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文章主要研究的是当代大学国学教育的价值以及如何开展大学国学教育的问题。在剖析大学开展国学教育的重要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行大学国学教育的具体途径,认为可以从国学的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以及辅助性的网络教育和系列讲座教育这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自幼接受儒家教育,师事康有为是他思想转变的关键,万木草堂时期为其一生学术和事业奠定基础。梁启超痛斥科举祸国殃民,八股取士为中国败弱根源,主张维新变法必以废科举为首要急务。洋务教育在中国近代有重要地位,梁启超对之深入剖析,指出其成效不大和种种弊端。在批判继承基础上,梁启超提出教育纲目18条,其教育思想精深博大,具有时代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梁启超不仅积极地参与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而且也是子女教育的典范。《梁启超家书》作为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具体而深刻地反映了梁启超的以身示范以及书本学习和生活学习相结合的教育子女的思想和方法。在21世纪的我们还在为这一问题上的传统和现代、中国和西方、精英和平民的路径争论不休的时候,梁启超早就以其超越时代的做法解决了这一问题,并由此为我们树立了难以企及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蕴涵了包括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积极探求个体存在价值和追求自由逍遥的人生境界等丰厚的生命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大学国学教育因此为青年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成为高校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改进大学生生命观的偏颇,促成大学生生命意识的养成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国学教学有助于弥补民办院校人文教育氛围偏失的缺憾,在人格完善与人生智慧两方面帮助学生成长,增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民办院校的国学教学应采取通识教育、全校公选的途径。在教学内容上实行主题式国学经典选读,在教学方式可采用经典吟诵、话题互动和学生小组主讲等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在推广方面,国学人文教学的实践应注意总结经验教训,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6.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近代哲学视界中的国学与救亡图存的现实需要密切相关,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体现。国学成为主流话语决定了近代思想家的文化建构离不开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认同,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认同使先秦诸子以及先秦哲学成为近代思想家关注的热点。离开了先秦诸子以及对中国本土文化源流的考辨,也就不能理解中国近代国学思潮缘起的特殊背景,进而无法深刻理解国学的理论初衷和特定内涵。  相似文献   

7.
国学代表着历史,是神话的过去,也是现实的永恒,有它才有民族,传承国学是文化的自觉、也是文化的自信。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如何"对历史和未来负责",大学教育面对未来,中国的大学应该通过国学教育,使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提高认知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备为人类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的南开大学是中国近代私立大学的一座丰碑,张伯苓是铸造这座丰碑的关键之人。然而,1946年私立南开大学变成了国立南开大学。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围绕权力让渡与资源获取,通过关键性、典型性事件,金国详细研究了南开大学及其关键人物张伯苓,描述了民国时期南开大学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张伯苓的角色困顿与抉择。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所谓人才,不仅具备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人格。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价值。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国学教育,将会让学生在做学问、强技能的过程中同步提升人文素养,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健全人格,砥砺美好品行。开展国学教育要注意知行合一,将国学知识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同时拓展国学教育的课外渠道,为国学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春秋时期即已产生私学。近代意义上的私立高等学校经历了清朝末年的发轫、民国初期的成长、国民政府时期的定型三个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与此同时,政府对私立高等学校的态度也经历了从放任自流、到严加控制、再到规范管理的三个阶段。民国时期私立高等学校在其发展中呈现出的主要特点为:建立了自身合理可行的组织管理体制;其分布地区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性;办学规模随着时局的变化而有所增减;在办学经费、承受能力等方面远不及公立高等学校。近代私立高等学校的创建与发展对促进中国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民族主义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广泛感染力与强大推动力的一种社会政治思潮,曾是那个时代各派人物高擎的一面旗帜.作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先行者、实践者,梁启超与孙中山都曾集结在这面旗帜之下,以各自思想所富有的丰富内容、深刻内涵、鲜明特色而影响着当时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作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生专著众多,《饮冰室文集》为其著名的代表作。他的法律思想主要包括变法思想、立法思想和法史学与法理学思想,这些思想都是梁启超在不同阶段思想的体现。梁启超的法律思想对当时中国的法制近代化做出重要的贡献,推动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进程,是中国法制近现代史中不能忽视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文章简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私立大学的改造和合并,以及院系调整中私立大学的撤销过程,对私立大学在中国大陆发展中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义务教育是在太平天国平等教育思想、近代改良主义思想以及欧美近代义务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的贡献有三:一是推动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二是促进女子教育的飞速发展,三是推动师资结构的不断变化。探讨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的产生、历程与贡献,有助于人们对当今义务教育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5.
日本私立大学的数量占日本大学总数的2/3以上,私立大学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0%,私立大学是日本高等教育的主要阵地.日本战后建立“五五政体”,要求教育自由化.产业界也大力投资高等教育,以实现贸易立国.美国是日本战后“五五体制”建立的指导者,因此日本私立大学的发展基本承袭美国私立大学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创办于1919年的《中华英文周报》(Chung Hwa Weekly English)是中国近代极少数由国人自办、彼时国内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之一。该报以“英文教育”为发行宗旨,同时也包含大量的翻译活动与翻译事实。本文通过梳理一手史料,考察了《中华英文周报》的译者群体、翻译选材及时代译境,研究发现:报内的无名译者群体出于英语学习及教育的目的进行了翻译活动;报内的翻译选材主题丰富多彩,以文学及典籍翻译最为突出,但缺乏相关系统性;报内所处的时代翻译语境包含近代社会、文化、政治的三个客观维度。对《中华英文周报》的翻译活动开展系统梳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民国初期中国近代英文类报刊的翻译活动史及其相关背景的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17.
合力促成民国时期中国大学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1912-1949)是中国大学发展的"黄金"时代.中国大学的崛起,不是单一因素的产物,是各种因素合力促成的.本文在了解民国时期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概况的基础上,着重从总体层面上分析民国成立前后的国内外社会背景;以及具体层面上国内的上层力量-政府、教育行政当局;民间力量-社会各界先进力量,即校长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私立大学;国外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多元影响-教会大学、留学教育、杜威为代表的西方教育理论和学说等方面解析民国时期中国大学崛起的社会动因.力图客观、全面把握这一时期大学崛起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18.
日本东京经济大学、津田塾大学等私立大学的职业生涯教育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的研究表明:其职业生涯教育具有以下特点: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对学生人格教养的教育;彰显课程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建立在校全程职业生涯教育机制,注重学生贯穿四年的就业指导;建立校企合作,注重开展学生的就业体验.日本私立大学的职业生涯教育实践经验,给我国高等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先行者,是我国近代一个较早并系统地提出各科教材教法的教育家,对我们当今作文教学和改革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本文从作文教学的法则、作文教学的内容、作文教学的方法、作文审美的原则四方面对梁启超的作文教学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0.
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是近代中国兴建较早的一所官办新式学堂。它诞生后,推动了近代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成功之路。今天,我们来探讨它在近代教育史上的历史地位和办学经验,对于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无疑会有所帮助。十九世纪中期,中国封建社会走到了尽头。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陈旧的教育制度也危机四伏。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为了救亡图存,掀起了一场维新运动,运动中相应提出了“改革教育”的口号。自“公车上书”之后的一、二年内,梁启超、谭嗣同等在长沙设立南学会,创办时务学堂,传播新知识;康有为在北京主持强学会,在上海设立了强学分会。浙江深受影响,当时的巡抚廖谷士和杭州知府林启,及浙籍维新思想家汪康年等均主张以兴学、储才来振兴中国。这一时期,他们在浙江创办了几所新式学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