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8年12月18日,日本政府正式敲定新一期《防卫计划大纲》及《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以下简称新防卫大纲及"中期防")。作为国家安全政策纲领文件,新防卫大纲进一步反映了日本安全政策的转变趋势,反映出日本日益强烈的"安全自主"乃至"战略自主"倾向。安倍主导的国家安全政策改革,让日本战后安全政策"专守防卫"原则进一步名存实亡,将争取"安全主权"、强化自主能力的"军事正常化"实践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相似文献   

2.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23,(1):8-9
<正>日本出台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2022年12月16日,日本政府正式通过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三份安保政策文件。《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是日本安全保障领域最高级别文件,此次更新是其2013年出台以来首次修订。另外两份文件分别是《国家防卫战略》和《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分别取代了原有的《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  相似文献   

3.
<正>《聚焦日本·圆桌论坛》终于与大家见面了。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的同仁将从专业的角度,把我们在日本研究中的点滴体会与广大读者分享。近年来的日本处在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中。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自民党安倍内阁以所谓"安保三支箭"——战后首份《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新《防卫计划大纲》、《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以及为之提供法制、机制保障的日本版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4.
<正>2012年底安倍晋三再度执政后,日本政府出台了战后首部《国家安全保障战略》(2013年12月)、新版《防卫计划大纲》(2018年12月)等官方文件,反映出日本对自身安全环境的认知产生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对周边地区可能发生的各种不测事态进一步增强了警惕和防范。为扩大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军事存在,日本试图通过寻找"目标一致"的合作伙  相似文献   

5.
2022年12月16日,日本政府出台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安保三书”,妄称中国是“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明确提出要拥有所谓“反击能力”、将防卫费提升至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等,对战后日本国家安全政策做出历史性调整。  相似文献   

6.
2010年12月17日,日本民主党政府通过执政以来的首份《防卫计划大纲》,由此确立起今后十年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和自卫队建设的指针。新大纲对日本防卫战略做出重要调整:首次明确指出中国的军事动向是"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忧虑事项",将防卫对象直指中国,防卫力量构想改"基础性"为"机动性",防卫重心由本土和北方移向"西南岛屿",计划改革增强情报机能,酝酿构建亚太多边同盟体系等。新大纲映射出的日本安全战略调整方向、背后原因以及给地区安全形势带来的影响等,都是值得高度关切的议题。  相似文献   

7.
周颖昕 《世界知识》2023,(24):28-30
<正>2022年12月,日本新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以及《国家防卫战略》《防卫力整备计划》经内阁会议审议通过。这三份文件强调,从根本上加强防卫力量,才是“国家安全保障的最终保证”。为实现“从根本上加强防卫力量”之目的,《防卫力整备计划》提出,直至2027年,每个财年的防卫费预算最高可达43万亿日元。这条线是参照北约成员国军费在2024年各自应占国内生产总值(GDP)2%的标准划定的。《关于为从根本上加强我国防卫力确保必要财源的特别措施法案》(以下简称“《财源确保法》”)作为日本内阁向第211次国会提出的第一号法案,经众参两院审议表决,  相似文献   

8.
战后日本安全战略与对外政策的最大课题就是如何平衡中美日三角关系。冷战后、特别是9.11事件后,美国因素对于日本安全战略与对外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任何同盟关系的强化总是需要有共同的利益需求和共同对付的潜在对手。美国学者认为:由于“中国大陆在政治经济上的力量日益强大,因此美日在对华政策上将拥有共同的利益,即美日合作牵制中国”。近年来,日本的《防卫白皮书》用了大量篇幅谈论中国军事力量问题,强调“中国的导弹指向亚洲和日本”。2002年8月2日提交内阁的《防卫白皮书》进一步强调,中国国防经费14年来一直…  相似文献   

9.
<正>《认知、政策与互动:战后中日安全关系研究》孟晓旭/著2017年3月版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年3月,《认知、政策与互动:战后中日安全关系研究》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全书44.5万字。该书作者孟晓旭是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华日本学会理事,2013年入选北京  相似文献   

