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河油田冻融石油污染土壤中原位修复微生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辽河油田不同年代开采油井附近采取的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冻融模拟试验和采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对石油污染土壤具有原位修复作用的优势微生物菌株,并比较油田冻结土壤与未冻结土壤中石油降解细菌与真菌的数量变化特征及其对石油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从未冻结土壤中筛选出石油降解细菌14株、石油降解真菌6株;从冻结土壤中筛选出石油降解细菌5株、石油降解真菌2株.石油降解细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的B3号菌株在37℃、7天时间内对石油的降解率最高,为30.2 %;石油降解真菌木霉属(Trichoderma sp.)的F3 号菌株在28℃、7天时间内对石油的降解率最高,为47.2 %.  相似文献   

2.
以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附近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作为分离样品,连续富集筛选出以原油为唯一碳源、能源进行生长繁殖的石油高效降解菌株X_P和X_B.经菌落形态、生理生化反应,初步鉴定2株菌分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通过生物表面活性剂活性试验,分析了2株菌的油降解能力.结果表明:2株菌均具溶血和排油特性,溶血圈直径高达3.6 cm、排油圈直径高达4.9 cm,可以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并且溶血圈和排油圈直径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生呈正相关.室内培养箱实验测定,2株菌对石油的降解率分别为72.3%(X_P)和61.2%(X_B)(原油含量/土壤总量×100%=10%),在此过程中2株菌对石油降解的速度、能力有显著效果.室外堆制试验中,60 d处理后,锯末、小麦秸秆、菌剂及N、P营养物协同处理组降解效果明显,降解率高达54.0%-68.2%,说明外源添加物能提高微生物的降解能力.结论:筛选得到的菌株X_P和X_B是两株高效降解石油的菌株,在土壤中能很好地利用石油进行生长代谢,可应用于石油污染实际生物修复工程.  相似文献   

3.
从陕西姬源油田污染严重的土壤中富集培养、筛选分离得到8株降解石油菌,向土壤中添加上述8株菌组成的混合菌剂,通过63 d盆栽试验,利用微生物菌剂与冰草联合作用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测定土壤中降油率、微生物数量和脱氢酶活性;并采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石油中正构烷烃组分的降解情况研究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油污土壤。试验结果表明:植物与微生物菌剂联合作用修复能力大于单一植物修复能力,并且含油质量分数直接影响修复性能;经63 d植物与菌剂联合修复质量分数为3%含油土壤,降油率达81.48%,比单一植物降油高43.04%;土壤微生物数量、脱氢酶活性的增加有利于原油降油;微生物-植物联合作用对高碳数烷烃的降解作用大于低碳数烷烃的降解作用,15 d的降解率平均可达60%以上,加菌后正二十三烷和正三十三烷的降解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34.7%和25.3%。  相似文献   

4.
降解菌HJ-1降解石油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富集培养的方法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以石油为唯一碳源芽孢杆菌(Bacillus)HJ-1.将菌株HJ-1的发酵液投加到自制的好氧发酵处理装置中(通风量为0.2 m3/h),添加木屑和稻草作为膨松剂,鸡粪为氮源,在pH值为7~8、含水率为68.51 %、菌源HJ-1添加量为4.4 %的条件下,进行好氧发酵实验.结果表明:经过24 d的好氧发酵实验,含油污泥的含油率从18.77 %降为8.87 %,油降解率达到52.7 %;发酵过程中石油的降解可以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表示.  相似文献   

5.
以渤海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著石油烃降解菌群的筛选与分离,为港口海域石油污染以及海洋溢油事故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从天津渤海湾原油污染沉积物中采用富集培养法筛选分离菌株;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及分子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同时结合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采用超声-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菌株对石油的降解效果.分离得到一株能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菌株,命名为D12,初步鉴定为戈登氏菌(Gordoniasp.).菌株D12降解原油的环境条件分别为:初始原油浓度为0.9%,N/P为7:1,接种量为11%;p H值为9.0时原油的降解率可高达43.98%.  相似文献   

6.
李静  苏占雄 《科技信息》2012,(25):411-411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快速的建设步伐,使土壤石油烃污染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针对陕北污染土壤中石油烃降解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为陕北实际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分别从大庆油田和新疆油田油井旁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2株石油污染降解主体菌株,并对他们从形态结构、16S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的菌种分类鉴定.结果表明菌株DQ-1属于假单胞菌属、T6190属于迪茨氏菌属.菌株T6190可以降解脂肪族烃类,3d降解率达到40.7%;而DQ-1可以降解芳香族烃类,3d降解率达到83.07%.  相似文献   

