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成了羧甲基纤维素 (CMC)与丙烯酸丁酯 (BA)的共聚物 ,详细考察了原料配比、引发剂、交联剂用量对共聚物吸水吸油性能的影响 ,并证实只有采用硝酸铈铵 /偶氮二异丁腈复合引发剂才能获得双吸共聚产物 ,经红外光谱测试其产物含有羟基和酯基功能基团 ,吸水倍率为 5 g/g ,吸油倍率为 4g/g .  相似文献   

2.
在引发剂存在下,N-卤代丁二酰亚胺作卤化剂,以4,4′-二甲基-2,2′-联吡啶为原料,经过卤化和水解,合成了目标化合物2,2′-联吡啶-4,4′-二甲醛,通过熔点、质谱和核磁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得到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3.
以溴异丁酸对硝基苄酯为引发剂、溴化亚铜(CuB r)/2,2′-联吡啶为催化体系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以对硝基溴化苄为引发剂、溴化亚铜(CuB r)/2,2′-联吡啶为催化体系进行了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将得到的端硝基聚合物进一步还原,制得端氨基聚合物。结果表明,上述两个聚合过程均为活性自由基聚合过程,得到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1H-NMR分析表明,得到的端氨基聚合物链的α端都有1个氨基,ω端都有1个溴原子,还原过程没有破坏原有的聚合物链结构。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羧甲基纤维素(CMC)与丙烯酸丁酯(BA)的共聚物,详细考察了原料配比、引发剂、交联剂用量对共聚物有水吸油性能的影响,并证实只有采用硝酸铈铵/偶氮二异丁腈复合引发剂才能获得双吸共聚产物,经红外光谱测试其产物含有羟基和酯基功能基团,吸水倍率为5g/g,吸油倍率为4g/g。  相似文献   

5.
ATRP活性自由基聚合制备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uCl/bpy(2,2′-联吡啶)作为催化剂,2-溴丙酸乙酯为引发剂,首先合成了一端带有卤原子的聚苯乙烯大分子引发剂,再以此大分子为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聚合,最后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了两亲性的嵌段共聚物,并对产物进行了IR,GPC,1H-NMR的表征.  相似文献   

6.
首先以溴异丁酸-β-羟乙酯为引发剂,在溴化亚铜(CuBr)/2,2′联吡啶的催化下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窄分布端羟基线性聚苯乙烯,然后以4-(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将其与均苯四酸二酐反应。采用GPC、GPC-LS联机、核磁氢图三种测试方法确定得到了结构清晰的四臂星形聚苯乙烯。以巯基乙醇为链转移剂,采用常规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端羟基聚苯乙烯,将其与均苯四酸二酐反应,也得到了星形聚苯乙烯。  相似文献   

7.
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丙烯酸钠和丙烯酰胺为单体,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超高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NaPA).研究了引发剂浓度、抗交联剂及其他助剂对合成产物聚丙烯酸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H4)2S2O8的最佳用量是0.15%(质量分数);随着CO(NH2)2用量的增加分子量提高明显;在聚合体系中加入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可提高分子量但用量应控制在9.4×10-4%~15.6×10-4%之间.同时用抗交联剂防止交联反应,结合使用醋酸钠和异丙醇这两种分子量调节剂不仅能提高分子量而且溶解性也得到改善.最终得到了分子量高达3.0×107的产物,其分子量和溶解性能较前人研究成果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丙烯酰胺类聚合物合成用新型引发剂是近年提高聚合物分子量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讨论了水溶性偶氮引发剂的聚合性能、特点及应用范围,认为水溶性偶氮引发剂可用于制备高分子量的丙烯酰胺类聚合物及其衍生物,应用前景好;讨论了双官能度引发剂和含胺基功能性单体引发剂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认为由过硫酸钾、氨水、尿素、偶氮-(2-脒基丙烷)盐酸盐及功能性单体MP构成的低温新型复合引发体系可制备超高分子量的丙烯酰胺类聚合物。  相似文献   

9.
首次以钴Ⅱ肟氟化硼配合物(CoBF)催化剂、2,2′-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由催化链转移聚合法制备聚对甲基苯乙烯大分子单体(poly(p-Methylstyrene)),考察不同CoBF的用量对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oBF用量的增加,聚对甲基苯乙烯大分子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减小。另外,还采用了基于重均聚合度(DPw)的Mayo方程,计算出催化剂表观链转移常数(ct)为365.6。  相似文献   

10.
以4,4′-偶氮二[4-氰基戊酰(对-二甲基氨基)苯胺](ACPDA)为引发剂,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聚合行为.考察了聚合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和引发剂浓度对聚合物分子量和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测定了反应级数和聚合反应的活化能.实验结果表明:聚合反应速率随单体浓度、ACPDA浓度的增加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加快;聚合物分子量随单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ACPDA浓度的增大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ACPDA引发MMA的聚合速率方程为Rp=K[St]1.04[ACPDA]0.56,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86.00kJ/mol.  相似文献   