10.
正7月13日,日本内阁正式批准2021年版《防卫白皮书》。作为日本军事政策官方文件,今年日本《防卫白皮书》不仅延续近年基调,日益强化渲染"中国威胁论",而且在涉台问题上公开"踩红线",首次明确声称"台湾情势的稳定对日本安全保障和国际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今年以来,日本政界高层多次发表涉台错误言论,多次公开干涉中国内政,谈论"台湾海峡和平稳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正3月20日,日本执政党自民党的安全保障调查会会长、前防卫大臣中谷元主持通过了修改《防卫计划大纲》的自民党党内纲要草案。该纲要草案明确提出要"取得短距离垂直起降战斗机",亦即引进美国F-35B隐形战斗机;同时还提出要"推动DDH(直升机"驱逐舰")的平台化",意图将"出云"号直升机"驱逐舰"改造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对国家安全战略开始了新一轮的重大调整。从2001年10月《反恐特别措施法》的问世到2003年6月“有事法制”等相关立法的通过,战后日本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专守防卫”和不行使“集体自卫权”的政策原则受到重大冲击。在这一轮战略调整的过程中,一批被称作“新国防族”的青年政治家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3.
2 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 ,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后 ,日美同盟共同遏制的对象消失了 ,日美经贸摩擦的加剧使同盟处于一种“漂流”状态。 90年代中期 ,美国经济恢复了景气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 ,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日美两国从自身的对外战略利益出发 ,决定强化安全同盟。 1995年美国的《东亚战略报告》和日本的新《防卫计划大纲》为强化同盟铺设了轨道。 1996年发表的《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和 1997年出台的新《日美防卫合作指导方针》以及 1999年日本国会通过的有关新指针的三个相关法案 ,使得日美同盟体制从此发生质变 ,日美强化安全同盟的跨世纪工程在历时三年后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开启新一轮科技革命 近年来,从国际到国内,从国家到城市,各大经济体紧盯智能经济发展机遇,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发展智能经济已成为先发国家和城市的战略选择. 从国际上看,美国政府出台《国家人工智能研发规划》,提出七大重点战略方向,为国家资助的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划定策略;德国提出"工业4.0";英国提出"数字国家"框架;日本早年连续发布"u-Japan"、"i-Japan2015"、《面向数字时代的新战略——三年紧急计划》,近年来更将人工智能研究作为国家增长战略的优先领域,将推进人工智能研究纳入了《第5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和《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2016》.  相似文献   

15.
2007年7月,日本海洋法规中的宪法——《海洋基本法》正式实施;2008年4月,日本政府依据《海洋基本法》正式颁布《海洋基本计划》;2010年年底,日本新的《防卫计划大纲》配套出台。由此,21世纪初日本新的  相似文献   

16.
从近六年来日本防卫白皮书中关于中国报道的变化可以看出,随着中国经济、军事实力的提高,日本越来越关注中国军队的海洋活动、海外派兵以及中国的军事高科技发展等问题。日本的"中国威胁论"促使日本对中国的关注点更加细致和全面,对中国的安全战略和政策也进行着不断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年份。8月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华日本学会联合承办的"战后日本70年:轨迹与走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中日友好学会会长唐家璇、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分别致辞。与会代表就"战后日本70年:国家战略与发展路线"、"战后日本70年:政治轨迹与走向"、"战后日本70年:经济轨迹  相似文献   

18.
杨伯江 《世界知识》2014,(21):70-70
<正>安全领域的合作历来是美国对日政策的核心。过去20年来,从民主党克林顿政府以"奈倡议"推动美日同盟"再定义"、结束"漂流"状态,发表《美日安全保障联合宣言》(1996年)、修订美日防卫合作指针(1997年),到共和党小布什政府借力小泉内阁遂行国际反恐战争,推动日本增强在亚太及世界安全事务中的作用,都是这种合作的表现。民  相似文献   

19.
日本安全深受其地理环境因素的制约,地缘政治历来是日本政府考虑其安全战略的重要手段。本文简略地回顾了二战前日本安全政策的地缘特征,着重分析了战后日本安全战略中的地缘政治(战略)因素。  相似文献   

20.
日本政府2011年12月27日召开安全会议,同意放宽武器出口限制。有日本媒体指出,这将成为日本防卫政策的重要转折点。2011年12月27日,日本政府召开安全会议,同意放宽武器出口限制,允许日本参与武器研发和生产的国际合作,以及以人道与和平为原则的国际援助。日本媒体指出,这是日本首次彻底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将成为日本防卫政策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