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不同室温对家兔体温的影响。方法根据2000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热原实验规程对家兔体温进行测定。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室温的升高,家兔体温筛选合格率也随之升高,在20℃~21℃时家兔体温筛选合格率最低(43%),而在24℃~25℃时筛选合格率最高(71%);室温在22℃~25℃时,家兔体温在38.5℃~39.0℃这一组构成比均超50%。结论不同室温对家兔体温的变化有影响,在进行热原实验前的家兔筛选时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3.
热原检查用家兔正常体温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热原检查用家兔正常体温的动态变化。方法 按照有关规程对热原检查用家兔进行体温测定 ,并采用生物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热原检查用家兔一年中正常体温 5— 7月份与 2— 4月份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二次用兔的正常体温平均值明显高于新兔的正常体温平均值 ,二者温差为 0 0 7℃ ,且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热原检查用家兔正常体温随时间和使用状态而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普通家兔与SPF家兔的体温变化范围,筛选合格率及两者之间在体温变化上的异同。方法预检温期间每间隔10 min记录家兔体温,连续监测4 h,除预检温时间间隔外,其他步骤按照2005版中国药典附录ⅫD规定的方法进行。结果通过对196只SPF家兔和166只普通家兔的预检温结果的统计显示,SPF家兔体温变化范围的标准差较普通家兔小0.06,且方差齐性检验验证概率P<0.10;对SPF家兔和普通家兔预检温温差的统计分析显示,普通家兔在不同温度差区间分布的离散程度大于SPF家兔;对合格率的统计显示两者间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SPF家兔在体温变化范围与温差方面的统计数据的离散程度都小于普通家兔,且统计结果显示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6.
基于STM32微处理器设计并实现了可实时调整刺激强度的功能性电刺激仪.通过上位机设定刺激参数值;通过数字电位器或DAC转换器控制恒压源的电压实现设定的恒流输出;通过改变H桥开关管的导通时间控制脉冲的频率和脉宽实现设定的频率和脉宽,分别进行电阻和人体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功能性电刺激器的电流幅度、频率和脉冲宽度分别在0~50 mA, 0~100 Hz和0~1 000μs范围内连续可调.该电刺激仪可以实时调整刺激参数,为闭环FES的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蓝斑复合核在呼吸调节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在42只鸟拉坦麻醉、制动、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人工呼吸的家兔上进行.结果:用5V恒压电流刺激一侧蓝斑复合核(Lc—Sc),引起呼吸频率明显增加,平均增加值为17.89±4.20次/min((?)±s(?)).与刺激前及刺激Lc-Sc邻区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刺激时膈神经放电频率增加,血压稍升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双侧蓝斑复合核注射胞体兴奋剂L一谷氨酸钠(100μg/0.5μ/L),使呼吸频率和膈神经放电频率明显增加(P<0.01或P<0.05).吸气时程、呼气时程均缩短.动脉血压无明显变化.结论:Lc一Sc具有呼吸兴奋作用,参与呼吸运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9.
电学环境是生物体所处的重要微环境之一,外加电刺激对内皮细胞和血管有重要作用.电刺激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重视,同时在生物科学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中就电刺激对内皮细胞粘附、增殖、迁移和分泌物产生的影响以及对血管收缩和舒张的影响及其机理作些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研究在多种连续刺激模式作用下,人体肱二头肌的疲劳特性以及受试者的生理反应现象。利用自行研制的多功能FNS肢体运动控制平台,以男性正常人曲肘运动为控制目标,将体表电极置于肱二头肌运动点上,通过FNS运动状态测量装置,获取曲肘角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在任何一种刺激模式作用下,肱二头肌均呈现非线性时变特性;缓慢 连续变化的刺激脉冲能有效地缓解肌肉疲劳程度;刺激脉冲频率应控制在(30-50)  相似文献   

