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葡萄气候区划Ⅰ:指标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葡萄(Vitis vinifera L.)与葡萄酒产业的迅速发展,葡萄栽培越来越多元化,对葡萄气候区划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中国气候类型复杂,葡萄栽培品种多,区划难度大.以前的研究大多是针对某一区域、局部小范围区划研究较多,或是针对某一葡萄种类,还没有形成基于全国并细致到各产区的完整区划研究.由于资料获取难度大,数据处理困难,区划精度普遍不足.本研究对中国各地区、各葡萄种类区划指标进行筛选,选用生长季活动积温和无霜期作为中国葡萄气候区划的热量指标,干燥度作为水分指标,年极端低温和埋土防寒线作为辅助指标.在ArcGIS平台支持下,以中国2294个气象站点1982~2011年30年逐日气象数据和中国全境90 m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元逐步回归与残差插值相结合的混合插值法对气象要素进行模拟,建立了无霜期和活动积温的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利用交叉验证法分别对不同插值方法在进行不同指标插值时的误差大小进行了对比,分别选用普通克里金法和反距离权重法对无霜期和活动积温空间回归残差进行插值.选用普通克里金法对干燥度进行空间内插,分别得到无霜期、活动积温、干燥度栅格图层.在此基础上绘制了高精度的中国葡萄气候区划图.与以往仅针对某一个葡萄品种的气候区划不同,此次中国葡萄气候区划结果中的适宜栽培区还进一步被细分为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栽培区、欧亚种栽培区、欧美杂种栽培区和避雨栽培区,并根据山葡萄、欧亚种葡萄以及欧美杂种葡萄抵御极端低温的不同能力,分别绘制了埋土防寒线.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划指标和区划方法进行了选择,对中国不同葡萄栽培种适宜区域进行了划分,区划精度高,对全国各地未来葡萄种植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指导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科学通报》1959,4(2):63-63
用来观測砼水工結構物的原型內部靜应变、应力、溫度等方面的埋設仪器及量測用的仪表等,已在国內試制成功并在逐步投入生产。近几十年来,为了研究原型的应力、温度狀况,許多国家的研究机構一直沿用了电阻式作用原理的或者是钢弦振頻作用原理的仪器,埋设在原型結構內部,采用專用的仪表量测应力或溫度的变化,再經过一系列的計算和必要的室內試驗資料的蒐集,才能判明原型結構內部应力、溫度狀态,从而与結構的原来设計計算及模型,光彈性試驗結果进行校核,并对设計的正确性、施工的安全性提供重要的分析资料。  相似文献   

3.
《科学通报》1959,4(22):768-768
低沸点吡啶硷是合成药物、人造橡胶、表面活化剂及各种高分子的宝貴原料。目前全世界低沸点吡啶硷的年产量还远在一万吨以下。我国頁岩油和低溫煤焦油工业中可回收的高沸点吡啶硷很多,所以制取低沸点吡啶硷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进行了在高溫(750—900℃)下高沸点吡啶硷脫烃基以制取低沸点吡啶硷的研究。吡啶硷类在高溫下脫烃基过程中伴随有显著的縮合反应,会生成大量焦炭,因此降低低沸点吡啶硷的  相似文献   

4.
林恒生 《科学通报》1960,5(5):151-151
我国东北及内蒙地区,有大量品貭优良的泥炭蘊藏。如何使这些資源充分地供农业上利用,是一个极有經济意义的問題。中国科学院煤炭研究室曾在1958年就东北主要产区的泥炭在100℃、150℃、200℃及250℃的溫度下,于迴轉炉中鼓入氨气与空气进行銨化  相似文献   

5.
三系杂交水稻育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首创的籼型杂交水稻技术开辟了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的新途径,为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回顾了野败型雄性不育的发现与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简称三系)配套及发展的历程.水稻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在我国大面积生产应用,除野败型外,还有岗型、D型、印水型、矮败型、红莲型、K型不育胞质.其中红莲型的恢、保关系与野败型不同,其他都与野败型相似.杂交水稻不育胞质的多样性解决了胞质单一可能带来的生产风险.在骨干亲本的选育方面,本文介绍了优良不育系珍汕97A,V20A,Ⅱ-32A,金23A等,以及优良恢复系IR24,明恢63,蜀恢527等的选育和应用情况.目前,我国三系杂交水稻主推品种已经由过去的高产品种,转变为优质、高产、抗病兼顾的新品种为主.但是,三系杂交水稻面临产量潜力提升较慢、优良保持系创制效率较低、杂交稻种子生产成本较高,以及不完全适应轻简化栽培等诸多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建议以培育优质、高产、安全、高效的绿色杂交水稻新品种为目标,以分子技术在杂交水稻育种中的应用为手段,以选育适合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三系亲本为方向,全面提升杂交水稻的科技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承耀民 《科学通报》1959,4(7):238-238
大白鼠共60只,以戊巴比土鈉及巴比土鈉腹腔內注射麻醉(剂量:戊巴比土鈉50毫克/公斤体重,巴比土鈉250毫克/公斤体重),記录其颈总动脈血压、气管呼吸。夾另一側頸总动脈以引起頸动脈竇升压反射,或者阻断頸內、頸外动脈,提高竇內压,以引起頸动脈竇降压反射;用100W的电灯一只,置于大白鼠腹部上方約15厘米处,作为加溫热源。大白鼠体溫升高速度大約为每10分钟升高1℃。 夾頸总动脈时,除了引起血压上升的反应外,也有上升下降交替的双相反应和  相似文献   

