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查明淮南地区致病性刺蛾的种类和发生规律及其与疾病的关系,采取定点调查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淮南地区常见致病性刺蛾幼虫进行了研究。结果该地区致病性刺蛾常见的有5种,即桑褐刺蛾(Setorapostornata)、丽绿刺蛾(Parasalepida)、黄刺蛾(Cnidocampaflauescens)、褐缘绿刺蛾(Parasaconsocia)和扁刺蛾(Thoseasinenois)。同时基本查明了上述刺蛾幼虫的地理分布、寄主植物、季节动态、种群密度、生活习性、幼虫天敌和其致病物质等。结论为上述刺蛾幼虫均具致病性,刺蛾幼虫皮炎的发生与刺蛾幼虫的季节动态基本一致,刺蛾幼虫为刺蛾幼虫皮炎的病原虫。  相似文献   

2.
贡嘎蝠蛾幼虫肠道菌群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贡嘎蝠蛾(Hepialus gonggaensis)幼虫是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的优势寄主.研究贡嘎蝠蛾幼虫肠道菌群,对研究蝠蛾的营养生理,提高幼虫成活率,进而人工培殖冬虫夏草具有重要意义.实验以四川康定采集的贡嘎蝠蛾为实验材料,对贡嘎蝠蛾幼虫的肠道细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实验结果表明,贡嘎蝠蛾肠道细菌都属低温菌,最适生长温度15 ℃,在15 ℃培养2 d后才长出典型菌落.从肠道中分离纯化出12个不同菌群,其中优势菌群为葡萄球菌,菌群数量为2.05×109 mL-1,检出率100%,应为幼虫肠道中的常住菌群,其它菌群检出率均低于50%,可能为肠道中的过路菌群.生化鉴定大多数菌群的符合值都较低,这与蝠蛾生活于高海拔高寒地区,其肠道微生物与常见微生物菌群有较大差异一致.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上海地区13种大型蛾类的幼虫,描述了它们的主要形态特征和主要寄主,每种幼虫都附有全形照片,此外还编制了这13种幼虫的检索表.其中缺角天蛾和紫光箩纹蛾幼虫的形态特征及全形照片属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杨扇舟蛾GV的发病死亡时间,取决于感染龄期和GV的剂量。杨扇舟蛾GV可通过幼虫的病残体及其排泄物,在林间长期保持活性,成为次代杨扇舟蛾幼虫的传染源;自然条件下,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不能经卵传播;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与Bt混用后可迅速降低幼虫取食量,与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单用相比,感病幼虫第5天排粪量仅为单用的1/3-1/2,LT50值最大差3.6天,LT90值最大差6.9天。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适合低海拔地区蝙蝠蛾人工饲养的幼虫食料,在食料筛选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5种食料对蝙蝠蛾5龄期幼虫生长的影响。试验在验证了部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幼虫取食胡萝卜和槟榔芋生长较为缓慢,取食甘薯则出现虫重负增长,取食玉米存活率低,仅人工饲料1组可使幼虫保持较高的体重增长速率(1.900±0.366)mg·d~(-1),且存活率较高,有望作为胡萝卜的替代食料或在一定龄期与胡萝卜搭配饲喂,利于蝙蝠蛾幼虫的持续快速生长。试验结果为低海拔地区蝙蝠蛾幼虫室内人工饲养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山核桃透翅蛾(Sphecodoptera sheni)幼虫在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方法】采用频次分布法、6种聚集度指标(C、I、K、CA、M*/M、Iδ)、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方程对山核桃透翅蛾幼虫在薄壳山核桃大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研究,计算Blackith聚集均数λ,分析山核桃透翅蛾幼虫种群的聚集原因。【结果】山核桃透翅蛾幼虫在薄壳山核桃上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聚集度随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大。山核桃透翅蛾幼虫种群聚集是由环境条件和自身特性共同引起的。【结论】建立山核桃透翅蛾幼虫种群的理论抽样表和序贯抽样公式,可为该虫害的抽样调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交织顶孢霉[Acremonium implicatum(Miller et al.)Gams]对六星黑点豹蠹蛾(Zeuzera leuconotum Butler)幼虫的致病力.分别测试18℃,23℃,28℃,33℃和38℃共5个温度梯度下对六星黑点豹蠹蛾幼虫的感染及致死情况.结果表明:在28℃下,交织...  相似文献   