11.
牛磺酸降温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不同剂量的牛磺酸侧脑室灌注对家兔体温的影响。方法:实验将新西兰家兔分为4组,分别静脉注射ET和NS后侧脑室灌注牛磺酸和人工脑脊液,测定家兔的直肠温度。结果:家兔侧脑室灌注小剂量牛磺酸(003mmol/kg)后,可以明显降低ET引起的体温上升,但对正常体温没有影响;用大剂量牛磺酸(006mmol/kg)灌注侧脑室,不仅完全阻断家兔的ET性发热,而且可以使家兔的正常体温降低。结论:牛磺酸脑室灌注具有降低家兔ET性发热和正常体温的作用,其降温效应与给药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神经系统的电位发放模式和编码,利用嗅觉神经系统的WinnerLess Competition模型,根据神经细胞电位发放全有全无的特点,构造了神经系统外界刺激、发放响应的函数条形码模式.该模式将神经系统受到的外界刺激和电位发放响应模式用有限对应的形式联系起来,从理论上给出了可识别的刺激响应模式.文中还提出了一种研究神经系统电位发放模式和编码的新方法,该方法可以将编码理论和神经元发放实验数据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3.
探讨 12h光照、12h黑暗交替 (LD)光制下松果体钟基因Clock是否存在昼夜节律性表达。在LD光制下饲养SD大鼠 4周后 ,在一昼夜内每隔 4h采集松果体组织 ,提取总RNA ,进行竞争性定量RT PCR ,测定不同昼夜时点(CT)样品中ClockmRNA的相对表达量。用余弦函数获取节律参数 ,并经振幅检验分析是否存在昼夜节律。结果是松果体Clock基因mRNA表达呈现昼夜节律性振荡变化 (P <0 .0 5 ) ,峰值和谷值分别位于CT18和CT6 ,峰值相位- 2 6 8.76± 2 7.6 3,振幅 0 .4 2± 0 .14 ,中值 0 .99± 0 .10。证实LD光制下Clock基因在松果体中存在明显的昼低夜高节律性表达  相似文献   

14.
探讨12 h光照、12 h黑暗交替(LD)光制下松果体N-乙酰转移酶(NAT)基因的昼夜节律性表达。SD大鼠在LD光制下饲养4周后,在一昼夜内每隔4h采集一组松果体组织,提取总RNA,进行竞争性定量RT-PCR,测定不同昼夜时点(ZT)样品中NAT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用余弦函数获取节律参数,并经振幅检验分析是否存在昼夜节律。结果表明松果体NAT基因mRNA表达呈现昼夜节律性振荡(P<0.05),峰值(mRNA水平为1.07±0.23)和谷值(mRNA水平为0.61±0.15)分别位于ZT16和ZT4,峰值相位-241.80±14.94,振幅0.23±0.13,中值0.84±0.11。证实LD光制下松果体NAT基因存在明显的昼低夜高节律性表达。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温热环境和家畜体温调节的特点,剖析了恒温动物的体热平衡的机制,提出了改善温热环境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笼养条件下两种鼠春季昼夜的活动节律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鼠类活动节律,对于更有效地控制和综合治理鼠害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计算机红外监控技术,对从野外捕获的3只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和5只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在笼养条件下的活动节律进行19次昼夜记录观察。结果表明,两者均在夜间活动,但黑线姬鼠的活动主要在20:00-3:00,且分别在22:00和2:00有两个活动高峰;社鼠活动主要在19:00-6:00,其活动频次的高峰在清晨4:00-6:00,活动时间高峰在22:00。两种鼠的活动频次高峰和活动时间高峰均相反,这是鼠类活动节律的种间差异,也可能是两者在同一生境中存在的一种适应形式。但两种鼠之间的活动频次和活动时间的量没有显著的差异。另外,社鼠雌、雄两性间活动节律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生物钟基因clock(Clk)和cryptochrome(Cry)参与生物内在节律调控。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bii)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经济虾类,为探究温度、光照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及其生物钟基因PcClkPcCry1节律振荡表达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探讨克氏原螯虾PcClkPcCry1基因在脑、眼柄和肝胰腺组织中的mRNA表达模式,并探讨PcClkPcCry1基因在温度和光照周期适应过程中是否发生适应性进化。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的PcClk基因和PcCry1基因在脑、眼柄和肝胰腺中均有表达。在不同光照周期培养下,PcClk基因和PcCry1基因在脑、眼柄中的mRNA表达有一定的振荡节律,在25℃、12 LD的培养模式下,脑中PcClk基因和PcCry1基因mRNA表达的节律性会更明显。选择压力分析显示,经PAML和Datamonkey共同筛选出的PcCLK正选择位点为71与213,PcCRY1正选择位点为63。以上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生物钟基因PcClkPcCry1受到了选择压力,克氏原螯虾PcClk基因和PcCry1基因是内源性的节律基因。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大规模的对临床患者的体温进行实时采集和监测,及时发现体温异常现象,设计了基于ZigBee技术的体温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大规模、准确和实时的群体体温监测,同时又能够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系统以医院病房区所有临床患者的体温为监测对象,在病房区布置ZigBee无线体温监测网络,实现病房区临床患者体温测量、体温相关数据的汇聚,体温监测网络通过串口RS232与PC机通信,PC机通过串口接收、显示和处理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同时实现对多个体温信号的采集、传输和监测,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测量.  相似文献   

19.
人体实验是电阻抗CT技术应用于临床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在研制了适用于人体上肢的环状无源32-电极系统的基础之上,对不同受试者的上臂和前臂作了多组测试工作。文中给出了电阻抗CT逆问题计算的数学模型和人体实验的结果。结果表明:经过图象重建和处理后,基本符合人体上肢的解剖学特征,可以清晰地分辨出骨骼与肌肉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