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研究深部壳幔结构、海底地震活动性和实现地震海啸预警,需要在海底布设海底地震仪开展地震观测。深海海底地震仪因涉及地震传感器、深水水听计、声学换能器与耐压封装等先进国际技术,中国高性能深海海底地震仪长期是空白。对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通过多年持续核心技术攻关和多次深海试验验证,解决了数字调零宽带地震传感技术、全海深陶瓷压电水听传感技术、软硬协同优化低功耗采集技术和万米高可靠性释放回收技术等关键技术难题,自主成功研发了包括便携式海底地震仪、宽频带海底地震仪与实时海底地震仪等系列海底地震探测装备(型号为IGG-OBS)。实验结果表明:自主研发的IGG-OBS仪器装备达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在多个科考航次中发挥支撑作用,总计投放达1 400余台次,综合回收率大于90%;通过在洋中脊、海山、俯冲带等多种复杂海底区的实际观测,数据质量合格率>98%,具备复杂构造成像能力,已进入实质性应用阶段,为中国深海科考、大洋调查及近海灾害预警监测等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408XL地震数据采集系统是由法国引进的遥测地震仪。文章介绍了USB Key在物探408XL地震仪器上的使用USB Key的基本方法,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浅层地震仪采集地震反射波,用常规地震处理软件,采用波场分离法处理地震剖面,以纵横波综合勘探的方法,尝试在城市进行活断层调查。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介了KDY-1矿井地震仪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指标、软件设计与数据处理功能,以及在煤矿井下超浅层探测、超前探测、堤坝弹性波透射层析成像,滑坡调查、现场P-S波速度检层等方面的应用。对本质安全型电路防爆地震仪的设计、强干扰恶劣环境下地震信号的采集与处理、击杆震源与超浅层地震反射探测技术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提出了发展我国高级地震仪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8年4—5月, 在河北省容城县进行前后两期道路地震学密集台阵观测。观测仪器包括200多个短周期地震仪和 22个甚宽频带地震仪。观测台阵跨越高铁、普通铁路、高速公路及普通道路。通过一致性检验和远震波形对短周期地震仪进行台站时钟校正, 获得近50万条高铁地震记录。这些地震记录可用于研究高铁或其他道路震源及波场特征, 进行浅层及深层地下结构4D成像, 为道路安全、地震预测、环境监测、资源和能源探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以及智慧城市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SZ—1测震数字钟是为开展地震速报工作而设计试制的一种多功能高精度仪器,由我校地球物理专业于1975年试制成功。它是与地震仪配套的时间服务系统,除能给地震仪以准确的时间信号外,还能测定地震波初动到达的时间、初动方向,并有初步判别地震与干  相似文献   

7.
利用目前世界上先进的408XL数字地震仪,解决了在海岛、海峡、山地、水网等复杂地区难以进行地震勘探问题,并研究出灵活多样的接收方式,从而很好地实现了地震勘探资料数据采集,为今后的地震勘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俯冲带的地震监测仍然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对于人口稠密地区。2022年1月汤加的洪阿汤加—洪阿哈阿帕伊火山的喷发以及引发的地震凸显了这一需求的急迫性。综合汤加地震学观测,推测汤加部分火山近期仍有小规模喷发风险。选取2009—2010年覆盖汤加的海底地震仪台阵数据,应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汤加火山岛链附近高分辨率的地震目录。  相似文献   

9.
《少儿科技》2008,(12):4-5
"如果我是地震仪/我一定比张衡的更先进/我会及时预报地震/准确的时间/准确的地点……"这首诗是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学生周庆艳在"5·12"地震后创作的。不过,周庆艳小朋友肯定  相似文献   

10.
任小丽  付小虎  蒲青 《科技信息》2012,(16):410-410
回顾近60年我国煤田地震勘探的历程,煤田地震勘探工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历了三次变革,在不同历史阶段对煤炭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万道地震仪、多波多分量勘探、高精度精细地震解释等煤田地震勘探技术为地质勘探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将煤田地质工作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正> 我院仪器系吕郊付教授与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协作研制的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480道遥测地震仪”的子课题“YPJ遥控排列检查器”近日通过总公司的鉴定。“YPJ遥控排列检查器”是YKZ480/SN368/SN348等类型遥测数控地震仪的辅助设备,它能以10种方式替代主机查找地震排列中的  相似文献   

