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首份《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新《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从宏观战略、政策规划和战术举措三个层次极大地改变了日本战后的国家安全战略及防务政策,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日本"战后和平主义"发展路线的航向。  相似文献   

2.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23,(1):8-9
<正>日本出台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2022年12月16日,日本政府正式通过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三份安保政策文件。《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是日本安全保障领域最高级别文件,此次更新是其2013年出台以来首次修订。另外两份文件分别是《国家防卫战略》和《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分别取代了原有的《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  相似文献   

3.
周颖昕 《世界知识》2023,(24):28-30
<正>2022年12月,日本新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以及《国家防卫战略》《防卫力整备计划》经内阁会议审议通过。这三份文件强调,从根本上加强防卫力量,才是“国家安全保障的最终保证”。为实现“从根本上加强防卫力量”之目的,《防卫力整备计划》提出,直至2027年,每个财年的防卫费预算最高可达43万亿日元。这条线是参照北约成员国军费在2024年各自应占国内生产总值(GDP)2%的标准划定的。《关于为从根本上加强我国防卫力确保必要财源的特别措施法案》(以下简称“《财源确保法》”)作为日本内阁向第211次国会提出的第一号法案,经众参两院审议表决,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12月18日,日本政府正式敲定新一期《防卫计划大纲》及《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以下简称新防卫大纲及"中期防")。作为国家安全政策纲领文件,新防卫大纲进一步反映了日本安全政策的转变趋势,反映出日本日益强烈的"安全自主"乃至"战略自主"倾向。安倍主导的国家安全政策改革,让日本战后安全政策"专守防卫"原则进一步名存实亡,将争取"安全主权"、强化自主能力的"军事正常化"实践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相似文献   

5.
2010年12月17日,日本民主党政府通过执政以来的首份《防卫计划大纲》,由此确立起今后十年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和自卫队建设的指针。新大纲对日本防卫战略做出重要调整:首次明确指出中国的军事动向是"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忧虑事项",将防卫对象直指中国,防卫力量构想改"基础性"为"机动性",防卫重心由本土和北方移向"西南岛屿",计划改革增强情报机能,酝酿构建亚太多边同盟体系等。新大纲映射出的日本安全战略调整方向、背后原因以及给地区安全形势带来的影响等,都是值得高度关切的议题。  相似文献   

6.
<正>2012年底安倍晋三再度执政后,日本政府出台了战后首部《国家安全保障战略》(2013年12月)、新版《防卫计划大纲》(2018年12月)等官方文件,反映出日本对自身安全环境的认知产生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对周边地区可能发生的各种不测事态进一步增强了警惕和防范。为扩大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军事存在,日本试图通过寻找"目标一致"的合作伙  相似文献   

7.
正3月20日,日本执政党自民党的安全保障调查会会长、前防卫大臣中谷元主持通过了修改《防卫计划大纲》的自民党党内纲要草案。该纲要草案明确提出要"取得短距离垂直起降战斗机",亦即引进美国F-35B隐形战斗机;同时还提出要"推动DDH(直升机"驱逐舰")的平台化",意图将"出云"号直升机"驱逐舰"改造  相似文献   

8.
正7月13日,日本内阁正式批准2021年版《防卫白皮书》。作为日本军事政策官方文件,今年日本《防卫白皮书》不仅延续近年基调,日益强化渲染"中国威胁论",而且在涉台问题上公开"踩红线",首次明确声称"台湾情势的稳定对日本安全保障和国际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今年以来,日本政界高层多次发表涉台错误言论,多次公开干涉中国内政,谈论"台湾海峡和平稳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2020年6月15日,日本防卫大臣河野太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将停止在秋田县和山口县部署陆基"宙斯盾"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并给出了"技术和成本"方面的理由:为确保拦截导弹发射后分离的助推器落入安全地点,必须对其进行软硬件改造,而改造的时间、经济和技术成本过高。6月25日河野又正式宣布了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就此作出的决定。  相似文献   

10.
2007年7月,日本海洋法规中的宪法——《海洋基本法》正式实施;2008年4月,日本政府依据《海洋基本法》正式颁布《海洋基本计划》;2010年年底,日本新的《防卫计划大纲》配套出台。由此,21世纪初日本新的  相似文献   

11.
2022年12月16日,日本政府出台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安保三书”,妄称中国是“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明确提出要拥有所谓“反击能力”、将防卫费提升至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等,对战后日本国家安全政策做出历史性调整。  相似文献   

