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研究siRNA沉默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基因对前列腺癌细胞DU145增殖及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对其相关作用机制进行初步初探。方法用Lipofectamine 2000将TAK1 siRNA及阴性对照siRNA序列转入细胞DU145中,用MTT法检测两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同时检测其对多西紫杉醇(艾素)、奥沙利铂(L-OHP)、5-氟尿嘧啶(5-FU)的敏感性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TAK1、COX-2、bcl-2及JNK的表达。结果 siRNA-TAK1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siRNA-control组(P0.05)。siRNA-TAK1组,艾素、L-OHP和5-FU的24 h、48、72H IC50分别为(mg·L~(-1)):0.52±0.02、0.35±0.03、0.17±0.01;1.79±0.10、0.99±0.05、0.57±0.04和53.41±2.15、25.91±1.55、10.89±0.81;siRNA-control组分别为(mg·L~(-1)):0.62±0.04、0.32±0.02;2.10±0.05、0.63±0.04和28.31 4-1.14、13.73±0.82、5.77±0.43。siRNA-TAK1组的IC50均明显低于siRNA-control组(P0.05),转染48 h后siRNA-TAK1组TAK1、COX-2、bcl-2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siRNA-control组(P0.05)。结论干扰TAK1蛋白表达抑制TGF-β和COX-2信号通路可能是降低细胞增殖能力和增强细胞DU145药物敏感性的一个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siRNA沉默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基因对胃癌细胞BGC823增殖及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初探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用Lipofectamine2000将TAK1 siRNA(siRNA-TAK1组)及阴性对照siRNA(siRNAcontrol组)序列转入细胞BGC823中,用MTT法检测两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同时检测其对多西紫杉醇(docetaxel艾素)、奥沙利铂(L-OHP)、5-氟尿嘧啶(5-FU)的敏感性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TAK1、COX-2、Bcl-2、Pgp蛋白的表达。结果 siRNA-TAK1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siRNA-control组(P0.05),siRNA-TAK1组对艾素、L-0HP、5-FU的24 h、48 h、72 h IC50分别为(mg/L):1.31±0.08、13.00±0.41、17.14±0.91;0.78±0.03、4.92±O.16、5.80±0.58;17.14±0,91、5.80±0.58、3.67±0.19;siRNA-control组分别为(mg/L):2.74±0.17、26.55±0.82、39.58±1.94:14.42±1.19、10.45±0.40、1.66±0.11;0.99±0.09、4.87±0.32、7.94±0.43,siRNA-TAK1组的IC50明显低于siRNA-control组(P0.05),转染72 h后siRNA-control组TAK1、COX-2、Bcl-2、p-gP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siRNA-control组(P0.05)。结论沉默TAK1蛋白表达可能通过调节COX-2信号通路降低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细胞BGC823的药物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对体外人宫颈癌SiHa细胞株增殖活性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经氧化苦参碱处理的细胞组为实验组,未经处理组为对照组。采用MTT细胞存活实验检测氧化苦参碱对入宫颈鳞癌SiHa细胞的增殖影响,并计算IC50;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作用48h后SiHa细胞的形态改变;Hoechst33258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氧化苦参碱对SiHa细胞核及凋亡相关蛋白(P53、Bax及Bcl-2)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显示氧化苦参碱剂量-时间依耐性抑制人宫颈癌SiHa细胞的体外增殖(P0.05),计算24 h、48 h和72 h的IC50分别为(1 028.41±3.57)μg/ml、(701.72±6.01)μg/ml和(406.88±2.15)μg/ml;氧化苦参碱处理48 h后,SiHa细胞的形态特征及数目发生显著变化,且随氧化苦参碱浓度的增加而愈加明显;Hoechst33258染色证实氧化苦参碱处理后SiHa细胞发生凋亡,可见典型的凋亡特征;Western blot结果证实氧化苦参碱(700μg/ml、1 600μg/ml)处理48 h后,和对照组比较,药物处理组细胞凋亡周期蛋白P53、Bax表达上调(P0.05),而Bcl-2表达下调(P0.05),Bax/Bcl-2的比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可抑制体外人宫颈癌SiHa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发挥其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诱导SiHa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RNA干扰对肝门部胆管癌细胞株QRC939抑癌基因甲基化的影响,初步探谤其在胆管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构建靶向hDNMT1的发夹式siRNA表达载体;运用脂质体介导法将其转染人胆管癌细胞QBC939;RT-PCR法检测不同时间点hDNMT1、CDH1、p15的表达水平;MSP方法检测转染前后抑癌基因CDH1、p15的甲基纯状态;MTT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1)hDNMT1的基因沉默恢复了抑癌基因CDH1、p15的表达水平;2)CDH1、p15的表达沉默是由启动子高甲基亿导致的;3)转染靶向hDNMT1的发夹式siRNA表达载体能有效地抑制QBC939的增殖能力。