8.
采用优势菌降解BTEX和石油烃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石油开采对土壤的污染问题,采用从辽河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的石油烃优势降解菌(B3、B6、F3)降解土壤中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BTEX)。考察降解时间、通氧量、N/P比、pH、接种量和含油量等对菌株降解石油烃效果的影响。在BETX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1.90、3.64、3.46、6.78(g·m-3)时,菌株对BTEX降解率分别为1.6%~16.8%、12.6%~18.7%、10.0%~13.3%、10.2%~21.1%。真菌曲霉属(Trichoderma sp.)F3菌株对BTEX降解效果最好。含油量对菌株降解石油烃效果影响最大。实验结果为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16种EPA-PAHs复合污染土壤的菌群修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富集筛选获得一组PAHs降解混合菌群和3株降解单菌,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混合菌群的组成,对16种多环芳烃(PAHs)复合污染土壤进行生物修复,同时考察混合菌群和单菌株在PAHs复合污染土壤中的生物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混合菌群主要由3株已分离获得的降解单菌和5株未可分离培养的单菌组成;经过30 d的生物修复,混合菌群对土壤中总PAHs的降解率(54.17%)高于单一菌株(28.40%,31.95%,24.64%),并且对高相对分子质量PAHs的降解表现出了较大的优势,4环、5环、6环PAHs的降解率分别可达到71.26%、39.76%和42.86%;利用混合菌群来修复16种PAHs复合污染的土壤,可以避免一些未可分离培养的关键菌株的丢失,使PAHs的降解更加全面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为对低温海域石油烃污染修复提供优良菌源,采用红外分光仪和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对北极耐冷石油降解菌BJ1、BJ9和BJ19的降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除BJ1-9外,其他混合菌群的降解率均大于单一菌株的降解率,盐度、pH、温度、初始油质量浓度、营养盐对石油降解率均有较大影响;BJ1、BJ9和BJ19以及混合菌群对柴油总烃的降解效率分别为55.25%、49.37%、50.76%和63.44%;BJ1、BJ9和BJ19以及混合菌群在单因素最好条件下对柴油芳香烃的降解效率分别为32.22%、19.87%、15.73%和7.33%;菌株在低温下优先降解短链烷烃,在7d内C18后的长链烷烃未被降解;BJ1、BJ9、BJ19和混合菌群对汽油和海燃油降解效果明显,而对原油和燃料油等降解效果较差.研究表明,该三株菌能够利用多种石油烃组分作为碳源生长并可降解多环芳烃,对碳源的利用具有广谱性.  相似文献   

11.
按照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目前发展的方向,本论文针对天津大港油田地区石油污染盐碱土壤的现状,经过分离、筛选、复筛,从大港油田的石油污染土壤中富集分离、优选出2株石油降解菌,并进一步研究了2株菌的生理生化特性.菌株鉴定结果表明,菌株DB-1属于假单胞杆菌属,菌株DF-1属于曲霉菌属.  相似文献   

12.
从华中某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了3株高效石油降解菌S-4、S-5和S-7,在30℃,200 r/min恒温摇床上震荡培养14 d后,石油烃降解率分别为41.60%、40.59%和43.53%。经16S r DNA基因序列鉴定,S-4、S-5和S-7分别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Kosakonia属。通过实验表明,菌株的最适降解pH为7,最佳氮源为硝酸铵(NH4NO3),最佳氮、磷比为5:1,在添加营养元素的条件下,经过48 d的降解,S-4、S-5和S-7菌株对土壤中石油烃总降解率分别为74.24%、71.66%和80.29%。  相似文献   

13.
分离和纯化环境中的石油降解菌,开发其降解石油的功能,用于石油污染地土壤的环境治理,是不会带来二次污染的生物清除石油污染方法之一,对石油污染环境的生态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流过各种工业废水的沈抚灌渠环境中,富集着大量具有降解各种污染物的微生物。从流经抚顺石油井区的灌区水底泥中取样,在无机盐培养基中,以添加1%的原油为唯一碳源,分离得到5株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细菌,石油降解率分析表明,5株菌都具有一定的石油降解能力,其石油降解率依次为:sf-5sf-4sf-1sf-3sf-2,特别是sf-5菌株在培养15d时的石油降解活性最高,是一株极具开发潜力的石油降解菌。  相似文献   