7.
一种子不良为造成产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全国解放后,在党与政府的领导下,农作物产量的恢复与增长非常迅速。但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目前我国各种作物平均产量还很低。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北、山西两省农村工作组会同两省干部在1953年调查结果,发觉种子不良为低产重要原因之一。种子不良现象可分下列数项来说  相似文献   

8.
高彦婷  李永刚 《科学之友》2008,(9):15-16,18
文章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沟埋式箱形涵洞进行了施工过程模拟,分析了涵洞土压力的变化规律.并对沟槽宽度、边坡系数及涵洞截面几何尺寸对洞顶垂直土压力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正>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我国有8亿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水稻产量的稳定与持续增长,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杂交水稻的优势利用1973年,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首次在世界上实现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而后杂交水稻在我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沟埋式箱形涵洞进行了施工过程模拟,分析了涵洞土压力的变化规律,并对沟槽宽度、边坡系数及涵洞截面几何尺寸对洞项垂直土压力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科学通报》1959,4(11):363-363
一水文要素的分布及其变化我們比較詳細地研究了本海区的水文情况及溫、盐度的垂直分布与时間变化和溫、盐度的跃层現象。对本海区終年的水文特征,得到了这样的概念:基本上是受季节性注入渤海的沿岸低盐水与經山东高角——长山串之間流入本海区的外海高盐水这两个水体所控制。在某些浅水区域,冬季的結冰与冬、春之間的溶冰作用,夏秋之間,大量黄泛水的流入渤海,均能使渤海的水文性貭产生一定的变化。整个海区的水文系  相似文献   

12.
旱稻“昆植 S-1”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世斌 《科学通报》1993,38(20):1903-1903
优良的不育系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近年我国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研究中,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绩。但早稻的研究则仍属空白.为促进我国南方干旱地区稻作生产的提高,自1986年开始,我们开展了旱稻两系选育的研究.通过6年的广泛人工杂交和选育,已经获得了38个杂交组合后代的不育材料,其中1个高世代(12代)的稳定不育系“昆植 S-1”(籼粳中  相似文献   

13.
朱淇 《科学通报》1959,4(24):827-827
1958年,我們以鞍鋼高炉炉渣施于白浆土中,对小麦、大豆、甜菜进行了盆栽試驗,結果証明这种炉渣对这些作物都有良好的作用,不但可以使籽实重量增加,而且还能改善品貭(表1)。 1958年冬继续以不同种类的炼鉄炼鋼炉渣在不同种类土壤上对小麦进行了溫室試驗,証明各种炉渣均有良好效果,在不同土壤中,其效果大小不等。1959年夏所进行的溫室栽培和和沈阳、撫順等地人民公社的田間試驗,也同样証明了这一点。例如,溫室栽培  相似文献   

14.
《科学通报》1959,4(20):696-696
馬鈴薯在高溫地区的种薯退化,近代多数学者相倡是因为蚜虫媒介的活动使馬鈴薯羣体逐年增加病毒的感染率。李森科院士則认为高溫直接引致馬鈴薯遺传特性的退化。我国馬鈴薯調种試驗結果表明,在长城以南地区的一股条件下,栽培当地第一年留的种薯,就只能获得相当于新調种薯的三分之一的产量,同时90%以上的植株表現显著的皺縮花叶症状。河北省大名县的农民留种經驗証明,在气溫很高的条件下可以通过一年两季播种高畦沟灌的栽培方法来減少种薯退化。我們會經根据这些事实假設,馬鈴薯的退化不决定于病毒感染率的增加,而决定于一定程度的土壤高溫降低了馬鈴薯对花叶病毒的抵抗力,从而使早已潛伏在未退化种薯中的病毒发揮其毒害作用。五年来的系統实驗资料提供出了支持上述假設的有力証据,并指明了若干有待研究的新問題。  相似文献   