结论靶向hDNMT1的发夹式siRNA表达载体能有效、持续、稳定发挥对hDNMT1的基因沉默作用,恢复抑癌基因CDH1、p15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QBC939肿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P1)是近年来恶性肿瘤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综述IGFBP-rP1在恶性肿瘤中的抑癌基因作用机制及可能的临床实用价值.IGFBP-rP1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广泛涉及细胞的增殖、衰老、凋亡、分化、血管生成等多方面,研究指出IGFBP-rP1可缩短细胞增殖周期并影响非停泊性生长从而抑制增殖,降低致瘤能力;调节BRAF-MEKERK信号通路及pRB、HSP60等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衰老及凋亡;主要通过IGF依赖方式抑制血管生成;而且IGFBP-rP1表达下降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降低有关.研究显示IGFBP-rP1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如其表达量跟恶性肿瘤的进展相关,低表达提示某些化疗药物抵抗,可提示预后.而在恶性肿瘤中特异性地上调IGFBP-rP1,可抑制肿瘤增殖及血管生成、诱导细胞衰老凋亡、提高肿瘤分化程度及化疗敏感性,具有治疗意义,但研究者们还在努力探究,争取早日找到一种临床有效的靶向IGFBP-rP1的基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靶向沉默maspin基因对乳腺癌MCF-7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针对maspin基因的具有荧光蛋白表达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稳定转染入乳腺癌细胞MCF-7中.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分别观察转染前后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分别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重组质粒前后细胞maspin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表达质粒pGenesil-HK、pGenesil-maspin-1和pGenesil-maspin-2,并成功稳定转染MCF-7细胞.与未转染组和pGenesil-HK组相比,转染pGenesil-maspin-1和pGenesil-maspin-2后的MCF-7细胞划痕伤口愈合速度加快(P<0.05),细胞侵袭至小室下层的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转染pGenesil-maspin-1和pGenesil-maspin-2后的细胞masp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靶向maspin基因的RNA干扰能够下调maspin基因在乳腺癌MCF-7细胞中的表达,并能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探讨姜黄素、维拉帕米联合应用对胃癌耐药细胞株 SGC7901/ADR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 MTT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RT PCR法检测多药耐药基因 MDR1mRNA水平的变化,免疫荧光法和 Westernblot法检测 MDR1基因蛋白产物 P gp的表达部位及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采用非细胞毒性剂量20μmol/l的姜黄素、20mg/l的维拉帕米可以使SGC7901/ADR细胞对盐酸阿霉素的药物敏感性明显增加,同时可以使 SGC7901/ADR的 MDR1基因表达水平和 P gp糖蛋白表达降低,两者联合使用效果更显著.结论姜黄素与维拉帕米两者在逆转胃癌细胞系 SGC7901/ADR多药耐药性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 MDR1基因表达及降低 P g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 EGFR显性负性突变体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 dnEGFR)对人胃癌细胞株 SGC 7901和 NCI N87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测定奥沙利铂对稳定转染 pEGFPN1 dnEGFR和 pEGFP N1载体的两种胃癌细胞的量效反应.奥沙利铂作用各组细胞24h后,RT PCR检测各组细胞中 Caspase 3和 CyclinD1的 mRNA表达情况;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 Caspase 3和 CyclinD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转染 pEGFPN1 dnEGFR后,两种胃癌细胞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增加,奥沙利铂对 pEGFPN1 dnEGFR转染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VI)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RT PCR显示 pEGFPN1 dnEGFR转染组细胞 CyclinD1mRNA表达较对照组下降,而 Caspase 3mRNA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Westernblot显示 pEGFPN1 dnEG FR转染组细胞 CyclinD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下降,而 Caspase 3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 EGFR显性负性突变体能提高胃癌细胞对化疗药物奥沙利铂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 Caspase 3和 CyclinD1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3种不同的方法分离纯化人结肠癌CW-2干细胞,并对其分离纯化效率进行比较,探讨获得癌干细胞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单纯无血清悬浮培养、无血清悬浮培养联合化疗药物、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分别富集人结肠癌细胞株CW-2干细胞;然后运用流式细胞术、NOD—SCID小鼠致瘤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析比较3种方法的富集效率。