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煤矿水害事故的发生,采用事故案例分析、文献调研、关键事件访谈等方法对煤矿水害险兆事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验证筛选,得到了煤矿水害险兆事件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因素、组织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4个一级因素和14个二级影响因素;运用AHP法对影响因素进行权重分析,4个一级影响因素按权重大小排序为:个体因素管理因素组织因素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煤矿水害险兆事件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Fuzzy法对某煤矿水害险兆事件管理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显示该煤矿水害险兆事件管理水平处于"较差"水平,"个体因素"和"管理因素"是主要限制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提升措施。  相似文献   

2.
煤矿水害是煤炭资源开采中常见的一种灾害,探明煤矿地下不明水体分布及水量是防止水害事故发生的有效方法.总结了煤矿突水征兆、典型剖析原有治理煤矿水害隐患技术存在的缺陷,探测出云南兴云煤矿多处存在岩溶裂隙水害隐患,该案例对类似煤矿岩溶裂隙水害隐患探测及有效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利用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对地方小煤矿的水害隐蔽致灾因素进行了识别.对小煤矿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与国有大中型煤矿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划分的侧重点和不同点如老空水、地表水、矿井涌水量等内容;对之前得到的侧重点和不同点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结果对地方小煤矿水害隐蔽致灾因素进行识别.得出了小煤矿水害隐蔽致灾因素有老空区积水情况、含水层富水特征、导水构造、采动效应引发或人为导水通道等.  相似文献   

4.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工作面受顶板水害的威胁程度,选取了4个方面11个指标作为评价因素,将工作面顶板水害威胁程度分为安全、较安全、一般、较危险和危险,利用语气算子比较法和Matlab软件确定了各评价因素的权重,采用三角形隶属函数建立了模糊评判矩阵,最后利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某工作面所受顶板水害威胁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工作面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疏放水效果的分析,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工作面受顶板水害威胁程度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可以作为工作面开采前安全性评价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淮南矿区矿井水害调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淮南矿区矿井水害调研,划分出淮南矿区主要存在的矿井水害类型,分析了其充水因素及其对煤炭资源安全开采的影响程度,同时,总结出了深部资源开采所带来的新的水害防治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水害防治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6.
沈丽娟 《山西科技》2011,(2):29-30,32
矿井充水因素与进行水害防治对煤矿安全生产至关重要。阐述了杜儿坪矿的充水因素,包括含隔水层、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对矿井主要水害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矿井水害制约着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水害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屯兰矿将水害防治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之一,不断完善适合对不同水害类型进行预测和防治的各种物探、钻探和注浆设备,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分析了突水机理、影响因素,划分了井田水害防治分区,最后在水害预防和治理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极大改善和提升了屯兰矿水害防治技术水平,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搜集韩梁矿区内各个地区的水文地质资料数据和矿区的整体水文地质资料,在了解整个区域的水文地质大环境的基础上,对威胁大庄矿生产安全的水害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水害因素给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对避免水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有效地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介绍福建煤矿地质概况的基础上,总结了福建煤矿水害的特点和矿井充水因素;根据造成福建煤矿水害的主要是老空水和断层水,提出先物探,再配合以钻探或巷探的综合探测方法,对直流电法探测试验的成果进行了分析,认为直流电法能够帮助探查矿井的岩层岩性,老空区积水,构造含、导水等问题,对矿井开采进行水患预测,为排除矿井水害隐患提供较可靠的水文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0.
张卫民 《山西科技》2013,28(4):118-121
矿井水害是矿井五大安全隐患之一。在整理矿井多年地质勘探、开采和观察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矿井水害形成规律的研究成果,揭示出矿井充水的主要因素为自采采空区积水,并对生产中矿井水害防治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山地灾害基本特性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峡库区是山地灾害多发区,本阐述了库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基本特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水土流失.从库区地质地貌、气候气象、水、植被等背景条件入手,分析了三峡库区山地灾害的产生因素,并提出了库区山地灾害的相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三峡水库蓄水诱发了多处推移式滑坡变形加剧,为了加强对该类滑坡在三峡水库水位调节下变形特征的认识和灾害的预防,以三峡库区典型推移式滑坡——云阳凉水井滑坡地质条件和变形特征为例,制定监测方案;通过对滑坡地表位移、地表裂缝、深部位移、地表水位、降雨量及宏观巡查等方面的监测,分析监测指标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研究降雨及库水位升降对滑坡变形影响,分析了降雨、库水位变化时滑坡体变形和变形速度的规律;结合条块自身稳定系数变化量,揭示了推移式滑坡在降雨和库水位两种不同作用机制下的变形规律:降雨对后部变形影响大,库水对前部变形影响大,水位越高影响越强烈;降水时动水压力对滑体变形影响较大;同时受降雨和降水作用时滑体变形最大。其变形规律为该类滑坡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晋陕蒙接壤区农业灾情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农业灾情系统中致灾因子与承灾体承灾能力的分析,揭示出自然与经济对灾情的综合作用,在地表与气候均不稳定的共同致灾背景下,灾情主要受经济系统的影响。灾情发生频率与承灾力呈负相关,灾情强度与承灾力呈正相关,不同灾害的影响结果也不相同。统计中的灾情主要与第一类灾害有关,第二类灾害通过影响承灾体的承灾能力加剧灾情。  相似文献   

