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桂英  刘晨 《科技信息》2011,(24):48-48
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加快了科技发展观的变革,促使着绿色科技观的形成和发展。尽管在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和解决中,对科技的作用存在两面性,但毋庸置疑的是生态危机的解决和生态文明的建设都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因此,建设生态文明既离不开科技进步又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约束,绿色科技的建设有助于解决我国当前诸多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通过确立绿色的科技价值观、加快绿色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重建生态化科技体系、构建完备的绿色科技法律体系、加强相关知识的全民普及力度,寻求有利于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的科技发展之路,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  相似文献   

2.
从生态文明视野探求人的生存本质,必然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关注对象,这种关系性视野的终极视点并不是停留在人对自然状貌的解析与体验上,而是需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反思人的存在,科学把握人的生态化生存的伦理向度,进而展示人的生态化生存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及发展模式,它是在反省工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严重错误的基础上,研究和发现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理论,并且它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和内涵,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支撑及其实践过程中的有力保障。该文从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重新审视分析科技创新的意义及作用,粗提出建立可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模型,把经过该评价系统模型筛选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以此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实现社会、经济、人及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科技创新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试验开发和研究开发成果的商业化的全过程。简述了科技创新的分类原则及过程,重点讨论了科技创新在推进科技进步、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保证企业持续发展、帮助新产业占领市场、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如何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为此,我刊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一种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以生态产业或产业生态化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绿色技术的发展有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绿色技术开发,应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态文明的消费方式引领绿色技术发展,加强对传统工业的技术生态化改造,建立健全保证和支持发展绿色技术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生态文明及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生态产业的发展日益重要。针对张家界生态产业发展现状,提出树立正确的经济理念,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构建高效的产业体系,建设生态产业园以及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纪占武 《科技信息》2011,(19):I0067-I0067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生命整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仅产生了自然科学技术,在劳动分工中相应建立了一定的关系,形成了社会技术。社会技术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全新的发展观,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发展观,生存发展危机本质上是价值观异化的危机。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创新成为生产力变迁的决定因素,科技发展导致社会各个系统的调整与转变,致使其传统的价值观失去原有的合理性。科技创新生态化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绿色科技创新是推动北京冬奥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以分析北京冬奥会绿色科技创新为切入点,系统研究北京冬奥会生态文明遗产概念界定,对遗产的结构体系及价值做出系统阐述,最后提出传承和发展北京冬奥会生态文明遗产的思考。认为要传承与发展北京冬奥会生态文明遗产,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中国方案;要传承与发展北京冬奥会低碳场馆遗产,以绿色科技创新推动生态体育场馆建设;要传承与发展北京冬奥会环境保护遗产,以绿色科技创新推动生态体育运动发展;要传承与发展北京冬奥会生态文明遗产,以绿色生态理念提升社会大众的生态生活方式;要传承与发展北京冬奥会生态文明遗产,以绿色生态教育弘扬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思想。  相似文献   

11.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该文从科技创新、生态平衡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来阐述绿色科技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这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促进和谐社会现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臻 《华东科技》2014,(4):36-40
正当科技与生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造福人类,那么这两者矛与盾的关系便不存在了。1972年,《增长的极限》一书出版,主要作者德内拉·梅都斯在其著作中指出,如果资源消耗持续增长,那么地球的资源只够人类开采93年。尽管在正统经济学家看来,梅都斯的计算方法太过武断,没有根据。但是考虑到其背景——当时的西方国家正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在认清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早期的生态环境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批判吸取前人特别是同时代思想家对生态环境思想的研究成果,创建了马克思生态文明观,奠定了生态环境的重要理论基础.学习马克思视野下的生态思想,对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特别是当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时,运用马克思生态思想来打造鄱阳湖经济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定西科技》2003,(1):F002-F00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人口,环境与发展悖论,应该确立一种新的文明即生态文明,也就是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文明.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什么呢?综合多家所述,文明是一个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它表征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在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3个阶段之后,目前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在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马克思的生态观是最重要的思想资源之一.在哲学层面,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解读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现实层面,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文明属性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马克思生态观的当代发展是生态经济学的框架.在如何构建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关系问题上,从马克思生态观出发并辅以生态经济学的框架,我们可以获得重要启示并得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法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环境严重危机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制度,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证明了现存制度包括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法律一直以来重视规范人为原因引致的环境损害的法律责任制度,在雪灾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对环境损害和人身权、财产权的损害的救济却无任何法律可以援引,只能依靠当地政府和中央政府对突发事件处理的应急能力。如果法律只考虑到以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责任,则可以认为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法基本上并未改变。因此,建立一套自然环境损害发生后的法律责任制度,应付现代自然灾害发生后造成大范围环境损害的局面,是全面完善整个环境法律责任的途径,也是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摘要;林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艰巨性.长远性、科学性的系统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组成部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要做好林区的快速,有序,健康、永续发展,必须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方面的发展相结合,培养林农的生态文明素质,增强林农法制意识,改善林农生活环境,提高林农生活质量,加快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净化林区生态环境,拓展林区合作经济,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增强综合生产能力,树立林区生态文明理念,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不断化解产业冲突和生态危机,扎实推进造林绿化,搞好民生林业和生态林业关系,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美好家圊。  相似文献   

20.
于欢  李楠  刘畅 《科技信息》2013,(1):443-443,449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题单独一节专门论述,并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理念,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新的措施:改变旧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发展观、新价值观;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全民动员,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进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