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7 毫秒
1.
<正>7月14日,经过长达20个月的紧张谈判,美、中、俄、英、法、德六国(P5+1)终于就伊朗核问题与伊朗达成全面协议。该协议的达成是国际社会多年不懈努力的结果,如果得到完全执行,除将对中东地区安全和地缘政治格局、全球反恐、国际核不扩散形势和国际原油市场产生直接的影响外,还将对美伊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美伊较量的焦点在长达36年之久的美伊公开敌对关系中,伊核问题是双方战略博弈的焦点。伊朗的核项目始于上世纪50年  相似文献   

2.
<正>过去30年的中东变局中,伊朗抓住了一系列重大事变带来的机遇期,得以强势地跨在核门槛上同全世界讨价还价。如果今后伊朗谨慎守成,认真执行伊核协议,充分利用解除制裁带来的宽松经济环境集中精力搞建设,在地区事务中发挥非对抗性积极作用,伊朗就会越来越强大而富足。由此,"后伊核协议时代"的中东格局其实已经露出端倪:强势的伊朗面对着内外交困、山河破碎的阿拉伯世界,"伊斯兰国"对逊尼派极端分子的吸引力使之由中东难题变成了世界难题,这个恶魔会永无休止地折磨阿拉伯国家,但不会侵蚀什叶派的伊朗。在伊核协议得以执行、美伊关系得以改善甚至正常化的前提下,以色列的外交空间也会拓宽……  相似文献   

3.
<正>3月29日,在万众瞩目中,新一轮伊朗核问题外长会在瑞士洛桑拉开帷幕。虽然与会各方未能在最后期限(3月31日)达成初步协议,但各方决定"加时"两天,最终在4月2日达成了框架协议(参阅本期"时事概览")。按照伊朗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与伊朗此前设定的时间表,各方计划于今年3月31日前达成初步协议,再以此为基础展开技术细节方面的谈判,最终在今年6月30日前达成全面协议。此前,在2013年11月,有关各方达成了阶段性协议,并把全面解决伊  相似文献   

4.
<正>殷罡:就算伊核协议能圆满地执行,对伊朗所有相关的制裁能顺利解除,我们仍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伊朗核问题极有可能在告一段落的同时发生质的变化,即演变、升级为中东核问题。因为伊朗核协议的签订实际上是把伊朗的全部核技术和部分核能力合法化了,伊朗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东的日本",给阿拉伯主要国家和土耳其等中东未拥核国家树立了榜样,为中东进入全面核竞赛提供了动力。据我观察,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约旦、埃及和土耳其等五国已经开始建设或洽谈购买核反应堆,数量在十座以上。这五个国家的在建和拟建的核反  相似文献   

5.
<正>经过两天的"加时"谈判,伊核问题各方4月2日在瑞士洛桑达成初步协议。伊朗同意收缩核活动,美欧同意在核查后解除制裁。4月2日晚,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欧盟以及伊朗在历时八天的谈判后终于就全面解决伊核问题达成初步协议。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与伊朗外长扎里夫当天共同出席发布会,宣布与会各方通过了一份联合行动计划,并就计划中的关键问题达成一致。莫盖里尼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11月24日,有关各方在日内瓦就伊朗核问题达成第一阶段协议后,围绕伊朗核问题的分歧不仅没有消失,各方对待临时协议的态度也迥然有别。美国和伊朗各说各话,纷纷表示这是己方的"胜利"。那么,到底该如何认识和评估各方在临时协议中的分歧与得失呢?有人欣慰,有人失望在日内瓦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中,为了展示弃核诚意,伊朗承诺在未来六个月内,暂停生产浓度为5%以上的浓缩铀,同时稀释或转化现有库  相似文献   

7.
<正>2021年4月开始的伊朗核问题谈判已经断断续续10个月了,期间美国边谈判边追加对伊朗的制裁,伊朗边谈判边加速发展核能力,美伊双方迎头相撞的前景越来越真实。拜登政府一名高级官员预言,如果谈判没有进展,伊朗还在发展核能力,伊核问题将在2022年第一季度演变为危机。目前谈判的目标是各方重新回到2015年的核协议,但是六年来在美国与伊朗"边谈边干"的政策操作下,重回核协议似乎在刻舟求剑。拜登政府的伊朗问题特使罗伯特·马利说,  相似文献   

8.
2020年1月11~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东三国——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与阿曼进行了穿梭访问。联想到此前不久伊朗总统鲁哈尼访日、日本充当美伊之间"协调人"而频频进行的一系列外交活动,不难看出,安倍的中东外交走的是一条"平衡外交"之路:在美国与伊朗之间搞"平衡",既不触怒美国,也不得罪伊朗;既要照顾到伊朗面子,又要均衡顾及沙特等中东其他大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自1月20日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美国和伊朗都展示出了重返2015年达成的伊核协议的意愿。从美方动作来看,新一届美国政府将以外交为主要手段,试图联合欧洲与中东地区盟友共同应对包括核、弹道导弹、“地区冒险主义活动”和“人权”等在内的“伊朗问题”。其中,拜登政府将通过重返伊核协议规制日益升级的伊朗核活动视为外交工作中的优先事项,并明确表示如果伊朗重新遵守伊核协议承诺,美国也会这样做。  相似文献   

