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日,曾引起世界轩然大波的前英国《卫报》记者、"棱镜门"爆料人之一的格伦·格林沃尔德发售新书《无处可藏》。这本书被认为涉及"大量来源于斯诺登给出的文件的新故事",在全球受到热捧。据悉,格林沃尔德在书中回忆了去年他与斯诺登在香港的一些会谈和讨论,当时斯诺登已决定向外界公布自己的身份。格林沃尔德说,斯诺登在报道公布前夜酣然入睡,似乎未受到任何影响。尽管或许会面临美国方面的起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的律师4月16日表示,斯诺登已经递交文件,申请延长在俄罗斯居留三年。据悉,斯诺登的在俄居住证将于2020年4月到期。他的律师表示,鉴于新冠肺炎疫情,他意识到某些问题可能不会立马解决,但他将耐心等待移民局的决定。2013年6月,斯诺登向美国《华盛顿邮报》和英国《卫报》提供了一系列有关美英特工部门进行互联网监视  相似文献   

3.
李亚男 《世界知识》2014,(22):11-11
<正>【美】《外交政策》2014年9/10月美国士兵泰·迈克尔·卡特,现年34岁,于2013年8月26日在白宫获奥巴马总统亲自颁授的最高等级"荣誉勋章"。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五位活着接受"荣誉勋章"的美国军人。卡特曾经是一名海军陆战队员,后来加入了陆军,现在华盛顿州路易斯-麦考德联合基地第7步兵师服役。2009年10月3日,在与400多名塔利班武装分子历时六小时的激烈交火中,卡特多次为激战中的阵  相似文献   

4.
关云 《世界博览》2013,(14):87-87
美国中情局前雇员斯诺登曝光美国的监控与窃听项目"棱镜"之后,全世界一片哗然。美国国内纷纷反对政府侵犯个人隐私,对此奥巴马解释这些监控没有针对美国公民或在美国的人。他的意思是这项目只是监控和侵入世界其他国家的信息传输系统。欧盟为此要美国作出解释。很多中国人更为这一次美国在全世界面前丢脸而扬眉吐气:因为此前几个月美国正大肆渲染中国黑客入侵美国网络,窃取各种信息。斯诺登一爆料,彻底曝光了美国的伪善。一时间美国再也没脸指责中国了,中国此前承受的压力顿时消弭于无形。这可谓天上掉下来的好事。但外交部发言人在回答斯诺登爆出的美国对中国实行的各种网络入侵行动时,只是很低调地说要和美国沟通,没有趁机对美国大加讨伐。而一些军人评论家却说,因为斯诺登的爆料,美国相当于损失了一个重装师。  相似文献   

5.
《奇闻怪事》2013,(10):8-9
挑战奥巴马政府的美国告密者斯诺登曾长期逗留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国际中转区,没有进入俄罗斯境内。外界在关注斯诺登案走向的同时,也对机场国际中转区产生了好奇。美国《华盛顿邮报》评论称:"迄今为止,斯诺登滞留机场的时间,同他的前辈们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在斯诺登之前,"赖"在机场国际中转区的人中,最有名的,也是滞留时间最久的,当属迈尔汉·卡里米·纳赛里:他被伊朗驱逐  相似文献   

6.
 让美国政府倍感头疼的“斯诺登泄密事件”最近又冒出一条新消息:美国《纽约时报》2月9日刊文称,斯诺登只凭借简单的“网络爬虫”技术就获取了约20万份机密文件,令人惊讶的是,美国国家安全局本身采用的反而都是最尖端的情报监控技术,但对内部安保措施却存在如此漏洞,强烈的对比让美国政府又一次“面上无光”。  相似文献   

