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奇闻怪事》2012,(1):38
踏上未来的星际旅程,真是一种令人陶醉的享受。未来的人们将有幸去月球、火星、木星、土星游玩,饱览宇宙风光。从"地球—土星"的旅行时间为期大约6年。人们浏览的第一站将是与地球朝夕相伴的月球。那时,每星期有两班往返地月之间的班机,全程  相似文献   

2.
到目前为止,地球是我们所知在宇宙中惟一一个存在生命的星球。"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地球生命的起源"、"是否存在地外生命"、"是否存在地外高等智慧生命",这些天文学家研究的课题,同样也是普通大众极为好奇、并给予极大关注的问题。在过去的20年里,对于前几个问题的研究部分别取得了突破。天文学家不但确定了宇宙的年龄是137亿岁,也意外地发现了字宙在加速膨胀。从天文学角度看,地球生命的起源可能与小天体撞击有密切的关系。通过行星际飞船对太阳系行星和行星卫星进行探测所获得的成果,使人们对地外生命充满期待。而地外高等智慧生命(外星人)的  相似文献   

3.
在近10多年来已被人们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的一门新型学科--"地球信息科学"得到了高速发展,它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首先以信息科学为基础,分析了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及其关系,阐述了地球信息科学在地球科学中的地位及其内涵 ,并从地球信息机理、地球信息技术以及地球信息科学的应用三方面论述了地球信息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最后分析了我国核地学涉及到的地球信息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你能轻松跃上距自己半身远的高台吗?你会后空翻吗?我想大部分人都不能不假思索地给出肯定的答案。但是残酷的现实是:机器人已经可以了。拥有智慧和力量的"终结者"惩恶扬善、"机动战士高达""EVA人型兵器"挽救地球于水火……随着一部部科幻类的影视、动漫作品的热映,让人们对"机器人"产生无限的遐思。然而,我们从梦想中苏醒后发现,真实世界的机器人还处于"蹒跚学步"的阶段,现在还指望不上它们来保卫地球。  相似文献   

5.
正生活在海洋中的腔肠动物珊瑚虫,能在自己的身上奇妙地记"日记",即在自己的体壁上每年"刻画"出365条环纹,显然是每天"画"一条。可是,人们从3亿5000万年前的珊瑚虫化石上看到,它每年所"画"的条纹是400条。这是为什么呢?天文学家认为,当时地球的一天只有21.9小时,一年不是  相似文献   

6.
《科技潮》1999,(4)
人们都知道,新世纪离我们越来越近,但是21世纪到底该从哪年算起,至今仍众说纷纭,在我国未能统一认识,从全球来说也未达成共识,全球数十亿人都在为此翘首以待一个"说法"。漫漫地球路人类在对地球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地球今天已走过了46亿年的发展历程。她现在以每秒钟30公里的速度绕着太阳旋转。我们现在使用的所有历法和计时方法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产物,随着科技的进步,历法和计时方法日益准确和精细。地质学家和化学家可以从化石上推算几万、几亿年前地球上的情况;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计算地  相似文献   

7.
人类标榜自己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物种.但严格地说.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影响力上看,地球并不被人类所支配,而是被微生物所支配。横扫地球的几次瘟疫虽然逼迫人类找到了抗生素这一有力武器,但今天愈演愈烈的病毒传播和感染的威胁又开始让人们束手无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正"超级满月"差不多每隔14个月有一次。"蓝月亮"也不罕见,没什么大不了。月亮变红了,被称为"血月",这种现象也不算稀罕。但是,"超级满月""蓝月亮"和"血月"在2018年1月31日晚上"三合一",被称为"超级蓝血满月",这就罕见了。月亮绕地球运行的轨迹不是圆形,而是椭圆形。月亮有时离地球近,有时离地球稍远,人们常说的地月距离是平均数,约38万千米。有时候,月亮"跑"到离地球非常近的地方,正好又和地球、太阳在一条线上,被科学家称为近地点满月,俗称"超级满月"。近地点和远地点相距4万多千米,在人类肉眼看来,位于这两个位置的月亮的直径大小相差约14%。  相似文献   

9.
埃博拉出血热去年,正当人类成功地从地球上消灭天花病毒,并信心百倍地为实现到2000年止全球规模消灭小儿麻痹病毒的目标奋斗之际,突然从非洲的扎伊尔传来了"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流行的可怕消息,顿时引起了世界各地人们的惊恐。传染病学家们还记得,大约19年前,埃博拉出血热曾在非洲扎伊尔的小镇扬布克爆发过,但很快被平息。由于最早的感染者很快都死于非命,所以,人类  相似文献   

10.
人类当然有理由特别关心自己居住着的地球。在地球表面已被现代科技揭示得几乎一览无余之后,人们的关心自然延伸到了地球的内部,尽管各种教科书上明明白白地交代着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各种有关地球结构的疑问仍在不断地冒出来:其中有一种声音特别逼人:地球到底是实心,还是空心的?  相似文献   

