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罗洁 《世界知识》2014,(2):66-67
第一次听说察哈尔学会,是三年前一个作者要求修改他的个人身份介绍。那是一位跟《世界知识》合作多年的学者,之前杂志介绍他写的是某大学的副教授,那次他把身份改成了“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我在《世界知识》杂志散了近二十年r,跟国际问题界的很多机构,包括官方的、民间的,甚至国外的都打过交道,  相似文献   

2.
<正>10月11日,外交学院第二届"外交礼宾礼仪"研讨会暨《从理论到实践——外交礼宾礼仪研究》新书发布会在外交学院举行。本书由外交学院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研究员、察哈尔学会研究员周加李主编,察哈尔学会全国理事会副理事长、高级研究员张国斌为  相似文献   

3.
2001年《世界知识》杂志第17期"外交管窥"栏目《袁士槟:外交官出身的教授》一文介绍了外交学院教授袁士槟同志.一晃11年过去了,袁士槟教授于2012年1月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一生所热爱的事业.生前,他对外交事业忠诚尽责的品格,对教育事业开拓创新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  相似文献   

4.
何文进 《世界知识》2014,(18):87-87
<正>笔者从事中学教育,退休后成了"海外背包客"。通过阅读《世界知识》等期刊,博览了全球风云及世界各地的人文、地理、文化,见习了"入境问俗",从中受益匪浅。于是我充足了电,背上了行囊,走出了大山,走向了世界!今年9月是《世界知识》杂志80周年的华诞。《世界知识》于1934年9月在上海创刊,这一年恰好是中国革命史上最伟大的红军长征开始的日子。《世界知识》生于忧患,艰苦创业,还饱受反动势力的封锁与打压,历经  相似文献   

5.
徐伯昕同志是出版界的老前辈,曾参加创办《世界知识》,并担任发行人。多年来他一直大力支持《世界知识》杂志和世界知识出版社的工作。不幸,他已于1984年3月27日逝世。此文是他在生前于病中专为纪念《世界知识》创刊50周年写的。谨对他的逝世致以深切的悼念。  相似文献   

6.
我是《世界知识》杂志的一名老读者。记得在1956年我12岁时,从《世界知识》上读到“怎样学习国际时事”笔谈会的文章,作者有刘思慕、李纯青、王铁崖、梅汝璈等专家。笔谈会向读者介绍学习国际时事的方法和体会。我如获至宝,把那些文章汇集在一起,保存至今。从1957年开始,我就坚持订阅《世界知识》,直到“文革”《世界知识》停刊。1979年《世界知识》复刊的消息传出时,我正在南京护理沉疴不起的父亲,我当即汇钱给泗阳的亲戚拜托他为我订阅《世界知识》。从那时至今我一直订阅这本我喜爱的杂志不辍。  相似文献   

7.
《世界知识》又失去了一位可敬的导师、老战友。他,就是《世界知识》元老,创始人之一张明养同志。他不幸于1991年7月4日逝世。50多年来,张明养为开创《世界知识》杂志,为世界知识出版社的成长、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和辛劳,功绩巨大。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7月底到8月中旬,察哈尔学会与吉林省一些科研机构人员组成课题组,对辽宁、吉林两省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在沈阳、丹东、延吉、珲春、图们等地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形成了一份题为《朝鲜半岛局势缓和对中国东北经济发展的机遇》的考察报告。察哈尔学会是创立于2009年的中国非官方的外交与国际关系智库,以"前瞻性、影响力、合作共进"为宗旨。10月24日,察哈尔学会在北京发布了这份报告的公开版。会上,报告  相似文献   

9.
本刊过去曾多次向读者介绍浙江海宁高级中学的学生社团组织———“世界知识之友”。本期我们再向大家介绍杭州外国语学校“世界知识之友”。两个同质社团的创建人和指导教师都是同一人———朱建国老师。朱老师生于1959年,从《世界知识》复刊起,他就是忠实订阅者和实践者。他说:《世界知识》成就了他的教育特质。以《世界知识》为素材和灵感源头,他试图实现对良好教育的理想追求———从1981年至今,他在历史学科必修课中追踪现实世界的最新发展,关注全人类的话题;从1985年至今,他坚持开设“中国和世界”系列讲座160余讲;从1998年至今,开设…  相似文献   

10.
编辑絮语     
去年此时,我们在此处跟读者朋友谈到杂志的变化。进入新的一年,我们的话题还是“变化”。读者会看到,从本期起,《世界知识》又有了新的变化。从2005年起,《世界知识》进入她的第二个70年。一份杂志风行70年、历久弥新,奥秘就在于永远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顺应着社会的变化,顺应  相似文献   