7.
"棱镜门"一步步发展到今天,仍没有彻底结束的迹象。这桩牵动了全世界目光的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它的来龙去脉到底是什么?美国的监听计划曝光,又向我们发出了哪些警示?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物联网和云计算相关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对物联网云计算系统的信息安全也非常重视。无论是科技部的"十二五规划",还是发改委的重大专项,都对物联网安全给予专项支持。但是,面对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必须要加倍重视网络安全问题。"棱镜门"事件爆发2013年6月3日,美国前中央情报局(CIA)雇员斯诺登,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关于"棱镜"(PRISM)监听项目的秘密文档泄露给了《卫报》和《华盛顿邮报》,从此揭开了该项目的秘密。斯诺登本人也因此遭美国政府通缉,并被吊  相似文献   

8.
 美国“棱镜计划”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是最近几个月来的重要新闻人物。从新闻我们得知美国曝出“监视门”。新闻的中心人物斯诺登5月20日来到香港以便逃避美国政府的追捕。这以后,斯诺登让全球关心新闻的人们如同观看美国大片一样,欣赏了让美国一再丢脸的“斯诺登逃亡记”。  相似文献   

9.
周鑫宇 《世界知识》2013,(14):68-68
美国中情局前雇员斯诺登曝光了美国政府的“棱镜计划”,揭发了美国对内监控隐私、对外进行黑客攻击的事实。美国政府大为光火,全球通缉斯诺登;男主角毁誉加身,浪迹天涯;全球媒体穷追不舍,轮番炒作。这样的情节在当前喧嚣的国际政治中给人的感觉有些八卦和浮夸。可是我们如果撇开“黑客”、“间谍”、“机密”这些吸引眼球的关键词。做一点具有历史眼光的思考,就会发现斯诺登的出现,对美国来说,绝不只是另一个“维基解密”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0.
孙岩峰 《世界知识》2013,(20):38-39
9月27日,巴西总统迪尔玛·罗塞夫在第68届联合国大会演讲时,公开抨击美国政府现有的监控项目,呼吁联合国制定网络监管规范,防止美国将互联网用作间谍活动的“新战场”。这是自斯诺登事件曝光美国国家情报局代号“棱镜”的监听计划后,国家元首在国际多边场合对美国最为严厉的指责。这回,巴西真的跟美国翻脸了。  相似文献   

11.
唐岚 《世界知识》2013,(14):32-34
近日,"棱镜"、"颞颥"等美英系列秘密监控项目相继曝光,全球一片哗然。美前中情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接二连三曝出"猛料",称美英情报部门无网不入,从简单的通话记录到直接进入谷歌、苹果、脸谱等九大互联网巨头服务器获取电邮、网络浏览和聊天记录、照片、存储数据、视频会议、文件传输以及使用社交网络情况等各种"网络踪迹",再到目标国家的骨干网络和重要系统,无一不是美国的囊中之物。斯诺登掀开的不仅是美国秘密监控的面纱,更为个人和其他国家敲响了数据保护和信息安全的警钟。  相似文献   

12.
<正>7月3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的"共享安全:世界和平与全球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关系学院主办)期间,本刊记者遇到了美国波士顿学院政治系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学者陆伯彬(ROBERT S.ROSS),对他进行了专访。陆伯彬是美国战略学界知名的"中国通"之一,对中国外交政策的研究侧重于安全问题,著有《风云变幻的美中关系(1969~1989):在谈判中合作》一书。世界知识出版社曾于2012年12月出版他参与主编的《中美欧关系:构建新的世界秩序》一书。早在2005年,陆伯彬就提出运用"现实主义政策"管理中美关  相似文献   

13.
杨晋 《世界知识》2013,(14):35-35
谍影重重,扑朔迷离。斯诺登事件已经从惊险片变成了悬疑肥皂剧。斯诺登是拉登之后,再次在光天化日之下消失的"隐形人"。不过在美国有线新闻网看来,就连俄罗斯头号"刺探者"、有克格勃背景的总统普京都宣称不知道他的下落,就有些蹊跷了。7月1日,普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传达出极其丰富的信息。第一,斯诺登已经放弃留在俄罗斯;第二,如果他留在俄罗斯,"不应当损害我们的美国同伴";第三,斯诺登是个"自由人"。这些信息如果细细解读起来颇值得玩味。这似乎是说:第一,斯诺登很可能就此在俄罗斯消失,至于去哪里就不知道了。第二,即便斯诺登继续留在俄  相似文献   