14.
周高乐 《科技信息》2013,(3):159-159
近年来,由自然灾害引起的心理创伤逐渐为我国精神医学界和心理学界所重视,其中以有关地震、洪灾等灾后PTSD的流行病学研究报告居多。本文就儿童群体灾后PTSD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在郑州矿区二十一次典型突水案例中,有十四次是二1煤底板C3灰岩水和O2灰岩水所致,另有六次为老窑水所致,一次是洪水灌入造成淹井。经综合分析,可看出矿区的水害主要来自C3、O2灰岩水。按突水水源分类,在二十一次突水案例中有顶板裂隙水害、底板薄层灰岩水害、底板奥灰一寒灰水害、老窑水害和地表水害;根据突水通道分类,有破碎带水害、滑动构造水害、采动裂隙带水害、人为通道水害等。根据郑州矿区水害的类型,总结提出了四种水害发生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水害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水稻产量灾损风险评估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水稻产量灾损风险评估模型,利用辽宁省12个地市1971—2010年水稻产量资料,采用历年平均减产率、灾年减产率变异系数、产量灾损风险指数、抗灾指数等指标对全省粮食产量灾损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抚顺、铁岭及锦州地区属于水稻生产高风险区,鞍山、辽阳、营口和盘锦属于水稻生产低风险区,其余地区为中风险区。分析评估结果,结合全省水稻生产中的突出问题,从防灾减灾和灾后补救角度提出强化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条件、强化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健全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和提高灾后补救能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地震和降雨耦合灾害分布与长期活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震后灾区强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造成了灾难性损失,成为灾区新的威胁。通过对西昌7.5级地震灾区鹅掌河流域进行灾害分布特征和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流域内灾害具有地震灾害效应。灾害表现为沿断裂带呈条带分布且集中于东盘,地层倾向性,滑坡堰塞形成S型河道,微地貌效应和灾害链式效应。2区域内7.5级地震后以中小地震为主,降雨量变化平稳。灾害具有长期活动性,表现为崩滑的频繁发生,鹅掌河成为高频泥石流。地震和强降雨耦合作用成为诱发区域灾害的根本原因,因此建议加强灾区雨季的监测预警能有效防治灾难性灾害发生。  相似文献   

18.
资源枯竭型城市灾害预测及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业城市资源枯竭后,矿山开采衍生灾害长时间继续发生,同时还会形成新的灾害。资源枯竭城市灾害主要为地下、地表、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灾害。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灾害成因及演化过程,并提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灾害预测与控制应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造成长江中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大致可概况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前者包括环流条件、地形差异、水系因素等,后者诸如森林的破坏性砍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围湖垦殖使湖泊面积大幅度减少等.自然环境的演化有其自身的规律性.由于人类活动的参与或干扰,改变了自然环境变化的趋向和速度;经济发展的程度越高,人类活动的影响就越深刻.历史时期以来,人类活动对长江中游流域环境的演变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到了现代,这些影响愈加明显.提出洪涝灾害的防治对策应做好生态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建立长江中游自然灾害的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20.
唐山沿海地区是陆地、大气、海洋相交的地区,地质环境脆弱,是地质灾害高发区。对唐山沿海地区因不合理水资源开发而引起的一系列环境水文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提出了唐山沿海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为唐山市生产力布局向沿海地区转移及其曹妃甸工业区建设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