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在春秋中期,随着楚庄王问鼎天下,周天子的威仪彻底陨落,勤王而信天下的“尊王攘夷”战略终于寿终正寝。随之而来的,便是以楚庄王武力控制诸侯的结盟战略为代表的春秋争霸时代。晋因与楚国的邺战(公元前597年)一役失败,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春秋时代占据霸主地位最长时间的晋的终结。随着晋景公的励精图治,晋国霸业逐渐复兴。  相似文献   

2.
论“五霸”之一的楚庄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庄王熊旅(公元前613年—前591年在位)是我国春秋时代的五霸之一。不少史学家对楚庄王给予很高的评价。然而,对楚庄王称霸和霸主应具有条件的关系。即楚庄王称霸和齐桓、晋又称霸走的并非同一条路的问题,却没人论及。为此,本又对此作一探讨。关于春秋五霸,虽历来说法不一.但各种史料对越在王和齐桓公、晋文公并列为霸主并无歧义.齐桓公大胆地起用管仲为相,制定了“尊王援夷”的方针策略,他率领诸侯攘夷、狄,抗拒楚国。捍卫华夏文明,理当称为首霸;而晋文公在鲁僖公二十四年(前636年)再次高举“尊王攘夷”的大旗,并在备修公…  相似文献   

3.
耿学芹 《科技信息》2007,(34):143-144
春秋后半期,周王室衰弱,诸侯兼并,战事频繁,天下大乱.曾经有"春秋小霸"之誉的郑国已经国势衰微.当时晋、楚争霸,郑国夹在晋、楚两国之间,为两国必争之地,处境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4.
史向辉 《长春大学学报》2004,14(3):78-79,102
以德、信、礼、义为主要内容的我国传统价值观在春秋争霸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成为齐恒公、晋文公、楚庄王争霸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论述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在争霸斗争中遵循传统价值观的史事,揭示出传统价值观仍然是春秋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  相似文献   

5.
从吴楚战争看沈尹戌的政治军事思想张西庆沈尹戌(?-前506年),出身楚国贵族,乃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曾孙,叶公沈诸梁之父.因封于沈邑为尹,遂以地为姓.楚阳王时任左司马,为当时名将.在澄清楚国内政、抵抗吴国入侵的斗争中曾发挥重大作用,并终以身殒国.一、...  相似文献   

6.
<正>春秋末期,随着弭兵之会的召开,晋楚两大集团罢兵,中原诸大国乱于内政,而楚国外陷于吴越争霸,内有令尹篡政。随着三家分晋与田氏篡齐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古代中国便进入了战国时代,直到公元前221年秦皇扫六合统一中国,为时200余年。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基本形成独立国家,秦、楚、燕、韩、赵、魏、齐七个强国群雄逐鹿,是更为彻底的多极格局。  相似文献   

7.
周代阳樊城,先为西周初年司寇苏忿生的采邑,后为宣王卿士仲山甫的封邑。樊城又为晋国所有。其地望应在今济源市东南或西南。春秋时,周襄王赐与晋公.阳  相似文献   

8.
《史记·楚世家》有楚庄王“一鸣惊人”的记载,但在《左传》甚至现在的其他典籍中找不到确切的依据,因此难以通过文献考据的方法证实它的真实性。不过,将其与《史记》中其他几位春秋霸主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太史公无一例外地对《左传》的相关记载作出了有意识的改造,以更加凸现他的“内修而外强”的思想,因此,关于楚庄王的这段叙述又是合理的。同时,从上述这些历史事件中,还可发现太史公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和对人心向背重要性的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9.
外交使节在国外享受人身不可侵犯的豁免权,并受到应有的礼遇,以保证其顺利完成使命,这是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确立的原则。如果外交使节人身受到侮辱或伤害,就会影响两国关系,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左传》记载使节在执行任务时受害,仅有两例足见他们的人身安全普遍受到尊重。公元前595年,楚庄王(前613—前591年在位)派大夫申舟去齐国访问,要他取道宋国,却故意不发给假道文书申舟上次同宋国打仗时,已经得罪了对方,这次他空手路过宋国,自料很难幸免。临行前,他只要求庄王照料他的儿子。果然不出所料,他在宋国境内被捕了。宋右师(官名,相当于宰相)华元认为申某本来  相似文献   

10.
一从“贰于楚”说起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的《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其中“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的“贰于楚”,如秦礼军同志在《〈左传〉“贰于×”解》中指出的,许多文选本都解释为:“贰:贰心。郑国对晋国怀有二心,而与楚国相近。”个人认为,这解释比起王力教授主编的《古汉语》叫参看《郑伯克段于鄢》“贰于己”注,即“贰,两属,属二主。贰于己,一方面属庄公,一方面属自已”,似近义理些,只是所释词义与所在语法结构不大相应。论结构,此“贰于楚”当与上句“无礼于晋”同,所表达的  相似文献   