15.
范良藻 《科学通报》1959,4(7):226-226
随着噴气技术的发展,人們对上万度以上的高溫气流兴趣愈来愈大。一方面,空气动力学家和物理学家研究着在超高声速飞体表面的那层溫度在10,000°K以上的熾热气流中究竟发生了哪些物理的和化学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飞体的方影响;另一方面,冶金学家和工程师又在努力寻找耐高溫的合金材料,以防止飞体的焚毀、过热,并保持足够的刚度与强度。这些研究应該說多半是以实驗的方法来进行的。因此怎样能在实驗室內产生10,000°K以上的高溫源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問題。等离子区射流发生器应新问題的需要而作为一种新技术出现了。显然,任何新技术都不会局限和停留在原來所提  相似文献   

16.
50年前,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生产的设想,在中国科学家的努力下得以实现并应用.半个世纪以来,杂交水稻在中国和多个国家得到了广泛的种植,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近20年来,以光温敏两用雄性核不育系为基础的两系杂交稻在水稻生产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科学家发现了多个具有实用价值的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并开展了系统研究,对两系法杂交稻的广泛推广发挥了关键作用.近年来,几个重要的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被成功克隆,并初步阐明了其作用的分子机理,对于培育新型优良的不育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杂交水稻在中国的发现和研究现状,以庆祝50年前袁隆平先生提出杂交水稻生产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是我国原创的利用不育系实现杂交小麦产业化应用的重要成果,其高效制种技术是杂交小麦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选育高配合力和异交性状优良的不育系与恢复系能够有效提高制种异交结实率和产量.本研究通过2016~2020年间二系杂交小麦相关制种试验,对制种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效果进行研究,发现恢复系花粉传播距离、花药大小、花药外露率、花粉量和不育系的开颖角度、柱头外露率等异交生物学性状与异交结实性能有显著相关性;父本花期比母本晚2~3 d能够实现时空协同和生理协同的有效配制.按照父本比例5%对父母本进行混播制种比行比制种产量显著提高28.2%. 2019~2021年度,在南阳地区进行规模化混播制种生产效果突出, BS1453/JS1规模化制种产量达到5273.4 kg/hm2,为二系杂交小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研究50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1964年袁隆平在洞庭早籼南特号中发现水稻雄性不育株以来,杂交水稻研究在中国已经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50年来,中国科学家在杂交水稻领域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成为世界杂交水稻研究的强国,为解决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本文回顾了我国杂交水稻50年研究历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及其成功经验,为我国未来科技尤其是农业科技进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1992年,湖南农业大学和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分别育成小麦光温敏核不育系ES系列和温光敏核不育系C49S系列,为中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同年云南省引进ES和C49S进行育性鉴定,筛选出的重庆温光敏不育系C49S-87在云南3个生态区有15~20 d的不育期,利用该不育系育成的杂交小麦品种云杂3号于2002年通过云南省审定并实现了较大面积的生产应用. 2001年,利用C49S-87育成不育期更长、育性更稳定、异交结实性更好的不育系K78S,以之组配的云杂5号和云杂6号分别于2004、2005年通过云南省审定.借助云南小麦生长期间多风、少雨的有利条件和K78S的优良异交结实习性,研究建立了父、母本带状种植机械化高效制种技术,制种产量可达到4500 kg/ha以上,促进了杂交小麦品种在云南的推广应用.同时还研发了基于小麦玉米杂交的小麦双单倍体技术用于加速不育系、恢复系创制以及亲本提纯. 2005年之后,受配合力优良的实用型不育系少、恢复系育种体系不完善、不育系和恢复系的条锈病抗性丧失等因素影响,云南省在强优势杂交小麦品种选育上进展甚微.本文总结了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在云南研究30年的...  相似文献   

20.
苏鲁地区地壳深部太古代残留岩片:来自航磁资料的证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新编1︰100万航磁资料处理和三维反演, 发现在苏鲁地区地壳深部约20~25 km处存在一规模巨大的呈北西方向展布的强磁性体, 从郯庐断裂带西侧向东侧延伸, 其埋深在断裂带两侧出现3~5 km的变化, 东侧约为20 km, 西侧约为25 km, 推测该磁性体为华北陆块地块太古代变质岩系的残留体. 这一磁性体的发现对于探讨苏鲁造山带构造模式和华北陆块地块与扬子陆块地块碰撞的缝合线位置以及认识郯庐断裂带东侧上层地壳向北推移底界滑脱面的位置等问题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