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奥巴马入主白宫后,美国在中东的表现出人意料:没有在伊拉克留下一兵一卒,北约空袭利比亚时低头垂手地坐在后排,在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上临战泄气。于是,关于美国中东战略收缩、战略撤退的小道消息在国际上不胫而走。  相似文献   

2.
<正>冷战结束后,中东经历过一个美国独霸的时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是中东安全领域的主导者,留给中国参与的空间很小。美欧企业垄断中东经济的上游产业,中国无缘置喙;中国大量进口中东石油,能源安全成为中国中东政策的短板。然而,随着美国中东战略的收缩、全球能源转型和中东经济改革的步伐加快,中东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综合性转型。中国在中东的活动空间骤然扩大,或成为中东转型的赢家。  相似文献   

3.
吴冰冰 《世界知识》2023,(14):30-32
<正>吴冰冰(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主任):近几年,中东地区形势“变”与“不变”相互交织。其中,显著的变化是中美俄三国都调整了其中东政策。三大显著变化变化一:美国的中东政策发生了变化。在美国的全球布局里,“印太”、中东和欧洲三个地区是联动关系,无底线的收缩和退出中东对美全球布局是不利的,所以其在中东的战略收缩是有底线的。若退出中东地区,  相似文献   

4.
<正>2021年12月9日,美国国防部宣布,美国军方正式结束在伊拉克攻打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作战任务,转而担任培训和顾问角色。此前2021年4月,据多家外媒报道,美国承诺从伊拉克撤出剩余作战部队。撤军是美国中东战略收缩的重要“里程碑”,但这个碑不是光荣的标志,而是美国的中东甚至全球战略的“心头之痛”。伊拉克堪称美国中东战略的缩影。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的中东地区形势是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美国作为在该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域外大国,其过去一年的中东战略也是看点多多,值得关注。美国应对中东主要问题的特点首先,过去一年奥巴马政府在军事上十分克制,力求将军事干预的风险降到最低,其根本原因是在实力不济的情况下,美国干预中东事务的能力和意愿均呈现出明显下降的态势。面对"伊斯兰国"的威胁,美国的反应显然相对迟缓而且有限。从2014年6月"伊斯兰国"宣布建立后的  相似文献   

6.
乌克兰危机起于2013年11月,经历三个阶段的深入发展,成为全球性的政治经济问题。乌克兰危机发端前的中东地缘政治格局表现出阿拉伯共和制国家地缘政治影响力下降、美国战略收缩、海湾君主国及非阿拉伯国家实力凸显的现象。乌克兰危机爆发后,阿拉伯共和制国家社会经济更加困顿,美国抽身中东速度加快,中东地缘政治格局进入了重建期。  相似文献   

7.
2019年10月普京旋风式访问沙特、阿联酋两个中东国家,受到帝王般的款待,16匹漂亮的阿伯拉宝马护卫着总统车队,真是风光无限。而与此同时,美国军队仓皇撤出叙利亚北部,俄罗斯军队迅速补位,特朗普因此被国内反对者批得灰头土脸。在中东,美国的"战略收缩"和俄罗斯的"战略跃进"是客观事实,但在可预见的将来.  相似文献   

8.
出发点里根政府上台已过一年,在制订中东政策的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是在中东地区谋求矬立抗苏"战略一致"同解决阿,以冲突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里根政府上台初期,强调在中东地区建立抗苏的"战略一致"是它"最优先考虑的战略问题",把阿、以问题置于从属的地位.1981年4月国务卿黑格为推行这一套设想访问了中东,遭到阿拉伯国家的抵制.此后论调开始变化,宣称建立抗苏的"战略一致"和解决阿、以问题是相辅相成的.但从美国政府这段时间的整个言行看,其侧重点依然放在优先建立抗苏"战略一致"上.这是基于美国当前同苏联争霸的需要和对中东形势的基本估量而来的.一、里根政府认为,同美国切身利益攸关的三个战略区(西欧、中东和东北亚)中,中东地区受苏联"威  相似文献   

9.
正古往今来,中东一直享有独特的地缘战略重要性,是大国必争、必霸之地,希腊、罗马、奥斯曼、英国、法国、苏联、美国等都在这里有过潮起潮落的相似轨迹。由此,今天国内外也有人视中东为中国成为全球性大国的试金石、必经之途。然而时过境迁,中东的战略价值早已今非昔比。2020年1月20日美国负责中东事务的前助理国务卿马丁·英迪克在《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中东不复重要"的文章,认为中东不再涉及美国核心利益,只不过美国人不愿意承认罢了。中东曾经是全球性大国热衷的竞技场,但今天主要大国都已经意兴阑珊。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法、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为海湾战后搭建起的战略构架发生动摇;阿拉伯世界反思后正重新团结起来。由于内塔尼亚胡右翼联合政府顽固奉行强硬政策,加之美国奉行偏袒以色列的“双重标准”,致使目前中东和平进程陷于僵局。中东和平进程僵局对地区形势带来很大影响,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动向。美国顾此失彼中东和平进程僵局使美国东遏两伊、西促和谈、分化阿拉伯世界、阻挠和排斥欧、俄等方在地区事务中发挥突出作用的中东战略顾此失彼,发生动摇。美国在中东  相似文献   

