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奏响了人才培养主旋律,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但事实上,我国高校进行"新工科"的实践探索远早于"三部曲"的诞生。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对5所具有代表性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研究显示,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模式可归纳为3类:第一类是综合性高校组的"新工科"建设,其实践模式是"复合交叉",侧重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人才培养,强调宽口径、厚基础、综合性、复合型;第二类是工科优势高校组的"新工科"建设,其实践模式是"主辅贯通""本硕贯通",强调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多样";第三类是地方高校组的"新工科"建设,其实践模式是"创新协同",注重国际化发展和精细化培养,强调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据此,我国高校"新工科"分类发展的思路是:具有学科综合优势的高校组,主要服务于解决全球化的共性问题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利益的重大科技攻关和研发,应着重在传统工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实现交叉复合并在发展应用文科方面有所突破,承担绝大部分大学技术国际化的重任,教学方式以虚拟实验为主,以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综合性、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为主;具有工科优势的高校组,主要服务于跨国企业、国家重点行业企业以及关键领域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应着重在传统工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应用理科延伸至工科教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承担部分大学技术国际化的责任,教学方式注重虚拟实验和现场实验相结合,且以现场实验为主,以培养复合型工程科技创新人才为主;具有区域资源优势的地方高校组,主要服务于区域新经济的现实急需,应着重在传统工科之间实现交叉复合,承担极小部分大学技术国际化的责任,教学方式以现场实验为主,以培养能够与地方企业零距离接触的应用型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产业人才为主。  相似文献   

2.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7,(6):108-110
结合国家教育部对"新工科"建设的新要求,提出了动态革新是专业教育的正确选择,产教对接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接轨国际是工程教育的发展方向。结合化工专业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指出要立足地方经济发展,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共建实践育人新平台,引入课堂育人新策略,建立人才培养新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培养行业实用、适用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3.
“新工科”质量评价体系是高等学校专业建设和内涵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新工科”的发展目标为导向,以“新工科”人才培养为对象,对人才培养体系下的教学资源、培养目标以及人才素质进行评价,从多个方面分析和评价高校“新工科”的建设情况,探索符合高校“新工科”建设要求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5.
基于新工科建设的理念,针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常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使用、教学效果考核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缺憾,提出将课程教学内容定量分析和计算推导内容改由计算机仿真软件来辅助完成教学;增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好奇心的内容(电子技术发展历史和我国应用电子技术的成就);增加调频和调幅收音机的原理和组装内容,把教学知识点全部嵌入到收音机的原理和组装学习中,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以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并对课程考核方式提出新的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6.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新自由主义与市场社会主义两大思潮在不同国家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进行了研究,认为它是随着社会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中国社会的革命、建设、改革依次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主题。这些不同时期的实践主题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同的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8.
荒诞派戏剧是世界文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赢得了不朽的文学地位.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过程中同样出现了具有荒诞形式的戏剧样式,那么,这种荒诞的戏剧样式与真正意义的荒诞戏剧的差别何在?运用比较的方法结合代表作品来初步探究了两者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的出现不仅加快了中国工程教育模式改革步伐,也对应用型学科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对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产出导向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将零散的实验有机整合为与实际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项目,通过项目任务书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和完成实验,将创新思维和科研实践能力培养融入其中,最终促使学生创新能力、工程设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新经济、新产业的发展,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和国际竞争力强的"新工科"人才迫在眉睫,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作为传统的工科,在我国建设和发展新工科的背景下,急需优化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升级培养目标、深化课程结构和改革教学模式等方面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将学生培养成强大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具备解决能源相关领域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1.
在新经济发展态势下,教育部适时提出了发展"新工科"的建设规划。以光电信息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例,探索了创新型光电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经过对实验教学体系的合理规划与初步建设,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和实验教学质量得以稳步提升,实验教学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研究工作对其它"新工科"专业的实验教学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虚拟现实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虚拟现实学科是典型的"新工科"。近年来,虚拟现实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虚拟现实应用型人才需求井喷。然而,虚拟现实专业对于各学校而言是一个新专业,尚无成熟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资源条件等。基于此,本研究从虚拟现实产业演进史出发,聚焦虚拟现实产业人才需求和"新工科"人才培养,并以重庆文理学院的探索为例,从5个方面提出如何培养虚拟现实产业需要的"新工科"人才:一是各高校要领悟"新工科"内涵,树立专业发展新思维;二是构建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三是构建以知识、能力、素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以VR实际项目为载体的工程实践体系,以创建创业俱乐部为主体的工程素养体系;四是搭建共享型育人实践平台;五是学程分段动态设计技术课程和内容。  相似文献   

