说的反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观的演变、人物在历史坐标中的变化、叙事角度的转变等方面结合具体的作品对新历史主义小说进行了论述。中国传统历史小说承载了太多的政治目的,成为国家机器服务的工具。而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出现是对传统历史小说的一种反动。它不过是从世俗角度虚构、叙事、言说历史,它的意义就在于它的无意义,它恢复了小说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他的小说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震惊文坛,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入手,从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角度三方面分析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交汇的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5.
“笔记小说”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一种有特色的文体。解放后,汪曾祺与孙犁都写过这种小说,也留下了一些名篇。但是,在数量上,与河南作家孙方友都无法相比。同时,他们也是属于一种“客串”——即偶尔为之,孙方友则是作为一种终生的追求,一种执着不懈的探索。从1985开始,孙方友历时30年,洋洋洒洒写下了756篇小说,形成了《陈州笔记》与《小镇人物》两个系列。他用心血构建了一个独特的笔记小说的王国,一个蔚然  相似文献   

6.
享有盛誉的唐人小说是在对中国古代主流叙事文体--史传及其传统的继承与内在超越中繁盛起来的。唐人小说借鉴史传叙事方式,又特别发展了第三人称限知叙事,创造了第一人称限知叙事,运用视角转换、倒叙、插叙大大提高表现力,迈出了小说文体独立历程中极其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7.
动物小说英雄叙事模式在动物小说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动物形象建构的重要方式。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动物小说既继承了英雄叙事传统,也注入了深刻的文化和社会思考,展示了动物英雄的独特存在、情感互通和悲剧命运。动物英雄叙事具有价值尊重、文化反思和生态建构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鲁迅的小说有着重要的地位,实现了中国小说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同时,鲁迅也是中国现代家族小说的创始人。虽然《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等不是中国家族小说的典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它们所反映的鲁迅对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弊端的批判管中窥豹。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是当代文坛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汪曾祺从其丰厚的人生阅历和故乡的民风习俗中发掘素材,传达自己对悠久的中国文化和自由人生境界的理解.在汪曾祺的小说世界中,深深浸润着儒道文化精神,这使他的小说呈现出一种超然而又实在的和谐美.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代小说观念的更新,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艺术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晚清小说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限制叙事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全知叙事模式。在叙事结构上,由于心理描写因素的增多,突破了传统小说以情节为中心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华亮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421-1423
中国家庭伦理剧电影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之后,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中最具代表性的主流电影类型。本文认为,中国的家庭伦理剧电影是中国文化作用下的特定产物,它以中国的文化精神为其内在精神,以中国的文化规范为其内在规范,因此从中国的家庭伦理剧电影本身能够找到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切印记。其中鲜明民族特色的叙事特征和叙事手段不仅造就了中国家庭伦理剧电影丰富多彩的外在形态,同时也使它拥有了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同类型电影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寓言化书写是寻根小说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中华民族精神、传统与现代中的中国命运以及人类存在的终极追问的书写。它是对同时期西方文学的借鉴,也上续现代文学的寓言化传统,并为以后的文学发展提供了成功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王小波的小说具有浓厚的黑色幽默色彩。因为受到文革文化心理的影响,王小波的小说人物都是“革命时代的精神迷路者”。这些人物幽默、卑琐、有自嘲的特点,既有传统喜剧中的“小丑”的角色特征,又具有“英雄”的部分特征。因为这些人物,使得王小波的小说具有浓郁的“反乌托邦”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4.
穆时英的小说大都反映上海大都市的繁华、喧嚣、快节奏的生活,着重表现都市文化语境下人性的疯狂、压抑与苦闷.然而,他的小说《父亲》、《旧宅》、《百日》却是有别于其表现都市文化的作品,洋溢着以血缘亲情为纽带的家庭温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繁华都市背后儒家文化主导下的叙事空间,具有明显的传统儒家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5.
九十年代以来的知识分子叙事对作为文化英雄的知识分子形象产生了质疑.经由王朔对知识群体的调侃、贾平凹对末世文人的挽歌以及新世纪以来大学题材小说对教授群体的丑化,知识分子叙事书写了文化英雄在近二十年来的溃败命运.需要指出的是,这类叙事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认识角度偏颇与审美意识简陋的双重缺陷.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当中,知识分子的社会身份和文化属性一直处于变动之中,今天的知识分子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元的社会现实。李洱、孙瑜等当代作家通过小说叙事对于知识分子的生存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普遍化的社会现实:知识分子精神生活的日常消解,成为现代社会中积郁已久的“文化病”。  相似文献   

17.
傅雷之子傅聪作为中国最早在钢琴演奏方面获有国际声誉的钢琴家之一,其钢琴演奏风格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密切。在其父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中国诗词对傅聪钢琴演奏艺术的影响更加显著,傅聪将中国诗词的格律、意境、文化观念运用于钢琴演奏之中,成为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西方音乐进行人文阐释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悲剧精神产生于中国近代社会“内忧外患”的现实土壤,具有忧患意识、抗争意识及深切的痛苦体验等特征,它在近代文学中具体表现为:作为一种戏剧类型的悲剧得到明确提倡,传统叙事文学中的“大团圆”结局被突破,英雄悲剧及其崇高性特征得以充分展现。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近代悲剧精神是中国文学现代性的重要表现,也是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过渡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19.
严歌苓的小说故事性很强,是典型的情节小说。热奈尔的叙事理论可以从叙事时间、叙事空间上论证严歌苓小说的吸引力:叙事时间上的清晰和速度节奏上的张弛有度;叙事空间上影视的视听效果。情节叙事是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