11.
以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为引发剂、CuBr2/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PMDETA)络合体系为催化剂、辛酸亚锡(Sn(EH)2)为还原剂、苯甲醚为溶剂,在室温(25℃)条件下实现了对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电子活化再生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GET ATRP)。研究了反应温度、溶剂、单体及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聚合过程中数均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提高而线性增长,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指数(PDI)在1.15~1.31之间。进行了扩链以进一步验证聚合具有活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制备聚合度大于3000的高聚合度聚乙烯醇,以生物醋酸乙烯为原料、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甲醇为溶剂进行溶液聚合反应研究,考察了温度、搅拌转速、引发剂用量、甲醇用量和聚合时间对生物醋酸乙烯聚合反应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生物醋酸乙烯溶液聚合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筛选,并通过凝胶色谱对最优条件下制得的聚醋酸乙烯进行了分子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最优的聚合反应条件为:聚合温度65℃,搅拌转速200 r/min,聚合时间2 h,甲醇用量10%,引发剂用量0.005%,所得的产品聚合度为3640;极差分析确定了影响聚醋酸乙烯聚合度的主次顺序为:甲醇用量、引发剂用量和聚合时间;由凝胶色谱分析可知,在最优条件下可以制备得到的聚醋酸乙烯分子量分布为1.2。说明以生物醋酸乙烯为原料进行溶液聚合可以得到高聚合度、分子量分布较窄的产品。  相似文献   

13.
以二价金属Ru(Ⅱ)为金属节点、1,3,5-三[4′-(2,2′:6′,2″-三联吡啶基)苯为中心核、末端炔功能化的三联吡啶为增长单元,采用发散法合成了含有tpy-M(Ⅱ)-tpy (tpy为2,2′:6′,2″-三联吡啶)节点的功能化树枝型大分子G1,用1HNMR, 2D COSY和ESI–TWIM–MS等对相应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二甲基乙酸三硫代碳酸酯(S,S’-bis(α,α’-dimethylacetic acid)trithiocarbonate)作为链转移剂、4,4′-偶氮二(4-氰基戊酸)(ACVA)作为引发剂,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的方法合成不同分子量的羧基封端的聚N-乙烯基吡咯烷酮(PVP).采用H-NMR和FTIR对聚合物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粘度法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研究聚合温度、反应时间和链转移剂浓度对PVP分子量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单体转化率,单体转化率与PVP分子量呈线性增加关系,在保证单体转化率的情况下,随着RAFT试剂用量增加,PVP分子量降低.  相似文献   

15.
利用3-对硝基苯基-5-(2′-磺酸基苯偶氮)若丹宁-盐酸-高锰酸钾化学发光体系,实现以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对食品中抗坏血酸质量浓度的测定。结果得出:检出限为0.031 mg/L,线性范围为0.05~10 mg/L。进而采用循环伏安法探讨3-对硝基苯基-5-(2′-磺酸基苯偶氮)若丹宁的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16.
以2,2′-二羟基联苯为原料,经过羟基保护、羟基邻位甲酰化、去保护等反应,合成了2,2′-二羟基-[1,1′-联苯基]-3,3′-二醛,再与2-丙硫基苯胺通过希夫碱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双水杨醛亚胺配体3,3′-双-[(2-丙硫基)-苯亚胺]-2,2′-二羟基联苯(5).所合成的化合物通过核磁氢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目标产物5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进一步证实了其结构.双水杨醛亚胺配体5晶体结构表明两个相连的苯环不共平面,二面角为63.14°,且两个水杨醛亚胺中配位原子所在的键长、键角不同,说明与中心金属配位时产生了两个不同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17.
电化学方法乳液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以铁片作为电极、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OP-10为复合型乳化剂在室温下制备得到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对所制得产物的结构进行研究,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分析仪测定不同反应条件下产物的分子量大小和分子量分布.分析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电流大小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量的影响.根据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 RSM)对反应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最终得到电化学方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优化条件如下:引发剂3 g,乳化剂4 g,电流0.2 A,反应时间8 h,温度30?C.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复合配体的ATRP法合成PtBA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2,2′-联吡啶(bpy)和N,N,N′,N″,N″-五甲基二乙烯三胺(PMDETA)为复合配体,丙烯酸叔丁酯(tBA)为单体,EtBr-iB为引发剂,CuBr为催化剂,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了聚丙烯酸叔丁酯大分子引发剂(PtBA-Br)。同时,考察了在两种不同溶剂和温度下的聚合反应行为,并与bpy和PMDETA单一配体时的聚合进行了比较。利用FT-IR、1H-NMR和GPC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60℃下,以甲苯为溶剂,bpy+PMDETA为复合配体时,聚合反应动力学曲线呈很好的线性关系;聚合速率比bpy为配体时慢,而比PMDETA为配体时略快;其表观聚合速率常数k′p为2.1×10-5s-1,分子量分布小于1.3;溶剂为甲苯时聚合速率比THF为溶剂时快;温度60℃时分子量分布比90℃时窄。  相似文献   

19.
光响应性聚丙烯酰胺基偶氮苯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丙烯酰氯和对氨基偶氮苯的反应合成了丙烯酰胺基偶氮苯(AAAB);并以此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四氢呋喃为溶剂,在60℃下,利用常规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聚丙烯酰胺基偶氮苯(PAAAB)。对所制备的AAAB和PAAAB用FT-IR、1H-NMR和GPC进行了表征,并利用UV对单体和聚合物的光响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得到的PAAAB的数均分子量(Mn)约为7360,分子量分布在1.45~1.60。AAAB和PAAAB在紫外光照射下均发生明显的光致异构化,且紫外光照射后的PAAAB溶液在自然光下的回复比暗室快的多。  相似文献   

20.
不饱和脂肪酸自动氧化分解产生的脂质过氧化现象,在生命科学、食品科学领域日益受到关注.为此,本实验以月见草油为脂质来源,以AAPH(2,2’-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盐)为自由基引发剂,鲁米诺为发光试剂,天然提取物茶多酚为抗氧化剂,构建了茶多酚-月见草油-AAPH-鲁米诺抗脂质过氧化化学发光体系,研究了茶多酚的抗脂质过氧化动力学过程.结果发现茶多酚能高效抑制脂质过氧化链式反应,抑制时间与茶多酚用量呈线性关系,且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促氧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