11.
王鸿刚 《世界知识》2011,(14):27-29
美国的中东战略与亚太战略之间并没有形成相互牵扯的关系,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进程并没有因为美国忙于中东而受到扰乱。2011年已然过半、中东乱局持续胶着。在此情况下,美国在西亚北非的战略处境是否发生变化,各界已有很多讨论。有观点认为,  相似文献   

12.
利用形势,相机行事,从海湾安全体系入手多方做工作,拉住美国在中东的战略盟友,步步推进美国的目标。早在"沙漠风暴"铺天盖地之时,美国国务卿贝克就明确宜布了美国构筑中东战后新秩序的四大目标:(I)建立中东地区安全体系;(2)实施中东军备控制;(3)重建海湾经济;(4)消除阿以争端。海湾战火熄灭后,美国便立即四管齐下。布什本人亲自通过电话和信函同中东有关国家首脑保持着频繁联系,此外,美国  相似文献   

13.
正中东民主转型陷入困境,看似是阿拉伯国家"自找苦吃",实则是西方长期进行意识形态"洗脑"的结果。几十年来,西方大国凭借话语权优势,将"自由"、"民主"等价值观包装成包治百病的万能灵药,将"输出民主"视为控制中东的战略手段。尤其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将"在中东推进民主"置于优先地位,"以援助促民主"被当成是反恐主要工具,资助民主的资金由2000年的5千万美元升至2005年的20亿美元。2002年小布什政府抛出倡导民主改造的  相似文献   

14.
美国扩大中东地区军事存在威胁到埃及的大国地位;埃及在中东的特殊地位促使美国加紧改善两国关系。美国一向把中东大国埃及放在其中东战略的重要位置,借助埃及的力量来维持中东地区的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12月18日,韩国外交部长官尹炳世开启为期七天的中东四国之行,相继出访约旦、以色列、巴勒斯坦和沙特阿拉伯,期间还出席了第11届韩国—中东论坛。作为韩国的中东政策的战略一环,此次出访表明了韩国不断提升在中东地区政治影响力的战略意图。从地缘政治来看,中东在世界政治变化中居于敏感而重要的地缘政治地带:不仅拥有巨大的能源资源,其地缘政治与地理位置也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价值。美国从伊拉克的战略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一直以西方民主价值的"传教士"自居。二战结束后,美国一直将向第三世界国家输出美式民主作为其重要的国家对外战略之一。中东变局让美国经历大喜大悲,深刻认识到其惯用的民主渗透手法已经失灵。最近两年,美国开始改变民主输出模式,将其重新包装,试图用更"温柔"的方式吸引美式民主的"目标客户",进而隐蔽地达到目的。尤其在美国战略重点的亚太地区,美国正在打出"民主组合拳",将其作为"重返亚太"的重要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对于中东的反美浪潮,奥巴马只想再"维稳"六个星期。曾几何时,中东战略曾被认为是奥巴马政府的得意之笔:从伊拉克撤军;支持"阿拉伯之春"却又不走上一线,取得在穆斯林世界"价值观外交"的重大突破;揪住伊朗核问题不放,为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存在保留了充足的理由。然而一场"电影风波"似乎改变了一切。几乎一夜之间,奥巴马和美国在中东不再是那个无往不利的"站在后台的领导者",而再次变成了空有一身绝世武功却无从施展、左右为难的壮汉。这部引发轩然大波的电影名叫《穆斯林的无知》,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的美国外交,高调开局,连遭危机,遗憾收尾。这一年,连任的奥巴马有意微调"亚太再平衡",加大了对亚太以外地区的关注力度。美国寻求重启美俄关系,推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意图整合西方世界;新任国务卿克里一年之内九访中东,希望解决热点问题,重塑中东秩序;奥巴马、拜登、克里接踵访问拉美,着力巩固"后院",打造"后查韦斯时  相似文献   

19.
牛新春 《世界知识》2022,(14):72-73
<正>当以色列对伊朗的“影子战争”频频得手时,伊朗“代理人战争”对以色列的骚扰也持续蔓延,以色列的日子也不好过。近十年来,伊朗国内深受经济、社会问题困扰,但在国际上却遇上“阿拉伯之春”、美国中东战略收缩、海湾国家内讧等“有利”形势,“代理人战争”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有人说伊朗“命”好。  相似文献   

20.
外刊要论     
美国的反恐选择:一种分类学Daniel Byman(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中东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生存》2007年秋季刊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出版美国对付"基地"组织及其分支机构的战略选择有七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