12.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据统计,地球平均每年发生地震约5百万次。可见地震是一种很平常的自然地质现象,只不过99%以上的地震因震动微弱,除了地震仪能测出外,人一般感觉不到罢了。能造成破坏的地震全世界每年平均有1千次左右。7级及7级以上的大地震虽较为罕见,但它能给人类带来严重灾难,所以对地震的预测,早就引起了  相似文献   

13.
海底地震仪(OBS)可以获取纵波、转换横波等多种有效的地震波信息.丰富的多渡勘探信息对于弄清水合物内部速度结构、提高地层的分辨率具有重要意义.海底地震观测系统设计的主要研究目的是为海底地震数据采集提供最佳的海底地震仪分布形态、分布间距等观测系统参数.本文中结合国外OBS在天然气水合物中的应用成果,采用射线追踪法,实现了海底地震观测系统设计,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南海海底天然地震台阵观测实验及其数据质量分析为了在海底天然地震观测领域积累经验,同时揭示南海中央海盆残留洋脊下的岩石圈结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刘晨光等在南海深海区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被动源海底地震仪(OBS)台阵观测实验。从多个角度分析所收集的海底地震记录的数据质量。地震波形分析表明回收的OBS记录质量良好,来自远震、区域性地震和马尼拉俯冲带内的小震的主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用载波传输法取代数字地震仪“大线”的数字地震载波传输仪的方案。发信机中采用瞬时增益放大器和调制来完成振幅压缩和模数转换,用频分调幅解决线路复用。具有结构简便、工作可靠、精度较高等特点。讨论了有关技术难点,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还给出了调制、脉码调制、模拟传输的优劣比较。  相似文献   

16.
黄辛 《前沿科学》2015,(2):95-96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金双根团队在电离层地震学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大气地震学概念,为监测和预报地震提供了新的可能手段。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地球科学评论》。人类至今仍然无法准确预报和理解地震,目前国际上常用地震仪和地表强震仪估计地震震级和破裂,但这些传统仪器受分辨率和精度等的限制以  相似文献   

17.
地震预测预报的难度大,但并非了无痕迹或不可知,我国每次较大的地震都有案例总结。统计表明,近40 年来,有77 次地震在发生前均有中期、短期甚至临震预测,不能因为汶川地震预测的失败,就全面抹杀中国的地震预报成绩,即我国的地震预测成绩是应予肯定的,汶川地震也并非是无前兆的“怪震”。  相似文献   

18.
地震离开我的家 河南:马季然 我的家乡处在一条地震带上,这里经常地震。虽然震级都不算很高,但是经常地震仍然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看到每次地震过后,妈妈辛苦地收拾乱七八糟的家时,我多希望自己能拥有一种阻止地震的超能力啊!每晚睡前我都虔诚地许愿,让自己第二天一早起来,只要跺跺脚就能让地震消失。有一天,地震又来了,我赶紧跺跺脚,谁知这一跺,地震立刻消失了!地也不晃了,房子也不晃了,家具也不晃了,一切都安静了!太好了.我终于拥有了阻止地震的超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介绍地震学及探讨矿业勘探前沿技术,旨在研究该领域应用技术的进展。本文描述了非接触重力梯度成像技术,并探讨一些仪器在地震仪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拓展了地震技术的实力和即时性。基于MEMS技术的地震探测器具有工作在任何倾斜角度的技术优势,无线连接技术可使其工作在勘察难度大的特殊环境下。重力梯度测量在飞机或者海洋勘测船检测地表层异常状况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20.
南海北部地壳结构的深地震探测和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4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其北部具有被动大陆边缘特征.深部地壳结构的研究对深入认识南海北部边缘的构造属性、演化历史、含油气盆地的形成过程,以及南海成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南海北部地壳结构的深地震探测经历了声纳浮标、双船扩展剖面和海底地震仪几个阶段,声纳浮标探测了解到上地壳的结构特征,双船扩展剖面首次获得了地壳结构和莫霍面起伏的情况,海底地震仪探测则得到了详细的地壳结构模型.文中回顾了这些深地震探测和研究的历史,介绍和总结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重要成果,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