12.
杨伯江 《世界知识》2014,(21):70-70
<正>安全领域的合作历来是美国对日政策的核心。过去20年来,从民主党克林顿政府以"奈倡议"推动美日同盟"再定义"、结束"漂流"状态,发表《美日安全保障联合宣言》(1996年)、修订美日防卫合作指针(1997年),到共和党小布什政府借力小泉内阁遂行国际反恐战争,推动日本增强在亚太及世界安全事务中的作用,都是这种合作的表现。民  相似文献   

13.
<正>2月23日,日本自民党安全保障调查会成立了"弹道导弹防御讨论小组",并于当日召开首次会议,旨在讨论自卫队的装备等问题。该小组组长为前防卫相小野寺五典,成员主要包括自民党安全保障调查会会长今津宽、前防卫相中谷元等自民党内"国防族"议员。执政党的"族议员"在日本政策决定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  相似文献   

14.
2 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 ,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后 ,日美同盟共同遏制的对象消失了 ,日美经贸摩擦的加剧使同盟处于一种“漂流”状态。 90年代中期 ,美国经济恢复了景气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 ,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日美两国从自身的对外战略利益出发 ,决定强化安全同盟。 1995年美国的《东亚战略报告》和日本的新《防卫计划大纲》为强化同盟铺设了轨道。 1996年发表的《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和 1997年出台的新《日美防卫合作指导方针》以及 1999年日本国会通过的有关新指针的三个相关法案 ,使得日美同盟体制从此发生质变 ,日美强化安全同盟的跨世纪工程在历时三年后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日本《读卖新闻》刊登了该新闻社围绕日本的安全保障和防卫问题而进行的一次舆论调查的结果,它表明,百分之四十多的人已感到日本安全受到威胁。其中“感到威胁来自苏联”的人高达百分之七十八点九,有百分之六十四点四的人认为“苏联的军事动向对日本的安全有影响”。《读卖新闻》就此评论说,这在和平时期是“相当高”的数字。苏联无视日本关于归还北方四岛的要求,任意在国后、择捉岛建立军事基地;苏联还在历次渔业谈判中对日本采取“高压态度”;再加近几年来,苏联的飞机,军  相似文献   

16.
江新凤 《世界知识》2010,(17):32-33
<正>新《防卫计划大纲》将出台。日本军事重心正从04版大纲的向西部转移变成新版的向西南方向推进。  相似文献   

17.
孟晓旭 《世界知识》2011,(17):28-29
2011年8月2日,日本政府批准了2011年度《防卫白皮书》。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指出:“日本新版‘防卫白皮书’对中国国防建设说三道四,发表了不负责任的评论,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日本对防卫计划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保安厅时期。  相似文献   

18.
外刊概要     
《世界知识》2012,(1):6-7
"22艘潜艇体制"下的海上防卫小林正男(海上自卫队前潜艇舰队司令官)2010年,日本防卫省提出将作战潜艇数量由16艘增至22艘(另保有两艘可用于作战的训练潜艇)。新《防卫计划大纲》提出了动态防卫力构想,主张加强平时的情报搜集、监控及侦查活动,增强潜艇部队力量是增强水下侦查、监视的具体手段。日西南群岛海域是中国北海、东海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日本《科学技术基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的比较;日本"关于国家研究开发评估的大纲指针"和"中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评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评估等的比较,说明了:中日关于公共研究开发评估有很多类似的地方,起步相差不多,水平大致相当,在理念、方法、实践层面都需要不断探索,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20.
庞中鹏 《世界知识》2014,(15):32-33
<正>2014年6月11日,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和防卫相小野寺五典与澳大利亚外长毕晓普和国防部长约翰斯顿在日本东京举行日澳外长和防长磋商(2+2)并发表共同文件,日澳双方就缔结防卫装备领域合作的相关协定达成了共识,此举实际上是促成日本向澳大利亚转移低噪音引擎的先进潜艇建造技术。7月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澳大利亚,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达成了共同开发防卫装备的相关协定——日澳共同开发新型潜艇。日本准备将常规潜艇的静音技术和船体的制造技术提供给澳大利亚,双方还计划将共同研发的新型舰艇向第三国出口。这是2014年4月安倍内阁彻底废除"武器出口三原则"、出台"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之后,实施的第一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