11.
在本期,我们向读者介绍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几期《世界知识》的封面。1949年下半年,《世界知识》喜事不断。随着上海的解放,6月17日,被国民党当局勒令“永久停刊”的《世界知识》复刊;9月15日,《世界知识》迎来15岁生日,周恩来应编辑部请求为“世界知识创刊十五周年纪念号”题词,周恩来的手书后来成了这本杂志的标志;半个月后,新中国宣告成立。可以想象,当时编辑部同人与读者、与全国人民一样,是何等扬眉吐气。此时的《世界知识》内容更加丰富,她欢呼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反映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气象,介绍世界范围内革命和进步潮流,抨击帝国主…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晚些时候,《世界知识》杂志将迎来她的85岁生日。在中国的出版史上,很难找出另一份期刊像《世界知识》这样拥有如此延绵的生命力。从最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宣传抗战救国为使命,到解放战争时期以普及国际知识、推动民族觉醒为己任,再到新中国成立后致力于在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架设相互了解的桥梁,《世界知识》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亲自关心、指导了她的发展。现在,《世界知识》作为中国国际关系领域的权威出版物,位列"全国百强期刊"。本着"平实理性看世界"的宗旨,《世界知识》坚持不懈地为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变迁留下注解,在  相似文献   

13.
《世界知识》的一位老编辑王克勤于今年8月17日不幸病逝。他在杂志上留下了他多年的辛劳和足迹,还有他的名字。曾任《世界知识》主编和世界知识出版社总编辑的萧扬特写此篇以志深切怀念。我们也借此表达编辑部全体人员的痛悼之情。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高中生,刚刚接触这份杂志,但已经是爱不释手了,它让我对世界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对伟大祖国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有时它甚至让我热血沸腾。它是一份非常不错的杂志!我希望你们能开辟一个发表普通读者看法的专栏,表达一下我们对国际问题的看法和见解。福建泰宁黄欣华我这个人其实对世界上的问题并不了解,但这本叫《世界知识》的杂志改变了我。我爸爸有着许多这样的《世界知识》。有一次,他竟然把一打《世界知识》统统送给我当生日礼物,虽然当时我并不喜欢看课外书,尤其是杂志,但一向好奇的我还是忍不住要去读它,在父母的鼓励下,我终于…  相似文献   

15.
宋明江 《世界知识》2014,(18):75-75
<正>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后,《世界知识》复刊,世界知识出版社也恢复了业务,而且创建了《世界博览》、《世界知识画报》等新的刊物,并出版了大量的国际问题图书,使整个出版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我就是在这期间有幸于1978年9月来到《世界知识》杂志工作的。忆及当年到《世界知识》编辑部报到后开始工作的情景,一幕幕往事如在目前。报到后我接的第一个任务是修改一篇介绍拉美某国(我已忘记哪一国)的文章。当时编辑部的两位领导许鲁野和朱烈同志令我先写一份修改提纲,经他们审批后再动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世界知识》80华诞系列纪念活动之一,杂志社邀请众多学者,举办以"中国外交新思想及建立国际话语权的努力"为题的专题学术研讨会。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闵永年大使出席研讨会并致辞。他说,胡愈之先生在《世界知识》创刊词里作出了"中国是世界的中国"这一著名论断。80年来,《世界知识》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周恩来同志亲自关怀和指导下、在许多共产党人和进步知识分子的努力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她永远站在传播世界知识的前沿。她为传播世界知识、让国人了解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中国外交事业做出了贡献。如今,她的办刊理念就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认知世界,打造外交文化,传播世界知识"。  相似文献   

17.
李长远 《世界知识》2014,(18):85-85
<正>接触《世界知识》纯属偶然。有天在旧书摊淘宝,随手翻了一本旧杂志,顿时被其内容吸引,蹲在地上一口气把一本杂志读完,当即毫不犹豫花五角钱买下这本叫《世界知识》的杂志,同时一元钱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如获至宝。恰逢报刊征订期,于是赶到邮局订阅,这一订就是30年,从未间断。上世纪80年代,我在哈尔滨一个外贸公司任董事兼副总经理,开展对苏边贸。不论是国内出差还是出访苏联,是商务洽谈还是在苏中友好馆演说,《世界知识》随身必带。因为  相似文献   

18.
1949年9月,《世界知识》第一次为自己举行了纪念活动——纪念创刊15周年。编辑部的同人们去找了他们一直崇敬、过去曾给他们许多关怀的周恩来。于是就有了周恩来的这幅题字。从1958年第1期起,《世界知识》刊名采用了周恩来的题字,一直延续到现在。1950年《世界知识》从上海迁到北京,1957年成立直属外交部的世界知识出版社。周恩来曾在外交部的讲话中鼓励外事干部阅读《世界知识》,《世界知识》也是他自己经常阅读的杂志。1956年周恩来批准世界知识出版社翻译出版西方国际问题著作。与周恩来一样,邓颖超也对《世界知识》非常关怀。1984年她为…  相似文献   

19.
黄书海 《世界知识》2014,(18):75-76
<正>我与《世界知识》的接触,时间并不算短。我出生第二年,便迎来《世界知识》的诞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胡愈之老先生和其他同仁分别于1934年在上海和1945年在新加坡创办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性杂志——《世界知识》和《风下》。  相似文献   

20.
毕平非同志来信指出,本刊“《复刊词》中对于曾为《世界知识》作过贡献而又为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的老同志,列举其名,表示悼念,这是很必要的。”但他认为,“感到不足的是,名单中没有提《世界知识》杂志第一任编辑负责人、受林彪‘四人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