结果无血清悬浮培养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联合化疗药物处理细胞和流式细胞仪分选技术分选后细胞中具有结肠癌干细胞特性的CD44+EPCAM_细胞分别为(59.39±4.55)%、(74.36±6.78)%、(86.43±8.43)%;3群细胞的成瘤能力和侵袭能力都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值〈0.05):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分选后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联合化疗药物处理细胞〉单纯无血清悬浮培养细胞。结论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富集癌干细胞的能力强于单纯无血清悬浮培养和无血清悬浮培养联合化疗药物,无血清悬浮培养联合化疗药物又强于单纯无血清悬浮培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胃癌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对化疗药物5-Fu(氟尿嘧啶)的耐药性及可能机制,并检测干细胞相关基因Nanog、Musashi-1及cD44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以荧光染料H0echst 33342染色,维拉帕米桔抗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分选sP细胞和nonsP细胞。细胞耐药实验比较sP细胞与nonsP细胞对化疗药物5.Fu的耐药性差异;westem_h10t检测ABcG2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细胞中干细胞相关基因Nanog、Musashi-1及cD44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胃癌细胞株sGc.790l中sP细胞的比例为2.8%,sP细胞对5-Fu的耐药存活率明显高于non-sP细胞(P〈0.05),与nonsP细胞相比,sP细胞高表达耐药蛋白ABcG2和抗凋亡蛋白bcl-2,有更多的细胞处于c0/G1期(P〈0.05),并高表达干细胞相关基因Musashi-1和cD44。结论胃癌sGC_7901细胞株中sP细胞对化疗药物5.Fu的耐药性明显高于nonsP细胞,其耐药机制可能与sP细胞高表达耐药蛋白ABcG2和抗凋亡蛋白bcl-2,有更多细胞处于G0/Gl期有关;Musashi-1和cD44可能是相对特异性的胃癌干细胞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构建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降低MG 63骨肉瘤细胞环氧合酶 2(COX 2)基因的表达,并进一步研究其对MG 63骨肉瘤细胞增值、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设计靶向干扰COX 2基因的siRNA,通过脂质体转染MG 63骨肉瘤细胞,使其抑制MG 63骨肉瘤细胞COX 2基因的表达,后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Transwell小室实验研究其对MG 63骨肉瘤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RFQ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从基因和蛋白的水平检测MG 63骨肉瘤细胞侵袭性相关因子基质金属酶(MMP 9)的表达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转染MG 63骨肉瘤细胞后,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通过RF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OX 2基因表达降低约90%(P0.05),MTT检测MG 63骨肉瘤细胞增值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0.05),Transwell实验检测MG 63骨肉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5),经RFQ PCR、Western blot检测侵袭性相关因子MMP 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MG 63骨肉瘤细胞COX 2基因被抑制后,MG 63骨肉瘤细胞增值、侵袭、迁移能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姜黄素(Curcumin)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以及对细胞内Wn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索Curcumin可能存在的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MCF-7,并用不同浓度的Curcumin作用不同的时间.用MTT检测Curcumin对MCF-7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观察经Curcumin作用后细胞周期的改变;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细胞内β -catenin和下游靶基因CyclinD1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Curcumin可以抑制MCF-7的增殖,并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性.在浓度为20 μmol·L-1时,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的结果提示,Curcumin能够阻止MCF-7细胞由G1期进入S期,提高Go/G1期细胞的百分比.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urcumin显著降低了细胞内β-catenin和CyclinD1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结论 Curcumin能够抑制MCF-7细胞胞浆内β -catenin蛋白进入胞核,阻断Wnt信号转导通路.