10.
董栓柱 《世界知识》2012,(15):31-33
不久前结束的"伟大先知7"军事演习中,伊朗再次向美国亮"肌肉",试射了多款导弹,均"准确击中预定目标",随后,伊朗军方公开声称,如果伊朗遭到攻击,可以"在数分钟内摧毁美军在中东的35个军事基地"。这番强硬表态使美军在中东的军事基地问题及其在未来美伊可能的军事冲突中的生存能力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1.
<正>10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讲话,宣布美国政府对伊核协议的新立场。特朗普在讲话中指责伊朗没有遵守伊核协议的"精神"并"在多方面违反协议"。因此,他表示此次不会向国会证实伊朗履行伊核协议承诺。他还指责协议未能完全、永久限制伊朗的核发展计划,伊朗则利用协议获得大量资金。特朗普同时表示,如果政府不能与国会及美国盟友达成新的解决方案,美国也做好了退出伊核协议的准备。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看,伊核协议尚未被撕毁,但特朗普政府的确在做"撕"的工作,而且其不仅针对核协议本身,更在于改变美伊关系发展轨道,破坏执行核协议的氛围与条件。而对伊朗而言,核协议执行过程中虽有诸多不顺,但毕竟从中有所收获。因此,无论特朗普如何挑衅、如何制造撕毁协议的声势,伊朗总统鲁哈尼始终强调核协议的多边性、合法性,没有一气之下也抛出退出协议的论调。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份国际协议就好像是美国和伊朗之间的一场临时婚约,双方本来感情基础就不牢,不过是为了利益而结合。  相似文献   

13.
王震 《世界知识》2014,(1):18-20
2013年11月24日,有关各方在日内瓦就伊朗核问题达成第一阶段协议后,围绕伊朗核问题的分歧不仅没有消失,各方对待临时协议的态度也迥然有别。美国和伊朗各说各话,纷纷表示这是己方的“胜利”。  相似文献   

14.
<正>伊朗核协议的签订,为伊朗核问题的和平解决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国际社会对此大多持欢迎态度。但是以色列则忧心忡忡,明确表示不接受伊朗核协议,认为"同伊朗签订核协议,意味着伊朗最终将获得核武器,并且打破地区平衡,威胁地区国家和全世界的安全"。为此,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政要纷纷前往以色列,试图"安抚其受伤的心灵"。为何都变成了"强硬派"从以色列国内来看,除了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国防部长亚阿隆等强硬  相似文献   

15.
正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这被国际上视为美国放弃国际责任的又一重要举动。但事情恐非"退群"这么简单,而是涉及中东地区复杂的利益博弈背景。伊朗核问题上的各方心思伊朗核问题的实质不是核问题本身,而是伊朗在中东的地区地位问题,即外界是否承认伊朗在中东地区存在合法的国家利益。所以美欧及一些中东国家对伊朗核问题的讨论往往与伊朗的地区影响力和中东地区安全问题相关联。一些国家认为伊朗无权涉足伊拉  相似文献   

16.
正叫嚣一年多,特朗普终于在他执政9个月后宣布不再认可伊朗遵守"伊核问题全面协议",并指示财政部对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实施制裁。欧洲劝阻、伊朗骂街统统没用。实事求是地说,特朗普从伊核协议"退群"并不会让美国占到什么便宜,只是突出反映了以色列和美国国内犹太财团的利益诉求,反而会使得本已风平浪静的伊核问题波澜再起,甚至触发多种"并发症"。正如伊朗方面多次所说,伊核协议是一份国际协议,而且经过了联合国安理会批准,美国作为主要当事方,对  相似文献   

17.
<正>李绍先: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的谈判期限一再延期,这是毫无悬念的结果,之前不少人都预料到了。我个人认为,全面协议达成是大概率事件,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伊核问题本身能谈起来是有一定背景的。在过去30多年,美国一直试图压垮伊朗政权,每年都有大量资金用于颠覆伊朗政权。但是现在美国有些力不从心了,其中东政策在发生变化,而且中东本身的形势也发生了变化,伊朗的地位在逐步提高,美国  相似文献   

18.
<正>自4月以来,美国与伊朗之间的紧张关系迅速升级。美国先是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定为"外国恐怖组织",后又吊销中国、印度、土耳其等继续进口伊朗石油的豁免权,5月初更向波斯湾派出航母战斗群。5月8日,伊朗通知美国以外的其他伊核协议签署方,伊朗决定减少履行伊核协议下的"部分承诺"。伊朗总统鲁哈尼表示,伊朗并不是要退出伊核协议,并表示欧洲有60天时间与伊朗举  相似文献   

19.
<正>经过12年的艰苦谈判,7月14日伊核问题六国与伊朗达成了全面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历史性协议,即《联合全面行动计划》。几天之后,德国经济部长兼副总理加布里尔就率领一个高级经济代表团赴伊朗访问,由此成为伊朗核协议达成后访问伊朗的首位西方高官,这也是德国内阁成员13年来首次访问伊朗。  相似文献   

20.
<正>殷罡:伊核协议的签署势在必行,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势在必行。这个协议对谁来说都是不容易的,谁都希望它能够得以执行,不出大的意外。从现在起,我们可以考虑或展望一下"后伊核协议时代"的中东格局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