13.
陈娜娟的《背叛》写出了她内心决绝的愤怒,更写出了确确实实是我们辜负了真理和这个时代,是我们自己背叛了历史和我们自己。我们并未尊重“过去”和当下,是我们自己放弃了承担的勇气和反抗的激情。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无可推卸,把愤怒指向我们的“自身”。  相似文献   

14.
陈娜娟的《背叛》写出了她内心决绝的愤怒,更写出了确确实实是我们辜负了真理和这个时代,是我们自己背叛了历史和我们自己。我们并未尊重“过去“和当下,是我们自己放弃了承担的勇气和反抗的激情。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无可推卸,把愤怒指向我们的“自身“。  相似文献   

15.
从中西医之争切入,认为文化和科学形态之深刻的思维根源是时空选择.人类在认识世界时,不可能时空并重:或以空间为主,时间为辅;或以时间为主,空间为辅.西方属于前者,中国属于后者.世界有无限多的层面,因此科学是多元的.迄今人类在科学上至少主要形成了两个源、两个流:一个是西方,一个是中国.中国文化传统坚持天人合一,主用意象思维,这是与西方不同的另一条认识路线,其目标是在现象层面而不是到现象背后寻找世界的规律,而现象属于事物的自然整体层面.  相似文献   

16.
1977-1985年间,中国学界大量译介勃朗特姐妹的生平、创作、作品以及国外相关研究.阐释视野上,前期多援引马克思的评价,探讨作品女性解放、揭露现实等社会意义,观点雷同;后期逐渐聚焦于小说后面情节合理与否,见仁见智.阐释方法以阶级批评主导,但对人物和情节的人性化阐释明显由弱渐强,与阶级批评形成争鸣之势,折射出该时期中国涌动的回归人性、尊重人格、渴望平等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17.
工匠精神是一种对职业专注、精细、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之下,如何培育具有良好专业知识、较强操作水平及较高职业素质的食品专业人才,是地方应用型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培育食品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及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工科专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从广义修辞学的角度分析果戈里的小说《外套》,可以发现“外套”作为小说的核心意象,既指向概念义(物质外套),又指向修辞义(精神外套)。“外套”的概念义和修辞义不仅参与小说语篇建构,更参与了小说主人公阿卡基精神世界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象”是《周易》的思想内核。《周易》中“观物取象”的审美观照方式以及“立象以尽意”的说理方式,使得“事象之宜”“万物杂象”等一切事物都被纳入“象”之范畴。“象”作为《周易》的基本阐释单位,从文学意义上进行考察,其内容主要分为三类,即“卦有事象,有物象,有图象”。卦爻辞中借“物象”以明人世之事,借“事象”以明抽象之义,借“图象”以明天地之道,形成了一个逐层递进的整体性象征结构。在描述各“象”的过程中,不仅融合了对自然的观察、对社会的品评、对规律的把握,还有意识地追求语言、韵律、修辞等语象方面的文学性。历代学者对于周易之“象”的“仰观俯察”,凝聚了先哲博大精深的思想智慧,更为今人留下了内容丰厚的文学宝库。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历来讲究译文的美。依照刘宓庆先生提出的翻译的美学标准,即相对性、时代性、社会性和依附性,审视《双城记》三个流行的译本,主要从耿智和萧立明教授翻译的《双城记》新译本引例,来讨论如何依照翻译的美学标准来实现译文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