进而抑制下游靶基因CyclinD1的表达,阻止MCF-7由G1期进入S期,有效抑制了MCF-7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携SiRNA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微球通过沉默肝癌耐药细胞多药耐药基因(MDR1)基因,实现肝癌耐药的逆转.方法 合成针对MDR1的RNA干扰小片段(SiRNA),通过超声复乳法制备携药微球,转染肝癌耐药细胞Bel-7402/5 -Fu.运用Real-time PCR与Western blot方法,通过检测其mRNA及P糖蛋白表达水平,评价RNA干扰对MDR1表达的影响.MTT法检测RNA干扰逆转Bel-7402/5 Fu细胞对药性的效果,通过实验组细胞和对照组细胞之间的半数抑制剂量(IC50),计算RNA干扰组细胞的耐药逆转倍数.结果 在肝癌耐药细胞Bel-7402/5-Fu中,RNA干扰明显抑制了MDR1 mRNA和蛋白产物P糖蛋白的表达水平,且出现了P糖蛋白的持续低表达.MTT法显示,相同药物浓度下,实验组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表明其耐药性明显下降,其对药逆转倍数为11.56.结论 携SiRNA的PLGA微球能够有效减少肝癌耐药细胞Bel-7402/5-Fu的MDR1mRNA及P糖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其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基膜聚糖(Lumican)基因过度表达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体外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以携带人Lumican基因的重组慢病毒感染A549细胞,用嘌呤霉素(puromycin)筛选法建立稳定细胞株.分别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A549细胞组、空载体组及Lumican感染组目的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运用MTT法研究Lumican基因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Transwell法检测Lumican基因对A549细胞侵袭的影响.结果 ①各组Lumican mRNA表达差异显著(x2=21.60,P<0.01),Lumican感染组明显高于其它两组(F=102.86,P<0.000 1),Lumican感染组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其它两组.②Lumican感染组在不同时间(1、2、3、4、5 d)OD(吸光度)值与A549细胞组和空载体组差异不显著(P>0.05).③各组穿膜细胞数差异显著(x2=23.49,P<0.01),Lumican感染组明显高于其它两组(F=73.92,P<0.001).结论 成功构建了Lumican高表达的人肺腺癌A549稳定细胞株,Lumican基因对人肺腺癌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无影响,但能增强人肺腺癌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产物surfactin对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迁移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舌鳞癌Tca8113细胞,加入不同浓度梯度的药物,分别培养24 h、48 h后,SRB(磺酰罗丹明B)法检测surfactin对舌鳞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urfactin对舌鳞癌Tca8113细胞生长能力的影响;Hochest/PI双染法观察surfactin对舌鳞癌Tca8113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surfactin对舌鳞癌Tca8113细胞调亡的影响;wound healing实验观察药物作用前后肿瘤细胞迁移距离的变化;免疫印迹法验证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的情况。结果 SRB结果分析,surfactin能够有效抑制舌鳞癌细胞的增殖,并随药物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率不断升高,呈时间-剂量依赖性,24 h、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74 ug/ml和53 ug/ml;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surfactin能够抑制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克隆形成,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ochest/PI双染法、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得出surfactin能够诱导舌鳞癌Tca8113细胞凋亡;wound healing实验观察得到,surfactin可明显阻碍舌鳞癌细胞划痕后的愈合能力;免疫印迹法结果得出surfactin可以通过下调MMPs蛋白表达抑制舌鳞癌Tca8113细胞迁移。结论 surfactin能够明显抑制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迁移并有促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人结直肠癌细胞系形成肿瘤细胞球的培养方法及球体内间质化标志物的表达检测。方法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SW620、LOVO、HT29及HCT116在添加了不同细胞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SFM)中悬浮培养,传代更新,诱导分化。免疫荧光技术和RT-PCR分别检测细胞球中间质化标志物N—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迭情况。结果5种细胞系均能在特制的SFM中形成细胞球,并稳定的传代增殖。在用血清诱导分化后,又重新贴壁生长,且与亲代细胞保持一致的细胞形态。细胞球中间质化标志物N—cadherin、Vimentin表达均上调。结论结直肠癌细胞系在低黏附及添加了细胞生长因子R—Spondin 1、Noggin的无血清环境中更容易形成悬浮生长的肿瘤细胞球,细胞球细胞比亲代细胞更具有转移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草药葛根素对小鼠MC3T3-E1成骨细胞增值的影响以及ERK1/2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为葛根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方法取购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细胞中心的小鼠MC3T3-E1成骨细胞系体外培养并进行传代。