14.
为生物修复石油污染的土壤,采用排列组合法以石油降解率为指标筛选出高效石油降解菌群,制备游离及固定化菌剂,室内模拟石油污染的土壤并进行生物修复实验,采用气相–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降解前后石油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摇瓶培养条件下,由菌株10-1、10-2和10-3的种子浓缩液按体积比1﹕1﹕1的比例组成的10#菌群石油降解率最高(73.34%),且降解后除C18组分外,其他烷烃成分未被检出;在10%,的投菌量下,60,d后,10#菌群固定化菌剂组对室内石油污染土壤的石油降解率(32.5%)高于游离菌剂组(24.9%),且降解后其短链烷烃含量(11.42%)也高于游离菌剂组(7.91%)和空白组(5.12%).本文研究结果为10#菌群应用于野外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添加混合菌剂对石油污染土壤的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甘肃华庆油田污染严重的土壤中富集培养、筛选分离得到A6,A5,D4,F1和F2共5种菌属的降解石油菌,在实验条件下向土壤中添加上述5种菌不同浓度的混合菌剂,并对土壤中的脱氢酶活性、土壤溶液电导率、氮磷的变化对石油污染土壤的降解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土壤中石油含量为50 g/kg时,加入高效降解菌的石油降解率比没有加菌剂的降解效率高,添加2%,4%和8%菌剂48 d的降解率分别为68.01%,80.42%和78.47%,均大于CK(没有任何组分)的降解率45.50%,4种处理中4%菌剂的修复效果最显著.添加的有机肥中氮和磷的含量是影响石油降解率的主要因素,只有加适量的有机肥如4%才能使降解效果最好.混合菌株降解石油表现出先降解高碳数正构烷烃为低碳数正构烷烃,高碳数正构烷烃中奇数碳向偶数碳正构烷烃演化的规律;原油中类异戊二烯烷烃在混合菌7d的作用过程中发生明显降解,菌株能较好地促使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立体构型中不稳定构型向稳定性构型转化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针对石油污染问题,选育高效石油降解菌,为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提供菌种资源和技术支持。通过连续富集传代培养,从石油污染土壤样品中分离出高效石油降解菌XS-2。经过形态学、生理生化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XS-2为赤红球菌(Rhodococcus ruber)。该菌的最佳培养条件是培养温度30℃、初始培养pH值7.0、石油质量浓度5 g/L,7 d降解率可达65%。经气相色谱(GC)分析,该菌可有效降解碳14、15、16、17的正构烷烃。因此,赤红球菌XS-2在开发研制石油污染生物修复菌剂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盆栽试验,初步探究根际微生物和植物协同作用对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效果的影响。选择根瘤菌、石油烃降解菌、根际促生菌并与豆科植物扁豆的不同组合为调控因子,通过盆栽试验,进行了土壤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修复过程中扁豆与根际微生物均能提高土壤石油降解率并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处理前,石油土壤的污染水平为8.75%,经过56 d的修复试验,对照组的土壤石油污染降解率为27.08%;种植扁豆裸土组的土壤石油污染降解率为44.81%,比对照组提升了17.73%;添加微生物裸土组的土壤石油污染降解率最大为70.57%;种植扁豆并添加微生物组的土壤石油污染降解率为83.05%。种植植物对土壤石油污染修复有较好的作用,同时合理添加各种微生物,利用协同作用能明显提高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从长春市二道区中国石油东环城路加油站附近挖取被石油副产品污染的土壤,并利用以萘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MM)进行萘降解菌的驯化富集培养.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获得长势较好的纯菌株.然后对菌落形态进行观察,考察了pH值、盐浓度对菌体的生长情况的影响以及对该降解菌降解石油的影响.结果分析:从被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菌落呈淡黄色、圆形、光滑突起、饱满、边缘整齐的形态的萘降解菌.该菌在pH值为7、盐浓度为3g/L以内时生长良好,且对石油的降解率也最大.  相似文献   

19.
从长春市二道区中国石油东环城路加油站附近挖取被石油副产品污染的土壤,并利用以萘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MM)进行萘降解菌的驯化富集培养。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获得长势较好的纯菌株。然后对菌落形态进行观察,考察了pH值、盐浓度对菌体的生长情况的影响以及对该降解菌降解石油的影响。结果分析:从被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菌落呈淡黄色、圆形、光滑突起、饱满、边缘整齐的形态的萘降解菌。该菌在pH值为7、盐浓度为3g/L以内时生长良好,且对石油的降解率也最大。  相似文献   

20.
以0~#柴油为唯一碳源,从柴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2株柴油降解菌(EGY和GY),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利用单因素实验确定各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通过设计不同柴油浓度下柴油降解实验及土壤柴油降解实验分析EGY降解柴油的性能.结果表明:EGY为琼氏不动杆菌,GY为鞘脂菌属的一个新种;EGY的最适生长条件贴近油污污染的土壤环境,条件为温度25℃,pH 8.0,盐度1.5 g/L,柴油初始浓度1.5%(V_(柴油)/V_(培养基));EGY在不同柴油浓度的无机培养基中培养24 h后,在0.5%(V_(柴油)/V_(培养基))柴油浓度下具有最大降解率(41.67%±5.31%),但降解量最低;EGY在含1.0%(m_(柴油)/m_(土壤))柴油的土壤中培养10 d后,未调节盐度和调节至最适盐度的柴油降解率分别为57.80%和72.10%,而自然降解的降解率仅为15.30%.因此,EGY可作为高效的柴油降解菌修复柴油污染的土壤和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