8.
苦豆碱对杨小舟蛾体内保护酶系统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杨小舟蛾体内存在着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保护酶系统。用1%苦豆碱处理杨小舟蛾幼虫,发现1%苦豆碱扰乱了杨小舟蛾幼虫体内保护酶系统,表现为POD和CAT在前期活力低于对照组指标;而在处理10~46h内,处理组POD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处理27~45h内,处理组CAT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处理组SOD活力在前27h内明显高于对照组。即用1%苦豆碱处理杨小舟蛾幼虫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幼虫体内保护酶的活力发生明显变化,说明苦豆碱处理对杨小舟蛾有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美洲黑杨不同无性系对分月扇舟蛾(Clostera anastomosis)体内消化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多数抗性无性系对分月扇舟蛾体内的3种消化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94-30、94-12、74-4等几个感性无性系的3种消化酶的活性比对照有一定的提高;分月扇舟蛾幼虫取食抗性无性系后,体内SOD和CAT酶活性相对于对照显著上升,说明这些无性系对分月扇舟蛾的SOD和CAT酶活性有显著的激活作用,而94-30、94-12、74-4等几个感性无性系对这两种酶的活性影响不大,甚至有轻微抑制作用.不同无性系对分月扇舟蛾幼虫POD酶活性的影响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上海地区常见的13种中小型蛾类幼虫,对其形态特征和主要寄主进行了描述,并附有整体图片.此外,还编写了这13种蛾类幼虫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1.
国际农业研究协商小组的专家,前不久在华盛顿召开年会.探讨世界各地农民利用天敌的生物治虫方法.其中用生物治蛉纹见蛾的方法最引人注目. 蛉纹见蛾的幼虫贪吃无厌,每年在世界各地造成农作物、尤其是蔬菜的大量损失.再加上使用农药的开支.蛉纹见蛾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10多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杨桃鸟羽蛾(Diacrotricha fasciola Zeller)属鳞翅目(Lepidopter)羽蛾科(Pterophoridae),以幼虫取食嫩梢叶片造成叶片孔洞或缺刻、或在花期同时蛀食为害花蕾造成落花和花穗枯死,对杨桃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阐述了鸟羽蛾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通过系统调查,探明了杨桃鸟羽蛾的为害率和自然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六星黑点豹蠹蛾幼虫在转移寄主过程中对寄主的再次选择性特点,本研究在对寄主种类调查的同时,分别统计分析了幼虫对31种寄主植物寄生率和受害程度,并采用圆盘法研究了幼虫对不同寄主喜好程度以及寄主枝条粗细对幼虫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被调查的48种绿化树中,65%的树种被寄生,除9种针叶树不被寄生外,39种阔叶树中有31种被六星黑点豹蠹蛾寄生(占阔叶树的79.5%).根据寄生率划分中的6个等级,幼虫对山楂、柿和英桐的寄生率高达100%.幼虫对31种寄主植物的选择实验中,白梨的选择率最高为56.67%,其次是刺槐、石榴和家榆,分别为20.00%,13.33%,10.00%.头宽为3~5 mm的幼虫对14 mm直径的枝条选择率高达97%.  相似文献   

14.
测定在不同湿度下对交织顶孢霉(Acremonium implicatum(Miller et al.)Gams)孢子萌发率及对六星黑点豹蠹蛾(Zeuzera leuconotumButler)幼虫的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孢子萌发速度、萌发率也增高.相对湿度为100%时,72 h孢子萌发率达到90%以上,相对湿度低于75%时,孢子萌发明显受到抑制.在相对湿度为(95±5)%时,交织顶孢霉对六星黑点豹蠹蛾幼虫的致死效果最好,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90.04%和70.00%,此时的致死速率也最快,致死中时(LT50)为6.368 d;相对湿度低于(65±5)%时,六星黑点豹蠹蛾幼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显著降低,LT50均在20 d以上.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对竹缕舟蛾幼虫在竹林中的空间格局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竹缕舟蛾幼虫及蛹在竹林中均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同时用刀切法对聚集度指标进行估计,给出其估计区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金星尺蠖成虫灯诱结果的统计分析,尺蠖的诱蛾量2011年比2000年增长了87.2%,表明尺蠖虫口增长趋势明显,成为略阳县危害杜仲树优势虫种;越冬成虫羽化高峰期在2月18——3月4日,其诱蛾量占总诱蛾量的85.42%;根据金星尺蠖诱蛾量预测幼虫的发生量与实际调查幼虫发生量相比较,准确率可在89.8%。  相似文献   

17.
该文比较研究了泉州湾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幼虫期、蛹期、成虫期机体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羟自由基抑制能力以及丙二醛含量,结果显示,桐花树毛颚小卷蛾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与丙二醛含量存在相似的变化趋势,都表现为蛹期的含量最低,成虫期含量最高,幼虫期居中.而在抑制羟自由基能力上,蛹期表现出最强抑制羟自由基能力,破蛹之后的成虫期抑制羟自由基能力最低.  相似文献   

18.
掌握松皮小卷蛾(Laspeyresia grunertiana(Rtzb))在西宁市的生活史及习性,为防治提供参考,于2015—2016年对松皮小卷蛾进行了定点定期观察和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西宁市为害云杉、油松等苗木,西宁地区1a发生1代,以5~6龄幼虫在韧皮部浅层越冬。3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下旬陆续在虫粪堆中化蛹,5月下旬进入成虫羽化盛期,6月初羽化结束,7月上旬幼虫陆续孵化,7月下旬幼虫开始取食并向外排出虫粪堆,10月下旬幼虫停止取食进入越冬态。药剂防治试验表明1.2%烟碱·苦参碱乳油1 000X、3%高渗苯氧威乳油1 000X喷干防治松皮小卷蛾幼虫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彩节天社蛾(Phalera assimilis Bremer et Grey)属舟形虫科(Notodontidae),又名银纹天社蛾、栎黄斑天社蛾、榆天社蛾、麻栎天社蛾等。它是危害栎树、白杨及榆树的一种害虫,幼虫群食叶片,吃光转移,使成片之树木无一叶存在,严重影响树木生  相似文献   

20.
叉角厉蝽对绿额翠尺娥幼虫的捕食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叉角厉蝽捕食荔枝绿额翠尺蛾幼虫,。并以叉角厉蝽捕食荔枝绿额翠尺蛾幼虫对象,研究了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猪物的虫龄等级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其功能反应可用Holling捕食Ⅱ型模型拟合,随着捕食空间的增大,捕食效应随之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