14.
1984年美国将举行4年一次的总统大选。现在共和党和民主党为此角逐的帷幕已经拉开。引人注意的是,随着大选的临近。美国3大报系中的《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杂志》(系《纽约时报》的杂志),以及《时代》、《新闻周刊》,还有《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新闻日报》等(多为东部财团喉舌),对里根外交政策进行了激烈的抨击,反映了对美国外交政策有较大影响的东部财团对里根当前的外交政策不满。看来这种争吵还会激化。现分类摘译上述报刊的评论。  相似文献   

15.
正奥巴马凭什么挑战"中国制造"在客观存在的技术壁垒面前,任何概念都美好得不真实。奥巴马政府似乎在下一盘很大的棋。2012年7月17日,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发表了《制造业的未来在美国而不在中国》,称"技术进步将使中国的制造业像过去20年里美国制造业那样迅速衰落"。这篇文章大概已经酝酿很久了。这盘棋没那么简单自2008年奥巴马上台以来,中国制造受到的诟病越来越多,以至于一直讷于品牌形象公关的中国,在2009年拍了首部国家广告,在全球主流媒体播出,以提高"中  相似文献   

16.
彭珂  杨勉 《世界知识》2013,(16):14-21
爱德华-约瑟夫·斯诺登,前美国中情局情报分析员、前美国国家安全局外包公司的系统管理员,2013年5月20日飞抵中国香港,开始爆料美国情报部门秘密监控电话和邮件的“棱镜”计划.由此遭到美国当局通缉。6月23日斯诺登离开香港飞往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开始了亡命天涯之路。在俄期间.斯诺登寻求政治避难的过程一波三折,几经反复,其命运成为国际媒体和舆论的热点话题。但最终似乎是“柳暗花明”。8月1日.斯诺登终于获得了俄联邦移民局颁发的证件,获准进入俄罗斯境内临时避难一年.从而结束了其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中转区40天左右的流亡生活。随着斯诺登事件的发展,其所涉及的国际法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产生了多个疑问,从而也出现了不同的答案和看法。在对这些疑问和答案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世界竟是如此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7.
李洪声 《世界博览》2013,(13):16-18
"国家公敌"玩起"猫鼠游戏"从香港到莫斯科,美国监控项目"棱镜"的爆料人斯诺登再次消失在人海中。他现在身在何处?下一步将去往哪里?这些问题至今没有答案。  相似文献   

18.
教皇方济各     
2013年,在与奥巴马和斯诺登等众多风云人物的竞争中.教皇方济各(PopeFrancis)“以其慈悲和谦逊成为良知和同情心的代言人”.摘取《时代》周刊“2013年度人物”桂冠。  相似文献   

19.
追风人物     
<正>2015年《福布斯》最具权力女性排行榜有新变化美国《福布斯》杂志近日公布了本年度全球100名最具权力女性排行榜,德国总理默克尔连续第五年夺冠。美国前第一夫人兼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紧随其后。除了稳居榜首的默克尔之外,最令人瞩目的当属今年宣布竞选美国总统的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她的排名较去年提升了四位。《福布斯》称,希拉里"只欠一场选举"就可以登上全球最具权力女性的宝座。微软公司创办人、富豪慈善家比尔·盖茨的妻子梅琳达·盖茨依旧占据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家利益》2015年9/10月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美国前国务卿。1923年生于德国,是犹太人后裔。1938年移居美国。在1968年的总统竞选中,他担任洛克菲勒的外交政策顾问,但是尼克松赢得大选,他看中基辛格的外交才能,让其担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1969~1977年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发挥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