11.
“问鼎”一词,源自《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戒,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五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楚子”即楚庄王,他乘伐戎之机,陈兵于洛水。此举无非是向周王炫耀武力。周定王心中不满,但仍派遣特使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子在会见王孙满时,问起周朝九鼎的大小  相似文献   

12.
庄硚开滇、王滇的记载,最早见于《史记·西南夷传》。司马迁说:“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足乔)将兵循江(长江)上,略巴(崇庆地区)、黔中(贵州东北,四川涪陵以南,湘西一带,)以西。庄(足乔)者,故楚庄王苗裔也。(足乔)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这段记载,文字似无错衍,因此历来史家,多引以为据。然而细省庄(足乔)发兵之日,及至归报之期,,历时太久,於情於理,都难以使人折服之处。现略将考索,推算於次:  相似文献   

13.
春申君黄歇《上秦王书》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上书"说秦善楚",主张以仁义兼并天下,并具有纵横家术的特点。《上秦王书》是春申君获取高位的基础和历史起点,也是他能在此后作出杰出贡献的历史起点。晚楚时期,春申君利用《上秦王书》及秦实行"远交近攻"战略的持续效应,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楚国的国力;他经营寿春和推动楚国迁都寿春;并推动了晚楚文化的东渐。春申君在晚楚时期的历史贡献,是其以《上秦王书》为起点的历史活动的归宿。  相似文献   

14.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阶段。春秋初期,王室尚能维持其统治地位,周天子还有一定的号召力,许多诸侯国仍然对周天子行朝觐之礼。但同时,东方各诸侯国在近二百年的扩张经营后,羽翼渐丰,这些诸侯国既想摆脱周王控制又想利用王室达到自己号令诸侯的目的。而周王室一面极力维护自己"天下共主"的地位,另一方面却不得不依赖诸侯国。  相似文献   

15.
《汉书·地理志》说:“吴、粤(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这是对吴越古尚武民风的概括。“吴、越之君皆好勇”,事实确是如此。吴国自“寿梦立而吴始益大,称王。”“二年,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楚将子反而犇晋,自晋使吴,教吴用兵乘车,令其子为吴行人,吴於是始通於中国。吴伐楚。”由此可见,自吴开始与中原交往,也就开始了对外的战争。吴王诸樊、馀祭、馀昧、僚时吴楚战争不断,吴王阖庐在未夺位时已屡败楚师,还北伐陈、蔡,  相似文献   

16.
外交官赖口才驰骋国际舞台外交是“用笔和舌打文仗”。古希腊名言曰:“大使没有战舰,没有重兵,没有碉堡,他的武器就是语言和机遇”。外交官“折冲于口舌之间”,须赖口才以驰骋国际外交舞台,讷讷丁言者是难为善使的。春秋时郑国的子产因擅辞令,使这个吏在晋、楚两大国之间的小国几十年免遭外患;晏子使楚,楚王欲辱而反遭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诸葛亮舌战东吴群儒,  相似文献   

17.
自古往今来,对时代和地区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其成功的原因都不是单一的,先天条件、时代机遇、自身努力,缺一不可。整体看来,楚庄王成就霸业的原因有僻处南疆,地域优势;前人奠鼎,厚积薄发;中原多难,人心思定;雄才大略,审时度势。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礼”涉及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历代的礼学家有较多的研究,但对于其中的投降礼,却较少涉及。投降礼在《左传》中有三次确切记载:僖公六年,许僖公向楚成王投降;宣公十二年,郑襄公向楚庄王投降;昭公四年,赖国国君向楚灵王投降。实施投降礼仪通常是失败的国君“面缚、衔璧、肉袒”,大夫“衰绖”,士“舆榇”;接受投降的一方通常是“从之”,以礼相待。《左传))里的投降礼仪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庄蹻西征行军路线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将庄蹻西征夜郎是文献记载中华夏各国最早在这一地区进行的军事活动。这次西征的时间和路线,文献有两种不同记载:《史记》、《汉书》所记是“楚威王时”“循江上”《后汉书》所记是“楚顷襄王时”“从沅水伐夜郎”。在时间问题上,目前我国史学界多数学者主张以《后汉书》所记的“顷襄王时”为淮;而进军路线问题则迄今仍无定论。木文主张应肯定《史记》的记载,兹考证如下: 庄蹻此次出征,《史记·西南夷列传》写道:“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踌将兵循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庄蹻者,故楚庄王苗裔也。蹻至滇池,以兵威定属楚。欲  相似文献   

20.
从现有楚服饰研究的状况出发,文章提出合理认识其历史地位的问题.主要分析了作为"方国"的楚在文明起源、国家形成中的地位以及楚服饰会通周初诸夏服饰的内在原因.由此认为,楚服饰仅仅在装饰风格方面融入了完整的以"礼仪秩序"为核心的传统服饰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