11.
它们真顽强     
正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中部,南北长约1000千米,年降雨量可低至8毫米,被称为世界的"干极"。随着时间的推移,那里的地表形成一层硬壳盐,人们因此认为那里是地球上最干燥、最不宜居的地方。科学家却在阿塔卡马沙漠里发现了一个顽强的细菌群落,并将进一步研究这种细菌。3年间,他们从沙漠的8个地  相似文献   

12.
<正>身为地球母亲的孩子,人类在过去的很多年,竟然不知道自己的老妈多少岁。真够糊涂的。为了搞清地球的年龄,几百年来,科学家们绞尽脑汁、观天探地,奇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终于算出地球的真实年龄为——抱歉,不小心按了128倍快进,差点儿剧透了结局。让我们倒回开头,来到18世纪,从一个名叫布丰的科学家和他的"红烧铁球"说起。红烧铁球18世纪时,人们已经知道,地球的内部是滚烫的岩浆,地表则不凉也不烫。于是,科学家们猜测,地球就像煮熟的鸡蛋,本来里外一样烫,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面的蛋白(地壳)先变凉,然后才轮到蛋黄(地心)。  相似文献   

13.
远古时代,人们认为地球是平的,太阳落到地平面下面,天就黑了。也有人认为,地球是不动的,太阳嵌在天幕上,由于天幕不停地转动才引起太阳东升和西落。现在,人们已经明白:每隔24小时经历的一次白天和黑夜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1851年,杰出的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在巴黎伟人祠巨大的圆穹顶下,通过70米摆长的单摆摆动平面的转动演示,有力地证明了地球的自转。  相似文献   

14.
正唐红女,理学博士,1984年生,王世杰团队成员之一。她201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地球化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太阳系天体水和地外生命。自古以来,人类就对月球充满了各种想象,于是便有了古今中外那一个个关于月亮的美丽传说。广寒宫"嫦娥奔月"的故事里,美丽的嫦娥与玉兔居住在"广寒宫"中,这体现了人们对月球最粗浅的认识——"广寒宫"贴切地描述出月球寂静、  相似文献   

15.
李飞 《科技咨询导报》2007,(36):188-192
这是一篇关于"麦田怪圈"的讨论文章,类似于科幻。作者在"暂时假定"有高智能外星生物到过地球,并笼统地命名为"火星人"为前提虚构了论题。从此前提出发,试图说明"麦田怪圈"是地外生物形象思维、艺术想象和科学技术的展示。  相似文献   

16.
正它虽只占地球陆地面积的31%,但却有超过80%的陆地生物生存在里面,它就是被誉为"地球之肺"的森林。从太空俯瞰地球,森林的绿色与海洋的蓝色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而在这个画卷的陆地之上,虽只有近31%的面积属于森林,但却有超过80%的生物生存在森林里。也正因如此,森林才有了"地球之肺"及"陆地生命摇篮"的美誉。森林——生命的摇篮覆盖在大地上郁郁葱葱的森林以其兼具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属性和拥有巨大生物  相似文献   

17.
《科技潮》1999,(9)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清澈湛蓝的天空,是不可能有什么力量使它改变的;辽阔漫长的海洋和江河,其水域质量也不会有任何力量能使它改变的;森林植被如此之多,似乎永远也不用担心会有消失殆尽的那一天。然而事实证明,人类在以巨大的力量改造大自然的同时,也正在以近乎野蛮的掠夺式"发展"使地球的生态遭受巨大破坏,失去平衡。"温室效应"日渐明显,地球"高烧"难退地球的气候是由太阳的辐射所确定的。从长期来看,地球从太阳吸收  相似文献   

18.
智慧城市是IBM"智慧地球"策略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智慧地球"提出以更智慧的方法,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人们交互的方式,提高实时信息处理能力及感应与响应速度,增强业务弹性和连续性,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和谐发展.而智慧城市的行动正成为"智慧地球"从理念到实际、落地中国的现实举措.  相似文献   

19.
正如果说美国想要通过卫星群占领太空领域的制高点,那么俄国的"非对称"太空策略则是将发展反卫星武器作为其"杀手锏"。一提起反卫星武器,我们的脑海里就会不由自主地出现一幅激光摇曳的星球大战画面。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对地球之外的空间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对太空的探索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随着人类真的走出地球,来到太空,却将这片美丽神秘的空间变成了一块军事较量的领域。在各种太空武器中,反卫星武器正逐渐成为太空角逐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20.
<正>一日发现三个"地球"致力于地外文明探索的美国国家航天局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太空探索技术和成果,不久前他们宣布:航天局的一个太空研究小组利用开普勒天文望远镜观测到两颗太阳系外迄今"最像地球、可能最适宜人类居住"的行星,这两个星球"一个温润如夏威夷",另一个"酷寒如阿拉斯加",距离地球大约有1200光年远。同日,航天局的另一个太空研究小组也紧接着向外宣布:他们在更远的地方发现了另一颗"宜居星球"。一日发现三个"地球",美国航天局的官员高兴地称:这两个小组的重要发现使"人类走向找到宜居家园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