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葛根素作用于成骨细胞,在成骨细胞生长成熟后,运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和台盼蓝染色检测各组干预后成骨细胞的活性。检测出最适宜的干预时间作用于细胞活性最高的组别后,1)流式细胞仪检测葛根素影响成骨细胞增殖周期的最佳浓度;2)提取出成骨细胞内蛋白质,通过Western Bloting法检测最佳浓度的葛根素对成骨细胞内增殖相关蛋白cyclin D1和CDK4以及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并使用ERK1/2通路阻断剂PD0089,观察对细胞增殖蛋白的影响。结果细胞MTT和台盼蓝染色实验结果显示,1 umol/L葛根素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生长的最佳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1 umol/L葛根素能够促进成骨细胞G1向S期转变。Western Bloting结果均显示1 umol/L葛根素能明显促进成骨细胞增殖蛋白cyclin D1和CDK4以及ERK1/2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使用ERK1/2信号通路阻断剂PD98059后,cyclin D1和CDK4蛋白的表达量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葛根素对小鼠成骨细胞表现出明显的增殖作用,可以通过ERK1/2信号通路调控成骨细胞增值周期蛋白表达,这可能是葛根素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为葛根素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也为发掘新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D133基因表达、活化被阻断后对结肠癌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从EpcAMhighCD44+结肠癌干细胞中流式分选获得CD133+细胞,感染LV-CD133shRNA载体慢病毒后观察CD133+结肠癌干细胞在生长方式、成球能力、克隆形成率、成瘤能力以及ABCC2mRNA的变化;Westernblot分析CD133-细胞中CD13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EpcAMhighCD44+结肠癌干细胞中CD133+细胞比例为89.2%。实验组经过LV-CD133shRNA载体病毒感染后,在干细胞养液中细胞改悬浮生长的方式为贴壁生长,不能形成细胞球。MTT法测定发现细胞增殖减慢,克隆形成率明显下降。将感染细胞移植在Balb/C裸鼠体内,在观察期间,感染LV—CD133shRNA载体病毒的CD133+细胞无肿瘤形成。ABCG2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从EpcAMhighCD44+结肠癌干细胞中流式分选获得CD133-细胞,其中也有CD133蛋白的表达。结论CD133维持结肠癌干细胞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提取弓形虫体外细胞共培养上清,并研究上清对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对数生长期的THP-1细胞以5X10^7/ml细胞浓度接种于不同培养瓶中,对照组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RPMll640,实验组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数量(2×10^7/ml、4X10^7/ml、8×10^7/m1)弓形虫速殖子培养上清,采用四甲基氮噻唑蓝(MTY)法检测吸光度(A490值)并计算THP-1细胞增殖抑制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Annexin-V-FITC/PI染色细胞后上流式细胞仪检测各个时间点细胞凋亡率变化,以Western印迹方法分析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或活性。结果MTY法检测结果弓形虫培养上清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THP-1细胞株增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处理组细胞有发泡现象和凋亡小体出现。流式细胞仪检测弓形虫感染后的THP-1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有升高趋势(P〈0.05),呈量效依赖性,Westernblot检测刚地弓形虫培养上清作用于THP-l细胞48h后实验组的Bax、Bcl-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的比值分别有明显的升高与降低(P〈0.05)。结论刚地弓形虫速殖子培养上清对体外培养THP-l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THP-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对人肝癌细胞QGY增殖的作用及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关系。方法将浓度分别为40、80、100μg/ml齐墩果酸作用肝癌H细胞QGY24h后,DAPI染色,以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以11组不同浓度齐墩果酸(5—400μg/ml)作用QGY细胞24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yr)法检测QGY增殖情况;分别以不同浓度齐墩果酸(80、100、120μg/ml)作用QGY细胞24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改变、细胞凋亡率和[Ca2+]i。结果细胞增殖被抑制并发生凋亡:不同浓度齐墩果酸能够抑制QGY细胞株增殖,且在5—120μg/mL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药物作用细胞24h、48的Ic50分别为76.27μg/mL和66.56μg/mL;处理组细胞周期在s期产生阻滞、细胞内[Ca2+]i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和[Ca2+]i与药物浓度存依赖关系。结论齐墩果酸能够抑制肝癌细胞QGY增殖和诱导其凋亡;诱导凋亡可能与细胞内[Ca2+]i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